麻涌鎮

廣東省東莞市

麻涌鎮位於珠江口東岸、東莞市西北部,毗鄰廣州市開發區,是廣東省中心鎮,也是著名作家陳殘雲先生的小說《香飄四季》的原創地,全鎮總面積91.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4萬,下轄13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麻涌宋時立村(1140年),名“古梅鄉”。由於河網密布,1263年改名為“麻涌鄉”。

1986年建鎮。香蕉是嶺南四大名果之一,也是東莞麻涌傳統作物之一,歷史悠久,久負盛名。1958年,麻涌香蕉獲得《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獎狀。2016年,麻涌香蕉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2017年,全鎮生產總值220億元。 

徠東莞市麻涌鎮先後獲得“中國曲藝之鄉”“中國糧油物流加工第一鎮” “全國文明鎮”“全國綠化先進集體”“中國最具魅力鄉鎮”等榮譽稱號。 2019年9月11日,入選“2018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 2019年10月,麻涌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歷史沿革


麻涌鎮立村於宋,已有八百多年歷史。由於先人愛梅,立村之初名為“古梅鄉”。古梅鄉原屬廣州府寶安縣所轄,之後於明朝初期劃歸東莞縣中堂區管轄。由於此地四周河網密布,同時岸邊耕地又以產麻為主,又改名為“麻涌鄉”。
建國前夕,麻涌歸東莞新四區所管。
建國初至1952年,划入東莞縣第八區。
1953年,土改后,又劃為東莞縣第十八區,稱為麻涌區。
1958年,成立麻涌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東莞縣麻涌區。
1986年,東莞縣設市之後,麻涌也隨之改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麻涌鎮下轄麻一村、麻三村、麻四村、漳澎村、大步村、東太村新基村、川槎村、鷗涌村、黎滘村、華陽村、南洲村、大盛村13個村,麻二社區、麻涌社區2個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麻涌鎮全鎮面積91平方公里,位於東莞市西北部,地處珠江口北部東岸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帶,中心位置為北緯23°6′,東經113°29′。麻涌鎮東臨倒運海,與中堂鎮相鄰,與望牛墩鎮隔江相望;南與洪梅鎮、沙田鎮隔江相對;西南連接獅子洋,與番禺市海心沙、蓮花山相望;西北與廣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保稅區一橋相連,與南崗、增城市新塘鎮隔江交界。處於珠江三角洲腹地,在廣州與深圳之間。東距東莞市區22公里,西距廣州市中心區29公里。

地形地貌

麻涌鎮是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因受河涌水位和降水的影響,儲有大量的表層孔隙水,地下水位高。土層結構較為複雜,土壤表層為黃色粘性土,其下的沉積層大致可分為淤泥、中細沙、淤泥質砂、粗沙或礫沙四層。下伏基岩為陸碎屑沉積膠結形成的沉積層。鎮內水系發達,河網縱橫交錯,河涌水域面積佔總面積 25%以上。

氣候

麻涌鎮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有35公里長的海岸線。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麻涌鎮境內有細葉榕木棉觀音竹、香蕉、火龍果、茅根、蘆根雞屎藤車前草、崩口碗、米仔蘭夜來香、老來嬌、九里香、雞冠花、霸王花、雞蛋花等。
動物資源
麻涌鎮境內有禾花雀、白面雞、白甲魚、白飯魚、藍刀、泥鰍、黃皮頭、筍殼魚、花蛇、水律蛇、鬼頭蜂、毒毛蟲、剃枝蟲、牛屎鉗、禾蟲等。

人口


截至2019年5月28日,常住人口2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4萬人。

產業


2017年,全鎮生產總值220億元,增長13%;稅收總額40.5億元,增長35.9%。 
2019年,全鎮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9家,年產值771.7億元。
糧油產業
以深糧、中糧、中儲糧等糧油企業為代表,主要集中分佈在臨港產業區。2018年糧油貿易額85億元。
電商產業
以京東為代表的綜合型電商坐落在濱江區,以中糧貿易、深糧糧油為代表的產業型電商聚集在臨港產業區。另外京東亞洲一號項目投資額約20億元人民幣,建設規模達42萬平方米,投產運營后預計銷售額約250億元,年稅收約2.5億元。
汽車產業
以新沙公司、宏遠公司為代表企業,主要聚集在臨港產業區,新落戶的珠三角汽車博覽中心位於濱江區“三舊”改造範圍內,預計年產出約100億元,稅收約10億元。
造紙產業
2018年總產值達210億元,佔全鎮工業總產值的31.7%。。
紡織產業
全鎮擁有規模以上紡織制衣企業9家。2018年實現總產值達60億元。
光伏產業
201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0.7億元。
船舶裝備製造業
徠麻涌鎮已有以中遠船務為龍頭的造船、修船及其配套企業4家。2018年,全鎮造船業產值達19億,隨著海工建造領域項目陸續投產,該行業產值將大幅提高。

交通


公路

鎮內公路網路完善,廣深高速、沿江高速均設有麻湧出入口。中麻公路與107國道相聯,水鄉大道及其延長線將東莞市區、港口、廣州開發區三個經濟增長極聯為一體。
蓮花山過江通道起於東莞市麻涌鎮,東連西部幹道和廣深沿江高速,跨珠江獅子洋水道,西接京珠高速和廣州番禺蓮花大道。它是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重要通道,項目建成后麻涌開車去廣州南站可節省10公里以上路程。
與廣州黃埔開發區連接的過江通道以及東江大橋擴建等通道正在籌建。

港口

麻涌鎮
麻涌鎮
麻涌地處珠江口東岸,是東莞境內同時擁有兩個國家級港口——新沙港、東莞港麻涌港區的區域。其中,新沙港區位於珠江三角洲幾何位置中心,是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港口,屬國家一類口岸,港區總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庫場堆存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擁有5-10萬噸級泊位14個,為華南蓬勃發展的製造業、服務業、商貿業和其他產業提供便捷的物流通道。擁有綜合性查驗大樓。廣州港新沙港主要經營集裝箱、商品車、糧油等貨類。散貨年吞吐量超過6500萬噸,年處理量超過100萬標準箱。

機場

麻涌地處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五大機場中心,沿廣深珠高速公路,五十公里內北有廣州機場,南有深圳機場;一百公里左右有珠海機場及香港新機場。

軌道交通

佛莞城際軌道,該軌道交通連接廣州南至東莞西站。途徑廣州番禺區和東莞市麻涌鎮、望牛墩鎮、洪梅鎮。鐵路全長36.681公里,全線共設7個車站,分別是廣州南站、長隆站(地下站)、番禺大道站(地下站)、官橋站(高架站)、蓮花站(地面站)、麻涌站(高架站)、東莞西站(望洪站),將於2020年底通車,並與穗莞深城際軌道交通、莞惠城際軌道交通相銜接。
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琶洲支線向東與佛莞城際鐵路、莞惠城際鐵路銜接,向南通過麻涌至洪梅西南聯絡線,貫通穗莞深城際鐵路。預計2020年建成。
東莞地鐵1號線由麻涌鎮麻涌西站連接黃江鎮黃江南站,呈西北至東南走向,是東莞連接廣州、深圳的快速聯絡線。全長72.4公里,地下線佔13.6公里,其餘均為地上線。項目已於2019年2月19日開工建設。

風景名勝


旅遊

華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公園核心區8000畝,原為化工、電鍍和洗水漂染行業為主的傳統工業區,河水發黑髮臭,農田大片丟荒,是東莞的“龍鬚溝”。2013年以來,麻涌鎮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還老百姓天藍、地綠、水清。在東莞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麻涌鎮大力推進華陽湖環境綜合整治,利用市財政3億元的水鄉統籌發展補助資金,對引退的污染企業給予政策補貼,關停了中成化工等158家污染企業,清拆禽畜養殖場223個共16.5萬平方米,遷墳2.8萬座,河涌清淤165萬立方米。生態環境顯著改善,華陽湖水質從劣5類恢復到3至4類,空氣優良率從2013年的52.3%提升至2018年的85.3%。
麻涌鎮
麻涌鎮
通過引導散亂污企業退出,麻涌盤活了近2000畝土地更新改造,引進京東、雲南城投、珠三角汽車博覽中心等省市重大項目19個總投資額達538億元。先後獲得全國文明鎮、全國美麗宜居小鎮、中國糧油物流加工第一鎮、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鎮、中國最具特色魅力鄉鎮、全國生態文明先進鄉鎮、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無邪教示範鎮、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珠三角最美生態鄉村、珠三角最美水鄉、廣東省森林小鎮等榮譽稱號。
美麗鄉村游:麻涌鎮通過河涌清淤、村道升級、搭建牌坊涼亭、建設文化公園等方式,實施美麗幸福村居改造,在全鎮14條村建成“走進香飄四季”、“古梅鄉韻”、“南繁盛景”、“曲水岸香”、“和樂漳澎”美麗鄉村游項目。鼓勵村民將閑置的民房出租或自行改造,開發獨具水鄉特色的民宿,發展民宿產業。統籌整合耕地2萬多畝,將農地連片打包發展農業園,成功引進了多個都市農業項目,發展產品採摘、耕作體驗、田園觀光、農產品深加工、親子活動、農家樂等增值業務,提升農村產業層次。
麻涌八景:麻涌在明末清初,民安物阜,文風鼎盛。人們懂得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享受,紛紛有所追求。對地方慶會、景物欣賞,都非常講究。幾經強人墨客、群議眾論,才作確定。水鄉麻涌風景如畫。八大勝景美名曰:“東海漁歌”、“南坦禾雲”、“西園夜市”、“北丫蕉雨”、“魁樓晚望”、“花橋佛廟”、“白鶴榕蔭”、“歸義鐘聲”。

文化


麻涌是遠近馳名的魚米之鄉,生態環境優美,是全國著名作家陳殘雲的小說《香飄四季》的原創地。1958年至1960年著名作家陳殘雲掛職東莞縣委副書記,選擇麻涌蹲點,他光著腳板走遍了河道交織的村落,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收集了大量素材。在涼棚里,在田頭中,他曾無數次與幹部民眾促膝談心,繼而創作出膾炙人口的好作品《香飄四季》。
麻涌水鄉文化底蘊深厚,是傳承發展的文化強鎮。麻涌先後獲得“中國曲藝之鄉”“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稱號。2019年全鎮有曲藝社23個,每個村(社區)至少有一個曲藝社。各曲藝社常年對外開放。麻涌的小英雄少兒粵劇團,是廣東第一個少兒戲曲傳承基地,獲得省級以上粵劇曲藝獎項28個。
在原創文化方面,有粵語專輯《魚米之鄉數麻涌》以及少兒粵語舞台劇《鍾馗捉鬼》。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九日,是大步村傳統的“觀音誕”巡遊節日,已有100多年的歷史。2013年,大步村將“游會”改稱為“大步巡遊”,2017年成功申報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社會事業


體育

麻涌體育事業蓬勃發展,麻涌龍舟運動獲得106項國內外頂級賽事獎牌,其中國際賽事冠軍12項、國內冠軍53項,2018獲得第27屆艾格麗薩龍舟國家對抗賽冠軍。麻涌少年足球隊獲得達能小世界盃中國賽區總冠軍並代表中國參加巴黎總決賽,先後三次參加廣東省“省長杯”足球聯賽並奪得兩次冠軍。麻涌籍運動員郭建力參加現代五項在韓國亞運奪冠,並代表國家參加里約奧運會。麻涌三人籃球隊勇全國男子公開組總冠軍,代表中國參加第十八屆雅加達亞運會並奪得冠軍。2018年10月,麻涌成功舉辦全國皮划艇(靜水)青少年錦標賽暨粵港澳大灣區水上嘉年華。

教育

麻涌是省市教育先進鎮。麻涌致力打造“古梅教育”品牌,成立古梅教育基金,實施“名校長、名教師、名學校”工程。2017-2019年,麻涌投入4000多萬元,推進信息化小組合作教學改革,成功創建省教育強鎮、市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鎮、省社區教育實驗區,獲評第一批廣東省校園足球試點鎮。

醫療衛生

東莞市政府於2017年7月將新麻涌醫院定位為東莞市五大區域中心醫院之一,建設規模為800床位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作為水鄉片區的中心醫院。項目於2017年7月經市政府批准重啟項目建設並明確由市鎮共建,2017年10月列入東莞市“三大節點”重大工程項目、東莞市城市品質三年提升工程項目。預計2019年12月整體竣工、2020年12月投入使用。

代表人物


蕭定國:先生諱祥,字端屏,原籍吳之蘭陵,徙居南雄珠璣巷,萬戶侯。
蕭奕輔:字翼猷,麻涌元沙坊人,天啟元年(1621年)南監鄉試中舉,翌年中進士。后被授為福建省長汀縣令。
莫士秀:字彥升,麻涌人,郡科秀才。為人誠篤,事親至孝。
莫擎天(1911- ):麻涌九宅村人。當代法學家、教育家。
陳一虹(1921- ):原名陳奮頃,曾用名餘一虹,麻涌東村人。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金質“獨立功勛榮譽章”,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北京詩詞學會顧問。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11日,麻涌鎮入選“2018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 
2019年10月,麻涌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1年1月6日,被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為第二批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 
2021年1月,入選 2020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