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傑烈

京劇劇目

《大英傑烈》是由京劇名宿、“荀派”藝術創始人荀慧生先生演成名的戲,為其代表作之一。

簡介


《大英傑烈》荀慧生先生演成名的戲,此後凡演此者,都按荀派路子。新中國成立后,京劇名家關肅霜略經改動,以為戲名演出,並拍成彩色影片。此戲便有了兩種不同的版本。這齣戲由於內容豐富,情節曲折,故事性強,風趣幽默;加上主角陳秀英,先後以花旦、閨門旦並反串小生、武生4個行當扮演,唱、做、武打併重,有極強的觀賞性,歷來甚受觀眾歡迎。

演出


正當21世紀第一個新春佳節之時,由北京京劇院與張學良基金會共同舉辦的“海峽兩岸京劇名優喜迎新世紀之春”京劇晚會,於2001年2月9、10日兩晚,在長安戲院演出傳統名劇《大英傑烈》。兩場演出,座無虛席;自始至終,台上台下融為一體。
《大英傑烈》這齣戲過去無論誰演,都是旦行演員一人,從前到后扮演陳秀英。這次別開生面,以從寶島特邀的著名演員姜竹華、從陝西特邀的“尚派”嫡傳名家孫明珠兩位“搭貼”,分前後扮演陳秀英。兩位分別按“荀”、“關”兩派路數出演,各有千秋,異彩紛呈,由美國洛杉磯特邀的美籍華人、幽默大師吳兆南先生扮演陳母,使戲更加增色添彩。
姜竹華女士是台灣的多才多藝演員,文武兼優,各派戲都演。每年日、晚場加在一起,能演四五百場,上座不衰。她扮的陳秀英,按“關派”路數,但是為發揮其優美的唱工,在各行當中,都增加了些動聽的唱。“待嫁”一場,沿用關肅霜吸取豫劇名家陳素真《葉含嫣》中的“疊帔”,技巧嫻熟,動作快捷;改扮武生,身扎硬靠的厚底“走邊”,腰腿靈巧,身手矯健;尤其沿用“關派”的“出手”,踢槍既穩且准,不時贏得台下熱烈掌聲。
孫明珠則按“荀派”路數。第一天,從改扮武生,扎硬靠接演。她的武功功力深厚,矯健利落,北京觀眾早在她演的《戰金山》里曾多次領教。這次按武生來演,低矮的翻身、熟練的舞槍,更顯示出過硬功夫,激動人心。第二天,她從“茶館”演起,以表達內心戲取勝。如灑掃時,不是直接取弓擦拭,而先以目注視,反映出對弓而生的內心情感,點明主題,這是別人演出中未見的。表現不滿意母親不讓她多看匡忠幾眼時的上場,從神情到身段、腳步,表現出小姑娘的撒嬌。這些地方,儼然如以演《鐵弓緣》“茶館”享譽的京劇名家吳素秋再現。在後台與她相談方知她並沒見過吳氏此戲,可謂英雄所見,不謀而合。她反串小生時的大段“娃娃調”,“扯四門”,神完氣足,聲腔極為動聽。
吳兆南的陳母,與陳秀英、石文、匡忠對白動作都極有風趣,當與匡忠談及石文這個衙內式的人物如何霸道時,一時激動,頭頂“堂桌”拿一把大頂,風趣中顯示他的武功不凡。在與女兒共同改扮男裝行路時,言及得改用男人名字,陳秀英說:“我就叫王富剛啦!您呢?”他答了一句:“我就叫梅蘭芳”,贏得台下一片笑聲與掌聲。北京京劇院的名丑郎石林扮的石文,嗓音清亮,語言幽默,特別是上場后的一段“數板”,風趣中針砭時弊,效果極佳。“茹派”名小生仉志斌扮的匡忠,譚門後裔譚那扮的關月英,也都很討好,使這兩場演出紅火異常,大大活躍了北京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