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九經
明朝時期官員
徐九經,《明史》本傳上名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貴溪人。明朝清官,為明朝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五世臣。
一生官職不高,但剛正廉潔,愛民如子。徐公常說:“勤則不隳,儉則不費,忍則不爭”。“勤、儉、忍”這“三字經”為時人所稱道。
嘉靖十五年(1536年),已過不惑之年的徐九經步入仕途,出任句容縣(今屬江蘇省)縣令。當時官場積弊難清,賄賂橫行,貪風尤盛,欺民的污吏得到姑息,受害的百姓卻持冤難鳴。在任縣令的九年中,徐九經為民興利除弊,做了許多好事,深受當地父老愛戴。後來,徐九經升任工部營繕司主事,鄉親們得知他要離開句容縣,便動情地希望他臨行前留下幾句訓詞。以資紀念。他揮淚對眾人說:“我沒有什麼訓詞,唯獨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日子裡,能牢記三個字:儉、勤、忍。能儉,就不會浪費;能勤,則不會衰敗:能忍,就會忍讓謙恭,不至於引起無謂的爭鬥。這些就是做人處世以保身家的道理。”這一臨別贈言里的“儉、勤、忍”,被當地百姓奉為“徐公三字經”。
徐九經
徐九經不僅廉儉,而且勤於政事。他在任都水司郎中時,主持過張秋河水利工程。原來明朝政府為保證漕賦供應,在治河工程中很少考慮兼顧漕運和農田水利。張秋河流經山東西部,經常受到黃河水患影響,以致出現“漕水溢則泛濫為田患”的嚴重後果。經過認真考察,他設計了新的治水方案:在張秋河的沙灣一帶建起控制河水流量的減水橋,當洪水上漲時,提高閘門以泄洪,不至於泛濫成災;當河水減少時,則降低閘門,截住河流,抬高水位,以利農田灌溉。水利工程完成後,國家與百姓皆受利。事實證明,直至清朝初年,沙灣的減水橋仍然發揮著漕運、分洪、溉田等多種社會效益。
徐九經
明代清官徐九經滿腹文章,中得狀元,但因四肢不稱、五官不美被貶為玉田縣令,整日飲玉田老酒借酒消愁。適逢國侯義子與並肩王內弟搶親玉田一女子成仇,朝中無人敢斷此案,有人保舉徐九經陞官審案,徐九經用一壇玉田老酒巧妙周旋,公斷此案。之後脫袍掛冠,以己為名,釀製徐九經玉田老酒。
在玉田縣的徐氏家譜中,其家族的第十八代傳人為徐建國。他作為徐氏家族之後,為宏揚中華悠久白酒文化,不使玉田老酒失傳並得到恢複發展,1998年他在家鄉玉田縣的東高橋工業區建起了由自己經營的民營企業玉田縣益興酒廠,按照祖傳珍藏的徐九經燒玉田老酒的秘方工藝,很快釀造出了酒香濃郁、綿軟甘冽、酒體豐滿、尾味余長的徐九經玉田老酒。玉田老酒歷史悠久、工藝獨特、香氣濃郁、品味純正。早在唐朝時期,就被唐太宗封為皇家“御酒”而馳名北方。
徐九經玉田老酒
徐九經為官清廉,常為弄清案情微服私訪,雖然很累,卻總是樂呵呵的。有一天,一個差役問他:“老爺,您這樣忙忙碌碌的,到底圖的是什麼?”徐九經笑道:“頭戴烏紗帽兒,當官不省勁兒,平事我不管,單管不平事。”後來有人把這幾句話做成一個謎語,謎底大概是“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