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百葉的結果 展開

百葉

牛羊重瓣胃

百葉又名牛羊的重瓣胃、牛百葉,名稱為髮絲百葉。紅燒牛蹄筋,燴牛腦髓和髮絲百葉尤為出色,譽為"牛中三傑"。髮絲百葉是三傑中的佼佼者。

文獻記載


百葉,重瓣胃。牛羊的
《周禮·天官·醢人》“脾析”鄭玄注引漢·鄭司農曰:“脾析,牛百葉也。”
《儀禮·既夕禮》“脾析”漢鄭玄註:“脾析,百葉也。”賈公彥疏:“此用少牢,無牛,當是羊百葉。”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一·牛》:“百葉曰膍。”
章炳麟《新方言·嶺外三州語》:“﹝廣東﹞三州謂牛胃為胘綱,其下端曰百葉。”

菜譜名稱


基本信息

名稱:髮絲百葉
所屬菜系:湘菜

基本特點

長沙百年老店李合盛以烹制牛肉菜聞名。百葉,是牛肚內壁中皺褶的部位,經切絲爭火爆炒,具有脆嫩、鮮香的獨特風味。今李合盛老店雖已歇業,但髮絲百葉一菜則在長沙市各大餐館廣為流傳,以曲園酒家製作最佳!

基本材料

髮絲百葉
髮絲百葉
生牛百葉……750克 濕澱粉……15克 水發玉蘭片……50克味精…………1克 干紅椒末……1.5克 精鹽……3克 牛清湯……50克 芝麻漬……2.5克 蔥段……10克 熟茶油……100克 黃醋…………20克

烹飪方法


1、將生牛百葉分割成5塊,放入桶內,倒入沸水浸沒,用木棍不停地攪動3分鐘,撈出放在案板上,用力搓去上面的黑膜,以清水漂洗乾淨,下冷水鍋煮1小時,至七成爛撈出。
髮絲百葉
髮絲百葉
2、將牛百葉逐塊平鋪在鑽板上,剔去外壁,切成約5厘米長的細絲盛入碗 中,用黃醋10克、精鹽1克拌勻,用力抓揉去掉腥味,然後用冷水漂洗乾淨,擠干水分。
3、玉蘭片切成略短於牛百葉的細絲。蔥切成2厘米長的段取小碗1隻,加牛清湯、味精、芝麻油、黃醋10克、蔥段和溫澱粉兌成芡。
4、炒鍋置旺火,放入茶油,燒至八成熟,先把玉蘭片絲和干椒末下鍋炒幾下,隨下牛百葉絲、精鹽2克炒香,倒入調好的汁,快炒幾下,出鍋即成。

注意事項

本品注重刀工,百葉切得愈細愈好。火旺油熱,迅速煸炒,烹汁后顛翻幾下,立即出鍋。

製作湯底


製作材料

主料:牛百葉400克、瘦肉100克、姜2片、奶白菜700克、蜜棗2個
輔料:鹽調味

製作步驟

1.牛百葉洗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切梳形件!
2.瘦肉吸凈,切小塊,和牛百葉一起氽水撈起!
3.奶白菜洗凈,摘好;蜜棗稍沖洗;
4. 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文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食材分析


牛百葉是牛四個胃中的其中一個,中醫認為其有補中益氣、養脾胃的功效。用牛百葉搭配清潤生津的白菜和蜜棗煲湯,清熱而不傷胃,潤燥而不滯脾,老少咸宜,是家庭常用的清潤湯品,還可緩解秋季引起的口、鼻、唇等乾燥癥狀。
廣東人對於牛百葉(也有寫作牛百頁)並不會陌生,也不會問牛百葉究竟是動物還是植物這樣的問題,姜蔥蒸牛百葉是早茶中的一款經典點心。大家知道牛百葉是牛胃,再深究點,是牛四個胃中的第三個——瓣胃,有一層衣,像厚書皮的封面,夾著多瓣薄片,像書頁,故名之。
新鮮牛百葉原是黑色的,四川人愛叫毛肚,市場上見的白色牛百葉經過漂白,是冷凍食品。漂白后的牛百葉口感較爽脆,但挑選起來有講究,選又軟又實,手感有彈性,不爛,聞之無刺鼻味的才好。牛百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有補虛弱、健脾胃、解毒的功效。
牛百葉可清蒸、白灼、涮火鍋、爆炒、煲湯。除了煲湯,烹飪牛百葉講究火候和時間的控制,千萬不要過火了,一過火便發硬,嚼不動了。據說美食家們都不喜歡漂過的白色牛百葉,愛吃黑色的,味道原始,口感“煙韌”,才對味。

美味貼士


製作技巧

1. 可將白菜的梗和葉切開,一開始只下白菜的梗下去煲,一小時后再下葉子,這樣葉子不會煲得軟爛,才有嚼頭。
2. 體質偏虛寒者若怕此湯過涼,可加多兩片姜,並稍延長煲湯時間。

清洗牛百葉

方法一:用淘米水浸泡半天后,反覆揉搓再用乾淨的水清洗效果還不錯。
方法二:先用清水反覆洗乾淨,再用家用的醋泡15-30分鐘在洗乾淨就沒異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