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拾珠

海外拾珠

浦薛鳳、浦麗琳父女兩代人收藏的名人信函,以詩和詩人為線。陳寅恪的書法,和蔡元培的書法一樣,字並不見佳。陳寅恪的這首詩,可見抗戰時期清華學者的思想情感。

內容介紹


《海外拾珠:浦薛鳳家族收藏師友書簡》彷彿是浦薛鳳和浦麗琳父女寫給今人的信函,以父女兩代人的交遊為經,以海內外名人書札為緯,交織出一幅跨越百年的文化圖景。浦麗琳是浦薛鳳的女公子,將家藏的名人信札以及在美國各大學圖書館搜索的海外遺珍,整理出版,進入公共領域,善莫大焉。浦麗琳交往的圈子是白馬詩社的成員。浦薛鳳、浦麗琳父女兩代人收藏的名人信函,以詩和詩人為線。讀《海外拾珠:浦薛鳳家族收藏師友書簡》看到抗戰時期陳寅恪昆明所作《翠湖書所見》一詩墨跡(不見諸《陳寅恪詩集》),可謂意外的驚喜。雖然是印刷品,一睹陳寅恪詩作墨跡,還是很激動。陳寅恪的書法,和蔡元培的書法一樣,字並不見佳。《翠湖書所見》詩曰:照影橋邊駐小車,新妝依約想京華。短圍貂褶稱腰細,密卷螺雲映額斜。赤縣塵昏人換世,翠湖春好燕移家。昆明殘劫灰飛盡,聊與胡僧話落花。陳氏的這首詩后還有一句附言:“庾子山哀江南賦雲,談劫盡之灰飛,辨常星之夜落。今日必有南京明星流落昆明者矣。一笑。”《翠湖書所見》一詩手跡,不僅可以看到陳寅恪作詩修改的過程,而且從附言可知,陳氏詩作無意發表,多是給圈中朋友看的。陳寅恪的這首詩,可見抗戰時期清華學者的思想情感。和浦薛鳳的詩與書一樣,漂泊西南,離亂弦歌,詩史交融,見證抗戰史;詩歌合一,書寫抗戰文化一頁。《海外拾珠:浦薛鳳家族收藏師友書簡》最感人心魂者就是這種家國情懷、文化鄉愁。燈下開卷讀名人書札,在網路時代,更覺得這些名人書札彌足珍貴。學者的書札,有一種永恆的魅力和價值,穿越了思想的紛爭,穿越了封閉的時代。它們是歷史的映像,也是留給今人的文化遺產。

作者介紹


浦麗琳,筆名心笛,紐約白馬詩社開社元老。祖籍江蘇常熟,出生北平清華園,流浪海外半世紀余。美國聖瑪麗學院學士,紐約大學經濟學碩士,紐約州立大奧本尼校圖書館學碩士。多年來任職美國南加州大學圖書館。
早在青年時代就開始寫作詩歌,並得到胡適先生的鼓勵與讚揚。多年來著有新詩集《貝殼》、《折夢》、《提筐人》等,與周策縱等合編《白馬社新詩選:紐約樓客》、《海外新詩抄》等。曾獲2004年台北文藝協會海外創作五四文藝獎,2004年僑聯文化基金會新詩獎第一名。
散文等作品多年來發表於《文匯讀書周報》、《天津文學》、《今晚報》、《散文》月刊以及《中國時報》、《香港文學》、《明報月刊》、台灣《傳記文學》等內地和港台眾多報刊雜誌
詩文被收入《二十世紀中國新詩辭典》、《中國詩選》、《盈盈秋水》、《海外華人新詩選》、《海外華人散文選》、《記憶辛笛》、《今文觀止》等書中。
她在海外圖書館無名的稿件中,發現並對證出張愛玲早年英文翻譯的清代小說《海上花》手稿,弗努力協助促成該書的出版。
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傳記文學》載有作家介紹她不平凡經歷的長篇紀實。

作品目錄


序言:為了文化的傳承吳敬恆(稚暉)書信于右任墨跡王寵惠亮疇)書信王雲五與浦薛鳳往來書信梅貽琦韓詠華夫婦書信陳寅恪墨跡胡適(適之)江冬秀夫婦書信洪煨蓮書信陸梅僧書信陳源(通伯、西瀅)凌叔華夫婦書信蕭公權書信吳澤霖書信陳可忠書信浦薛鳳(逖生)陸佩玉夫婦書信吳文藻冰心(婉瑩)夫婦書信洪土豪書信錢端升書信陳岱孫書信顧毓琇(一樵)書信陳之邁與浦薛鳳往來書信閻振興書信王辛笛書信楊聯升書信卞之琳書信黃伯飛書信周策縱書信唐德剛書信張愛玲致夏志清書信附:家藏一瞥我與麗琳姐的不了情——責編贅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