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文史館

1953年成立的文史研究機構

重慶市文史研究館是黨和政府為團結和安排老年知識分子而專門設立的具有統戰性和榮譽性的文史研究機構。建館60多年來,重慶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以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以“敬老崇文、存史資政”為宗旨,積極組織館員從事文史研究、著書立說、建言獻策、藝術創作交流,為促進重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貢獻。

目錄

正文


重慶市文史研究館成立於1953年,現任館領導為副館長王群生、林達開。
建館以來,先後聘任館長2位,副館長12位。首任館長鄧均吾,是創造社重要成員、我國著名詩人;繼任館長方鎮華,在解放大西南中,發揮了特殊作用。12位副館長中,有"為共和國培養了兩位副總理(鄧小平語)"的原重慶市總商會會長汪雲松,原北平故宮古物陳列所主任、著名書法家柯璜等。累計聘任館員135人,現有館員48人。現有館員中有民主黨派成員25人(民革6人,民盟8人,九三5人,農工2人,民進2人,民建1人,致公1人),無黨派人士17人,中共黨員6人;有文史專長的16人,有書畫專長的27人,其他5人;供給關係在館的5人,其餘館員在館內領取生活津貼費。全體館員列席歷屆市政協全委會。
館員中有前清舉人、撥貢,辛亥革命時期蜀軍政府中重要成員,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時期國大代表、立法委員、軍政要員等,也有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他們中不少人或為地方宿彥,或為一方之望,或為文史專家,或為書畫金石名家。如前清舉人,孫中山大元帥府秘書陳梅谷,前清舉人、蜀軍政府民政部部長龍國禎,蜀軍政府重要成員朱必謙,國民政府重慶市代市長石體元,代理西藏鎮守使劉贊廷,陳毅胞兄、國民政府軍政部部副陳孟熙,《商務日報》社長高允斌,著名畫家蘇葆禎,著名書法家許伯建,著名金石家黃笑芸,著名詩人沙鷗等。
建館以來,館員們撰寫了一批價值較高的史料。50年代中後期,組織館員集體編寫了《重慶市略志》,進行川劇劇本修改,鑒定歷代碑貼,鑒定圖書版本,翻譯技術資料,以及瞿國眷的《中國法理學》,劉榮熙的《西藏歷史講義》,閆崇階的《陸軍第三中學參加武昌起義的回憶》,梁明泉的《清代海防》,徐文彬的《四川漢代雕塑藝術》,郭相穎的《略談寶鼎山摩岩造像的哲學、倫理思想》,董味甘的《普通寫作》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重慶文史館積極創新,努力開拓,1989年創辦重慶文史書畫研究會,目前有會員170餘人。他們多為重慶市文史書畫藝術方面的中青年,擴大了團結範圍,充實了力量,增加了影響;於1989年創辦全國文史館系統內唯一的傳統詩詞刊物《重慶藝苑》,作者遍及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十餘個國家和地區,在同類刊物中保持了自己特色;組織館員進行社會考察,為重慶市政府和有關部門撰寫《建言》,在建言議政、促進民主、科學決策上走出了一條新路;積極開展以文會友,促進海外聯誼,廣交了一批海外友人。近年來每年都要接待數批專程來館造訪的外國友人,文史館的影響逐漸向海外擴展。重慶文史館有一支實力較強的書畫隊伍,開展了一系列展覽、寫生、筆會,出版畫集,參與如擁軍、捐贈等重大社會活動,為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門提供禮品畫,為傳統藝術走出象牙塔,開拓了一條新路。另外,我館出版的《中國抗日戰爭詩詞選》填補了出版界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