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花石鎮的結果 展開
- 湖南省湘潭縣轄鎮
- 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轄鎮
花石鎮
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轄鎮
花石鎮,河南省歷史文化名鎮。位於禹州市西北22公里,東接萇庄鎮,西瀕方山鎮,南鄰順店鎮,北與鄭州登封市接壤。
花石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距省會鄭州僅80公里,距新鄭機場30公里,省道禹洛公路、禹登高速公路橫貫南北,省道彭花路穿越東西,與禹登鐵路,在全鎮形成三橫一縱的交通網路。全鎮總面積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萬畝,轄33個行政村,26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18萬。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繁榮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第三產業迅猛發展的農業大鎮和新興工業鎮。花石鎮地形複雜,山、崗、平各佔三分之一,境內紅干石、耐火石資源豐富。
近年來,花石鎮在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以龍頭企業為依託,以優勢為驅動,帶動了全鎮整體經濟迅猛發展。全鎮形成了鑄造、“三粉”加工,板材加工、中藥村種植、畜牧養植等五大特色產業,生產的產品遠銷全國17個省市區。
明朝,屬鈞州(禹州、鈞平府)茬庄都。
清朝,屬禹州鈞陽里。
民國元年(1912年),設禹縣花石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設禹縣第四區。
1958年,屬“五四”公社(順店)。
1961年,置花石區。
1968年,改為花石公社。
1984年,改鄉。
2013年,撤鄉建鎮。
區劃沿革
1968年,轄31個大隊。
1981年,張庄大隊改稱白佛張大隊。
1984年,所轄31個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
2002年,桃園村民委員會分為桃園和郭寨2個村民委員會,王莊村民委員會分為王莊和河東張庄2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花石鎮轄花南、花北、王莊、閆寨、夏庄、侯樓、荊山嶺、河東張庄、王橋、崛山、許屯、徐庄、張村、張寨、東柳、西柳、馮庄、馮門、觀音堂、神林店、蜂王灣、孟庄、柳樹溝、山張、白南、白北、白龍、羅義、柴地、劉地、白佛張、郭寨、桃園3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68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2020年6月,花石鎮下轄3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花南村平安大道1號。
花南村 | 西劉垌村 | 夏庄村 |
花北村 | 柴垌村 | 馮庄村 |
閻寨村 | 東柳村 | 山張村 |
王莊村 | 西柳村 | 馮家門村 |
荊山嶺村 | 白北村 | 蜂王灣村 |
徐庄村 | 白南村 | 神林店村 |
王橋村 | 桃園村 | 孟庄村 |
許屯村 | 白佛張村 | 觀音堂村 |
張村村 | 白龍村 | 柳樹溝村 |
張寨村 | 羅義村 | 郭寨村 |
崛山村 | 侯樓村 | 河東張庄村 |
花石鎮位於禹州市西北部,距市區22.5千米,南與順店鎮相接,北與登封市毗鄰。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5.7萬人(2006年)。轄花南、花北、閻寨、王莊、荊山嶺、徐庄、王橋、許屯、張、張寨、崛山、西劉垌、柴垌、東柳、西柳、白北、白南、桃園、白佛張、白龍、羅義、侯樓、夏庄、馮庄、山張、馮家門、蜂王灣、神林店、孟庄、觀音堂、柳樹溝、郭寨、河東張庄33個行政村,268個村民小組。境內白沙水庫興利庫容1.2億立方米,穎河縱貫鄉境,水資源豐富。禹(州)洛(陽)公路斜貫鄉境。白北村有義勇武安王大殿,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花石鎮地處禹州市西北部,東鄰萇庄鄉,南接順店鎮,西鄰方山鎮,北界登封市宣化鎮。區域面積72.02平方千米。
花石鎮地處山岡丘陵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山、崗、平地各佔三分之一。西部有五旗山、太平寨、大石坡寨、迎山嘴山,山前為丘陵地。境內最高點位於馮家門村賀桐自然村,海拔633米;最低點位於閆寨村潘家河,海拔160米。
花石鎮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流域面積4.5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潁河自白北村入境,流經白南、西柳、東柳、張寨、張村、王莊、花北、花南、閻寨等村,流入順店鎮,境內長11千米;白沙水庫南乾渠經白北、白南、崛山、侯樓、花北、花南等村,入順店鎮,境內長9千米;白沙水庫北乾渠經白北、桃園、白佛張入甚庄鄉,境內長3.5千米。
花石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儲量4億噸,分佈在馮庄~白佛張村一帶,尚未開發。
2011年末,花石鎮轄區總人口618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00人,城鎮化率5.7%,另有流動人口2080人。總人口中,男性32692人,佔52.9%;女性29108人,佔47.1%;14歲以下10815人,佔17.5%;15~64歲43878人,佔71%;65歲以上7107人,佔11.5%。2011年,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長率4.5‰。
截至2018年末,花石鎮戶籍人口60222人。
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1624人,佔99.7%;回族176人,佔0.3%。
2011年,花石鎮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63.5萬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中地稅627.5萬元,國稅336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40.8萬元,增值稅333.2萬元,企業所得所18.6萬元,個人所得稅20萬元,耕地佔用稅100.4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56元,比上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7500元。
2018年,花石鎮有工業企業214個,其中規模以上1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6個。
花石鎮有農業耕地面積4.8萬畝,人均0.8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3億元,比上年增長11%,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2%。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3283噸,人均377千克。其中小麥11633噸,玉米1133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蔬菜等。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800畝,產量300噸;油菜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900噸;蔬菜種植面積1000畝,產量5000噸。
花石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9.6萬頭,年末存欄4.6萬頭;牛飼養量380頭,年末存欄310頭;羊飼養量6130隻,年末存欄3850隻;家禽飼養量19萬羽,上市家禽18萬羽。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20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5%。
截至2011年末,花石鎮累計造林0.9萬畝,經濟林1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1.2萬株,新建林網5000畝,完善林網10000畝,林木覆蓋率達34%。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700畝,產量1600噸,主要品種為晚秋黃梨等。2011年,水上養殖面積達到500畝,年產魚產品5噸,產值150萬元。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85台(輛)。
花石鎮工業以鑄造業、耐火材料加工、木板加工為支柱產業。2011年,工業總產值17.5億元,比上年增長12%,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85%。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職工138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6.6億元,比上年增長18%,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70%。
2011年末,花石鎮有商業網點460個,職工195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9億元,比上年增長1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6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有各類服務業營業網點680個,從業人員2600人。村3個集貿市場,固定商戶600戶,流動攤點300家,從業人員2600餘人。
金融
2011年,花石鎮有農村信用聯社、郵政儲蓄銀行2家金融機構開設了營業點,2011年末,各類存款餘額2.1億元,比上年增長25%,人均儲蓄3398元。各類貸款餘額1.2億元,比上年增長26%。
地名由來
據傳清康熙年間村南有深溝,商旅往返艱辛,后建石橋1座,橋上砌有五彩花石,故名花石村。
清康熙年間,村南溝深澗阻,商旅往返艱辛,遂建紅石橋一座。此橋初名“三磚橋”,傳說上京舉子捐“四十八兩黃金”建造。清嘉慶四年(1799年),於紅石橋北築寨一座,號曰“永安寨”。據傳,因橋砌五彩花石一塊,“永安寨”遂以花石代稱。古時也有稱“花池”者。三座寨門,南曰“花石”,東曰“枕潁”,西曰“怡山”。寨內呈“丁”字街巷布局。后因清末民初刀兵不止,桿匪蜂起,加之戶丁淅增,商家入駐,寨垣日顯狹小。清同治元年(1861年),接原寨北寨牆再建一寨堡,遂有南北寨之分。南寨北牆,即北寨南牆,南北寨共和一牆,開設一門相通,呈連環之局。出於安全考慮,北寨未另闢寨門,且在南北線上數設“腰門”。
● 羊關石刻
羊關石刻是北魏時期官道上設置的關隘遺址處的一處石刻。“石羊關”原名“陽城關”,南臨潁河,北靠九頂鳳凰山,是個東西長、南北窄的小鄉村。原村在古關隘所在處,村子中間立有青石雕刻,昂首仰望的“石羊”,所以稱“石羊關”。1951年修建水庫時,居民全部搬遷,“石羊”也隨之遷至新村南頭路邊。現老村已淹沒水中。在老村北岸岩石上雕刻有幾處石佛像,據考證為北魏時期所刻制,文字列於下方無佛處,現已剝落殆盡。旁邊不遠處,有多處古採石場舊址,相傳是修建少林寺、中嶽廟時所取大型石料之地。
● 古棧道遺跡
古棧道遺跡位於白沙水庫上游的玉翠山下峭壁上。其修建年代不詳。據傳是曹操為了進一步控制洛陽而秘密修建的軍事要道,並在此棧道附近長期屯兵。古棧道大部分已遭到破壞,僅留棧孔。現修復長度約2公里,棧道寬1.2米。棧道骨架用鋼筋水泥澆鑄,外用木板鑲鋪。沿途建有亭、台、索橋等設備,將白沙水庫景區內的鬼谷子洞、姜子牙釣魚台等景點連為一體,已被遊人作為攀登山崖、遊覽風光的交通道路。棧道由景區西側山崖處進入林區,是白沙水庫景區內的一個重要旅遊景觀。
● 義勇武安王大殿
義勇武安王大殿位於花石鎮白北村,坐北朝南,白沙河從義勇武安王廟門前由西向東流入潁河(水),禹(州)、洛(陽)公路在殿西約500米處由南向北通過。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原為漢朝武安侯灌夫的祭殿。據《漢書》載:“灌夫好住俠,在潁川作為橫恣,侵奪百姓。”三國時,為紀念關羽經過東嶺關,百姓毀灌夫塑像,改祭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但殿名未改。當地也有稱為“五虎廟”。該殿歷代多有修葺。據大殿前明代正統八年1443年重建義勇武安王廟碑記廟創與元至正九年(1349年),重修於洪武十九年(1386年)證明大殿始建於元代晚期,明洪武十九年重修,明正統八年重創之。解放后,河南省文物局於1953年、1963年、1977年前後三次撥款,對義勇武安王大殿後坡和部分檐、檁、構件等進行了修補。義勇武安王大殿面闊和進深皆為三間,歇山九脊式。殿頂為綠色琉璃瓦覆蓋,脊筒瓦件飾盤龍,盤龍由東、西兩端傾向屋脊中心點。脊鴟和戧脊及垂脊、仙人等亦為綠色釉件。戧脊和垂脊上相對均稱的裝飾著仙人、獸形構件。從整個殿頂看去,莊重大方,布局合理,獸件、仙人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古戲台
義勇武安王大殿,在屋脊殿式、瓦件,屋架梁檁、斗拱、瓦件等方面還保留著明代的建造風格。同時,殿架梁檁、檐檁、斗拱等為研究明式建築法式提供了實物資料。大殿的對面就是明朝時期建的古戲樓,如今保存依舊完整,每年還在唱著大戲,在中國的古戲樓仍發揮著作用的已經是鳳毛麟角。,
古戲台
● 楊家莊園
楊家莊園是明清時代白沙望族楊氏家族的民宅,位於花石鎮白北村。莊園建於明末清初,佔地8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系磚石結構。原格局有花園兩個,樓房近百座,分佈於白沙街中段兩側。現存有花園輪門樓5座,地上有“清嘉慶年制”字樣的石刻匾額。楊家大院現存的5組建築均為5進宅院,院的最後部為花園部分,主建築為兩層10間,紅石條鋪底,青磚砌牆。中間為二進或三進過廳,過廳大部分為5間,建築精美,過廳兩側均有配房,過廳前為大門,大院方位為坐東向西或座西向東,大門均向街心。楊家大院建築是典型的明清風格,雕樑畫棟,斗拱高啄。其木雕、磚雕藝術取材考究,工藝精美,是古代建築技術的寶貴遺產,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 望嵩橋
望嵩橋位於花石鎮白北村,是一座獨拱石橋,曾是去往嵩山的必經之路。橋寬6米,長18米,狀若彩虹,橫跨在潁河支流上游。橋上石欄桿對稱,左右各四根,料石雕刻有飛鳥、猴、羊、獅及花卉圖案。紅石雕龍張嘴向西,欲吞潁河,龍尾向東,大有橫掃激浪之勢。整座橋造型美觀,氣勢不凡,富有民族特色。橋頭碑文記載此橋為“中華民國六年(1917年)陸軍中將毅軍馬步統領兼帶巡緝等馬公志敏號遜齋”。修建碑記載了修建此橋的不易,比先前漢王代楚明修的棧道還難。
● 白沙漢墓群
白沙漢墓群是禹州城西郊漢代直到白沙一帶官民集中留下的墓葬群。禹州是戰國時期的韓國國都,秦漢時期又為潁川郡首府,貴族階層人物較多,城周圍也就相應地出現了集中的墓葬區,尤其禁溝以西,地面保留下來的漢代墓冢及地下埋藏的墓室眾多,故稱“漢墓群”。漢墓群總面積67萬平方米,墓室為青磚(即漢磚)結構,上刻有各種圖案,系空心燒制而成。從出土的漢墓來看,墓主上有王公貴族,下有黎民百姓;墓室形制不一,各有特點,為全國所罕見,對研究古代葬俗和漢代文化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 劉閣老墓
劉閣老墓位於花石鎮白北村,據傳為明代開國元勛劉基(即劉伯溫)的墓葬。劉基緣何墓葬於此,不得而知。整座墓葬佔地13000多平方米,有一高3.4米,方圓50米的大土冢。冢前有柏林,古木虯枝蒼翠如墨,以前墓前有鸞殿三間,現只余屋瓦斷磚殘片。墳前有石人石馬儀仗景觀。石人石馬雕刻細膩,刀法圓潤,栩栩如生,維妙惟肖,是中原明代高官墓葬保護比較完整的墓葬之一。
● 花石戲樓
花石戲樓位於花石鎮花北村,屬明末地方財主看戲用的專用建築。戲樓坐南面北,磚石結構,寬9米,高5米,深15米,樓前有4根紅石柱支撐。戲樓飛檐斗拱,飾以雕刻和圖案。雕刻分石雕、木雕塑,圖案大多是傳統的愛情傳奇故事和花鳥圖形。花石戲樓與古時大院相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大戶莊院式建築群。花石戲樓歷代都是當地乃至方圓幾十里最繁華的地方。每逢唱戲,台下人頭攢動,成百上千。就連來往於禹州、洛陽的商賈、香客也在此歇腳看戲。
花石鎮有境內有禹登地方鐵路過境,境內長15千米,為單線鐵路,有花南村貨運站。禹登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2.5千米,雙向6車道,237、325省道過境,其中237省道境內長13千米,通往禹州市順店鎮、鄭州登封市徐庄鎮;325省道境內長8千米,通往甚庄鄉、方山鎮。有“村村通”公路總里程120千米。
2011年末,花石鎮有私立幼兒園22所,在園幼兒2200人,專任教師87人;小學29所,在校生4561人,專任教師24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289人,專任教師14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8%,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花石鎮教育經費達1500萬元,其中國家財政性經費1395萬元,財政性教育基本投資105萬元。
2011年末,花石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大院33個,農家書屋24個,建築面積720平方米,藏書10萬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00人。神林店、觀音堂、花南、花北等村成立了嗩吶隊;河東張庄、西柳、王橋、白北等村成立了腰鼓隊、舞獅隊;另有旱船、說唱團、豫劇團、舞虎隊等各類藝術社團。
2011年末,花石鎮有有線電視轉播站1個,有48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0.9萬戶,有線電視覆蓋率89%,電視綜合覆蓋率、廣播綜合覆蓋率均為100%。
2011年末,花石鎮有群眾健身場地6個;健身舞蹈等體育活動普及。20%的農村安裝有體育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
2011年末,花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1個。病床3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5張。專業衛生人員43人,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7人、執業(助理)醫師0.3人、註冊護士0.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6000人次,住院手術184台次,出院病人1676人次。
2011年,花石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31.5/10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1%。
2011年末,花石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3戶,人數59人,支出17萬元,比上年增長11.1%;月人均162元,比上年增長11.7%。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42戶,人數2409人,支出194.6萬元,比上年增長29.4%;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0%;有3個五保大院,農村五保集中供養88人,支出23.2萬元;分散供養231人,支出34.7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4.3萬元。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5%。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以28人。2011年,新增外出務工人員208人,專業培訓農民工120人,引導性培訓240人,有組織輸出農民工210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花石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75千米,投遞點145個,鄉村通郵率100%;全鄉現有行動電話用戶35000戶,固定電話用戶2300戶,寬頻接入用戶2510戶。
花石鎮[河南省禹州市下轄鎮]
保持穩定
一是開展重點問題排查整治工作。轉變信訪工作理念,明確信訪責任,開展排查整治工作,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和調處力度,一批信訪積案得到有效化解,基本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問題不出鎮,信訪形勢明顯好轉,躋身全市前10名的位次。二是綜合治理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堅持穩定壓倒一切,始終把確保一方平安作為我們的首要任務來抓。加大對綜治工作經費的投入,全鎮有三分之一的村都安裝了電子監控。進一步完善了公安、司法、政法、治保調解等一系列防控體系,強化管理,先後開展了一系列的打擊違法犯罪和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活動。並堅持義務巡邏,有效遏制了各種民事糾紛和刑事案件的發生。全鎮有20個行政村獲得平安村的稱號,全鎮的平安建設躋身禹州市先進行列。
農村建設
完善許洛路、彭花路、禹登高速兩側平原林網和綠色通道,栽種各種樹木5.5萬餘棵。以沿省道村為重點,在全鎮33個行政村中開展了村莊環境集中整治活動,聘任35名保潔員,對垃圾進行了清運和管理,使村容、村貌明顯改善。
討論制定了河東張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方案,當下禹州市規劃局測繪部門正在對該社區的地形地貌進行測繪,2012年3月底前準備起動建設。
白沙湖
白沙湖位於禹州西北30公里,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是集觀光、會務、度假、娛樂於一體的自然風景區。白沙水庫東起二龍山,西接逍遙嶺。景區內有石崖峭壁,石雕佛龕,石徑幽壑,飛瀑清泉,湖心小島,遊艇帆船,古木幼林,畫壁勾檐,粼粼碧波,柔軟沙灘。一年四季、一日四時,陰晴雨雪,旦夕晨昏,景隨時易,景隨步移。您可以乘扁舟蕩漾,可以坐快艇穿梭,可以篝火野營,可以夜聽松濤波聲曉看紅日青山。景區東嶺關是三國時期關羽保護二位皇嫂“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時“過五關斬六將”的第一關,至今還遺存有“義勇武安王廟”。廟前有戲樓和望嵩橋等文化遺跡。
花石鎮[河南省禹州市下轄鎮]
禹王洞
禹王洞為一天然溶洞,位於白沙水庫支流馬峪河北岸。相傳禹王曾在此治水。洞外山勢雄偉,森林茂密,風景秀麗,鳥語花香。洞內洞連洞,路連路,寬者同時容納六、七百人,窄者僅一人能通過。四壁到處是石花、石瀑、石筍、石柱、石塔,奇洞怪石,氣象萬千。禹王洞的深度至今仍然是個謎。已探明的共有2000多米,已開發可供遊覽的約700米。洞有三廳十洞,50多個景點,其中“群獅迎賓”、“禹王觀瀑”、“金龜出洞”、“二仙對弈”、“瑤池仙境”、“蓬萊仙島”、“鎮海寶塔”等形象逼真,造型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