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縣第一中學

臨沂市高中教學示範學校

郯城縣第一中學 位於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是山東省規範化學校、臨沂市重點中學、臨沂市高中教學示範學校、臨沂市高中教學先進單位、臨沂市師德建設十佳學校、臨沂市綠色環保學校。

學校始建於1950年,佔地面積300畝,坐落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郯國古城腳下,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豐厚,環境優美典雅。

辦學規模


校園圖景
校園圖景
學校現有教學班92個,在校生5500人;師資力量雄厚,380多名專任教師中,高級教師112人,一級教師171人,國家級骨幹教師2人,省、市級骨幹教師56人。學校教學設備齊全,教學設備先進,教學樓、辦公樓、實驗電教樓、圖書樓、教職工宿舍樓、學生宿舍完全能夠滿足辦學的需要。學校建立了校園網路,並配備了多媒體教學系統,所有教室均能運用網路進行教學,實現了教學的資源共享。各類實驗室、語言教學室、計算機教室、多功能演播廳和辦公自動化系統一應俱全。2005年,學校又投資400多萬元,建設了國際標準塑膠田徑場。為了弘揚和發展校園文化,學校創辦了《古城學苑》、《郯城一中報》、《心心文學》等刊物,為師生提供文化交流平台,極大地豐富了師生的文化生活。隨著教育的發展,為了進一步提高辦學條件,經上級部門批准,學校即將建設現代化、高規格的餐廳、體育館和新的學生宿舍樓,2012年,部分建設項目已破土動工,全部建設項目將在兩年內完成,這將進一步提高學校的綜合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創造更好的條件。培養出黑龍江省省委書記宋法棠,國家電力集團劉振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張玉台,北京高校山東籍學生理事會常務副會長朱平,臨沂市副市長左沛廷等一大批優秀校友。
東城新校區
東城新校區
東城新校區規劃位於郯城東城新區核心區,主幹道師郯路以北,東傍沂河,秉承“生態、綠色”設計理念,規劃佔地15.35公頃,總建築面積約102500平方米,計劃總投資約23165萬元,工程計劃2015年3月開工建設,2016年3月投入使用。截至2015年中旬,建設手續已經完備,設計、土地附著物清理工作已經完成。如申報成功,新校區建設將得到上級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學校精神


雪中一中
雪中一中
古郯大地,襟河帶海,鍾靈毓秀,是我國古代文化發祥地之一。 “孔子師郯子”更成為傳誦千古、流布華夏的一段佳話。美麗壯觀、規模宏大的現代化學校——郯城第一中學就坐落在風景優美的郯國古城內,是兩千五百多年前的郯國國學所在,文化底蘊豐厚。學校植根於炎帝之沃土,納馬陵之靈氣,采沂沭之乳汁,承聖人之遺風,創名校,出名師,育英才,爭一流,以嚴謹的教學制度,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譜寫了教育創新和教學改革的篇章,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業績,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環境幽雅的山東省郯城第一中學,已成為莘莘學子求學深造的一方聖土,一塊樂園!

教學成果


學校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教學研究和管理,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高考升學人數,2000年本科一榜進線275人,2001年329人,2002年265人,2003年335人,2004年338人。博雅中學初中部2004年中考,高分率、平均分、升學率均居全縣第一。

學校榮譽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2000年以來先後榮獲臨沂市師德建設十佳學校、臨沂市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臨沂市教育執法年活動先進單位、臨沂市綠色環保學校、臨沂市校務公開先進單位、臨沂市高中教學示範校、山東省工會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年年被評為臨沂市高中教學先進單位。2010年12月20日被評為臨沂市心理健康教育先進校。

校長李楠


李楠,男,漢族,1972年3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02年8月任郯城美澳學校副校長,2009年8月調至郯城一中工作,任總支委員、工會主席,分管教學工作,2012年9月任業務副校長,2014年1月任校長,2017年4月兼任黨總支書記。高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沂蒙名校長,臨沂市人大代表。多次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縣十大傑出青年、縣十佳校長、郯城名校長、臨沂市基礎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個人、市素質教育先進工作者,四次獲得臨沂市教學成果個人一等獎、兩次二等獎,山東省教育宣傳工作先進個人、全國生命教育百位傑出校長、中國中學生足球錦標賽最佳領隊、參與《以心理輔導室為支點,開展學校心理教育》全國課題研究、承擔北京師範大學生命教育研究中心“十二五”生命教育課題“學生品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通過驗收,准予結題,成績優秀。

名師薈萃


張則橋
張則橋
張則橋,郯城一中特級教師,臨沂市骨幹教師,2000年被評選為國家級骨幹教師,2001年被國家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國模範教師”稱號,2003年被評為臨沂市教學能手,2005年被評為首屆“沂蒙名師”,2007年被評為特級教師。2002年、2005年被評為郯城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現任山東省郯城第一中學高中語文教師,教導處副主任。教育教學經驗豐富,多次獲省、市、縣優秀教學獎,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教育教學論著40多篇,多篇被權威刊物轉載;先後舉行10餘節省、市級公開示範課。其先進事迹曾在《山東教育》、《沂蒙教育》、山東電視台等媒體介紹。
張則平
張則平
張則平,男,1986年大學畢業,文學學士,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郯城一中教導處副主任。臨沂市十佳師德標兵,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中語會優秀會員,國家級骨幹教師。臨沂市優秀教學成績獎獲得者。臨沂市講課比賽一等獎獲得者。臨沂市教學能手。臨沂市先進教研組長。多次舉行臨沂市教學教研公開課。多次在臨沂市教學教研會議上做報告。多篇論文獲山東省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多篇論文在《散文閱讀與欣賞》、《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學語文園地》、《現代語文》、《古城學苑》上發表,並參與國家級“十五”規劃課題“中小學作文與教學理論及操作系統”(STS作文三步法教學體系)實驗基地的實驗研究工作,該課題已通過專家驗收。
楊鵬
楊鵬
楊鵬,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郯城一中團支部書記,19年來,一直從事語文教學並擔任班主任工作。正直為人,勤懇做事,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服從工作安排,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刻苦鑽研業務,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相當強的教育教學業務能力,教書育人成績顯著,獲得學校領導及學生的一致好評。
徐輝
徐輝
徐輝,男,本科學歷,郯城一中一級教師,中共黨員。多次擔任年級組主任。自工作以來一直勤勤懇懇、踏實工作。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能保持思想端正,做到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能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尊敬領導,團結同事,做到愛校如家,愛生如子。
張中文
張中文
張中文,郯城 一中一級教師,高一年級組主任。1976年出生,本科學歷,1998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在郯城縣第一中學擔任班主任工作,同時代兩個班的語文課。2001年高考一榜本科進線25人(文科),其中全縣前十名佔5人,位居全縣第一,2007年所代班級高考一榜進線64人(理科),其中重點進線48人,全縣前十名佔4人,位居全縣第一。2007年8月至12月份,以其三篇文章《車站》《影子》《感恩》,經過三輪角逐,榮獲全國首屆語文教師作文大賽高中組一等獎。

教學方法


郯城一中六步驟思維啟智導學法
一、“六步驟思維啟智導學法”課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推廣價值
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思維訓練專家愛德華·德·波諾認為:知識不能代替思維,思維也不能代替知識,即使能夠完全掌握過去的全部知識,但對未來的知識知之甚少,這就必須要有思維。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認識的高級形式,它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規律性的聯繫。
傳統的課堂教學停留在“積累”的層面上,著眼點在“接受”與“繼承”上,即以學習和掌握人類社會幾千年積累起來的豐富的文化成果為目的,而忽視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研究。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是能夠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去開拓未知領域的人才。因此,教師教學的著眼點就不應僅僅考慮如何把教材內容“講”清楚,“講”透徹,而更應當考慮和研究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達到增知、長智、練能的目的。
1、學生思維能力及創造力培養是時代的要求。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泰勒 (C·W·Taylor)指出,創造活動對科技進步,對國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響,哪個國家能最大限度地發現、發展、鼓勵人民的潛在創造性,哪個國家在世界上就處於重要的地位,就可立於不敗之地。日本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提出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研究,並把從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作為日木的基本國策而確定下來;1989年美國的“2061計劃”以提高國民科學素養為核心,著眼於增強提高國家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羅馬俱樂部在一份題為《學無止境 —— 迎接末未挑戰》的報告中指出人類面臨的種種困擾自己的問題,大多是人類自身的行為造成的,而造成這種行為的原因是人類習慣於“撞擊式思維方式”和“維持性學習方式”。在新技術革命的條件下,人類要迎接末未的挑戰,就必須改變舊有的思維方式為“預期性思維方式”和“創造型思維方式”。因此,站在世紀之交的十字路口,適應國際競爭,致力于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研究,是新形勢下課堂教學改革的明智選擇。
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
2、在素質教育呼聲日高的今天,基於基礎性教育的性質,我
們不能不把眼光瞄向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造力的培養。課程設置的內容,存在著大量思維能力及創造力培養的因素。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創造的開始、行動的起端、成功的起點。如能積極研究,系統訓練,既能體現《新課程方案》和各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能真正培養學生掌握學科的能力、不斷自我完善的能力及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 3、學生思維能力及創造力培養是我校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旨歸。在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認為,課程的內容無一不是科學家、文學家、學者們在細緻入微地體察生活、研究生活之後經過自己的理解、感悟、剖析而結出的思維之果,它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教會學生思維。在教學中,剖開這一顆顆成功的思維之果,品味作者在思維過程中閃耀出的思維的智慧火花,無疑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學科教學中,把積澱在教材中的知識背後的材料及思維活動過程充分顯現出來,揭示思維發生、發展的過程,同時,輔之以科學地思維訓練,對於促使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都是大有裨益的。
“六步驟思維啟智導學法”是在總結吸收以往是教學改革經驗、整合既有的課堂教學模式而提出的。它以大教育思想為前提,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科知識系列為主幹,以思維訓練為主攻方向,以實施創造性教育為突破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開展課外活動為保證,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造就新型人才為目的,更多地探索作為認知主體自身的特點,面向全體學生,從問題入手,教師科學調動思維,啟發思維,開啟智慧,開發潛能;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在思維訓練中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它體現了《新課程方案》、各科《課程標準》和《山東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及教學指導意見》(試行)等課改文件的要求。實施六步驟思維啟智導學法,是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科素質和綜合能力等方面的系列化改革與探索,對於還處於基礎性教育階段的中學生的思維訓練,對於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具有實實在在的可操作性意義。
二、“六步驟思維啟智導學法”的課堂操作
一般而論,思維過程大致包括以下步驟:一是發現問題,對自然和社會的方方面面,經過自己的思考,提出一些基本的看法;二是明確問題,面對所發現的或所提出的問題,加以分析;三是提出假設,找出並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包括原則、途徑和方法等內容;四是檢驗假設。“六步驟思維啟智導學法”的課堂操作也正是貫穿著這一基本的思路。
“六步驟思維啟智導學法”包括六個步驟,即啟動思維、互動思維、展示思維、激活思維、梳理思維、回放思維。
其課堂操作步驟設計如下:
(一)啟動思維
“六步驟思維導學模式”的第一步是啟動思維,即發現問題,邊讀邊想,啟動發現慾望,形成問題情境,展開發現活動,建立問題假設。
郯城一中學風是:“帶著問題學習。”這一學風的核心就是勤學善思,勇於探究。早在兩千年五百多前,我國著名教育家孔子就要求學生“每事問”,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多聞罔疑,多聞罔殆”,就是說既要學思結合,又要多問,這樣才能發現問題。漢初淮南王劉安主持所作的《淮南子》指出:“文王智而好問,故聖;武王勇而好問,故勝”,認為善於問是取得學習成就的主要的方法和途徑。宋代學者理學創始人之一張載認為,只有懷疑,才能摒棄陳舊,創造新意。他說:“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朱熹也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這是對問題意識的科學而辯證的論述。到了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又用十分簡練的語言對問題意識的重要作用進行描述,他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江蘇洋思中學通過先學后教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形成問題意識,帶著問題進課堂,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念下的教育思想。在國外,也有許多學者極力推崇問題意識及問題思維。蘇格拉底認為,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誕生。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的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的或是實驗上的技能而己,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以杜威、布魯納、贊可夫等為代表的教育思想家將這種觀點深入到教學領域。杜威認為科學教育的任務不單是傳授知識,而且應著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杜威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問題教學法”理論。布魯納提倡“發現學習”,讓學生自己思考課題,建立假說,並且創造性地解決課題。
問題是教學的出發點,是思維的發動機。新課程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發展”卻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無法預見,也就產生出許多的生成性問題。“課堂是涌動著的生命。”生成問題的課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歡迎學生生成問題,鼓勵甚至幫助學生去生成問題,善於從學生生成性問題中抓住教育的契機。教師一方面要憑藉教學機智應對生成性問題,對教學進度與方法手段適時地作出反應和調整,另一方面要在預設時,加強科學性、計劃性,為問題的動態生成預留“彈性時空”,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總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作為教師,應鼓勵學生質疑解難,拓展思維。
啟動思維這一步要做的具體工作是:①明確教學目標;展示學習材料,如課文、章節內容;②指導學生通讀預習,初步了解學習內容;導入課堂教學;③教師簡潔講述本單元有關規律性知識,創設思維情境;④學生積極思考,發現疑難。
(二)互動思維
“六步驟思維導學模式”的第二步是互動思維,即在啟動思維的基礎上作問題匯總,合作學習,在合作中收集發現材料,交流發現結果,綜合比較篩選,討論問題,啟迪思維。互動包括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
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伴隨著疑問,要實現由生疑到解疑的轉換,需要學生大量的思維作中介。但是,每個人的思維空間總是有限的,只有在相互交流啟發中,思維才會互相撞擊,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美國教育家強生兄弟認為,在任何一個課堂上,教師都可以有三種方法組織教學:競爭學習,個別學習,合作學習。在三種學習組織方法中,合作學習是最主要的一種方法。合作學習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地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廣泛交流,積極融合在一起,從中更好地認識自身的價值,提高認識能力,實現在思維、智慧上的碰撞,產生新的感悟和思想,使原有的觀念更加完善和科學,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1、合作學習,能幫助一些學困生建立積極參與意識。
幾乎每個班級都有或多或少的學困生,而這些學困生都有一個通病,害怕或不敢面向老師提出問題或談論問題。而合作學習,正幫助他們克服了一個人面對問題的窘迫感。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中,一些平時不露“聲色”的學生能主動參與,提出問題與見解,細心傾聽,這種全身心的投入在往常使用集體教學法中所看不到的。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在一個合作性的集體中,在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識結構、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學習風格的組員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在交流的撞擊中,產生新的認識,上升新的水平,用集體的力量來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也用集體的力量克服了學習上的心理障礙。
2、合作學習,能使各層次學生滿足各種積極的“需要”。
在合作學習中,學困生能自覺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普通生也如魚得水,既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又聽取尖子生的高論;而尖子生除了滿足自己的發表欲,也聽取了不同思維方式的解答方法,拓寬了思路,又增強了組織能力與概括能力。所以說,合作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交往需要、求援需要、表現需要,這也必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合作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
從課堂氛圍看,合作學習打破了教師與學生的主體位置,打破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某種僵局,把這種僵局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變成了一種默契,讓學生從掌握知識的被動位置轉變成主動位置,讓學生成為合作夥伴,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形成了和諧互動的教學局面,這就激活了學生的創新頭腦,使他們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互動思維這一步要做的具體工作是:①以前後桌四人為單位交流發現結果,討論問題,打通思維障礙;②以兩個四人單位交流發現結果,互相討論,解決較難問題;③若干四人小組代表提出問題;④全班討論,解答問題;⑤師生互動討論,質疑問難。
(三)展示思維
“六步驟思維導學模式”的第三步是展示思維,即展示合作學習的初步思維成果,展示思維過程,讓學生明確初步的結論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這樣回答,等等,從而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終機理在於人腦的思維過程。”什麼是“思維過程”?思維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它表現為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具體化和系統化。結合學科教學表現為概念的形成過程,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性質規律的發現過程,對文章作者思路的挖掘過程,等等。在既往的教學中,許多教師常常只滿足與學生解決問題時順利流暢、操作的滴水不漏,卻往往忽視學生的深入思考,這就掩蓋了解決問題時經歷的曲折或失誤。而有些教師則善於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這對於學生形成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十分有益的。教學中應該以各種知識為載體,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發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掌握知識,學會探究,發展思維。
1、“展示思維”的內容
課堂教學中有三個主要因素——學生、教師、教材。展示思維活動過程,就是要使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的思維活動和科學家的思維活動過程充分暴露、相互對照,從而達到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展示思維以展示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為主。展示思維過程的方法很多,因學科而異。但總的說來,不外以下幾點:
(1)展現教師的思維過程,讓教師的思維過程真正起到媒介作用,使師生思維過程得到和諧地統一,達到引導學生去審視作家、科學家的思維過程、學習作家科學家的思想方法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自覺地進行“心理換位”,用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去審視教材內容,想學生的之所想,疑學生之所疑。教師要多講“我是怎麼想的”、“為什麼這麼想”等,儘可能把自己原始的思維活動過程還原展現,引導學生思考,啟迪學生思維。
(2)誘發學生展示思維。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就必須充分暴露他們的思維過程。這樣做,一方面可取得學生思維的反饋信息,暴露出學生隱藏的思維障礙,以便及時調控、及時改進教學。另一方面有助於學生迸發出可貴的思想火花,以便及時引導形成正確的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解題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展示自己解題時的思維過程,不僅要教“題目應該這樣解”,而且要教開始是怎樣探索的?解題方法是怎樣發現的?走過哪些彎路?產生過哪些錯誤?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彎路和錯誤?遇到困難時是怎樣打通思路的?怎樣尋求最佳方案、關鍵何在?等等。誘發學生展示思維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類比、歸納、猜想和探求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展示思維”的原則
(1)展示內容要具有開放性。課堂展示的內容以本節課所學知識為主,主要是課堂中解決問題、發現問題所運用的知識、方法、規律,以及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典型題,還有學生出錯多的、有疑問的題目等。
(2)思維展示方式要具有開放性。展示的方法通常由一個學習小組為主,先在組內交流展示個人的學習成果,再推選代表將個人及小組成果展示給全班,然後,其他組再補充完善。展示形式要靈活多樣,可以在小組內展示,也可以在全班展示;可以板演講解,也可以藉助多媒體投影展示,也可以利用實物模型直觀形象地展示,還可以用演講表演的形式展示。從而達到了人人參與、人人展示的目的。
展示思維這一步要做的具體工作是:①通過匯總,把個人或小組感悟知識、定理、原理和規律的生成過程、打通思維障礙、解決較難問題的好思路、好方法介紹給大家;②說明較大較難的問題障礙在哪裡。
(四)激活思維
“六步驟思維導學模式”的第四步是激活思維,即在初步思維的基礎上,針對思維過程中存在的障礙,教師相機點撥誘導,啟發學生進一步打通思維障礙,感悟問題,理解問題。
教學活動是一種雙邊活動,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完成,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能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能否激活學生的思維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確保課堂效率。
激活思維可以從以下角度入手:
1、從思維的敏捷性出發,設置識別型、判斷型問題,激活思維,以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判斷真偽的能力。
思維敏捷性的訓練,是時代對人類的要求。思維敏捷性的前提是正確,關鍵是迅速。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相關材料或有關教材設置識別型、判斷型的問題。長此以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提取信息和判斷真偽的能力,而且能有效地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2、從思維的靈活性出發,設置評價型問題,激活思維,以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
思維的靈活性具有五個特點:一是思維起點靈活,即能從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二是思維過程靈活而不鑽牛角尖;三是概括遷移能力強,運用規律的自覺性高;四是善於組織分析,伸縮性大;五是思維的結果往往是多種合理而靈活的結論。(林崇德《教育的智慧》)由於問題具有一定的“彈性”,即問題的可爭議性和研究性,在“是”與“不是”之間存在著較大的思維空間。只要學生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允許有不同的結論。這樣便使學生獲得了極大的自主權,從而可以更加自由地投入對問題的研究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張揚,發散性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從思維的深刻性出發,設置述理型問題,激活思維,以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思維的深刻性即表現在善於深入地思考問題,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預見事物的發展趨勢。比如在歷史教學中,我們會碰到錯綜複雜的歷史現象,這正是進行思維訓練不可忽視的材料。通過對這些現象進行設問,可以幫助學生思考這些現象,並透過這些現象看到歷史發展的本質,預見歷史發展的方向,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提高歷史思維能力。
4、從思維的批判性出發,設置發難型問題,激活思維,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
思維的批判性強調“知其所以然”。學習上的批判思維表現在對傳統的或一般的結論、觀點能夠大膽質疑問難,對前人積累的知識能夠正確地分析批判,從而獲得新的思維成果。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人們的認識無不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由於受時代與階級的局限,人們對於客觀外在的認識常常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甚至是謬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善於發現問題,而且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發難,對訓練學生的獨立思維是十分必要的,而且當今的中學生信息廣泛,視野開闊,且求異心理和探究心理強,只要教師引導得當,是會收到很好效果的。
5、從思維的創造性出發,設置運用型問題,激活思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思維的創造性或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態,是智力的高級表現;它是根據一定目的,運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情況或困難面前採取對策,並獨立地、新穎地且有效地解決問題。根據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有機地設置一些運用型問題,讓學生藉助聯想,運用直覺,釋放靈感,以期達到“獨立、新穎且有效地解決問題”的目的。
為了激活思維,教師要提供有探索性的材料,並且材料不要太標準,要多些思維度,儘可能不要為學生想得太細。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拘泥於現成的答案,大膽提問質疑。可以是教師激活,也可以由學生相互激活。
(五)梳理思維
“六步驟思維導學模式”的第五步是梳理思維,即學生自己分析學習內容,梳理思維過程,概括學習方法,歸納整合思維成果。思維的梳理是新的認知結構的積極重建。
梳理就是用一定的方法,按一定的規則、秩序,對紛繁、雜亂的材料、事項、問題等進行整理。比如課堂小結與評價就是對一節課學習過程的回顧,是對學生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的梳理。其作用有三點:一是再現並概括當堂所學的知識與技能;二是將所學知識通過整理納入到原有的知識體系中;三是為下節課學習提出必要要求,做好知識和心理兩方面的準備。這個過程既不要由教師包辦代替,更不要走過場,而應讓學生自己小結。可讓學生通過思考“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對自己的思維結果進行梳理、聯想和想象,梳理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欣賞自己的學習成果,體驗“再創造”的成功喜悅的過程。這一過程同時還激勵學生進一步發現、探索的動力,從而在總結評價與教學反思中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思維的梳理有時還不僅僅是所學知識的梳理,有時還有可能是對一段時間的情感、思想、觀念的梳理,這就要教會學生遇事多想想,只有經常反思、經常回顧,才是有效的梳理。
有時知識的積累和思維的梳理並沒有很明顯的先後界限,但總的說來先有積累而後才能談到梳理。積累好比電腦的內存,它的空間再大,也總是有限的,我們需要階段性地對我們的內存空間加以整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證我們的電腦正常運做。積累與梳理的關係就像是材料與加工之間的關係。積累往往是一種感性的認識,感性認識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會上升到一個理性的高度,上升到理性高度的過程事實上就是我們對原有的積累的一個梳理過程。學生思維的梳理其實是一個知識與能力的轉化過程,在思維的梳理的時候,必然會形成一個自我的知識體系。
這一步要做的具體工作是:①梳理本課或本節新學內容;②進行各種訓練(包括寫作訓練和聽說訓練);③作反饋式檢測練習;④糾正檢測中的問題;⑤讓學生通過小結思考:“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在學習方法上有什麼收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啟發?”等問題。
(六)回放思維
“六步驟思維導學模式”的第六步是回放思維,即解決問題之後,回放思維過程,總結思維經驗得失的環節,鞏固思維成果,繼續延展思維,深層探究。
學習過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認識過程必然循環往複,螺旋上升。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一句名言至今流傳:“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而時習”當然是指學習新東西之後的反覆練習。今天,腦神經研究的結果認為,“時”就是要中斷一定時間,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休息的時間,或者說是間隔一段時間進行複習。這樣才能有效地複習和強化所學的知識,牢靠地掌握知識。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大衛·福斯特和馬休·威爾遜進行了一項生理學或神經生理學的實驗驗證。他們把小鼠置於一個1.5米長的跑道上來回奔跑,並將特殊的電極嵌入小鼠的頭骨,記錄大腦中海馬區細胞的電流活動。海馬區是老鼠和人的主管記憶和導航的區域。當小鼠跑完一圈後會得到一些食物獎勵。而在小鼠吃完食物並進行下一次跑步時,會有短暫時間的休息。表面上看這些小鼠在休息期間似乎並沒有活動,只是有些坐立不安,或梳理毛皮,或安靜不動,但是它們的大腦記錄卻暴露了不同的內容。在休息期間小鼠的海馬區活動很活躍。電極記錄顯示,小鼠在跑道上跑動的過程中,它們的海馬區的一些神經細胞以特定的順序出現特定類型的電流活動。令人驚訝的是,小鼠在休息的時候,海馬區相同的神經細胞會以與在跑道上奔跑時相反的順序一遍又一遍地釋放出電流,並逐漸加速。換句話說,休息時的小鼠的大腦是在“逆向回放”在此之前的經歷,就像V-D 光碟的回放或倒回一樣。這種回放要進行數次,每次經歷的時間約為幾百毫秒。在這個極短的回放時間,小鼠的大腦回放了自己在跑道上從結束到開始的所有跑步過程,而且重複回放了好幾次。對於這種現象,研究人員的解釋是,小鼠大腦的回放過程實際上就是在幫助它們鞏固對所在地點、動作和行為的記憶,以增強學習的效果。
由於人和小鼠的大腦海馬區執行的是相同的功能和任務,所以從小鼠的這種表現也可以推論出人可能也是以這種回放過去所學的東西的方式來學習和記憶。當人們面臨一項新的學習任務時,在學習中斷後,人的大腦會回放這個任務或事件的過程。在學習中斷的短暫期間讓大腦有時間複習或重溫所學的內容或信息。這就是學而時習之。或曰“思維回放”。
如何才能做好回放思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學會對比。在學習新知識時,要同時對比著複習有關的舊知識,並著重弄清它們的區別和聯繫,特別是區別,因為正是這個區別,才標誌著所學的是“新”知識。例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時,可以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對比學習。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它們在結構上是類同的,定理中對應角相等的條件是一樣的,主要區別在於對應邊相等變成了對應邊成比例。這樣一來,定理更易於理解和掌握。
2、學會總結歸納。在一部分內容學完之後,對其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可以幫助我們更系統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經常進行概括總結,還有助於我們發現解題方法和規律。最常用的方法是整理觀點,論述成文。把觀點從思想變成文字,又是一個分析、歸納、總結、整理、論證的複雜思維過程,這就為學生的主體思維構建了再度發散的平台。
3、學會推廣演變。一方面,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會遇到許多舊知識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對原有的知識進行推廣。因此,學會利用舊知識,進行推廣、演變,對我們學習新知識,提高解題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這一步要做的具體工作是:①檢討學習得失;②小結單元學習內容;③診斷補償;④布置新的學習內容。學生的回放思維甚至可以延伸到晚自習和節假日。
三、課堂實施“六步驟思維啟智導學法”必須注意的問題
課堂實施“六步驟思維啟智導學法”對於還處於基礎性教育階段的中學生的思維訓練具有實實在在的可操作性意義,它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絕大部分學生因此而變得敢於質疑,勇於探究,敢於說話,敢於展示。當然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第一,思維的訓練、能力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一定的系統性;第二,思維能力的培養,決不僅僅是技巧性的訓練,而是學習主體綜合素質的反映,強調“思”,決不是忽視“練”,“積累——思考——表達”永遠是思維能力培養的主旋律,因而教學必須在引導學生“悟法”的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創造;第三,要按照《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設置思維訓練的序列,有台階,有梯度,善啟善誘,循序漸進,努力探索出一條相對系統、比較科學、容易操作、針對性強的教學路子,實現思維訓練和知識積累同步發展,在此基礎上,學生強烈的創新意識、活躍的創新思維、獨特的創新方法和獨立的創新品格也將漸漸產生以至漸趨豐滿。
同時也必須強調, “六步驟思維啟智導學法”作為一種教改模式探索,或許還不能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全部問題。因此,在的過程中,應遵循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力避把它看作韁化的、一成不變的程式。方法不是絕對的,在教學只要是對發展學生思維有用的,都是好方法。凡是有用的好方法,我們都應該兼容並包,化為我用。惟其如此,我們才能培養出“志向高遠、人格健全、基礎紮實、特長明顯、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的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