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離京口作
醉落魄離京口作
【原文】
醉落魄離京口作
輕雲微月,
二更酒醒船初發。
孤城回望蒼煙合。
記得歌時,
不記歸時節。
巾偏扇墜藤床滑,
覺來幽夢無人說。
此生飄蕩何時歇?
家在西南,
常作東南別。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六月;可"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葉"通押。
輕雲微月。二更酒醒船初發。孤城回望蒼煙合。公子佳人,不記歸時節。巾偏扇墜藤床滑。覺來幽夢無人說。此生飄蕩何時歇。家在西南
⊙○○▲ ●⊙●○○○▲ ○○⊙⊙⊙○▲ ○●○○ ⊙●○○▲ ○○⊙●○○▲ ●○○⊙○○▲ ●○○●○○▲ ○●○○
,長作東南別。
○●○○▲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后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這首詞作於熙寧六年(1073 )冬蘇軾任杭州通判時。詞中情景交融,描述了舟中酒醒后的心境,表達了對仕宦奔波的倦意和對家鄉的思念,詞之上片寫酒醒,下片寫夢回。
上片寫月色微微,雲彩輕輕,二更時分詞人從沉醉中醒來,聽著咿咿呀呀的搖櫓聲,船家告訴他,船剛開。從船艙中往回望,只見孤城籠罩在一片煙霧迷濛之中。這一切彷彿在做夢一樣。景和情的和諧,巧妙地烘托出了醉醒后的心理狀態。
下片承上,描寫醉后的形態。他頭巾歪在一邊,扇子墜落在艙板上,藤床分外滑膩,彷彿連身子也掛不住似的。“巾偏扇墜藤床滑”,短短七個字,就將醉態刻畫得維妙維肖。詞人終於記起來了,他剛才還真做了個夢。但天地之間,一葉小舟托著他的軀體在迷濛的江面上飄蕩,朋友親人們都已天各一方,向何人訴說呢?詞人不禁有些憤慨了,這樣飄蕩不定的生活幾時才能結束呢?最後兩句,點明了詞人心靈深處埋藏的思鄉之情。但他究竟做了個什麼樣的夢,詞中依然未明說。
這首詞,語言平易質樸而又清新自然,筆調含蓄蘊藉而又飛揚靈動,感傷之情寓於敘事之中,將醉酒醒后思鄉的心境表現得委婉動人,使人領略到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技巧。
賞析
這首詞作於熙寧六年(1073)冬蘇軾任杭州通判時。詞中情景交融,描述了舟中酒醒后的心境,表達了對仕宦奔波的倦意和對家鄉的思念,詞之上片寫酒醒,下片寫夢回。
上片寫月色微微,雲彩輕輕,二更時分詞人從沉醉中醒來,聽著咿咿呀呀的搖櫓聲,船家告訴他,船剛開。從船艙中往回望,只見孤城籠罩一片煙霧迷濛之中。這一切彷彿做夢一樣。景和情的和諧,巧妙地烘托出了醉醒后的心理狀態。
下片承上,描寫醉后的形態。他頭巾歪一邊,扇子墜落艙板上,藤床分外滑膩,彷彿連身子也掛不住似的。“巾偏扇墜藤床滑”,短短七個字,就將醉態刻畫得維妙維肖。詞人終於記起來了,他剛才還真做了個夢。但天地之間,一葉小舟托著他的軀體迷濛的江面上飄蕩,朋友親人們都已天各一方,向何人訴說呢?詞人不禁有些憤慨了,這樣飄蕩不定的生活幾時才能結束呢?最後兩句,點明了詞人心靈深處埋藏的思鄉之情。但他究竟做了個什麼樣的夢,詞中依然未明說。
這首詞,語言平易質樸而又清新自然,筆調含蓄蘊藉而又飛揚靈動,感傷之情寓於敘事之中,將醉酒醒后思鄉的心境表現得委婉動人,使人領略到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