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

行路難

《行路難》是晚唐詩人聶夷中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的基本精神在於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之功,勸誡人們不可因暫時困難而喪失了前進的勇氣。

作品賞析


前兩句先言“莫言行路難,夷狄如中國。”否定了行路難,即就是在異邦外國,也就如同在國內一樣。三四句接言“謂言骨肉親,中門如異域”,在自家門內,雖有骨肉親人,反會像是到了國外一樣。五六句又反轉來說行路難了。兩相比較,激人思考,究竟行路是難還是不難呢?詩人作出解答:“出處全在人,路亦無通塞。”最後兩句“門前兩條轍,何處去不得!”“出處全在人”,只要人能披荊斬棘,見山開路,遇水搭橋,原來的“塞”路也成了通衢大道。
這首詩的構思極妙。詩人強調人的主觀能力作用,頗富辯證精神。

作者簡介


聶夷中[唐](約公元八七一年前後在世),字坦之,唐末詩人,其籍貫有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兩種歷史記載。生於唐文宗開成二年(八三七年),卒年已不祥,大概是在後梁初年。約公元八七零年前後在世。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華陰尉。
詠田家》寫農家不停地勞作種收,但只不過是以“剜卻心頭肉”的代價來“醫得眼前瘡”,雖勤勉不息,但終究是為他人(官家)作嫁衣裳,自己仍過著朝慮夕食的生活。
所以詩人大聲疾呼:“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讀來真令人不禁心弦叩響,產生髮自靈府深處的極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