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蘆筍

台灣蘆筍

台灣蘆筍,又名:石刁柏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高可達成1米。根肉質,春季自地下莖上抽生嫩莖,似筍而小,俗稱蘆筍。經培土軟化后成為珍蔬。

植物簡介


台灣蘆筍又名石刁柏,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高可達成1米。

植物學史


蘆筍可算是歐洲最古老的蔬菜,歐洲人將它歸入食譜,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至今蘆筍在歐洲的菜譜中,仍是極受歡迎的食品。有人喜歡吃青蘆筍,因為它爽脆鮮美;也有人喜歡吃白蘆筍,因為它柔軟甜潤。法國人最愛用蘆筍作為頭盤菜。
台灣有一位畢生栽培、研究蘆筍的老師傅,名叫王進生,他1955年在美國進修蘆筍一年後返回台灣時,從國際蘆筍權威漢那博士(Dr.Hanna)處得到“加州309號”、“加州711號”和“美麗華盛頓”3個蘆筍優良品種,然後自行參酌熱帶亞熱帶地區生產竹筍的原理,探索在亞熱帶台灣的栽培技術,並獲得成功。還提倡“有限度留莖採收”種植,使蘆筍獲得大面積豐產。台灣的蘆筍大量出口,每年換回了一筆可觀的外匯收入。從而,於1976年獲台灣地區行政機構頒發的第1屆“傑出應用科學和技術人才獎”。

形態特徵


根肉質,春季自地下莖上抽生嫩莖,似筍而小,俗稱蘆筍。葉退化,呈鱗片狀,極為細小。分株或種子繁殖。

生長範圍


原產歐洲,我國有栽培。喜歡冷涼氣候和沙質壤土。

植物功效


台灣蘆筍不但是著名的珍藏,還是突出的妙藥。它的營養極為豐富,現代醫學認為,蘆筍對水腫、皮炎、濕疹、高血脂、心臟病、氣管炎、神經痛等均有特效,並且對癌症也有一定的療效。我省從改革開放后就已引進,東山縣等地大面積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