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悟法師
僧人
懶悟(1903年-1969年),俗名張績成(一說姓李),法名曉悟,后易名懶悟,號照思、奚如,晚年又號莽張僧,河南潢川人。1923年具足戒於漢陽歸元寺,后就學於廈門閩南佛學院。中國佛教會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遴選他去日本遊歷問道,五年後歸國,曾居杭州靈隱寺。
旋擬周遊西南諸勝跡,便由上海溯江而上。1931年過安慶,為迎江寺住持心堅法師挽留,寄寓大士閣,不久定居迎江寺。他常往返於安慶、九華山等地,盡賞大江南北的湖光山色。1938年6月安慶淪陷,他避亂於舒城紫蓬山西廬寺,依寄塵法師。不久又應月海法師邀請,由舒城去立煌(今金寨)。抗戰勝利后,返回安慶,為迎江寺的書記禪師。后執掌懷寧佛教會兼太平寺住持。之後,又回迎江寺。全國解放后,他應中共安徽省委統戰部邀請,於1956年住持合肥明教寺。他曾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安徽省書畫協會理事。文化大革命期間被逐居於合肥城南的油坊巷月潭庵,雖供養時缺,仍神情怡然。1969年4月24日圓寂。1981年5月移葬於九華山天台山下。
懶悟法師
懶悟雖習性懶散,但待人甚誠,從不貪名位,不攀官府豪門。“高官索畫則弗與,野夫送紙則立應”。1934年,國民黨安徽省政府主席劉鎮華在迎江寺為懶悟設專宴,向他求畫,懶悟聞訊離寺迴避。事後有人問他何故避劉,他答曰:吾畫焉能予貪夫民賊!鄙夷軍閥如此,其人格可見。然而販夫走卒,名流貧士,凡人格高尚者,向其索畫,則欣然命筆。尤可貴者,他在解放前曾多次以賣畫所得救濟窮人,自己不留分文。
懶悟法師
懶悟每每作畫,畫畢常用“二石而後”方印,以示畫理禪機。他一生繪畫甚多,且造詣深邃。著名書法家林散之曾贈詩:“雲樹年年別,交遊淡更成,人間懶和尚,天外瘦書生,好紙何妨舊,頹毫更有情,平生任疏略,墨里悟空明。”
懶悟實為佛門高僧,畫苑一傑。他常負硯探勝,用淋漓瀟灑的筆墨繪出經久不凋的畫圖,對繼承與發展黃山畫派優秀傳統技法是有貢獻的,他在中國繪畫史上應佔有一席之位。
見過懶悟畫作最多的,當推他的方外友烏以風(原安慶師範學院中文系
教授,已逝)。烏對他的《江風漁樂畫》推崇備至,謂此畫意境,以淡雅最高,使人觀之有安和閑逸之感,欲臻此境,先須除盡胸中濁氣,須忘俗方可。烏盛讚此幀最得閑雅之趣,並賦詩:
江上風塵老畫師,
但憑詩酒悟禪思,
至今唯有盛唐月,
來游經樓似舊時。
1984年5月,安徽省省市有關單位聯合舉辦了《懶悟法師畫展》,展出作品百餘件,參觀者認為懶悟工力深厚,筆墨清雅逸秀,受益匪淺。《中國美術辭典》的編委們決定收錄懶悟,出版單位競相承印《懶悟畫冊》。
2011年10月10日,合肥市佛教協會、合肥市郎教寺在安徽省博物館(老館)舉辦紀念懶悟法師誕辰110周年繪畫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