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苞蟲賽寄蠅

雙翅目寄蠅科節肢動物

稻苞蟲賽寄蠅(拉丁名:Pseuaoperichaeta insidiosa Robineau-Desvoidy)為雙翅目寄蠅科節肢動物。分佈於北京、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上海、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寄生性天敵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稻苞蟲賽寄蠅
拉丁學名: Pseudoperichaeta insidiosa Robineau-Desvoidy
功能類別:寄生性天敵
寄主昆蟲:稻苞蟲、稻縱卷葉螟稻螟蛉大螟玉米螟、雲翅斑螟(梨大食心蟲)、梨小食心蟲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玉米、梨
地理分佈:北京、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上海、江西、湖北、湖南、廣西

形態特徵


體長4.5-7毫米。體黑色,覆稀薄灰色粉被,鬃與毛均較短,複眼被短毛;額寬為複眼寬的3/5-2/3,下顎須黑色,顏堤鬃上升達顏堤中部,翅肩鱗和前緣脈基鱗黑色,第4+5徑脈基部具2根小鬃,第一、二合中脈心角靠近翅后緣,由心角至翅后緣之間的距離相當於由心角至中肘橫脈之間距離的 1/2;足黑色,中足脛節具一根前背鬃。腹部第3、4背板具心鬃。

生物學特性


此種寄蠅在湖南花垣每年發生五代,9月下旬以蛹越冬,翌年3月底 4月初出現成蟲,產卵於醒眠后的越冬代(上年第 5代)稻苞蟲體表。據1956年檢查各代稻苞蟲被寄生率達15.20-32.02%,其中以第二代稻苞蟲被寄生率最(32.03%),這對抑制第三代(7月中旬至8月上旬)稻苞蟲的為害有一定作用。卵多粘附於寄主體節褶縫部的表皮上,每處卵數為 1一8粒,平均2、5粒(50處平均),卵期1.6一2.9天。幼蟲孵出后歷2-8分鐘即蛀人寄主體內,幼蟲歷期12.8一 17.l天。據野外檢查,每個被寄生的寄主體內的寄蠅幼蟲一般為2條,但也有多至4條的。幼蟲老熟后自寄主體內脫出,約0.5一2小時而化蛹。蛹初為黃白色,緊附於植物體上,后漸變紅,2日後變為黑褐色,蛹期14.5-26.4天。據檢查,越冬蛹藏於茭白游草、野古草等稻苞蟲所作的葉苞內及玉米稈內的玉米螟蛀道中。成蟲一般羽化后3天開始交尾,每次交尾需時10-40分鐘。成蟲壽命平均8天.長者可達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