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評傳
法藏評傳
《法藏評傳》的作者是陳永革,由南京大學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裝幀:平裝,ISBN:9787305047527,紙張:膠版紙,ISBN:9787305047527,包裝:精裝。
法藏(643-712)專宗華嚴,是唐代闡釋華嚴經義學與建構華嚴教義學的一代學僧。他基於“經論互補”的佛學立場,依據作為印度佛教“經王”的《大方廣佛華嚴經》,以晉譯六十華嚴為對象,暢演華嚴經義學,最終完整地建構了博綜諸家的華嚴教義學體系,充分展示其中國化佛教體系建構的自覺意識,成為晉代以降的“格義佛教”類型轉向“證義佛教”類型的重要人物,完成了中國化佛教最具理論色彩的華嚴教義學體系,並因此而被後世推尊為“華嚴三祖”。法藏一生所著力建構的華嚴教義學理論,如別教一乘、如來藏緣起、法界統觀、五教判、六相圓融、十玄無礙、行位果德論等學說,無不成為後世華嚴宗義學的重要理論基石,不僅奠立了中國華嚴宗的義理架構,影響了天台宗、唯識宗、禪宗,而且影響遠及日本與朝鮮,推動了朝鮮和日本華嚴宗的創立與發展,成為東亞華嚴學的主流學說。法藏在佛教史上最顯著的歷史貢獻,即在於此。
陳永革,1966年10月生,浙江永康人。南京大學哲學博士,師從賴永海教授,專攻近世中國佛教思想,兼及區域思想文化研究。現為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主要著作有《晚明佛學的復興與困境》(200l年)、《佛教弘化的現代轉型:民國浙江佛教研究(1912-1949)》(2003年)、《人間潮音——太虛大師傳》(2003年)等。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第一章 從“華嚴和尚”到“華嚴宗主”
一、師承智儼
二、譯經大德
三、暢演華嚴
四、主要撰著
五、“華嚴宗主”
第二章 隋唐之際的華嚴經義學及其信仰
一、《華嚴》弘傳略史
二、華嚴經義的論釋與講解
三、隋唐之際的華嚴經義學
四、《華嚴經》信仰的確立及其影響
第三章 法藏的華嚴經義學
一、華嚴五分結構說
二、華嚴經教十義
三、宗趣與教體論
第四章 法藏華嚴教義學之一:判教體系
一、三藏教判觀
二、華嚴判教略史
三、以義分五教
四、以理開十宗
五、別教一乘義
六、法藏四宗義
七、判教證成及其效應
第五章 法藏華嚴教義學之二:心識與種性
一、心識之判教
二、種性與佛性
三、三乘與一乘的種性觀
四、三性一際與攝相歸性
第六章 法藏華嚴教義學之三:如來藏緣起與法界緣起
一、因門六義
二、緣起十門義
三、法界與真如緣起
四、藏識緣起與染凈緣起
五、如來藏緣起與華嚴唯心論
第七章 法藏華嚴教義學之四:法界統觀
一、“五門十義”與法界統觀
二、法界統觀的展開之一:理事圓融
三、法界統觀的展開之二:因果與法界並闡
四、法界統觀的展開之三:十玄無礙
五、法界統觀的展開之四:六相圓融
第八章 法藏華嚴教義學之五:性起與緣起
一、緣起諸說與別教緣起
二、性起十門義
三、性起因果與緣起因果
四、華嚴性起與天台性具
第九章 法藏華嚴教義學之六:華嚴觀門
一、華嚴觀門之一:十重唯識觀
二、華嚴觀門之二:華嚴三昧觀
三、華嚴觀門之三:妄盡還源觀
四、普賢圓行:華嚴觀門的實踐旨趣
第十章 法藏華嚴教義學之七:行位果德論
一、華嚴行位論
二、斷惑修行論
三、理性與行性
四、盧舍那:果身圓滿論
第十一章 法藏的華嚴宗義學及其效應
一、法藏與李通玄
二、法藏與慧苑
三、法藏與澄觀
四、法藏與華嚴禪的推展
五、法藏與宋代華嚴宗義學
第十二章 結語:法藏思想的影響及其歷史地位
一、法藏思想的歷史貢獻
二、對宋儒性理之學的影響
三、對東亞佛教的影響及其地位
附錄
法藏簡譜
主要參考文獻
索 引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