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萵苣的結果 展開

萵苣

菊科萵苣屬植物

萵苣(學名:Linn.)是菊科,萵苣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5-100厘米,莖直立,單生,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大,不分裂,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頂端急尖、短漸尖或圓形,無柄,圓錐花序分枝下部的葉及圓錐花序分枝上的葉極小,卵狀心形,無柄。頭狀花序多數或極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圓錐花序。瘦果倒披針形,壓扁,淺褐色,頂端急尖成細喙,喙細絲狀,與瘦果幾等長,花果期2-9月。

該種原產地中海沿岸,中國各地均有栽培。屬耐寒性蔬菜,喜冷涼氣候,不耐高溫。喜濕潤。且需肥量較大,宜在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的粘質壤土或壤土中生長,繁殖方式為播種。栽培品種有萵筍、生菜、卷心萵苣。可食用,味道鮮美,口感爽脆,是較為普及的一種蔬菜。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進食慾,促進人體的腸壁蠕動,防治便秘。

(概述圖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形態特徵


萵苣
萵苣
一年生或二年草本,高25-100厘米。根垂直直伸。莖直立,單生,上部圓錐狀花序分枝,全部莖枝白色。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大,不分裂,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長6-15厘米,寬1.5-6.5厘米,頂端急尖、短漸尖或圓形,無柄,基部心形或箭頭狀半抱莖,邊緣波狀或有細鋸齒,向上的漸小,與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同形或披針形,圓錐花序分枝下部的葉及圓錐花序分枝上的葉極小,卵狀心形,無柄,基部心形或箭頭狀抱莖,邊緣全緣,全部葉兩面無毛。
頭狀花序多數或極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圓錐花序。總苞果期卵球形,長1.1厘米,寬6毫米;總苞片5層,最外層寬三角形,長約1毫米,寬約2毫米,外層三角形或披針形,長5-7毫米,寬約2毫米,中層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約9毫米,寬2-3毫米,內層線狀長橢圓形,長1厘米,寬約2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急尖,外面無毛。舌狀小花約15枚。
瘦果倒披針形,長4毫米,寬1.3毫米,壓扁,淺褐色,每面有6-7條細脈紋,頂端急尖成細喙,喙細絲狀,長約4毫米,與瘦果幾等長。冠毛2層,纖細,微糙毛狀。花果期2-9月。

主要變種


中文名及拉丁學名描述圖片
1萵筍(Lactuca sativa L. var.angustata Irish ex Bremer)萵苣的栽培變種,莖粗或極粗,供食用與製備醬菜。 
萵苣[菊目菊科植物]
萵苣[菊目菊科植物]
2生菜(Lactuca sativa L. var. ramosa Hort.)萵苣的栽培變種,葉長倒卵形,密集成甘藍狀葉球,作生食。 
生菜
生菜
3卷心萵苣(Lactuca sativa L.var. capitata DC.)萵苣的栽培變種,葉圓形,彼此抱捲成甘藍式葉球。 
卷心萵苣
卷心萵苣

生長習性


萵苣
萵苣
萵苣屬耐寒性蔬菜,喜冷涼氣候,不耐高溫。發芽溫度為4℃以上,15-20℃最佳,若氣溫超過30℃,則不會發芽。其幼苗可耐零下低溫,幼苗生長適溫為15-20℃,莖的生長溫度為11-18℃。萵苣喜晝夜溫差大,開花結實要求較高溫度,適溫為19-22℃。
對土壤表層水分狀態反應極為敏感,需不斷供給水分,保持土壤濕潤。且需肥量較大,宜在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的粘質壤土或壤土中生長。萵苣喜微酸性土壤,適宜土壤pH值為6.0左右。

分佈範圍


萵苣原產地中海沿岸,中國各地有栽培,亦有野生。

生長繁殖


萵苣種子
萵苣種子
當苗地準備好后,然後把種子直接播在苗地上,澆水後用4.5%百事達乳油3000倍液、5%功夫乳油3000倍液澆施苗地防止地下害蟲,每畝大田種植需苗地15-20平方米,一般每畝大田用種量25-30克,用遮陽網覆蓋,然後壓實即可。
一般按32×35厘米的株行距進行移栽,每畝種植4800-5200株,移栽時淘汰莖部已膨大的幼苗,以免早期抽薹。

栽培技術


整地

萵苣根系較弱,耐旱力弱,應選擇土質疏鬆保水保肥的土壤。定植前耕翻15-21厘米,結合施腐熟有機肥每公頃7.5萬千克,耙細、整平。做成畦距120厘米,寬80-100厘米的高畦。定植前7-8天溝灌一次透水,3-4天後覆蓋地膜,需拉緊鋪平,使膜和地面貼緊,四周用土壓嚴。

水分管理

幼苗期的土壤不宜乾燥也不能太濕,,以防止幼苗老化或徒長。蓮座期適當控制水分,促進蓮座葉發育充實。借球期水分供應要充足,水分少會使葉球小且產生苦味,結球後期水分不宜過多,以免球部開裂和發生軟腐病

施肥管理

萵苣
萵苣
萵苣苗主根其苗后易拔斷,可產生大量側根,栽后容易成活。定植要澆2-3天的定根水提高成活力。莖用萵苣定植前要結合翻土整畦施足基肥,用禽畜腐熟肥每公頃3萬千克,過磷酸鈣450千克;或蔬菜專用肥1500千克每公頃;或尿素每公頃750千克,過磷酸鈣450千克,複合肥300千克。基肥佔總用量的60%-65%,酸性強的土壤施生石灰每公頃1050千克。幼苗期至萵苣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濕潤。遇乾旱時每3-5天澆灌一次“跑馬水”,苗的生長後期不宜過多肥水,以防止徒長。株高30-40厘米時,要適宜控水,防止植株間濕度過大,招致病害。萵苣開始膨大期施肥應從濃到稀。施肥過濃易導致其基部開裂,引起腐爛。此時可結合根外追肥,用磷酸二氫鉀每公頃1500克,或硼砂0.2%-0.3%進行噴施,每十天噴一次。為防止早抽薹或植株過高,可適度噴施多效唑,定植后一個月用每公頃90克多效唑,兌水每公頃50千克噴霧。注意不能重複噴,也不能漏噴,以免影響產量及品質,採收前10天停止肥水供應,促進莖幹成熟。定植后一個月,需翻土1-2次。

防治方法


病蟲防治

萵苣主要病蟲害有霜霉病菌核病、斑枯病和蚜蟲等。防治萵苣病蟲害,需多種防治手段綜合應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相結合。採用適當稀植的方法,及時排除積水,增加透光透氣性,可以有效防止霜霉病、斑枯病的發生。摘除老葉、病葉,並進行深埋燒毀處理,也是重要物理防治手段。還可以利用波爾多液200倍稀釋液,或者65%代森鋅500倍液噴施,每10天噴施一次,也能夠有效防治霜霉病、斑枯病。在播種前,用10%鹽水漂去種子中的菌核,對預防菌核病有一定功效。

植物文化


萵苣[菊目菊科植物]
萵苣[菊目菊科植物]
《琴花洲閑錄》記載,五代時有一名為卓奄的和尚,靠種菜賣錢度日。某日中午在地旁小睡片刻,忽然夢見一條金色巨龍飛臨離營地,嚙食萵苣。和尚猛醒,但夢陽景尚歷歷在目,心想定是有貴人來臨。抬頭朝萵苣地望去,見一相貌魁武偉岸之人正欲取萵苣。他趕緊謙恭地走上前去,取了大量的萵苣饋贈給這個陌生人。臨別時叮囑說:苟富貴,勿相忘。那人答道,異日如得志,定當為和尚修一寺廟以謝今日饋贈之恩。果在此修“普安道院”,象徵吉祥之意。

主要價值


萵苣清香爽口,肉質嫩,莖可生食、涼拌、炒、干制或腌漬罐裝,是一種常見的蔬菜。
萵苣味甘、性涼、能通乳汁,利小便,消食,醒酒,不筋骨,潔牙齒,除口氣。可治小便赤澀,短少,尿血等。同時萵苣中的鐵離子容易被人體吸收,常食用新鮮萵苣,可防治缺鐵性貧血。
食用萵苣可增進食慾,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及腸胃蠕動,並富含鉀離子。極其適合老人,孕婦、長期卧床者及高血壓、心臟病、消化不良、慢性便秘患者食用。同時,萵苣熱量低,在常見食物中,僅比冬瓜略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也很低,對要求減肥健美的人而言,是一種良好的食品。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萵苣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5千卡
蛋白質1.3g
脂肪0.3g
飽和脂肪酸0.1g
多不飽和脂肪酸0.2g
水分95g
碳水化合物1.1g
1.1g
膳食纖維1.4g
葉酸57μg
18mg
13mg
25mg
230mg
20mg
1.1mg
0.28mg
2.1μg
維生素A97μg
維生素B1(硫胺素)0.05mg
維生素B2(核黃素)0.07mg
煙酸(煙醯胺)0.46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12mg
維生素E0.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