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鱷的結果 展開

動物

鱷徠魚為肉食性卵生脊椎類爬行動物,是兩億多年前與恐龍同時代的最古老爬行動物,也是迄今生存著的最原始動物之一。鱷魚因強盛的生命力而生存和繁衍,成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活化石”之一。鱷魚屬於瀕危野生保護動物,被國際上列為 I 類保護的瀕危野生動植物。我國特產的揚子鱷 (亦稱中華鱷 Alligator sinensis)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2003 年國家林業局批准了尼羅鱷(Crocodylus niloticus)、灣鱷 (C. porosus)和暹羅鱷 (俗稱泰國鱷,C. siamensis)等 3 種鱷魚列入首批 54 種可商業利用的野生動物。

外形特徵


鱷魚
鱷魚
鱷魚是高等的爬行動物,它用肺呼吸,心臟分為四個室,它的口腔頂壁上有一塊骨質的齶,把鼻腔和口腔隔開,它的牙齒只生在上下頜的齒槽內,而這些都和哺乳動物相似,這說明哺乳動物是由爬行動物進化來的。鱷魚的兩隻眼睛長在頭部的上端,它除了眼瞼以外,還有透明的瞬膜,這種結構使它能適應水中的環境。由於鱷魚的鼻孔位於上端的背面,裡面有瓣膜,所以在它潛入水中時,瓣膜自動關閉,可以防止水流入鼻孔內,在它的咽部,還有一個薄而富有彈性的膜,當這塊膜一關閉,那麼其口腔和呼吸道便隔開,因此,它在水中即使張大了嘴,水也不會進入呼吸道及肺部。它那長而粗的尾巴,既是游泳時的“舵”、又是捕食的工具和禦敵的武器。
鱷類中個體最大的是非洲的灣鱷,體長平均為 4米,個體最小的是生活在我國的揚子鱷,體長只有 1.25 米左右。由於人們的濫捕亂殺,鱷類的數量日益減少,各產鱷國已制訂了法律保護它們。揚子鱷雖然僅生活在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珍貴稀有的野生動物, 1973年,國際保護野生動物大會將其列為臨危種和禁運種,而揚子鱷已被我國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生活習性


英野生動物攝影大賽佳作:鱷魚殘忍吞食海龜
英野生動物攝影大賽佳作:鱷魚殘忍吞食海龜
鱷魚平時喜歡棲息於湖泊沼澤的灘地或丘陵山澗亂草蓬蒿中的潮濕地帶。鱷魚往往給人以行動遲鈍的假象。還有人形容鱷魚行進時,不用身體貼地向前爬行,而是踉蹌蹣跚、四足伸張、身體浮起、尾拖於地⋯⋯。其實,這種形容是對鱷魚的一種錯覺。實際上鱷魚的聽覺、視覺都極其靈敏,身體的各段活動也都很靈活。鱷魚還是個比較聰明的動物。例如鱷魚的捕食方法就很奇特,每當它在水中遊動時,忽然發現有個小動物,它不急於馬上捕捉它,而是它先將身體躲到水底,然後悄悄地朝小動物的方向游過去,先是一動不動地盯著對方、然後突然一躍而起將小動物捉住,最後用嘴叼到河裡,將它溺死,再痛痛快快地飽餐一頓。據解剖分析,鱷魚喜歡吃的食物有:野鴨、野兔、青蛙、老鼠、魚、螺等動物。
尼羅河鱷魚
尼羅河鱷魚
尼羅河鱷魚有和千鳥的共生生活的習性。這種小鳥經常棲息在尼羅河沙洲上。它和鱷魚是好朋友,經常在鱷 魚身上找小蟲吃,有時還能進入鱷魚嘴裡啄吃寄生於鱷魚口內的水蛭。有趣的是,有時鱷魚的口偶然閉合,小千鳥被關在鱷魚的口內、可是鱷魚並不吞下這隻小鳥,小千鳥會輕輕地擊它的上下頜、鱷魚會馬上張開嘴、讓小鳥飛出來。千鳥是一種感覺敏銳的鳥類,只要聽到一點動靜,它就會喧嘩驚起。所以,每當鱷魚睡覺時,小千鳥有時會給它“站崗放哨”,一旦有“情況”,千鳥立即喧噪,從而驚醒正在睡覺中的鱷魚,於是鱷魚就可以立即沉入水底,避免了一場災難。

棲息環境


鱷魚
鱷魚
棲息在淡水中(灣鱷可生活於海水中)。鱷魚除少數生活在溫帶地區外,大多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澤,也有的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淺灘中。

品種分類


大洲名稱體長生活地區學名
亞洲食魚鱷3.5米印度Gavial
亞洲中國鱷1.5到2米中國Chinese Crocodile
亞洲河口鱷4到6米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北部Salt-water Crocodile
非洲尼羅鱷5.47米非洲,馬達加斯加島Nile Crocodile
大洋洲約翰斯頓鱷魚2.5到3米澳大利亞北部的熱帶地區Johnston's Crocodile
美洲佩滕鱷3到3.4米墨西哥,瓜地馬拉及貝里斯Crocodylus moreletii
美洲美國短吻鱷3米美國American Crocodile
美洲美洲鱷4米北美和南美Alligator
美洲黑凱門鱷5米南美洲Black Caiman
美洲庫維爾侏儒凱門鱷1.5米南美洲Cuvier's Dwarf Caiman
世界上現存鱷類3科8屬23種,大多分佈在非洲、中美洲、亞洲南部等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只有我國的揚子鱷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鱷分佈於溫帶。目前,我國養殖的鱷魚品種主要有揚子鱷、暹羅鱷(泰國鱷)、尼羅鱷、灣鱷、密西西比鱷和凱門鱷6種。其中,揚子鱷為我國特有,其他均是從國外引進的品種。

揚子鱷

鱷[動物]
鱷[動物]
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也稱作鼉(tu 6),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也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鱷類。我國已把它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嚴禁捕殺。揚子鱷體型較小,成年鱷體重約為36公斤,體長—般為15米,很少超過2。1 米。揚子鱷四肢短粗,前肢有五指,指間無蹼;後肢有四趾,趾間有蹼。尾長與身長相近。頭部相對較大,頭扁,吻長。眼為全黑色,且有眼瞼和膜,可張開可合閉。身體背面為灰褐色,腹部前面為灰色,自肛門向後灰黃相間,尾側扁。初生小鱷為黑色,帶黃色橫紋。

暹羅鱷

暹徠羅鱷(Crocodylus siamensis),也叫泰國鱷、暹羅淡水鱷、新加坡小型鱷,主要分佈於東南亞的婆羅洲、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以及越南等地。暹羅鱷魚皮革在國際上有很高的聲譽。暹羅鱷為中型鱷魚,幼鱷孵出時則約25厘米長,成年鱷魚最長可達到4米,常見的也有3米長。暹羅鱷的吻長度中等,稍凹。兩眼眶前邊有一對短的尖 銳棱嵴,額上介乎於兩眼眶之間有一個明顯的眶,鱗骨突出成一高嵴。它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沼澤地、水流緩慢的河流和湖泊等淡水水域,以及鹹淡水水域等。以魚類為食,也吃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小型哺乳動物。10歲左右達到性成熟。每年4~5月繁殖,雌性一次可產卵20~50枚,孵化期約80天。

尼羅鱷

鱷[動物]
鱷[動物]
尼羅鱷(Crocodylus niloticus),是一種大型鱷魚,成年鱷體長2~5.5米,體重可達120kg,是全球23種鱷魚當中被人類研究最多的一種。尼羅鱷體色為橄欖綠色至啡色,有黑色的斑點及網狀花紋。尼羅鱷非常強壯,尾巴 強而有力,有助於游泳。成體有暗淡的橫帶紋。幼體深黃褐色,身體和尾部有明顯的橫帶紋。雌性尼羅鱷每次大約可產卵50多枚,3個月後孵化出殼,剛出生的小尼羅鱷體長約30厘米,由母鱷用嘴巴輕輕含著它們放到水裡。幼鱷1歲可長到60厘米,2歲可長到1米。

密西西比鱷

鱷[動物]
鱷[動物]
密西西比鱷(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別名密河鱷、美洲鼉,僅產於美國東南部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等地,並因此而得名。密西西比鱷是大型的短吻鱷,體長可達4.9~6.1米,但是現存的個體很少有長到這樣大 的。主要棲息於沼澤地區,此外溪水、河泊中也有分佈,甚至帶成味的水體中也有分佈。密河鱷可以通過聲音和視覺與同類進行交流。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密西西比鱷被列人附錄II。

凱門鱷

鱷[動物]
鱷[動物]
凱門鱷(Caiman crocodile),指產於美洲南部和中部的幾種鱷,它們和短吻鱷有親緣關係,同屬於短吻鱷科。凱門鱷這一屬的動物在眼睛的前端有一橫骨嵴,很像人戴的眼鏡架,因此它們的英文名有眼鏡鱷之稱。普通凱門 鱷體長最大可達250厘米,常見成體為150~200厘米,初孵幼鱷為20~25厘米。吻稍延長,端部略高起,吻長略大於吻基寬度。背面呈橄欖綠色,頭、體和尾上有無數深色斑,背和尾上有深棕色或黑色的橫帶紋,腹面呈純米色或淺黃色。初孵小鱷頜部兩側有淺色斑,體長約35厘米時全部消失。凱門鱷主要柄息於水流湍急而多石的河流中。

灣鱷

灣鱷(Crocodylus porosus),又名食人鱷、河口鱷、鹹水鱷、馬來鱷,為23種鱷魚品種中最大型的,亦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原產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印度亦有發現,主要分佈於東南亞沿海至澳大利亞 北部及巴布亞紐幾內亞。由於它是鱷目中頸背沒有大鱗片的鱷魚,所以亦被稱為“裸頸鱷”。灣鱷成年後體長一般可達3~7米,最長達9米,體重為600~1400kg。交配季節在每年的5-6月之間,連續數小時,而受精僅1~2分鐘。灣鱷具地盤意識,擁有適應高鹽度水質的生理結構,對海水的耐受性較一般鱷大,適合生活在不同的濕地,如河口、紅樹林、沼澤等地的沿海和潮汐帶。

保護級別


揚子鱷、中美短吻鱷、南美短吻鱷窄吻鱷、尖吻鱷、中介鱷、菲律賓鱷、佩滕鱷,尼羅鱷、恆河鱷、灣鱷、菱斑鱷、暹羅鱷、短吻鱷、馬來鱷、食魚鱷等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是國際性重要保護物種,被《華盛頓公約》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入附錄I名單,禁止其國際貿易。另外,爬行綱鱷目除列入附錄I的以外所有物種均被列入CITES附錄II名單,管制國際貿易。

主要價值


鱷魚血

中醫古書記載,鱷魚血具有消炎、清熱解毒、消腫瘤等功效,能治療咳嗽和哮喘等疾病,對肺癌和白血病有療效。東南亞國家將新鮮鱷魚血與淘洗后的大米混勻、蒸熟,做成滋補甘甜的熱帶小吃“鱷魚血米飯”。現代研究表明,鱷魚血有兩大顯著的功能特點。鱷魚全血、血紅蛋白、血清、血漿和白細胞有抗細菌、真菌、病毒和抗癌活性,有可能開發出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抗藥性強的“超級病菌”的抗生素和抗艾滋病毒的藥物。另一個顯著功能特點是,鱷魚血紅蛋白的攜氧量是其他動物的 100 倍以上,血紅蛋白分子中與碳酸氫根離子結合的區域有特殊氨基酸序列,與碳酸氫鹽有很高的親和力。該區域在高二氧化碳條件下可發生獨特的變構效應,降低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力,釋放出所攜帶的氧氣。這是鱷魚能在水下屏氣 1 h 以上的原因。鱷魚血紅蛋白的這一結構和功能特性可用於設計改造和生產高攜氧活性的人工血紅蛋白。

鱷魚肉

鱷魚肉是低脂肪、高蛋白、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高品質肉類。我國自夏商、周朝開始取鱷肉為食,其肉嫩味佳。研究表明,加工和食用鱷魚肉是安全的。鱷魚肉能提高血液攜氧量,使咳嗽、哮喘患者肺氧交換量增加,改善機體缺氧癥狀等,具有補氣血和滋心潤肺等功效,對咳嗽、哮喘、風濕和糖尿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鱷魚肌肉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可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等。鱷魚肉的蛋白酶解多肽有抗氧化、促進 T 淋巴細胞增殖、提高耐缺氧能力、減輕神經細胞損傷和增強免疫力等功能。

鱷魚油

鱷魚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高達 71. 5%,其中主要為亞油酸和花生四稀酸。其脂肪酸組成有深海魚的特點,二十碳五烯酸 (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俗稱腦黃金)含量較高。本草綱目記載,鱷魚油脂主治皮膚病和惡瘡。現代實驗證明,鱷魚油有防凍傷、抗菌消炎、促進血液循環、舒筋和消除疲勞的功能,已用於多種國際知名化妝品及防凍傷和消炎等保健產品。

鱷魚膽汁

鱷魚膽含 20 多種膽汁酸和膽汁醇等。研究表明,膽汁物可能通過線粒體途徑、破壞線粒體膜電位和提高活性氧含量來誘導細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