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石庵

胡石庵

胡石庵(1879-1926),原名人傑,又名金門,別號天石,湖北天門人。其父曾以翰林主講“江漢書院”,早死,家境貧困。“戊戌政變”時,返鄂入“經心書院”學習,與唐才常交往,加入興中會。自立軍起事時任參謀,事敗,奔滬被捕。獲釋后,投入保定某部隊。八國聯軍入京時,又返鄂肄業於“經心書院”,旋被開除。1900(光緒三十年)年冬,以謀炸鐵良事再度被捕。出獄后,落拓漢上,以賣文為生。平生著述甚富,有《湖北革命實見記》、詩文集及小說《明珠血》、《馬上兒女傳》等40餘種。

基本信息


【人物名稱】胡石庵
【字型大小又名】亦名人傑、金門,號天石、懺憨室主
【性別】男
【民族】漢
【朝代】民國(1879-1926)
【籍貫】湖北天門
【分類號】k827
【主題】文化
【資料來源】湖北省志人物誌稿

生平簡介


胡石庵,亦名人傑、金門,號天石、懺憨室主,天門竟陵鎮人。父喬年,字魯生,清翰林侍讀,歷任鄉試副考官、江漢書院山長。胡17歲以案首入學,博聞強識,被譽為“鄂中奇才”。19歲赴北京,與譚嗣同交好。戊戌變法失敗后返武昌,肄業於經心書院,結識唐才常。1900年唐才常組織“自立軍”起義,胡任參謀。事敗聾上海,被捕入獄。獲釋后投保定徐錦帆軍,胡任教練,曾與八國聯軍作戰,兵敗后,徒步回鄂,再入經心書院,因公開鼓吹革命,被開除。在武昌賣畫為生,結識劉靜庵等,曾躋身“漢營”,秘密運動新軍。1904年襄助劉靜庵、呂大森等組織武昌科學補習所。同年冬與馬天漢、王禹田等設伏漢口火車站,謀炸清白部侍郎鐵良,事泄被捕。審訊時,武昌巡警道馮啟鈞以刀一柄、銀一錠置胡面前道:“聽若所欲也,但一言”。胡憤然作色,抉銀持刀,昂然回答:“皆欲也!公必欲如何也?五步流血矣!”冬,因證據不足獲釋。赴上海,為報館撰文,參與愛國學社活動。次年回武昌。
1906年10月萍醴起義,日知會密謀響應,胡預其謀。后劉靜庵等九人被捕,胡逃奔沙市,聯絡哥老會設法營救,傾囊周濟入獄同志,以致被捕,旋保釋。1910年,集資在漢口歆生路創辦“大成漢記印刷公司”,出版革命書籍,編印白話小說、報紙,宣揚種族主義。革命黨人所辦《江漢日報》、《商務報》、《大江報》皆賴大成公司印刷發行,公司成為黨人聯絡點。武昌首義爆發第二天,胡以黃白二色紙手書《大漢報》兩張,宣揚其事,親自張貼於英租界和江漢關署大門左側,閱者如堵。15日鉛印《大漢報》正式出刊,胡一人承擔採訪、撰稿、校印發行,採用黃帝紀元,用“中華民國政府”名義發表“檄文”、“禁令”,並假託孫中山以“總統”名義發表《告同胞書》。一時轟動武漢三鎮,日銷2萬餘份,供不應求。時各國駐漢領事對革命態度暖昧,《大漢報》聯合漢口英文《楚報》大力宣傳,使各國領事及外人明白首義宗。10月17日至11月1日,兩軍激戰16晝夜,報館所在地歆生路硝煙瀰漫,流彈紛飛。胡冒彈雨,白天上前線採訪,夜間為文紀事,平明出版,軍民爭以先睹為快。10月28日館址被焚,胡以文弱之身多召集散兵奮戰,堅守歆生路,直至大批清軍攻入,方化裝出走,哭奔武昌。11月5日,《大漢報》在武昌復刊。漢陽失守后,軍政府所辦《中華民國公報》停刊,胡臨危疾呼:“《大漢報》當與武昌共存亡”杜撰各省捷報、援軍立至及北京反正等新聞,半天內發號外六次,以安定人心。清軍炮擊武昌,報館落下炮彈三枚,工人驚駭欲走,胡抱門哭坐,挽留工人堅持出報。又作《勸北軍同胞》白話文數萬言,按日連載,派人在漢口租界散發。清兵讀後,或泅漢水投誠,或棄槍逃跑。《大漢報》影響廣泛,蘇、浙、皖、湘等省訂函電紛至。童謠稱:“《大漢報》真箇巧,見了它,膽大了;《大漢報》膽真大,別人怕,它不怕。”英、德、美等國報紙亦載文讚揚為“革命之先鋒”,“民國之第一張報紙”。革命黨人稱讚“胡石庵一支筆,勝過吾輩三干毛瑟槍”。黎元洪題贈“赤手回瀾”匾額。袁世凱任大總統后,爭授胡。“四等嘉禾章”,胡堅辭不受,並在《大漢報》上發表《退還袁世凱所授勳章》詩,憤懣嘲諷道:“乾坤正氣銷磨盡,狗尾羊頭亦巨公”。次年3月,袁之長子克定來漢,時湖北督軍段芝貴欲恃勢以重金買名伶王克琴獻之,王誓死不從。胡撰文在《大漢報》揭其事,段芝貴分飭武昌、漢口警備廳封閉《大漢報》,逮捕胡。胡在獄中撰《鼠竊記》、《情天血淚恨》痛罵袁黨,聲言:“頭可斷,血可流,袁賊不可一日不罵”袁死後出獄,時人有“胡石庵吹倒清王朝,罵死袁大頭”之語。出獄后創《天聲報》。次年護法軍興,《大漢報》復刊,宣揚護法。1924年曾一度對孫中山提出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持反對態度。
1926年10月23日在漢口病逝,友人居正為其遺像題贊:“公之別號,石可補天,公之才學,筆大如椽”,胡善詩畫。小說著有《馬上兒女》、《明珠血淚恨》、《秘密血淚》、《偷香獄》等篇多,誦於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