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拉鄉

雲南省富寧縣轄鄉

谷拉鄉位於雲南富寧縣東部,東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泮水鄉,靖西市魁圩鄉,那坡縣定業鄉接壤,西北與本縣的歸朝鎮者桑鄉相鄰,為兩省(區)四縣(市)六鄉鎮結合部,富寧縣重要河流普廳河自雲西向東從鄉境穿過,區位優勢突出。

地理環境


谷拉鄉位於富寧縣東部,地處東經42.40″--106°07′37.42″,北緯23°27′13.02″--23°43′43.57″之間,東南與廣西百色市泮水鄉、靖西縣魁圩鄉、那坡縣龍合鄉接壤,西北與歸朝鎮、者桑鄉相鄰,為兩省(區)四縣(市)五鄉(鎮)結合部,是富寧縣革命老區核心區。
全鄉有耕地面積22987畝,人均耕地面積0.95畝。年平均氣溫27℃,年日照2054小時,年均降雨量1120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環境資源

谷拉鄉
谷拉鄉
谷拉鄉距廣西百色市120公里,距國道323線和建設中的“衡昆”高速公路富寧段、將在2008年10月開建的千里珠江航運滇東南第一港——富寧港 50公里 全鄉總面積386平方公里,最低海拔250,最高海拔 1316米,最低海拔 250米,年均氣溫 27℃ 、降雨量 1199毫米,年無霜期340天以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區土地面積佔80%。

自然資源


轄區內水能資源豐富,主要有谷拉河,水能貯藏量4.06萬千瓦,現建有谷拉電站、百達電站和那林電站,裝機64000KW;經濟林木主要有甘蔗、油茶和八角。
喀斯特熔岩地貌面積佔70%,景景區集青山、綠水、溶洞、古樹、奇花為一體,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溶洞星落密布,山巒起伏,峰巒疊嶂,溝壑縱橫,植被完好,森林覆蓋率達60.13%,宛如世外桃源,是國家AA級風景名勝區馱娘江的重要組成部分。百色水庫在谷拉境內形成20多公里的庫岸線,可從百色乘船直達谷拉的百達村,乘船的同時就可觀賞沿河兩岸的原始森林,沿途中野鴨、天鵝等野生動物出沒定會讓你欣喜若狂,接連就是百達和天生橋兩座梯級電站,百達電站水庫水位直接延伸到谷拉碼頭,而裝機4萬千瓦的天生橋電站大壩則在距離谷拉街約 4公里 的大峽谷中建設,巍峨壯觀,該水庫庫區直接與在建的歸朝洞平電站大壩相接,百色、百達、天生橋水庫在谷拉共形成庫岸線50餘公里,三座水庫猶如三個碧玉盤映襯著如畫的山巒,山與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人口民族


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80公里,全鄉國土面積386平方公里(57.9萬畝),轄11個村委會237個村小組5656戶25004人,居住著漢、壯、瑤3種民族,其中少數民族24674人,農業人口23547人,勞動力人口14631人。全鄉210個村小組通公路,村村通路率為88%。
谷拉鄉居住著漢、壯、瑤等3種民族,其中壯族居多,漢、瑤次之。谷拉鄉地處邊遠山區,人口居住分散。

經濟


農村經濟

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7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4元,佔總收入7%;畜牧業收入215萬元,佔總收入的7.7%;漁業收入11萬元,佔總收入的0.5%;林業收入95萬元,佔總收入的4.3%;第二、三產業收入491萬元,佔總收入的22%;工資性收入6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50元,農民收入以第一、二、三產業為主。全鄉外出務工收入68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34人(占勞動力的20.17%),在省內務工861人,到省外務工1673人。

文化


谷拉鄉民族風俗文化各異,民族服飾類型多樣。壯族有三月三“風流街”,七月半鬼節等民族節日,瑤族最隆重的當數祭祖節。
現存的谷留碉堡、龍所紅軍洞、恆村戰鬥遺址等紅色革命遺址,是谷拉人民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做出積極貢獻的歷史見證,谷拉屬全國一類革命老區。
谷拉是一個集老、少、邊、山、窮為一體的特困鄉。“老”是指谷拉屬革命老區,有著光輝的革命戰鬥史,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百色起義”后,鄧小平、張雲逸等領導的紅七軍二十一師在谷拉的“七村九弄”建立了滇黔桂革命根據地,革命活動長達8年之久,現存的甘屯紅軍洞、谷留碉堡、恆村戰鬥遺址等紅色資源,是谷拉人民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做出積極貢獻的歷史見證;“少”是指谷拉居住著壯、漢、瑤三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數的98.6%;“邊”是指谷拉地處雲廣兩省交界處,位於雲南省的邊緣地區,政府駐地距廣西泮水鄉僅20餘公里,也是雲南通往廣西大門之一;“山”是指谷拉自然分佈為河谷山區、高石山區,喀斯特地形地貌佔全鄉國土面積近一半,山高路陡正是我鄉地形的主要特點;“窮”是指谷拉基礎差、底子薄,鄉貧民窮,尤其是谷拉人民在20世紀初期處在支前參戰、保家衛國的前沿陣地,為捍衛祖國的尊嚴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重大的犧牲,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后,自古素有“谷拉谷拉,大半石旮旯,山大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幾里山路背水吃,石頭縫裡種莊稼;滴水貴如油,寸土貴如金;栽下幾面坡,收來幾小籮;吃糧靠救濟,用錢靠國家”之稱,至今還有近半數的群眾還處在溫飽線以下。

民族文化

谷拉區域內住著壯、漢、瑤三種民族,少數民族佔全鄉人口的99%。千百年來,各民族由於長期與壯族雜居逐漸與壯族同化,民族通婚,和睦相處,相互依存,共同創造了谷拉獨特的民族文化,民風民俗,獨具特色,他們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谷拉鄉
谷拉鄉
谷拉壯族有布土、布洋、布雄、天保和隆安等支系。他們多住河谷地區,是世代居住在這塊土地的古老民族,至今為此者利河、谷拉河邊悠悠轉動的“風車提水”和建造在溪流旁“水碓舂米”就是千萬年來的稻作文化與古老傳承。生活在這裡的壯族人民據“那”而作,賴“那”生食,依“那”而樂,以“那”為本。他們勤於耕織,器重銅鼓,厚愛銀飾,擅長山歌,有自己的宗教習俗,也有柔情似水、風情萬種的情懷,嚮往大海,嚮往藍天,特別是體現在穿著服飾上,是名副其實的“藍衣壯”。壯族月有節,並且每個節用糯米做成的食物獨具特色,這些食物中蘊涵著壯族的風俗和禮儀。古居水邊,鍾情於水的壯家人,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豐富燦爛的農耕文化,風流街即“隴端街”是谷拉壯族盛大的節日,三四月間的“隴端街”是特色的節日。“隴端”壯族的意思就是下田去湊熱鬧。其風俗已有千年的歷史。每年壯族同胞祈求五穀豐登,六畜生旺。趕“隴端街”的村寨出海報邀請五湖四海的朋友及遠近親戚來歡度佳節。做好農家飯和糕點接待客人,唱戲、做買賣,男女青年打泥仗。小姑娘小夥子打著花傘篾帽,吹著樹葉唱起山歌,當小夥子看上某個姑娘時,便會千方百計向她表示,姑娘若有意就開始對唱山歌,了解對方情況和傾吐愛慕之情,唱到夕陽西下,“相約黃昏后,竹林歌聲揚”是對當今壯鄉男女青年作交流的真實寫照,那婉轉的歌聲和輕柔的話語,無不讓人心馳神往,如痴如醉。
谷拉瑤族有大板瑤和藍澱瑤,瑤族素以勤勞勇敢著稱。其風俗亦有獨異之處,最具有特色的祀盤王。傳說中,盤王是瑤族人民的始祖,祀盤王是瑤族人民紀念祖先的盛大傳統節日,又稱“盤王節”或“跳盤王”“還盤王願”。傳說在遠古時候,瑤族同胞漂過海去謀生,中途遇到大風浪,經祈求盤王保佑方得風平浪靜。為感謝盤王的保佑,金秋時節,擇一風麗之日,身著節日盛裝的瑤家人,便會聚在一起,跳著長鼓舞、唱著“盤王歌”,年輕人則打花棍、放花炮、丟花包,場面十分壯觀熱鬧。

民間習俗

當地壯族招徠客人的方式與眾不同,客人進門主人首先是不會遞煙也不端茶,他們都會用碗斟滿用草藥精製的酒麴而釀製的醇香米酒給你端上,假如你一飲而盡,主人絕對是萬分歡喜!假如你不喝那端來的酒,主人家會認為你嫌棄,也就不樂意殺雞宰鴨熱情接待你啦!
農曆三月初三是壯族祭祀祖宗的日子,家家戶戶都會殺雞宰鴨、製作用各種植物葉子浸泡為染料而蒸出顏色多達10餘種的花糯飯,花糯飯色鮮味美,讓人看了垂涎三尺,偶有人串門,主人家定會用手捏成雞蛋或拳頭大的一團叫你嘗個美味。當天,各家帶上酒肉、花糯飯、爆竹、鋤頭等到各家墳地清掃墳地,以示對祖宗的供奉。
在這片神奇而鍾靈的土地上孕育了壯家人如水的性格,每到農曆的二、三月間,壯家人都會歡歡喜喜相聚在一起趕“瓏端”街,也叫“風流街”。每逢這個時候,十里八鄉的壯家人就會從家中趕來,相聚在約定的田頭隴邊,載歌載舞,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祈求一年的幸福安康,而家中早就備好了美味佳肴接待親朋好友。要數異常活躍的則是穿上節日盛裝的成群結隊的青年男女,他們通過對歌、共舞、敬酒相認識,發現眼中情人時會斟滿一杯“紅軍茶”(當地釀製米酒)給對方敬上以加深情感,並根據相貌人品,選擇自己的意中人互贈定情之物,其實“風流街”的名稱由來自然也就不言而喻啦!如今,瓏端街已經發展成為當地各族群眾進行經濟和文化交流的傳統節日,更是新時代壯族兒女交流感情、尋友覓偶的“情人節”。

交通


谷拉鄉
谷拉鄉
縣鄉公路90公里。全鄉11個村委會有5個村委會正常通公路(峨村、龍燈、多貢、馬貫、立達)共55公里;6個村委會半通公路(新村、龍色、谷桃、那龍、能地、平蒙)共87公里;共有237個村小組337個自然村,目前,只有104個村小組136個自然村通公路,通路率40%,尚有133個村小組201個自然村未通公路,共534.15公里。

社會


基礎設施

農業
在多貢片區開發中,新建炸石造地100畝,建地頭水櫃32口,小水窖32口,進村道路3公里3米寬。溝渠3.2公里。
水利
全鄉共建成水溝1036條2590公里,其中:三面光溝渠5條12公里,有效灌溉面積2100畝。
能源、電氣化
11個村委會326個自然村通電,自然村通電率96.7%,行政村通電率100%。已建沼氣池1472餘口。
通電訊、廣播電視
全鄉共有237個村小組337個自然村,有236個村小326個自然村通電,尚有1個村小組11個自然村未通電(渭外、安平、羊母、龍蔗、南老、龍應、龍歪、定甲、南洪、平速、龍問、舊腮);農網改造32個村小組,改造率13.5%。共安裝5座地面衛星接收站,惠及229戶1030人;手機信號塔3座,3個村小組通程式控制電話,169個自然村通無繩電話,全鄉5105戶24652人,共有無繩電話438部,戶均擁有無繩電話0.086部,行動電話353部,人均0.014部,174自然村通電話,通話率為51.6%。

文化教育

谷拉鄉共建有中學1所,佔地面積21.189畝。建有完小校11所,村小、教學點30所,共在教師174人,其中女教師30人。有農村義務教育在校生3290人,其中:初中生2167人,小學生49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