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陵山
河南省安陽市歷史遺跡
韓陵山
每到秋陽高懸的季節,韓陵山便迎來了一年當中最迷人的時刻。登上小山的最高處極目遠眺,但見層林盡染,在秋陽映照之下,密疏有致的林葉忽而呈現出醉人的紅,忽而反射著耀眼的黃。山林間還有小溪潺潺淌過。身臨其中,“承平日久,塵氛蕩滌……幾忘古昔之喧囂者。”韓陵秋霽由此而來。
如此美景中卻發生過一場大戰。北魏末年,丞相高歡佔據了鄴城。爾朱兆三兄弟從各地糾集兵力20餘萬人準備和高歡決一死戰。當時,高歡人馬僅有3萬餘人,如果硬拼必是以卵擊石。經過精心策劃,高歡把爾朱氏兄弟引到了韓陵山,然後又從附近村落里找來大量的牛、驢,用這些牲畜堵住了爾朱氏軍隊的退路。一場惡戰在韓陵山展開了。最終,高歡以少勝多,大敗爾朱氏的軍隊。后東魏建都鄴城,高歡為宣揚自己的這次功績,大肆在韓陵山立碑建寺,並命才子溫子升撰寫碑文。
現在,人們都把韓陵山的寺院稱為定國寺,其實這是誤稱。長期研究安陽八大景的許作民考證,當時高歡同時在鄴城和韓陵山修建寺院,兩處的碑文均為溫子升所寫。鄴城的寺院叫定國寺,韓陵山的寺院叫韓陵山寺。後來鄴城定國寺被焚,寺院化為一片廢墟。但定國寺的名氣還很大,人們就把韓陵山的寺院說成了定國寺。這種說法大概從北宋年間就有了,一錯就錯了約1000年。
韓陵山
1947年,這裡的定國寺被毀,后群眾又集資興建。如今,淮陰侯韓信的屯兵處早已灰飛煙滅,韓陵大戰古戰場的金鼓聲也已遠去,留下來的,只有在秋高氣爽的季節里,韓陵山一如既往的姿色。
安陽市韓陵山公墓是經省民政廳和市政府批准、國家投資興建的永久性公墓,系市民政局直屬事業單位。
韓陵山,及歷史名山。相傳西漢大將韓信在此屯兵時,視此山為“風水寶地”,將義母陵墓安葬於此,故得名“韓陵山”。
韓陵山,南北朝時,北魏丞相高歡在此修建定國寺,旌功立碑,從此,韓陵片石名聞天下,曾獲安陽“八大景”之美稱。此後,明代相國祁文簡(朴)公及名人學士之墓,紛紛葬此,為借古人之靈氣,故本公墓擇建於此。公墓成立十多年來,為安陽市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安陽市社會各界名流以及為解放新中國和安陽曾立下過顯赫戰功的英烈們仙逝后紛紛安葬於此。
安陽市韓陵山公墓,位於安陽縣韓陵鄉政府東500米路南。交通便利,有從市區發往韓陵的公共汽車。規模宏大,佔地面積9萬平方米。墓樣新穎,集采滬蘇杭等地墓樣之精品,結合我市實際而創建。墓料上乘,有草白玉、雪花玉、大理石、花崗岩等名貴墓村,並有能工巧匠精雕細刻之龍、鳳、獅和精美人物圖案,可按墓主要求設計建造墓型,還有高檔藝術墓區,能滿足社會層人士安葬故人的需要。環境優雅,公墓將逐步修建涼亭、長廊、噴泉、韓信拜義母雕塑像、十二生肖、鯉魚跳龍門等景觀,大量栽花植樹,全面綠化,它將成為一座鮮花盛開、鳥語花香、山清水秀、四季如春的人生後花園。
韓陵山
在很古的時候,東見山村正北是一馬平川的紅膠泥地,又黏又硬,不長莊稼。中艾亭方圓幾公里是肥得流油的黑土地,可它上面卻壓著一座卵石山。就這樣,老百姓放著平展展的土地不能種莊稼,守著肥沃的良田過著窮日子。
韓陵山
玉皇大帝看了土地神的奏章,馬上批准,並把搬山的任務交給了二郎神。玉皇大帝對二郎神說:“子夜擔山,雞鳴停止,不得有誤。”二郎神心中直罵土地神給他找麻煩,可當著玉皇大帝的面,只有躬身領旨。
子夜時辰,二郎神挑著神筐,拿著神鏟,來到卵石山幹起來。不一會兒,就只剩下中艾亭西南的一個小土丘。土地神忙說:“二郎,不必再搬了,不然澇天老百姓連個躲水的地方也沒有了!”二郎神一言不發,幹個不停,眨眼間小土丘又挖去了半個。就在這時,公雞打鳴了。二郎神馬上收工,回宮交旨,臨走時偷偷把幾粒蒺藜種子撒在地上。從此以後,中艾亭周圍變成了肥沃的良田,東見山往北變成了高山。
一年秋天,玉皇大帝扮成一個老翁來到這一帶,看到中艾亭周圍莊稼長勢喜人,東見山北邊的高山上碩果累累,心中很高興。突然,他覺得腳板特別疼,一看,原來是蒺藜扎破了腳板。玉皇大帝氣得一跺腳,竟把高山跺進了地層里,只留下88米高、方圓4.5公里的小山,也就是現在的韓陵山。至今,中艾亭西南還有半個小土丘,據說是二郎神搬山時留下的。
楚漢戰爭時期,將軍韓信途徑韓陵山,看到遠處有動靜,離近一看,發現地上有一奇景“蛇纏兔”,當時有種傳說,“蛇纏兔,輩輩富”。韓信心裡想:這可是塊好墓地啊,要是我祖上有人葬於此地,那就好了。可是回家動土遷墳有點不太現實。正在想著的時候,遠處走來一個老太。韓信靈光一閃,立刻下馬。來到老太面前,倒頭跪地,“母親在上請受孩兒一拜”,老太顯然沒有反映過來就多了一個兒子。韓信拜完,不由分說,立即舉行葬禮,將這個母親葬於此地。從此這裡便被稱為“韓陵”,山便叫“韓陵山”,於是當地也有人說這個地名來由:韓信山上活埋母,由此得名叫韓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