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檢墓
嶺南明清以來最大的古墓
徠顏檢墓為嶺南明清以來最大的古墓,位於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錫場鎮河洞村坪山腦山半腰。墓規模宏大而且完整,為長方形,券頂磚室墓,墓台分兩級。
顏檢墓為嶺南明清以來最大的古墓。位於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錫場鎮河洞村坪山腦山半腰。墓長5.1米、寬3.7米,用條狀青石鑲嵌而成,穴頂用一塊2米直徑青石蓋住。墓碑高1.2米、寬1.6米,厚0.1米的青石板,上刻“道光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皇清誥授榮祿大夫顯考星甫君家藏男伯燾敬識”等字。
距墓穴50米的山下平台上,是一座大型龍頭龜身墓誌銘,上刻:“誥授榮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徠右都御史,直隸總督,歷任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漕運總督、署浙閩總督,福建、浙江、貴州、河南巡撫,倉場侍郎,戶部右侍郎”,之後一行楷書大字:“賞戴花翎穿黃馬褂,皇清顏公墓”。落款為“賜進士及第、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兵部尚書、國史館正總裁、前皇戎科會試副總裁、通家(世交;姻親)世侄王宗誠敬題”。墓誌銘頂端還有一塊弧蓋,正面上下有雙龍雲紋浮雕,中間篆刻“皇清”兩個大字。
顏檢墓
距墓穴50米山坡下有一小平台,置龜趺螭首座石碑一通,通高4.75米,碑高2.24、寬0.7米、厚0.1米。碑額刻“誥授”,碑文直書榮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直隸總督……等顏檢的官銜。中間楷書大字:“賞戴花翎穿黃馬褂皇清顏公墓”;落款:“賜進士及第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通家世侄王宗誠敬識”。平台下面兩邊設有五級台階,分別置放石人,石馬、石獅、石羊及石墓表各一對。
墓碑從右向左豎刻三行碑文,右邊一行記時間為“道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正中一行記墓主大字為“皇清誥授榮祿大夫顯考惺甫府君冢藏”,左邊一行落款為“男伯燾敬識”。墓室用九塊高級青石打制鑲嵌而成,暗榫連接,整座墓沒有半點石灰沙漿。
1986年河源縣人民政府公布顏檢墓為文物保護單位。
距墓誌銘4米的山下方向陡坡兩側,是逐級而設的五層平台神道。神道上成直線分台階兩兩相對擺設大型石像生群。其中一級台階設石人一對,清服打扮,頭戴冠,寬袖長袍,補服胸前方補上雕刻有白鶴,長袍下有波卷紋,神態灑脫,昂首挺立。二級台階設石馬一對,背上有鞍,鞍上褥墊,造型生動,雕刻精緻。三級台階設母石獅一對,四級台階設石羊一對。這些石像生群均比真的人、馬、獅、羊略大。五級台階設桅杆兩副。
沿墓場往山下左行一公里的山坑處,有一大型跑馬場。跑馬場佔地5000平方米,山坑上端有一座60平方米的石砌觀禮台,下端築有一道長300米、高2米的圍牆。
跑馬場再向左平行一公里,設有一座規模宏大的“接官廳”。接官廳座北向南,沿縱軸分為前門、大門、孔橋、中門、後殿等。前門原有石牌坊,兩邊各有三根方柱。大門內有一道長20米、寬2米、高1.8米的石砌直道,距中門前有孔橋,溪水東流。沿直道上兩級台階至中門,兩邊也各有三根石柱,原設有中門牌坊,兩邊仍存一對大石獅。中門內分前、中后三廳,前廳深9米、寬18米。直上四級台階至中廳,中廳深10米,寬18米。再上六級台階為後殿,後殿深9米,寬18米。四周設有圍牆,其中後殿為半圓形圍牆。廳內建築物已被拆毀,遺存有一些石柱、石墩、幾隻石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