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頭畫

灶頭畫

灶頭畫是浙江省嘉興市的傳統民間藝術之一,指民間藝人以鄉間農家燒飯做菜用的灶頭為載體,用各種顏料手工繪製在灶壁上的圖案,用來裝飾、美化灶頭,表達農家美好願望的鄉土藝術。幾百年來,嘉興的百姓在灶間演繹了許許多多的生活故事,衍生出許許多多的傳統民風民俗。如今,灶頭畫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悠久歷史


灶頭畫
灶頭畫
嘉興,自古就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早在7000多年前,馬家浜的先民們就在江南這塊土地上種植下一片片稻田。2500多年來,橫貫嘉興的古運河孕育了這吳根越角之地流淌不息的水鄉文化。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炊為先。灶頭是民居建築的一部分,是農村百姓食文化的根基,由灶頭衍生的灶頭畫也是嘉興匠人的百工技藝之一。在嘉興地區,鄉村農戶新建一所住房,必在廚房中新建一座用來做飯、燒菜的灶頭。而且,灶頭不論是花籃形、圓桶形,還是方桌形;也不論是單眼、兩眼灶,還是三眼、四眼灶,從灶山、煙箱到灶身都畫滿了各種不同的圖案和紋樣,配有不同內容的文字,這種由民間泥水匠在灶頭砌畢后,信手用水墨顏料繪於灶頭上的壁畫,賦予了土灶濃郁的生活氣息,注入了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傳的民俗文化。
灶頭畫
灶頭畫
灶對於人類生存來說,是使用最早、最普遍、最親密的炊具。灶頭畫以灶為載體,是人類自有了灶后才逐漸產生的。灶頭畫起源於何時,至今未發現確切的歷史記載,但據嘉興民間灶頭畫藝人趙祥松第八代灶頭畫傳承人的考查,嘉興灶頭畫至少出現在清朝中期,己有200多年的歷史。在民間,人們將用木板刻印、貼於灶君堂上用來祭灶的花紙稱“灶神畫”。嘉興灶頭畫是指民間藝人以鄉間農家做飯燒菜用的灶頭為載體,用各種顏料手工繪製在灶壁上的圖畫,它是用來裝飾、美化灶頭,表達農家美好願望的鄉土藝術。幾百年來,嘉興灶頭畫艷麗的圖案、豐富的畫意深受百姓喜愛,經久不衰。除了灶頭畫有其特殊的文化表徵外,嘉興灶頭畫藝人在繪製灶頭時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技術工藝,主要表現在繪畫載體、調色和空間的特殊性,形成了嘉興灶頭畫有別於其他繪畫的獨特性,從而凸現了鮮明的藝術個性。
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畫
灶頭畫
灶頭畫
嘉興灶頭造形大都由灶腳、灶身、灶台、煙箱、灶山、灶君堂、灶塵板等組成。嘉興鄉村的灶頭砌制 講究,柴灶大都砌在廚房一隅,從灶台的檯面到屋頂有很大一段距離和空間,為防止燒火時柴桿的煙灰從灶門口飛出落在灶台的鑊子內或灶台上的盆、碗內,都要在這一空間砌上一堵牆加以遮擋,這垛牆人們稱之為灶山。灶山的一側是灶神的神龕、灶君堂。
嘉興灶頭變化主要在灶身上。一般有花籃形、長方形、圓桶形3種類型。花籃形灶身是砌成六角形的,形似六角花籃,當地稱“花籃灶”;長方形灶身砌成方形,形似方桌或長方桌,人稱“小方灶”;圓桶形灶身砌成半圓形,形似木桶,人稱“木桶灶”。
嘉興灶頭畫的工藝主要有依灶繪畫、酒調顏料、濕壁作畫三大內容。灶頭繪畫的部位,主要是灶身、煙箱、灶山、灶帽。藝人們常將灶頭看成一個獨立的舞台和表現的對象,畫面組合分上下兩大部分。上半部分畫面講究大小對比、橫豎對比、方圓對比,下半部分或橫幅等額排列,或通幅彩繪,追求多幅巧妙組合,達到集中、完美、和諧、統一的藝術效果和。因此,一座灶頭繪圖的數量多則15至20幅,少則10至15幅,大小不等,形狀不等,錯落有致。嘉興灶頭畫因灶頭體積大且結構複雜,民間講究留彩不留白,故而通體著色,濃妝彩繪,一座灶繪畫的面積少則4平方米,多則6平方米。
灶頭畫
灶頭畫
明清時期,嘉興民間泥匠在灶頭牆面上繪畫,均以黑色顏料為主,這與當時作畫顏料稀有、短缺有關。能工巧匠往往就地取材,燒過飯菜的鐵鍋外面常常會產生一層薄薄的深黑色灰粉,農家稱鑊銹,把它用刀刮下來后,用適量清水調勻成黑色的液體顏料,作為繪畫顏料。上世紀80年代后,大都採用的顏料大都為明珠、三花粉或水粉、水彩,現多採用水粉廣告色。與眾不同的是,嘉興民間藝人在繪製灶頭畫時摸索出一種特殊的調製顏料方法,即為使顏色鮮艷且能滲入灶壁不流滴,在各色顏料中摻入白酒調製顏色,作畫時各類顏色由於酒精的揮發,不僅能及時滲入石灰灶壁,而且能使顏料廣泛吸入。在水粉或水彩中調入白酒的方法,被廣泛使用於民間灶頭畫之中。

獨特風格


灶頭畫
灶頭畫
嘉興灶頭畫是浙江省嘉興地區民間藝人獨創的“濕壁畫”,因為它採用的畫法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流行的一種新的壁畫的畫法——濕壁法十分相近。濕壁畫,就是不等牆面乾燥在牆灰濕漉漉尚未全乾的時候開始作畫。這樣畫上去的色彩容易滲入潮濕的灶壁,色彩與壁面混在一起,日後隨著灶火的烘烤加熱及自然揮發,灶壁面漸干,灶上所繪的紋樣、圖畫歷經十載二十載不脫落、不褪色。
嘉興灶頭畫圖案多姿多彩,其圖案表徵亦各不相同,其分類也很難有一個非常精確的界定,有的內容交叉於兩類之間,如《松鶴圖》是植物類與動物類的結合體。圖案所呈現的內容大致可分為神像、歷史故事、山水風景、動物、吉祥文字、線條紋樣、器物和植物果品七大類。繪在農家灶頭上的裝飾圖案和戲曲故事畫。題材有“喜鵲登梅”、“鹿鶴園春”、“松鶴延齡”“百年好荷”等吉祥圖樣;有些裝飾紋樣多飾在灶沿,如萬字、回紋、流水紋、方格紋等。灶頭畫 有以單色繪成,也有彩色繪成,作者多為農村中的泥水匠。
如今,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灶頭上貼瓷磚漸漸流行,於是灶畫被彩色瓷磚所取代,泥水匠的這項專利,也就沒了用武之地。
由於灶頭的構造不同,灶頭畫所呈現的藝術視覺效果亦不盡一樣。嘉興農村千家萬戶廚房裡的一座座灶頭,幾百年來,深深地相融於農家的點滴生活。她像一位慈母,不但捧出了農家的一日三餐,哺育了農家的一代又一代,為農家帶去了無限的希望,同時還瀰漫著純真、淳樸的鄉土藝術氣息。至2009年底,在嘉興1100多個行政村中,仍有2000多名灶畫藝人活躍在鄉間,他們砌灶、畫灶,傳承著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