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箴俗
劉箴俗
劉箴俗是秦腔表演藝術家,祖籍陝西戶縣。幼年喪母的他曾隨父在西安賣羊血為生,1913年報考易俗社,因面黃肌瘦而被社長薛卜五據之門外。后,孫仁玉慧眼識珠,將他收下,並給他起藝名劉箴俗。劉箴俗不負恩師厚望,聰慧加勤奮,一代秦腔“神童”就此誕生。關於他在藝術上的成就,著名戲劇家梅景九的贈詩做了最為準確的描述:“生小十三上舞樓,窈窕身似女兒柔。只因一曲青梅傳,到處逢人說慧劉。”1921年,他到漢口演出,轟動三鎮,甚至有評論家將其與梅蘭芳、歐陽予倩相提並論,譽為“北梅、南歐、西劉”。
長期的貧苦加勞累,劉箴俗不幸患肺病。1924年7月演《美人換馬》,他抱病上場,一句未唱便栽倒台上,從此卧床不起,直至12月病逝。易俗社的師生為失去了這樣一位精英而痛哭,西安古城人民為失去這樣一位優秀的藝術家而嘆惜。公葬之日,道路兩旁,站滿了自願來送葬的群眾……
由於陳雨農善於創造唱腔,黨甘亭長於從細節描寫上塑造角色,雙璧合一,使劉箴俗如魚得水,盡量發揮,所演各劇各角,無不得台下陣陣掌聲。1921年,劉隨易俗社赴漢口演出,人們將其與歐陽予倩、梅蘭芳並列,稱之為“南歐、北梅、西劉”。一篇署名“鄂痴”的文章評其演出的《黛玉葬花》說:“……予初聞人言,箴俗有過人之才,歐梅之風,是一見,實心許之。將來菊部爭輝,梨園傑出,合歐陽予倩、梅蘭芳鼎足而三,有厚望焉。”署名“浮萍”的《易俗社與劉箴俗》的評論說:“劉箴俗能變化聲音,迥然超出眾員之外,誠百鍊鋼化為繞指柔也……劉箴俗非易俗社無以傳其名,易俗社亦非劉箴俗無以揚其聲,二者有不可須臾離之勢也。”在漢口之際,他又得歐陽予倩對其所演《黛玉葬花》《殷桃娘》《西施浣紗》諸戲在化妝、表演、唱腔、人物塑造上的親身指導,使劉的表演藝術更臻精湛。易俗社在漢口演出一年半之後載譽返陝。《易俗日報》上刊有王壽炎《評劉箴俗》一文,稱:“劉郎幻作女兒身,箴世規人見性真。俗易風移民智啟,好將奇技善傳神。”王紹猷在《秦腔記聞》中,對劉箴俗有“易俗社最優學生”,“秦中後起第一標準花衫”之譽。
《女娃勸學》、《慈雲庵》、《忠孝圖》、《青梅傳》、《美人換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