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

民國將領、陝西督辦

李虎臣(1889年-1954年),原名秉信,字實生,后改名雲龍,字虎臣,以字行。陝西臨潼(今屬西安市臨潼區)人,中華民國將領,刀客出身。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后入胡景翼部。歷任旅長、陝西軍務幫辦。

曾與楊虎城一起創造了“二虎守西安”的軍事傳奇。1930年任陸軍新編第三師師長。后因不願“剿共”,棄職客居滬、津、漢。抗日戰爭時期,曾任陝西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後來促成臨潼縣和平解放。民國38年新中國成立后,任陝西省政協委員。

1954年12月在西安病逝。

人物生平


參加革命

李雲龍生於一個貧窮農民家庭,13歲起給財主家扛活。他性格耿直,為人仗義,專好抱打不平,是渭北一帶長工中有名的強人。也正因為他敢於替窮人說話,所以每隔一、半年就得換個地方,他的足跡踏遍了渭北一帶的村鎮。李雲龍深得窮苦農民的愛戴,年輕的稱他為四哥,年長的稱他為老四。
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發,西安張鳳翙等革命黨人隨即領導陝西軍民獨立反正。李雲龍聞訊后痛打財主,跑到西安投奔秦隴復漢軍,在兵馬大都督張雲山的衛隊中充任親兵,參加了陝西辛亥革命的西路戰事。秦隴復漢軍下層多是哥老會的勢力,李雲龍與之常有磨擦,感到十分苦悶,所以當西路戰事平穩之後,便離開軍隊回到家鄉。

組建武裝

1912年春,李雲龍聯絡貧苦農民張鳳鳴、南成祥、張明軒、丁增華、王志茂、李鴻林等人組成“渭北刀客”。后成為“渭北十八娃造反”中實力最強的農民武裝。
1915年,李雲龍和續西峰、胡景翼岳維峻、弓富魁、楊虎城、井勿幕、鄧寶珊宋哲元、樊中秀、續范亭、孫殿英等十餘人華山結盟,發誓:“成立國民軍,救國救民,抵抗帝國主義,掃除國內軍閥,不成大功,誓不做官。以收回租界,與列強站在平等的地位,實行三民主義,永不受外國的侵略為目的。”從此以後,他們有的住華山,有的散居陝西各地,還有的仍返部隊,以待時機。

投胡景翼

1916年,陳樹藩任陝西督軍,將郭堅的陝西遊擊軍改編為全省警備軍。“渭北十八娃”中的林茂森參加警備軍,任第六營營長。李雲龍遂率部加入林茂森營,任營副,駐彬縣
同年秋,李雲龍回臨潼探親。不久,林茂森因部隊發生內訌而被部下槍殺。李雲龍聞訊急返彬縣,被推為第六營營長。不久,陳樹藩派郭金榜部攻彬縣試圖消滅李雲龍營,結果郭金榜失敗。此時有人向郭堅稱,是李雲龍策劃害死了林茂森。李雲龍因懼怕被暗算,遂率全營離開彬縣,東投胡景翼,任胡景翼部第四營營長,駐臨潼縣關山、武屯、康橋(今均屬西安市閻良區)一帶。

伐陳樹藩

1918年初,陝西靖國軍興起,李雲龍率部參加三原起義,任靖國軍右翼胡景翼部步兵第二團團長,作為右翼先鋒,隨第二游擊司令張義安討伐陳樹藩。此後,陳樹藩因處於劣勢,以陝西省長之位誘得劉鎮華率鎮嵩軍前來支援,李雲龍退兵防守臨潼縣渭北地區。同年4月,在關山之戰中,李雲龍經過激戰攻克陳軍固市陣地,名震一時。
8月,于右任在三原就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李雲龍被任命為第四路(胡景翼所部)第四支隊司令。經過不懈的努力,陳樹藩終於在1921年7月被趕出陝西。
1921年8月,馮玉祥督軍陝西,對靖國軍採取了分化和招撫政策。胡景翼部被收編為陝西陸軍第一師,李雲龍部成為該師第一團。

北京政變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通電討封。李雲龍率部隨馮玉祥、胡景翼東出潼關,擊敗河南督軍趙倜。不久,馮玉祥令胡景翼師駐彰德(今安陽),李雲龍團駐彰德府一帶練兵。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李雲龍和胡景翼密議聯合馮玉祥、孫岳舉行起義,推翻直系的統治。同年10月22日,馮玉祥、胡景翼等發動北京政變,李雲龍兵駐丰台、通州一線,拱衛京都以南,並協助攻擊天津的直軍。國民軍成立后,李雲龍任國民軍第二軍(胡景翼所部)第十師師長,並被孫中山特授以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銜。不久隨胡景翼入河南。
1925年2月,胡憨戰爭爆發,李雲龍率部在河南鞏縣黑石關擊敗鎮嵩軍,憨玉琨兵敗自殺。此後,李雲龍率部駐防豫西陝州、靈寶一帶。黑石關大捷以後,李雲龍名揚國民軍內外,被人稱為“常勝將軍”。

督辦軍務

同年5月,陝西掀起驅逐陝西軍務督辦吳新田的運動,並派代表到河南邀國民軍入潼關。7月,李雲龍部和國民軍第三軍孫岳部入陝西,直趨西安。李雲龍親率所部在城東十里鋪大敗吳新田主力,吳逐帶領殘部逃往漢中。8月,北京政府任命孫岳為陝西軍務督辦,李雲龍為陝西軍務幫辦,由陝北南下的楊虎城部被孫岳編為國民第三軍第三師。12月,孫岳離開陝西,李雲龍升任陝西軍務督辦,統管陝西軍政大權。
與此同時,吳佩孚、張作霖向國民軍發動大規模進攻。河南督辦兼國民軍第二軍軍長岳維峻(胡景翼已去世)指揮不當,在魯西南作戰失利,退守豫西。李雲龍派兵支援,后又親自前往。但到達豫西時,國民二軍和派去的援軍已全軍覆沒。李雲龍遂與劉鎮華開戰,劉鎮華在直系、奉系、閻錫山部隊的支持下,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攻李雲龍部。李雲龍寡不敵眾,率衛兵突圍。
1926年2月,李雲龍回到西安重新組織隊伍,準備再次迎敵。

堅守西安

1926年4月,劉鎮華被吳佩孚任為討賊聯軍陝甘軍總司令,率領七萬鎮嵩軍(號稱十萬)兵臨西安城下。5月15日,劉鎮華部攻佔西安城西的三橋,完成了對西安的包圍,一場慘烈的西安保衛戰開始了。
西安守軍最初只有李雲龍部以及國民軍第二軍第十二混成旅衛定一部兩個團,人數不到五千人。後來李雲龍請駐紮在三原的楊虎城部前來支援。為了便於迎敵,統一指揮,軍隊統一改稱為陝軍。李雲龍被推為總司令,楊虎城為副總司令。守城期間,李雲龍和楊虎城幾乎形影不離,平日互稱“對點”(兩人表字中均有“虎”字)。因此將西安保衛戰又被稱為“二虎守長安”。
由於被圍困八個月,城內物資奇缺,糧食不足,飢荒嚴重,死傷無數。
西安反圍城戰鬥進入後期,國內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7月,廣州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直取吳佩孚;9月,被迫下野赴蘇的馮玉祥在國共兩黨要人的敦請協助下,回國聯絡北方國民軍主要將領組成國民聯軍,並在五原誓師,響應廣州國民政府,策應北伐,派兵援陝解圍西安。10月中旬,解咸陽和三原之圍。11月27日,西安解圍。
勝利后,在北新街空曠地上挖下大坑,埋葬了遺散在城內各處無人收埋的死難者數萬具屍骨,並在大土丘上修起紀念館。有人以沉痛心情寫了一幅輓聯:“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滿三秦,怨滿三秦”。

反馮事宜

1927年春,國民聯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李雲龍任第八路總司令,下轄四個師,駐周至、戶縣、商洛一帶休整。7月,馮玉祥促成寧漢合流后,解散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駐陝總司令部,和原陝軍的矛盾加深。10月,陝軍將領在三原縣召開聯席軍事會議,要求陝人治陝,推舉岳維峻為總司令,李雲龍為渭河以南總指揮,以反對馮玉祥。馮部宋哲元採取分化瓦解和軍事切割相結合的辦法將陝軍各個擊破。陝軍將領顧含芳、田玉潔、黨玉琨、雷赤誠、曹耀南、楊雲棟等相繼戰死。
1928年初,李雲龍趕到河南南陽卧龍寺,和樊鍾秀、岳西峰等商議再次反馮事宜。5月,李雲龍和胡景通、耿庄、段懋功等部再次發動反馮戰爭,後來又告失敗。同年12月,李雲龍將余部交第三師師長姜宏謨指揮,自己攜家眷移居上海。

反蔣事宜

1929年陝西發生嚴重旱災,在上海的陝西人組成以焦子靜、李雲龍等為委員的賑災會。1930年,李雲龍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師師長,駐湖北沙市。因為不願進攻湘鄂西蘇區和中國工農紅軍作戰,借故王俊傑旅兵變而通電下野。蔣介石將李雲龍舊部縮編為暫編第三獨立旅,后又密令湯恩伯將該旅旅長李定五騙往武漢,在湖北楊鹿洞收編了李虎臣將軍這最後一旅武裝。
當時,李雲龍將軍十分氣憤,曾去南京找蔣中正講理,蔣中正避而不見,只讓于右任代為應酬。為了遮人耳目,蔣中正特任李雲龍為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于右任對此也無可奈何,寫了大量的墨跡送於李雲龍將軍,其中有文天祥的《正氣歌》、岳飛的《滿江紅》、以表示對李雲龍將軍的安慰和敬重。
從此,李雲龍將軍對蔣中正更為不滿,長期不與其合作,就連中將參議的薪金也從不領用,更不到南京述職,而是到上海、天津、漢口等地客居。
1935年,李虎臣解甲歸田,返回故里,在本村和鄰村建立了兩個小學。

晚年生涯

1936年西安事變時,適逢西安舉行紀念西安保衛戰十周年活動,李雲龍受楊虎城邀請到西安,參與商議重要決策。1937年,楊虎城被迫辭職出國考察,李雲龍親自將楊虎城送到上海。楊虎城送給李雲龍兩萬元,為李雲龍在西安員家巷購買了一所住宅。
抗日戰爭期間,李雲龍曾任陝西省第一、二屆臨時參議會參議員、國民政府顧問等職務,對陝西戰時生產、運輸等問題提出過積極建議,並將自己的子侄送往延安和大後方的軍政院校學習,為國效力。1946年5月,李雲龍被國民政府授予陸軍中將,並得授勝利勳章。
國共內戰時期,李雲龍和杜斌丞、成柏仁等進步人士交往密切,支持創辦《秦風·工商日報聯合版》。1948年,胡宗南成立了陝西自衛總團,擅自宣布李雲龍為總司令,但他託病不到任。胡宗南潰逃時,派人闖進李雲龍在西安的住處,想將他劫持走。李雲龍聞訊避往臨潼,胡宗南未能得逞。
臨潼解放時,縣長袁重華和自衛團長秦頌臣帶數百人上了驪山,企圖頑抗。李雲龍寫信招撫,這七百人才下山投誠,臨潼得到和平解放。新中國成立后,李雲龍以民主人士身份參與國家大事,任西安市第二、第三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委員。
1954年底,李雲龍在西安逝世,享年64歲,公葬於三兆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