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都市狀況
後現代都市狀況
後現代都市狀況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於2004年出版。
作者:迪爾 (作者), 李小科 (譯者)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2月1日)
叢書名: 都市與文化譯叢
平裝: 51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532095681
條形碼: 9787532095681
產品尺寸及重量: 20.8 x 14.8 x 2.6 cm ; 558 g
《後現代都市狀況》討論的問題是,如何與後現代主義共存,尤其是與一直以來對西方思想行為產生著深刻影響的文化運動在道德、理論以及政治上所產生的後果之間的共存。《後現代都市狀況》還討論城市,以及在21世紀地球村中興起的城市主義所具有的種種形式。我的目的在於將這兩個問題置於被我稱之為“後現代城市規劃”的標題之下來進行。
在當前情況下,聚焦後現代主義可謂是正合時宜。原因有二,首先,全球政治經濟已步人一個日趨重構與聯合的不穩定時期。舊格局被破壞,新格局正在形成,新格局包括與非工業化、環境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的民族主義、日益減損的民主主義、網路空間、鄰避主義(Nimby),以及少數人所領導的社會運動等。伴隨著這些變化,不同類型的城市主義應運而生。城市主義以邊緣城市、門控社區以及新“世界城市”的全球等級制度為特點,其中等級制度是理解迅速發展的地緣政治秩序的關鍵。像其他許多人一樣,我也力圖來理解這種重構。其次,21世紀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方興未艾的後現代思潮鼓勵和要求人們以新的視角來觀察世界。後現代主義建立在對差異性和基本不確定性的較為敏感的基礎之上,它對我們的解讀、表現以及作選擇的方式提出了質疑。結果,先前被剝奪了公民權的群體擁有了評議權、發言權。不管怎樣,現存的權威都要面對徹底審查。
在這顆星球上,城市與人類生活生死攸關。在本書中,我努力將後現代思想的哲學核心與當代城市生活的實際事物聯繫起來。二者的結合對理解有關城市產生方而的知識來說絕對必要。
——Michael J.Dear
前言
第一章 關注洛杉磯
洛杉磯例外論
認識洛杉磯
從芝加哥到洛杉磯
后自由的洛杉磯:恐怖生態
洛杉磯和後現代城市化
第二章 後現代藍圖
後現代的起源
起源
遺產
後現代考古學
後現代的涵義
後現代主義:一種風格
後現代主義:一個新時代
後現代主義:一種方法
後現代教育學和政治學
後現代主義之後又是什麼?
第三章 後現代血統:從列斐伏爾到詹姆遜
空間本體論
空間認識論
空間的生產
從社會理論到社會行動
從列斐伏爾到詹姆遜:後現代主義的必然性
第四章 後現代主義城市化的夭折
解讀後現代性
對後現代主義城市化的闡述
現代性的重構
去異求同
延遲的毀滅
和索哈一起走進《第三空間》
認識膜:格利高里的地理想象
第五章 解讀現代城市:洛杉磯的殖民史(1781—1991)
從現代到後現代
美國城市化理性的起源
現代主義城市的建設
從現代性到後現代性
解開後現代時空結構
洛杉磯的建設歷程
後現代主義出現了嗎?
第六章 解構城市規劃
第七章 後現代城市規劃
第八章 雙城記1:蒂華納
第九章 電影、建築與電影空間
第十章 雙城記2:拉斯維加斯
第十一章 從人行道到網路空間(再次回到地球)
第十二章 後現代個人政治學
第十三章 位置的力量
第十四章 後現代性地理政治學
第十五章 認識論政治學
尾聲 超越後現代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