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曲鎮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下轄鎮

青曲鎮位於鄖陽區西北,地處漢江河北岸,南與柳陂鎮隔江相望,東靠大堰,北依大柳,西與鄖西縣河夾鎮毗鄰,學堂梁子遺址南與柳陂、遼瓦、安城隔河相望,鄖漫公路橫穿其中,漢水自西向東直流而下。是鄂、豫、陝地區重要的經濟文化集散地和連動東西部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紐帶。面積170.48平方千米(2017年)。轄18個村委會,4個管理區,24個行政村,145個村民小組,26956人(2017年)。全鎮氣候溫和,屬大陸型季風性氣候特徵。該鎮基礎設施完善,企業以礦石開採為主,其水資源十分豐富。

歷史沿革


簡介

青曲鎮轄18個村委會:曲遠河、西溝、彌陀寺、韓家溝、洪門鋪、周家窪、安溝、魏家鋪、油坊溝、巷子口、王家山、魏家溝、楊家溝、店子河、鄭家河、周家窪、尖疙瘩、老灣。
青曲鎮素有“秦鋒楚銳”、“麇庸門戶”之稱謂,是舊時連接商洛,毗連豫陝,遙距荊襄的重要水陸要道。有“萬山之會”、“江漢之津”、“五丁於蜀道,武陵之桃源”之美譽。是鄂、豫、陝地區重要的經濟文化集散地和聯繫東西部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紐帶。亦是舉世聞名的“鄖縣人”南猿頭蓋骨化石的發掘地和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四周高山,臨江而居的地理環境和北部山區向中部漢江河谷地帶逐級降低的階梯地貌特徵,形成了境內河谷縱橫,崗地林立,沃野遼闊,高山與盆地兼有的多變型地質山水資源格局,全鎮曲遠河、西溝、彌陀寺平均海拔高度400米,平均氣溫14℃—16℃,屬大陸型季風性氣候特徵。
青曲鎮衛星地圖
青曲鎮衛星地圖

地理環境


青曲鎮西跨東經110°34′-110°41′,北緯32°49′-32°59′,平均海拔400米左右,年平均溫度14℃—16℃左右,日照1852小時,年均降雨量820mm,境內溝壑縱橫,地勢多姿,地貌複雜,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無霜期240天,適宜多種植物生長。農業以小麥、水稻、紅薯、芝麻、豆類為主,多種經營以柑桔、臍橙、蘋果、龍鬚草烏桕、桐籽為主,該鎮大小河流量呈網狀分佈,年平均流量為1.5立方米/秒的曲遠河自北向南流經全鎮9個村,以此水為源的東西兩大堰渠,灌溉著全鎮近萬畝的水田、萬畝梯地、萬畝果園、曲遠河、滴水岩相距不到5公里的兩個梯次電站裝機容量3000千瓦,像兩顆明珠鑲嵌在曲遠河上,年發電量1500萬度以上,為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青曲鎮亦是舉世聞名的“鄖縣人”南猿頭蓋骨化石的發掘地和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25.45萬畝,其中非耕地20.58萬畝,可耕地3.35萬畝,水域面積1.52萬畝,鎮東西為27.5公里,南北為55公里,有“葫蘆”狀之版圖。全鎮現轄4個管理區,24個行政村,145個村民小組,6690戶,24265人。
陳賡謝富治的軍隊解放戰爭期間穿青曲鎮、西溝村、魏家鋪村、經油坊溝村渡過漢江解放青曲鎮。青曲鎮是人類最好的居住地,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青曲鎮曾經是解放鄖縣縣城和十堰城區的必經之地。解放戰爭時期,陳謝兵團在青曲鎮西溝村的鳳凰山與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一天一夜的激戰,打退了國民黨軍隊,解放了鄖縣縣城並渡過漢江,解放十堰。

經濟


商貿流通

青曲鎮自古為連接商、洛,毗連豫陝,遙距荊襄的重要水道驛站和陸路交通要道,憑藉漢江舟楫之利,上至漢中,下至漢口,各類物資在此中轉,青曲成為鄂豫陝的物資集散地。解放后,隨著經濟的發展,鄖漫路的建成,十漫高速的通車,青曲又成為一肩挑兩城的重鎮,並成為鄖縣西進的前沿陣地,商貿流通已是今非昔比,除去集貿市場流動性經營者,到2007年,鎮內固定工商業主已有近千家,從業人員發展到3000餘人,完成經營收入1500萬元,實現稅收850萬元。

招商引資

境內有豐富的礦產、旅遊等資源,加大對資源的開發利用是進一步推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2007年,全鎮引資600萬元。一是新建了一個萬頭生豬場,一個萬隻種兔養殖場;二是招商引進木材加工廠2個;三是利用土地資源優勢,現意向招商了一個6000萬的汽配加工項目,目前各項手續正在審批之中。

交通


青曲鎮交通發達。福銀高速G70貫穿全境,十堰S301省道橫穿青曲鎮。從青曲鎮集鎮到漢江河邊僅4公里。交通方便,環境優美。

社會


基礎設施建設

2006年以來,先後修通了18個村的主次幹道460公里,面積46萬平方米,集鎮主次幹道水泥路面硬化率達到100%,路燈安裝20盞,植行道樹700餘株,綠化覆蓋率已達到95%,集鎮房屋建築面積達到49002.4平方米,其中住房37500平方米,人均15平方米。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75%以上;鎮內通訊網路日趨完善,到2007年底,全鎮固定電話(移動、聯通、電信)用戶已達到5800戶,手機普及率達到80%以上,建有移動塔5座,聯通塔4座,小靈通設備6處,全鎮初步形成了四通八達的通信網路。

特色產業發展

青曲鎮屬農業大鎮,自2006年以來,全鎮柑桔發展到1400畝,建成2個柑桔專業村,水生菜面積達到4000畝,水果面積達到萬畝以上,蔬菜面積達到8000畝,波爾羊繁殖達到250餘只,西門塔爾牛人工授精繁殖成功並在全鎮推廣。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初步實現了由糧油為主到菜果為主的根本性轉變,在種植方式上實現了由粗放型生產到精耕細作,由百花園式到規模經營的轉變,基本形成了“山上樹林子,山中果園子,山下菜園子”的農業經濟格局,到目前為止,全鎮蔬菜產值已達400萬元,水果產值已達1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88元。

社會事業發展

2006來,認真落實了分級管理的教育管理體制,實行了農村義務教育收費“一費制”和“兩免一補”制度,整合了教育資源,全鎮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青曲中學今年中考上縣一中線達43人,在全縣農村初級中學名列榜首。農村預防、保健、醫療網路不斷健全,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以上。動物防疫密度達到100%。認真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出生自然增長率低於省、市、縣控制標準,農民演藝隊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青曲鎮文化站投資4萬餘元對原文化站進行了全面裝修並增添了設施,為豐富幹部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創造了舒適的環境。
青曲中學
青曲中學

旅遊


重要景點

①“鄖陽人”猿人頭骨化石
“鄖陽人”猿人頭骨化石是一個偉大的發現。由考古工作者於1989年5月,在鄖陽區青曲鎮彌陀寺村發掘出來。經我國多位著名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鑒定,這是距今240萬年的“南方古猿”。在我國、甚至整個亞洲都是首次發現,被稱之為“國寶”,它的發現動搖了人類起源於一源的理論。現在,“鄖陽人”猿人頭骨化石存放在“鄖陽博物館”內,該館對遊人開放。
②學堂梁子遺址
位於湖北省鄖陽區青曲鎮彌陀寺村,漢水左岸的四級階地,是一處舊石器時代的遺址。遺址先後發現有早期人類頭骨化石2具;石製品300多件,主要是以當地礫石為原料製作的大型石器石核、石片、尖狀器和刮削器等;還有大熊貓、東方劍齒象等第四紀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動物化石20餘種。該遺址地質時代為早更新世晚期,絕對年代可能要早於距今80萬年。該遺址的人類頭骨化石,既具有直立人的原始特徵,也有與早期智人相近之處,反映了遠古人類進化過程的複雜性。學堂梁子遺址豐富的石製品與動物化石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及東亞地區早期人類文化及第四紀古地理環境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
青曲鎮
青曲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