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城紀念柱

薊城紀念柱

薊城紀念柱 北京建城之始的紀念性標誌物。位於廣安門以北護城河西岸的濱河公園內(遼、金時期宮城的中軸線上)。

簡介


1995年中共宣武區委和區人民政府為紀念北京建城3040年,決定設立薊城紀念柱。同年12月落成。薊城紀念柱由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員、古建築學家王世仁設計。整體為花崗石建造,高8.5米,底座1.5米,建於方形台基之上。柱身呈圓角長方形,造型借用北京現存最古老的漢代墓表式樣,古樸凝重,以象徵北京和宣武地區歷史久遠。紀念柱正面上方鐫有柱銘:“北京城區 肇始斯地 其時惟周 其名曰薊”。柱前立有石碑,正面是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所撰《北京建城記》;背面是《宣武區人民政府建碑記》。柱後有北京地形雕塑。雕塑呈半圓球形,雕塑的圓形底座前部刻有侯仁之撰寫的《北京灣》。
《北京建城記》全文:
北京建城之始,其名曰薊。《禮記·樂記》載,孔子授徒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史記·燕召公世家》稱:“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燕在薊之西南約百里。春秋時期,燕並薊,移治薊城。薊城核心部位在今宣武區,地近華北大平原北端,系中原與塞上來往交通之樞紐。
薊之得名源於薊丘。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有記曰:“今城內西北隅有薊丘,因丘以名邑也,猶魯之曲阜、齊之營丘矣。”證以同書所記薊城之河湖水系,其中心位置適在今宣武區廣安門內外。
薊城四界,初見於《太平寰宇記》所引《郡國志》,其書不晚於唐代,所記薊城“南北九里,東西七里”,呈長方形。有可資考證者,即其西南兩牆外,為今蓮花河故道所經;其東牆內有唐代憫忠寺,即今法源寺
歷唐至遼,初設五京,以薊城為南京,實系陪都。今之天寧寺塔,即當時城中巨構。金朝繼起,擴建其東西南三面,改稱中都,是為北京正式建都之始。惜其宮闕苑囿湮廢已久,殘留至今者惟魚藻池一處,即今宣武區之青年湖。
金元易代之際,於中都東北郊外更建大都。明初縮減大都北部,改稱北平;其後展築南牆,始稱北京;及至中葉,加築外城,乃將古代薊城之東部納入城中。歷明及清,相沿至今,遂為我人民首都之規劃建設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今日北京城起源於薊,薊城之中心在宣武區。其地承前啟後,源遠流長。立石為記,永誌不忘。時在紀念北京建城之三千又四十年。

旅遊信息


門票:成人票:15元 兒童票:15元
開放時間:8:30 - 18:00
最佳旅遊時間:6月,5月

交通信息


公交: 839,510路北辰西橋北站下。運通113,407,386,656,836快車,983空調車路線,753,740內外環,939,944支,944,660,689路北辰橋西站下,328,379,419,425,484,518,628,751,836,851,913,949,963,運通110路窪里南口站下。
地鐵:在奧林匹克公園公共區附近共有3條地鐵線路,分別是8號線、10號線和5號線。其中地鐵8號線南起北土城,北至森林公園。設有北土城站奧體中心站奧林匹克公園站和森林公園站4個站點。地鐵10號線起點為勁松站,終點為巴溝站,沿線經過了中心城的朝陽區丰台區海淀區,北連CBD,南接城市東南方向最重要的公共交通樞紐宋家莊公交樞紐,西連城市交通樞紐六里橋五路居。線路連接了城市東南部、西北部最為密集的居住地區。乘10號線到北土城站轉乘8號線即可到達奧林匹克公園。地鐵5號線南起丰台區宋家莊,北至昌平區天通苑。 3條地鐵線路在奧運會賽時為奧林匹克公園區地上交通中轉線及重要的人員疏散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