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

北京市轄區

海淀區(HaidianDistrict),隸屬於北京市,位於北京城區西部和西北部,東與西城區、朝陽區相鄰,南與丰台區毗連,西與石景山區、門頭溝區交界,北與昌平區接壤。幅員面積430.8平方千米,邊界線長約146.2千米,南北長約30千米,東西最寬處29千米,約佔北京市總面積的2.6%。區境介於北緯39°53′—40°09′,東經116°03′—116°23′之間。

元代初年,海淀鎮附近是一片淺湖水淀,故稱“海店”,即今日的海淀。1952年9月,海淀區正式命名,1963年1月形成現轄區域。截至2016年底,海淀區轄22個街道,7個鎮,常住總人口359.3萬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海淀區常住人口為3133469人。

海淀區高校雲集,名勝古迹眾多,著名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頤和園圓明園、香山等風景名勝都位於海淀區。

2018年9月,榮獲“2018中歐綠色智慧城市獎”。2018年12月,被民政部確認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

2020年,1-4季度海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04.6億元,同比增長5.9%,經濟總量和增長貢獻均位於全市首位。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6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80.0億元,下降1.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823.0億元,同比增長6.7%。全年四個季度累計增速分別為-4.8%、2.6%、4.6%和5.9%。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海淀區因區政府駐地海淀鎮而得名。古代,海淀鎮是一片淺湖區,當地人稱之為“海淀”。在湖邊逐漸形成居民聚落,亦以“海淀”命名。“海淀”在歷史文獻中亦稱為“海甸”、“海店”,史料記載最早見於元初王惲所撰《中堂事記》。

建制沿革

先秦
周武王滅商分封諸侯,封帝堯之後於薊,封召公架於燕。後燕國兼并薊國,遷都於薊,故今北京地區先分屬於薊、燕,后統為燕國轄地。
戰國時期,燕國沿邊境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郡下設縣。今北京西部、西北部屬上谷郡,可能包括今海淀區境西北部分地區。
秦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統一國家秦帝國建立,廢止分封制,在全國實行郡縣制。原燕國北部設上谷、漁陽等五郡,又在薊城地區設廣陽郡,轄域可能涉及海淀地區的有廣陽郡(或上谷都)薊縣、上谷郡軍都縣
漢代
漢高祖元年(前202年),西漢建立,在薊城地區先後置燕國、燕郡廣陽郡廣陽國
新朝始建國二年(9年),王莽廢廣陽國,改設廣陽郡(曾改名為廣有)。
東漢初,復置廣陽國,后併入上谷郡;永元八年(96年)復置廣陽郡。
至西漢末年,海淀地區可能分屬於廣陽國薊縣、上谷郡軍都縣;至東漢末年,分屬廣陽郡所轄薊、軍都和昌平縣。
魏晉南北朝
曹魏至北周,今海淀南部為燕郡薊縣轄地,北部在三國至北魏前期分屬燕郡軍都、昌平兩縣;北魏末年屬軍都縣;東魏北齊天保年間可能分屬於軍都縣,及昌平、萬年、廣武、沃野等4個僑置縣;北周時則分屬於昌平、萬年兩縣。
隋唐五代
隋開皇三年(583年)十一月,隋文帝楊堅下詔“罷天下諸郡”,實行州、縣二級制度。燕郡、昌平郡等均廢,屬縣直接由幽州統轄。大業三年(607年)又改州為郡,廢幽州,置涿郡。今海淀屬涿郡。
唐,海淀在天寶元年(742年)前後可能分屬幽州(范陽郡)的薊、廣平、廣寧、昌平縣和帶州孤竹縣(寄置),至五代後唐時,可能分屬於幽都、玉河、燕平、薊等縣。
兩宋
契丹天顯十一年(936年)末,契丹進佔幽、薊、雲等燕雲十六州。會同元年(938年)十一月,升幽州城為南京,設南京道
天輔六年(1122年)底,金國攻佔遼南京,次年三月由北宋接管。北宋以原析津府為基礎,設燕山府路,燕京改稱燕山府
天會二年(1125年)底,燕山府又為金國奪占,恢復燕京和析津府名稱,並置燕京路。
終遼之世,海淀地區分屬於遼南京道析津府的析津、宛平、玉河、昌平等縣;至金末,分屬於中都路大興府的大興、宛平、昌平等縣。
元代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五月,蒙古軍攻佔金中都。將中都改稱燕京,中都路改稱燕京路。
至元元年(1264年)八月,改燕京為中都,燕京路改稱中都路。
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改國號為“大元”,次年二月改中都為“大都”,正式建都,中都路改稱大都路,今北京地區絕大部分(包括海淀地區)屬大都路,海淀南半部大體屬宛平縣,北半部大體屬昌平縣。
明代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軍攻佔大都城,隨即將大都路(兼領大興府事)改為北平府。
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改北平為“北京”。二月,改北平府為“順天府”,轄包括海淀在內的今北京大部地區。永樂十九年(1421)正月,稱北京為“京師”,正式定都,原由北京“行部”管轄的京師地區順天府等八府、二直隸州直轄於中央政府,稱為“北直隸”。至明末,海淀仍分屬宛平、昌平兩縣(州)。
清代
清襲明制,在北京設中、東、西、南、北五城,並將五城管轄範圍擴大到近郊。海淀南半部和溫泉、冷泉、北安河一帶隸屬於宛平縣;北半部大部隸屬於昌平州;延慶州有屬地在境內。
中華民國
民國二年(1913年)1月9日,昌平州更名為昌平縣。
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28日,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原京兆各縣併入河北省;北京改名為北平,設北平特別市。海淀分屬北平市和河北省的宛平縣、昌平縣、延慶縣。
民國十七年(1928年)12月19日,北平市政府下令推行“地方自治”,設立市轄區,海淀地區屬北平市轄域的地區分屬北郊、西郊兩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軍佔領,改北平為“特別市”,宛平、昌平兩縣初分屬津海道、冀東道,1940年6月以後都隸屬於“燕京道”。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恢復“北平”名稱,仍為“院轄市”,市轄區恢復以數字序號命名,西交區定名為十五區,北郊區定名為十六區。宛平、昌平仍屬河北省。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12日—17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北平絕大部分西郊地區,海淀屬北平市原分屬十五區(西郊區)、十六區(北郊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市政府新成立6個區,這些地區原來分別屬大興、宛平兩縣管轄。至1949年6月底,今海淀轄域分屬北平市十六區、十七區、十八區、十九區、二十七區和察哈爾省宛平縣、昌順(昌平)縣管轄。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3日,北平市重新調整市界和郊區行政區劃,原十七、十八兩區,原十六區新市區以北與由昌順縣划入之西北旺等5村合併為十六區,原十六區新市區以北地區,劃歸新的十六區。十六區的建立標誌著以今海淀區轄域為主體的單一行政區域正式設立。
新中國成立后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平改名北京,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十六區即成為首都北京的市轄區。11月1日,廢止“昌順縣”名稱。
1950年8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變更郊區各區番號。第十六區改名為第十三區,第十七區改名為第十四區,第十九區改名為第十五區。
1952年7月23日,河北省宛平縣全縣及房山、良鄉兩縣部分地區劃歸北京市。
1952年8月27日,北京市政府通知:(一)取消按數字番號命名市轄區的辦法,將郊區劃為東郊區(原第十區)、海淀區(原第十三區)、石景山區(原第十五區)等區。(二)撤銷第十四區,該區原轄域以德勝門至清河鎮的馬路為界,其東劃歸東郊區(原第十區),其西(包括清河鎮)劃歸海淀區(原第十三區)。德勝門關廂劃歸西四區(原第四區)。(三)划入北京市的宛平縣轄區,除絕大部分併入新設的“京西礦區”外,北安河等村劃歸海淀區。自此,海淀區的名稱確定,並沿用至今。
1958年8月30日,海淀區實現人民公社化,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全部分別併入各公社。至此,海淀區現轄區域基本形成。
1963年1月1日,原屬昌平縣的台頭村、梁家園村正式劃歸海淀區,海淀區與昌平縣的分界線北移至該兩村以北。至此,海淀區的轄域完全形成,與周邊各區、縣分界線確定下來,延續至今。
“文化大革命”中,海淀區機構名稱多有更改,行政區劃和建制變動多不規範。
1978年10月以後,海淀區各級各類機構陸續取消“革命委員會”,各街道、公社恢復原有建制。
1983年底,人民公社取消,海淀區在農村延續26年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體制終結。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海淀區位於北京城區和近郊區的西部和西北部,與朝陽區西城區宣武區丰台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和昌平區接壤,介於北緯39°53′—40°09′,東經116°03′—116°23′之間。區域面積為426平方千米,約佔北京市總面積的2.53%。轄區呈不規則平行四邊形,東、西兩邊長於南、北兩邊。東極點河北村與西極點陽台山相距約29千米,北極點雙塔村與南極點吳家場相距約30千米。

地形地貌

海淀區大地構造上處於陰山東西複雜構造帶南緣、祁呂一賀蘭山字形構造東翼反射弧與新華夏構造帶交接部位,西部山區為北京西山隆起帶,東部平原為北京平原沉降帶,地質構造發育、構造形跡複雜,岩漿活動頻繁。
海淀地區除缺失太古界、震旦亞界、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白堊系地層外,其餘從寒武繫到第四系地層均有分佈,岩性較齊全,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三大類均有出露。
海淀區地處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地帶,系古代永定河沖積的一部分。兼有山地平原,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地,面積約為66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15%左右;東部和南部為海拔50米左右的平原,面積約360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85%左右。西部山區統稱西山,屬太行山余脈,有大小山峰67座,其中海
海淀區最高點——陽台山山地
海淀區最高點——陽台山山地
拔600米以上的18座,整個山勢呈南北走向,僅黃道嶺處向東稍有延伸至百望山,呈東西走向,將海淀區分為兩部分,習慣上以此山為界,山之南稱為山前,山之北稱為山後。溫泉、冷泉、韓家川以南及香山、青龍山一帶,山勢低緩,屬低山丘陵,一般海拔200—600米。平原殘丘有玉泉山、萬壽山、田村山等。
海淀區內最高峰為蘇家坨鎮的陽台山,海拔1278米;最低處為清河街道東的黑泉村,海拔35米左右。

氣候特徵

海淀區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風大幹旱多,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風小光照足,冬季寒冷雨雪少。春、秋季節短,冬、夏季節長。
春季(4月6日—6月5日)61天。多受西北大陸乾冷氣團控制,但冷空氣勢力明顯衰退,氣溫回升快,乾旱多風沙。冷空氣活動仍頻繁,冷暖多變化,日夜溫差大。
夏季(6月6日—8月31日)87天。受太平洋暖濕氣團影響,氣溫高,雨水多,形成雨熱同季。極端最高氣溫值出現於夏初。
秋季(9月1日—10月25日)55天。天高氣爽,冷暖適宜。氣溫逐漸下降,降水顯著減少,日照時數較長。平均氣溫比夏季低8℃—9℃。
冬季(10月26日一次年4月5日)162天。受西北大陸乾冷氣團控制,氣候寒冷乾燥,是全年最冷月和極端最低氣溫出現的季節。
氣溫
海淀區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1℃,常年極端最低氣溫在11℃—19℃之間。氣溫有明顯日變化,最高氣溫一般出現於下午15時至16時,最低氣溫出現於日出前後。最低氣溫出現時間因季節而稍有差異,夏季為5時左右,春秋季為6時左右,冬季為7時左右。年平均日較差為11.2℃。
降水
海淀區降水量受季風氣候影響,年季變化很大,多集中在夏季。年平均降水日數為66.8天,降雪日數為9天—10天,積雪日數為11天左右。平均初雪日期為11月28日,平均終雪日期為3月10日。
海淀區夏季多吹偏南風,春秋冬季盛行偏北風。有明顯日變化,白天北風轉南風,晚間南風轉北風。每年3月—5月是大風集中季節。最大風速是33米/秒。大風多出現於12月和第二年1月、3月、4月。夏季也出現短時雷雨大風。
日照
海淀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44.9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0%。日照時數5月份最多,1月份最少。
蒸發
海淀區春季蒸發量最大,冬季最小。蒸發量白天大於夜間,平原大于山區。年平均蒸發量為1900.4毫米。年內主要的蒸發月份是4月—6月份,平均累計蒸發量814.9毫米,月平均蒸發量均在200毫米以上,佔全年的43%;11月一2月份平均累計蒸發量282.6毫米,月平均蒸發量不超過100毫米,佔全年的15%;其他各月平均累計蒸發量802.9毫米,佔全年的42%。

水文

北京市最大的湖泊——昆明湖
北京市最大的湖泊——昆明湖
海淀區水域面積在北京近郊區居第一位,歷史上湖、泉眾多,河流交錯,是金中都、元大都重要地表水源地。至明清,玉泉水系成為北京城唯一的地表水源地,南長河則是向京城輸水的重要通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開挖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把官廳、密雲兩大水庫之水引入玉淵潭昆明湖
河流
高梁河
高梁河
高梁河
又名高梁水。水有二源,首見於《水經注》:“水出薊城西北平地,泉流東注,徑燕王陵北,又東徑薊城北,又東南流。”即把一部分灅水(今永定河水)從梁山(今石景山區金頂山)南,引入高梁河為上源。兩水在白石橋附近匯合,又東流至德勝門一帶分兩支,一支向南過“三海”、天安門、天壇,再東南流。另一支沿今北護城河向東,經壩河至通州入溫榆河。金、元以後高梁河上源被南長河所代替,僅從紫竹院東流至高梁橋一段仍保留高梁河名稱。
北長河
北長河
北長河
位於玉泉山東,是向昆明湖輸水和向清河排洪的河道。輸水屬通惠河水系,排洪屬清河水系。起自玉泉山北閘,終於青龍閘,長2千米。
北長河是古代帝王往游於西湖和玉泉山之間的龍舟水道。1966年京密引水渠建成后,青龍閘廢。1977年昆明湖分流工程借用北長河一部分河道,終點改至三院閘的頤和園分水閘,河長縮短為1.2千米。流域面積3.4平方千米。
南長河
南長河
南長河
又名玉河,起點為昆明湖出水口的綉漪閘,南流至麥庄橋,折向東南,終點為北護城河的三岔口,全長10.8千米。金代建都北京后,修建了以西山泉流為主要水源的河道,后經元代擴大和完善成為通惠河上游水源。幾百年來一直是北京城供水的主要水道,堪稱北京城的生命線。1965年京密引水渠借用其綉漪橋至長春橋3.1千米的河道,起點改在京密引水渠長河閘。
清河
清河
清河
因水質清冽故名。清河從安河閘起東北流,經肖家河、朱房村、清河、河北村、立水橋、沈家村、沙子營后入溫榆河,長28千米,流域面積150平方千米。清河水源有二:一是西山之山洪及泉水沿北旱河進入,二是玉泉山泉水沿北長河進青龍閘在安河橋匯入。1978年治理清河,裁彎取直河道,縮短為23.7千米,海淀區境內長12.5千米。
小月河
小月河
小月河
原小月河源於德勝門外關廂,沿德昌公路西側向北經馬甸至清河入清河。1985年進行擴建治理,將原小月河及西北土城溝組合稱小月河。
現小月河起自明光寺學院路雨水下水道出口,經黃亭子、祁家豁子沿德昌公路西側向北至清河入清河。
小月河長10.25千米,流域面積27平方千米。
南沙河
南沙河
南沙河
溫榆河支流,發源於蘇家坨鎮鰲魚溝,匯沙澗、柳林、周家巷、東埠頭、章村、崔家窯六大排洪溝水,東流至東玉河村北出海淀區境,再東流與北沙河交匯,同入沙河水庫,出水庫后入溫榆河。
主河道自京密引水渠至海淀區、昌平縣交界處長16千米,流域面積210.1平方千米。是山後地區主要排洪河道。
北沙河
北沙河
北沙河
位於海淀區最北端,其中段為海淀區與昌平區界河。
北沙河是溫榆河支流,元代稱“雙塔河”,古代曾是漕運河道。源於昌平縣四家莊,東南流,於雙塔村西北進入海淀區,再東南流至梅所屯東北出海淀區界。又左匯虎峪溝、東沙河水東流入沙河水庫。
海淀區境內長7.1千米,流域面積3.4平方千米。
蓮花河
蓮花河
蓮花河
位於海淀區最南端,廣安門西,古稱洗馬溝。源於蓮花池水,東南流,是古薊城的供水河流,金建中都曾將其圈入城中。明代將其截入南護城河,納入通惠河水系。1952年,在蓮花池以西沿丰台與海淀區分界處開挖8.54千米長的“新開渠”,以排放石景山區一帶雨、污水。1953年治理蓮花河時與南護城河脫離,直接匯入涼水河。海淀區境內長度4.76千米,流域面積9.31平方千米。
湖泊
昆明湖
昆明湖
昆明湖
位於頤和園內,北依萬壽山,南向平野。初為自然湖泊,源於玉泉諸水,古稱“七里泊”、“瓮山泊”、“大泊湖”、“西湖”。元代,郭守敬引白浮泉及西山諸泉匯入,並擴大疏浚,成為向京城供水的一座蓄水庫。清乾隆年間將西湖向東、南兩面擴展,周長30多里,成為北京最早、最大的人工水庫。乾隆十五年(1750年),更名為“昆明湖”,是頤和園的主要景區,佔全園面積的3/4。
福海
福海
福海
位於圓明園內,面積在園區諸湖泊中最大,為34.48萬平方米。
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水系逐漸淤塞。
1984年整修圓明園,疏浚福海,逐漸修復水系,1995年園內水面面積恢復至80萬平方米。
紫竹院湖
紫竹院湖
紫竹院湖
位於紫竹院公園內,水域面積15.5萬平方米。
初為天然湖泊,后因湖旁建有“紫竹禪院”廟宇得名。湖底窪地有泉湧出,是古高梁河發源地之一。因南長河廣源閘段水位落差較大,船隻難於直航,該湖便闢為藏御舟的別港,后因湖泊逐漸淤高,被墾為稻田。
1953年3月,改造治理紫竹院,廢田還湖,建進、退水渠,設進、退水閘,使湖水與南長河相通。
玉淵潭
玉淵潭
玉淵潭
東臨釣魚台,西臨西三環中路,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處300米,總面積44萬平方米。
初為天然湖泊,是古薊城和金中都的供水源地,元代時水面10頃有餘。清乾隆年間,疏挖南旱河流經玉淵潭,並擴大水面,建出水閘,使玉淵潭成為北京城西部蓄水調洪湖泊。
名泉
海淀區歷史上名泉眾多,隨著時代發展,很多於20世紀70年代斷流乾涸,如玉泉、萬泉、雙清泉、黑龍潭泉、溫泉等。
卓錫泉
卓錫泉
卓錫泉
又名水泉,是碧雲寺水泉院里清泉。
泉出石根,冬夏不涸,水質甘甜爽口,緩流淙淙若琴聲。泉水匯而為池,清澈可以照人。
靈泉
靈泉
靈泉
位於大覺寺。大覺寺初名清水院,寺因泉名。
泉旁所立明碑“靈泉”。泉水源自後山,伏流地下,出露后匯入龍潭池中。池中置有筆架形小山,腰部有洞,泉水從石龍口噴出流入洞穴,形成“噴泉射竇”景觀。池中之水又分南北兩股順山勢蜿蜒流淌,似“二龍戲珠”,最後通過石刻水獸之口流入山門內功德池中。
金山泉
金山泉
金山泉
因源出北安河村西3千米的金山寺山門前石隙,故名。
泉水清涼甘甜,為京西名泉之一。
金山泉流量穩定,常年不減,日出水300立方米左右。

土壤

海淀區受地質、氣候、地形諸因素影響,土壤具多樣性:
山地垂直帶明顯,棕壤及地帶性褐土交錯分佈。山地自高到低,土壤分山地棕壤、淋溶褐土、普通褐土、潮褐土、褐潮土、潮土等類。山後傾斜平原廣泛分佈潮土。山前平原褐土與窪地水稻土相連。

植被

海淀區受地貌、氣候、土壤的影響,從山區到平原,植被具較明顯的分帶特徵。
海拔較高地方分佈著中生、耐瘠薄、抗寒性較強的喬灌木及草本。山坡地上主要是野生草本群落、雜灌木及少量次生林植被。下線為人工林、果樹、野生雜草和灌木叢。

自然災害

海淀區歷史上主要自然災害有地震、乾旱、洪澇、大風、冰雹、蟲害等。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地表水資源:京密引水渠和永定河引水渠通水后,每年向海淀區供水0.6—0.8億立方米,最多年供水達1億立方米。北沙河與蓮花河多年平均總入境水量為0.26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地下水占海淀區多年平均用水量的80%。平原區地下水資源按貧富可分為三個水文地質單元:
一、四季青地區為富水區,面積約130平方千米。
二、清河地區為次富水區,面積100平方千米。
三、山後地區為貧水區,面積130平方千米。
2016年,海淀區河流長度204.7千米;水資源總量1.6億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3.3億立方米,比2015年減少5.2%,其中生活用水2.8億立方米,增長5.4%。

生物資源

野生植物
據《北京植物志》載,海淀區共有野生植物3門2綱111科614種。其中蕨類植物門9科20種,裸子植物門2科2種;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81科426種,單子葉植物19科166種。
野生動物
哺乳綱:主要有豬獾狗獾、家蝠、草兔刺蝟岩松鼠狍子
鳥綱:主要有烏鴉喜鵲灰喜鵲山雞啄木鳥貓頭鷹蒼鷹家燕山雀家雀
爬行綱:主要有草蝮蛇錦蛇
兩棲綱:主要有青蛙林蛙蟾蜍

礦產資源

泥炭:主要分佈在溫泉、冷泉、蘇家坨一帶,儲量約為340萬噸。
磚用黏土礦:廣泛分佈在平原區,區內最大的黏土礦是西六里屯黏土礦,為中型工業礦床。
砂石礦:砂石礦主要分佈於定永河流域;基岩碎石礦的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含量為95%—98%,次為白雲岩、石英和少量的磁鐵礦,主要分佈在溫泉村南,儲量為37.5萬噸。
制灰灰岩礦:分佈在海淀區溫泉鎮。其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次為白雲石、燧石,儲量為40萬噸。
花崗岩:分佈在北安河至西山農場一帶,車耳營地區花崗岩儲量為127萬立方米。
石墨礦:位於蘇家坨鎮南安河村,固定含碳量甚低,最高為43%,總儲量為3萬噸。
礦泉水:集中分佈在四季青、溫泉一帶。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世紀50年代,海淀區周邊的清河、北安河、田村等地陸續划入區境。北部大半曾隸屬於昌平縣,是遠郊區,1958年併入海淀區,成為近郊區。
1954年起,現區境南部陸續設若干街道。
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
1963年實行城鄉“分治”,重設街道。
1968年撤銷區人民委員會,在各級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設革命委員會。
1981年取消區革命委員會,設區人大常委會和區人民政府。
1984年結束農村人民公社體制,改設鄉。
至1995年底,海淀區轄17個街道、11個鄉。
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在海淀區東部和南部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包含海淀區境東、南和西南部,地跨海淀區16個街道(除香山街)和四季青、玉淵潭、海淀、東升、東北旺等5個鄉的全部或部分區域。
至2005年,北京市海淀區轄21個街道,5個鎮,3個鄉,2個地區。
2005年底,玉淵潭鄉被撤,原轄行政村併入萬壽路等5個街道。

區劃現狀

截至2016年底,海淀區下轄22個街道:萬壽路街道、羊坊店街道、甘家口街道、八里庄街道、紫竹院街道、北下關街道、北太平庄街道、海淀街道、中關村街道、學院路街道、清河街道、青龍橋街道、香山街道、西三旗街道、馬連窪街道、花園路街道、田村路街道、上地街道、曙光街道、燕園街道、清華園街道、永定路街道,7個鎮:四季青鎮、東升鎮、海淀鎮、西北旺鎮、溫泉鎮、蘇家坨鎮、上庄鎮,570個社區,84個行政村。海淀區政府駐西四環北路11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110108001000萬壽路街道
110108002000永定路街道
110108003000羊坊店街道
110108004000甘家口街道
110108005000八里庄街道
110108006000紫竹院街道
110108007000北下關街道
110108008000北太平庄街道
110108010000學院路街道
110108011000中關村街道
110108012000海淀街道
110108013000青龍橋街道
110108014000清華園街道
110108015000燕園街道
110108016000香山街道
110108017000清河街道
110108018000花園路街道
110108019000西三旗街道
110108020000馬連窪街道
110108021000田村路街道
110108022000上地街道
110108023000萬柳地區
110108024000東升地區
110108025000曙光街道
110108026000溫泉地區
110108027000四季青地區
110108028000西北旺地區
110108029000蘇家坨地區
110108030000上庄地區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末,海淀區常住人口369.4萬人,比2014年末增加1.6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148.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40.2%。年末戶籍人口239.5萬人,增加1.0萬人。
2016年末,海淀區常住人口359.3萬人,同比2015年下降10.1萬人,增長-2.7%。其中,常住外來人口139.3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8.8%。常住人口出生率8.40‰,死亡率4.22‰,自然增長率4.18‰。常住人口密度為8341人/平方千米,減少235人。年末戶籍人口240.2萬人,增加0.7萬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海淀區常住人口為3133469人。

民族

海淀區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共有55個,是北京市民族成分最多的地區,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為滿族和回族。

政治


區委書記:於 軍
區委副書記:王合生 張 強
區委常委:鮑 雷 李俊傑 張勁林 任武軍 田敬軍 吳計亮 梁 爽 張若冰

經濟


綜述

2015年,海淀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13.5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7.5%(現價增速為7.5%,不變價增速為6.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8億元,下降8.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65.9億元,下降1.5%。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368.6億元,下降4.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045.7億元,增長8.9%。
2016年,海淀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36.8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7.5%,佔北京市比重達20.2%,經濟總量位於北京市十六區之首。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億元,下降2.5%;第二產業增加值560.7億元,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值4474.4億元,增長8.3%。三次產業構成為0.03:11.13:88.8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0萬元。
2018年,海淀區常住人口335.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479.5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6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55.6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822.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0.03:10.12:89.86,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9.0萬元。
2019年,海淀區生產總值7926.0億元,比上年增長7.0%,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2.4%,居全市首位;增速在全市排第三。第三產業增加值7217.2億元,增長7.1%。其中,信息、科研、教育等服務業增長較快,增加值同比增長8.2%。海淀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33元,同比增長8.4%;海淀區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56630元,同比增長7.0%。
2020年,1-4季度海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04.6億元,同比增長5.9%,經濟總量和增長貢獻均位於全市首位。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6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80.0億元,下降1.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823.0億元,同比增長6.7%。全年四個季度累計增速分別為-4.8%、2.6%、4.6%和5.9%。
固定資產投資
2015年,海淀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870.5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3.4%。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6.2億元,增長0.3%。
2016年,海淀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72.5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0.2%。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88.7億元,增長-2.9%,其中,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29.8億元,增長-25.4%;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553.3億元,增長0.4%。
財稅收支
2015年,海淀區財政收入完成2183.95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4.4%。地方財政收入455.81億元,增長21.9%,其中,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和增值稅共完成295.69億元,增長10.5%。地方財政支出完成622.78億元,增長32.3%。
2016年,海淀區完成區域財政收入2387.4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9.3%。區級財政收入477.1億元,增長4.4%,其中增值稅118.5億元,增長30.3%;營業稅36.1億元,下降51.5%。財政支出完成689.6億元,增長10.7%。
人民生活
2015年,海淀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2325萬元,同比2014年增長7.6%;人均消費支出4.4626萬元,增長7.9%。
2016年,海淀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7022萬元,同比2015年增長7.5%;人均消費支出4.663萬元,增長4.5%。

第一產業

稻香小鎮稻田
稻香小鎮稻田
2015年,海淀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億元,同比2014年下降9.7%。其中林業實現產值2.1億元,下降14.8%。農業觀光園64個,實現總收入5689.7萬元,下降16.7%。
2016年,海淀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2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2.4%。其中,農業1.8億元,增長8.2%;林業18167.0萬元,增長-14.2%;牧業8528.6萬元,增長4.1%;漁業82.6萬元,增長12.1%;農林牧漁服務業6955.0萬元,增長0.6%。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成立全國首家農資委,獲評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範區。組織區級培訓達10餘場、2600餘人,並結合各鎮實際情況開展了7場PDA專題培訓。

第二產業

中關村
中關村
工業
2015年,海淀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216.5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0.2%。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產值1064.5億元,增長1.3%;高技術製造業產值佔比為62.6%,提高3.2%。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861.1億元,下降3.1%,其中,出口交貨值87.7億元,下降4.1%。
2016年,海淀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53.9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8.5,其中國有企業88.7億元,增長-17.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產值897.9億元,下降13.4%。高技術製造業產值佔比為60.3%,下降1.6%。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1728.8億元,下降6.5%,其中,出口交貨值101.8億元,增長25.6%。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1728.8億元,增長-6.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高技術製造業產值佔比60.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產值佔比51.2%。海淀園總收入年均增長15.4%。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6635億元,累計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00餘家,總數超過6100家。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和以科技金融為特色的金融業在經濟總量中佔比超過50%,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80%。
建築業
2015年,海淀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649.9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8.0%。其中,在本市完成產值544.7億元,下降0.5%。實現竣工產值647.1億元,下降9.0%。
2016年,海淀區建築業總產值1610.8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2.4%;其中,在本市完成產值504.4億元,下降7.4%。實現竣工產值600.3億元,下降7.2%。房屋施工面積6913.4萬平方米,增長-34.2%,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1320.9萬平方米,增長-34.3%。房屋竣工面積1389.1萬平方米,增長-22.5%。

第三產業

頤和園
頤和園
國內貿易
2015年,海淀區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94.7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6.8%。其中限額以上零售業企業實現零售額1774.5億元,增長5.8%。
2016年,海淀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213.2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5.7%。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702.5億元,增長4.4%。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663萬元,增長4.5%。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收入4989.7億元,增長15.0% 。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244.6億元,增長4.9%。規模以上重點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9642.5億元,增長10.2%;利潤總額1663.7億元,增長42.3%;從業人員平均人數101.6萬人,增長3.0%。全年批發和零售業銷售額1.37683萬億元,增長0.1%;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244.7億元,增長4.9%。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13.2億元,增長5.7%。其中限額以上商業企業實現零售額1702.5億元,增長4.4%。
對外經濟
2015年,海淀區進出口總額303.6億美元,同比2014年下降11.3%。其中進口額214.8億美元,下降9.4%;出口額88.8億美元,下降15.4%。
2016年,海淀區進出口總額282.7億美元,同比2015年下降6.9%。其中進口額196.4億美元,下降8.5%;出口額86.3億美元,下降2.8%。全年合同外資46.9億美元,下降40.3%;實際利用外資18.9億美元,增長44.9%。
房地產業
2015年,海淀區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49.8億元,比2014年提高14.5%,其中住宅投資147.0億元,增長23.2%。房屋施工面積完成954.6萬平方米,下降5.7%,其中新開工面積完成200.8萬平方米,增長62.8%。房屋竣工面積194.9萬平方米,下降14.1%。商品房銷售面積70.8萬平方米,增長53.2%。
2016年,海淀區房地產開發投資271.7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8.8%,其中住宅投資120.2億元,下降18.2%。房屋施工面積1062.1萬平方米,增長11.3%,其中新開工面積完成196.5萬平方米,下降2.1%。房屋竣工面積118.8萬平方米,下降39.0%。商品房銷售面積61.2萬平方米,增長-13.6%。
旅遊業
2015年,海淀區旅遊業接待總人數達6634.0萬人,同比2014年增長0.8%;其中住宿業接待人數達1108.4萬人,增長9.3%。旅遊業實現營業收入522.5億元,增長5.7%。民俗旅遊實現收入264.7萬元,下降8.0%。
2016年,海淀區觀光園共計56個,同比2015年減少8個,增長-12.5%;接待人次37.3萬,增長20.7%;總收入7179.7萬元,增長26.2%。民俗旅遊接待人次3.9萬人次,增長-3.6%;總收入257.4萬元,增長-2.8%。
金融業
2015年,海淀區各類金融機構達2714家,其中銀行機構815家,保險機構210家,證券機構157家。期末銀行存款餘額實現29368.2億元,其中個人儲蓄存款4850.4億元。境內貸款餘額實現6355.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實現2561.4億元,中長期貸款實現3680.4億元。
2016年,海淀區各類金融機構達2924家,其中銀行機構827家,保險機構243家,證券機構168家。期末銀行人民幣存款餘額29692.7億元,其中個人儲蓄存款4777.9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7233.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2669.3億元,中長期貸款4483.5億元。

文化


傳統技藝
曹氏風箏工藝(國家、市、區級非遺)北京風箏哈製作技藝(國家、市、區級非遺)
繡花鞋製作技藝(王冠琴·市、區級非遺)京劇盔頭製作技藝(市、區級非遺)
彩燈工藝(小燈張·區級非遺)惠豐堂魯菜製作技藝(區級非遺)
京西水稻種植技術(區級非遺)頤和園聽鸝館壽膳製作技藝(市級、區級非遺)
宏音齋笙管製作技藝(國家、市、區級非遺)繡花鞋製作技藝(蔣麗娟·區級非遺)
御膳製作技藝(區級非遺)蒙鑲(鄭旭映·區級非遺)
山石韓疊山技藝(區級非遺)中式盤扣技藝(區級非遺) 
傳統醫藥
葛氏捏筋拍打療法(國家、市、區級非遺)蔡氏脈象(區級非遺)
程氏針灸(市、區級非遺)正體複本術(區級非遺) 
傳統習俗
喜轎習俗(區級非遺)蘇家坨立夏習俗(區級非遺) 
民間文學
頤和園傳說(市、區級非遺)圓明園傳說(市、區級非遺)
香山傳說(市、區級非遺)曹雪芹(西山)傳說(國家、市、區級非遺)
鳳凰嶺傳說(市、區級非遺)民間氣象諺語(區級非遺) 
傳統音樂
京西佛樂(區級非遺)
傳統舞蹈
海淀撲蝴蝶(市、區級非遺)西北旺少林五虎棍(市、區級非遺)
藍靛廠少林棍(區級非遺)六郎庄五虎棍(市、區級非遺)
蘇家坨太平鼓(市、區級非遺)南安河武松打店棍會(區級非遺)
高蹺秧歌(市、區級非遺)太少獅(京西藍靛廠義振旗緣太少獅會·區級非遺) 
傳統戲劇
京西皮影戲(區級非遺)西路評劇(區級非遺) 
傳統曲藝
太平歌詞(市、區級非遺)單弦(榮派·區級非遺) 
雜技競技
踢石球(市、區級非遺)花樣空竹表演技法(區級非遺)
傳統彈弓術(區級非遺)珍珠球(市、區級非遺)
紀氏太極拳法(區級非遺)口技(市、區級非遺)
宋氏三皇炮捶拳(區級非遺)孫式太極拳(市、區級非遺)
吳式太極拳(市、區級非遺)屯佃中幡(區級非遺)
白猿通背拳(海淀·區級非遺)飛叉(海淀·區級非遺)
臨清潭腿(區級非遺)祁家通背拳(海淀) 
傳統美術
北京面人郎(國家、市、區級非遺)傳統插花(國家、市、區級非遺)
穎拓藝術(區級非遺)團花剪紙(區級非遺)
金屬鍛鏨(區級非遺)彩塑京劇臉譜(市、區級非遺)
麵塑(潘大洪·區級非遺)北京絹人(齊聰穎·區級非遺)
面人湯麵塑(海淀分支·區級非遺)平刻微雕(區級非遺)
剪紙(曉林剪紙張·區級非遺)京劇臉譜(劉派·區級非遺)
京綉(海淀分支·區級非遺)麵塑(賈會珍·區級非遺)
京派內畫鼻煙壺(鐵華·區級非遺)齊派篆刻(區級非遺) 

交通


截至2020年末,海淀區共有各級市政道路3148條,道路總長1510.3千米,其中快速路97.4千米,佔6%;主幹路157.2千米,佔10%;次幹路575.1千米,佔38%;支路680.5千米,佔46%。北京三、四、五、六環路和地鐵1號線、4號線、6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13號線、15號線、16號線和昌平線貫穿海淀區境內。

社會


教育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
2015年,海淀區有幼兒園160所,小學168所,普通中學90所,基教特教3所,基教工讀1所,直屬事業單位168所。特級教師、市級骨幹教師和市級學科帶頭人分別為171人、297人和69人。35歲以下教師比例達43.0%。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接收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人數分別為3.3848萬人和3095人。
2016年,海淀區共有普通中學76所,在校生9.5萬人;小學107所,在校生16.1萬人;幼兒園163所,在園幼兒6.3萬人。中等職業學校11所,在校生8670人。全區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接收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人數分別為3.0845萬人和3162人。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共有教職工3.3萬人,其中特級教師、市級骨幹教師和市級學科帶頭人共497人。35歲以下教師比例佔42.0%;高級以上職稱教師比例佔14.8%。
截止2016年,海淀區有職業學校13所,繼續教育學院9所,特殊教育學校4所,大學26所。
2020年8月5日,入選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名單。
2016年海淀區境內高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北京舞蹈學院
清華大學首都師範大學首都體育學院北京電影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人民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科技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015年,海淀區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5.9萬件和3.1萬件,分別比2014年增長26.5%和39.0%。全年技術合同成交總金額1436.8億元,增長5.1%。
2016年,海淀區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7.0萬件和3.5萬件,分別比2015年增長19.0%和11.9%。簽訂技術合同5.1萬件,技術合同成交總額1523.9億元,增長6.1%。區內各企、事業單位獲國家技術發明獎2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9項。

文化事業

2015年末,海淀區屬公共圖書館藏書96.5萬冊,全年借閱人次22.4萬人次。文化館組織文藝活動51次,博物館舉辦展覽8次,參觀人數共計4.6萬人次。
2016年,海淀區屬公共圖書館藏書143.9萬冊,全年借閱人次47.7萬人次;文化館組織文藝活動170次;博物館舉辦展覽9次,參觀人數共計4.3萬人次。

體育

2015年末,海淀區共有體育場館255個。
2016年,海淀區共有體育場館255個;全民健身工程1150個;群眾參與各類體育活動32.8萬人次。運動員共獲得全國性比賽獎牌367枚,其中金牌128枚,銀牌117枚,銅牌122枚。

醫療衛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截至2015年末,海淀區共有衛生機構1053個,比2014年增加17個。衛生技術人員達到2.9萬人,增加380人;其中執業醫師1.0761萬人,註冊護士1.266萬人。
截至2016年末,海淀區共有衛生機構1080個,比2015年增加27個;其中,醫院8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7個。共有床位1.2萬張,其中醫院1.1萬張。衛生技術人員3.0萬人,其中執業醫師1.1萬人,註冊護士1.3萬人。醫療機構門急診人次3184.4萬人次。每十萬人甲乙類傳染病發病108.3例,減少20.7例。嬰兒死亡率1.67‰,下降0.52‰;孕產婦死亡率4.16‰,下降0.39‰。

社會保障

2015年,海淀區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248.6萬人、315.6萬人、212.2萬人、191.9萬人和176.6萬人,比2014年末凈增6.9萬人、18.4萬人、5.4萬人、14.2萬人和5.7萬人。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為6.4611萬人次,農村居民為2632人次。
2016年,海淀區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94%,比2015年擴大0.04%;失業人員就業率63.1%,回落4.5%。年末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257.2萬人、324.7萬人、215.9萬人、199.1萬人和187.5萬人,分別凈增8.6萬人、9.1萬人、3.7萬人、7.2萬人和10.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1.7萬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9.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6.4536萬人次,農村居民為1401人次。
基礎建設
2016年,海淀區完成唐家嶺、六郎庄等8個市級掛賬重點村改造,以及雙泉堡、西小口、玲瓏巷、五路居等重點地區整治任務,實現北部17個行政村搬遷騰退。大工村再生能源發電廠開始運營,地鐵10號線二期等4條軌道線路開通,新增軌道交通運營里程37.7千米;西北旺南路等70餘條道路建成通車,新增道路通車里程107千米。完成上地環島等101項疏堵工程,優化翠微路等55千米道路微循環,新增停車位3.6萬個。
環境保護
2016年,海淀區城市污水處理率為98%;農村中水再生利用率94.5%,比2015年提高13.6%。年均可吸入顆粒物濃度87微克/立方米,下降15.5%。平均每月降塵量10.8頓/平方千米。

旅遊


海淀區歷史悠久,名勝古迹眾多,有“神皋佳麗”、“都下寶地”的美譽,形成了以“三山五園”為代表的古典園林區,有不可移動文物314處。

歷史古迹

頤和園
頤和園
佔地約290公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皇家山水園林是古代園林,也是現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乾隆十五年,頤和園前身清漪園建成;咸豐十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重建,改稱頤和園;光緒二十六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破壞。1998年11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由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組成,也稱圓明三園,是清代皇家園林之一,面積5200餘畝,150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
圓明園始建於康熙四十六年(1708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焚毀,現僅存遺址。圓明園規模宏偉,運用了各種造園技巧,融會了各式園林風格,是中國園林藝術史上的頂峰作品。
香山公園
香山公園
佔地188公頃,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香山紅葉馳名中外,1986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
香山公園始建於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曾為京西寺廟之冠,清乾隆十年(1745年)大興土木建成名噪京城的二十八景,京西著名的“三山五園”中,香山公園即佔一山(香山)一園(靜宜園)。咸豐十年(1860年)和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先後兩次被西方列強焚毀,1956年開闢為人民公園。
玉泉山
玉泉山
山名源於東麓之名泉——玉泉。玉泉之盛名始於金代,金章宗明昌年間始定的“燕京八景”之一“玉泉垂虹”指的就是玉泉。
清乾隆年間,認為玉泉像濟南的趵突泉,因此,重新定名為“玉泉趵突”。泉旁立有兩座石碑,左刻乾隆御書“天下第一泉”,右刻御制汪由敦所書《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全文。
碧雲寺
碧雲寺
位於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西山余脈聚寶山東麓,是一組布局緊湊、保存完好的園林式寺廟。相傳碧雲寺原為金章宗玩景樓舊址,明武宗正德十一年,御馬監太監於經擴建碧雲寺。明熹宗天啟三年,魏忠賢再度擴建碧雲寺。
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逝世,停靈在碧雲寺普明妙覺殿,現改稱“孫中山紀念堂”。
十方普覺寺
十方普覺寺
俗稱卧佛寺,位於海淀區香山壽安山南,始建於唐,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大修后賜名“十方普覺寺”。
全寺規模宏大,總體布局和建築配置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唐宋寺院的特點。卧佛殿內的銅質卧佛為元代遺存,長5.3米,高1.6米,重4噸,頭朝西面,面向南,鑄造精良,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銅質卧佛,具有較高價值,也是科技史研究的重要實物資料。
大覺寺
大覺寺
又稱西山大覺寺,大覺禪寺,位於海淀區陽台山,始建於遼代咸雍四年(1068年),稱清水院,金代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靈泉寺,明重建后改為大覺寺。
大覺寺以清泉、古樹、玉蘭、環境優雅而聞名,寺內玉蘭花與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被稱為北京三大花卉寺廟。
大鐘寺
大鐘寺
位於海淀區北三環西路,寺內明代大鐘名為華嚴鐘,通高6.75米,外徑3.3米,重約46.5噸,有“鐘王”之稱。
鍾內外鑄滿佛教經咒17種,總計22萬7千餘字。相傳為明初書法家沈度的手筆,是明初館閣體書法藝術的代表作,內容為明成祖朱棣御製為主的8種佛經。字形恭楷端正,古樸遒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難得的國寶。大鐘鑄造精緻,造型奇特,鐘聲節奏明快幽雅,體現了中國古代高超的冶鍊技術。
真覺寺
真覺寺
又名五塔寺,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永樂初年,印度高僧班迪向明成祖獻金佛像五尊和金剛寶座規式,成祖封其為國師,並建此寺。真覺寺有塔五座,為金剛寶座規格。塔建於高台(即金剛寶座)之上,五塔表示五方佛主,故真覺寺俗稱五塔寺。1961年,真覺寺的金剛寶座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進行三次整修,恢復了歷史原貌。

旅遊名勝

玉淵潭公園
玉淵潭公園
位於海淀區阜成門外,是市屬十一大公園之一,國家AAAA級景區,1960年定名玉淵潭公園。
公園東西長約1.7千米,南北長1106米,佔地面積137公頃,規劃總面積136.69公頃,其中一半為水面,湖水蕩漾、綠樹成蔭,水域面積61公頃,建成綠地面積74.44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95%以上,園內現有各種植物約19.95萬株。
紫竹院公園
紫竹院公園
位於海淀區白石橋附近,北京首都體育館西側,始建於1953年,因園內西北部有明清時期廟宇,“福蔭紫竹院”而得名。
全園佔地47.35公頃,其中水面約佔三分之一。南長河、雙紫渠穿園而過,形成三湖兩島一堤一河一渠的基本格局。是一座幽篁百出,翠竿累萬,以竹造景,以竹取勝的自然式山水園。
鷲峰森林公園
鷲峰森林公園
鷲峰森林公園
隸屬北京林業大學,林地面積832.04公頃,年均氣溫12.2℃。鷲峰主峰海拔465米,公園最高峰1153米,是海淀區第二高峰。相傳曾是遼代七十二營寨之一,后曾建消債寺和觀音底等。山南有小路壘壁鑿石而上,迴轉于山崖石罅之間。山上有朝陽洞,深不可測,已被封堵。民國六年(1917年),徐容光在此始建別墅,後為林行規購得,易山名為鷲峰,又擴建“鷲峰精舍”。
海淀公園
海淀公園
就建於昔日皇家園林“三山五園”之一的暢春園遺址,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在焚毀圓明園以後,又對周圍的皇家園林進行了大規模的搶掠和破壞,暢春園首當其衝,園中建築悉被焚燒。
公園佔地面積40公頃,其中園林綠化30公頃,水面1.9公頃。園內選種了體現園址歷史特色的景觀植物,共40餘萬株。有音樂彩光噴泉廣場、可踩踏常綠型草坪、貫珠泉、下沉庭園、稻田景區等10餘處特色景觀。
西山國家森林公園
西山國家森林公園
西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北京西郊小西山,地跨海淀、石景山、門頭溝三區,以北京西山試驗林場為基礎,總面積5970公頃,是京郊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距北京市區最近的一座國家級森林公園。
地帶性植被為溫帶夏綠闊葉林,現有植物共計73科250餘種,獸類有10餘種,鳥類有50餘種,數種兩棲類及爬行動物。
北京植物園
北京植物園
位於西山卧佛寺附近,於1958年批准建立,是首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也是北京首批精品公園之一,首批國家重點公園之一。
北京植物園面積達到400公頃,是以收集、展示、保存植物資源為主、科學研究、科學普及、遊覽休憩、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和新優植物開發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植物園。植物園中分為多個區域,共收集展示各類植物1萬餘種(含品種),150餘萬株。
中央廣播電視塔
中央廣播電視塔
國家級的4A景點,坐落於海淀區西三環中路西側,航天橋附近,東臨秀美的玉淵潭和著名的釣魚台,南望公主墳,北瞰阜成路。
中央廣播電視塔始建於1987年1月,1994年9月建成,10月1日正式開放。佔地15.4公頃,高386.5米,加避雷針總高405米,總重5萬噸。可發射8套電視和10套廣播,是世界高塔協會成員塔,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高塔委員會成員塔。

紅色景點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大型綜合性軍事博物館,位於天安門西的長安街延長線上。
軍博籌建於1959年,是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築之一,佔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陳列面積4萬多平方米。陳列體系以軍事歷史為主,分為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基本陳列共10個。
共收藏34萬多件文物和藏品,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793件,大型武器裝備290餘件,藝術品1600餘件,對外軍事交往中受贈禮品2754件。
李大釗烈士陵園
李大釗烈士陵園
座落於香山東南的萬安公墓內,佔地面積2200平方米,為仿古式庭院建築。1983年10月29日落成並對外開放。
陵園為方形院落,李大釗漢白玉雕像高2米,立於李大釗及夫人趙紉蘭墓前。墓後為寬4米,高2米的紀念碑。
碑陽題詞“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烈士永垂不朽”。碑陰是中央為李大釗烈士撰寫的碑文。
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園
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園
位於海淀區溫泉鎮,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936年馮玉祥為紀念辛亥革命灤州起義殉難的烈士而建。園門北向有紀念碑,碑身正面刻“辛亥灤州革命諸先烈紀念碑”。山腰有八棱形石幢,正面刻“辛亥灤州革命先烈衣冠冢”。山頂為紀念塔,陽面刻馮玉祥題“精神不死”,陰面刻“浩氣長存”。
佟麟閣將軍紀念館
佟麟閣將軍紀念館
佟麟閣將軍紀念館
佟麟閣將軍是著名抗日將領,為國捐軀以後墓地安葬於海淀香山。2000年,程思遠先生題寫了館名。佟麟閣將軍紀念館於2005年落成,被海淀區政府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主體為兩層中式仿古建築,一層是佟麟閣將軍生平簡介,二層是日軍侵華大事件展覽。
圓明園復原圖
圓明園復原圖

代表人物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元代政治家。其八世祖為遼丹東王,父親耶律履官至金國尚書右丞。耶律楚材追隨成吉思汗,太宗時官至中書令。
儘管他受蒙古兩代君主的信任,政績卓著,且精通佛理,但面對蒙古貴族的歧視和非議,仍深感“才如江湖命如絲”,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最惱苦樂由他人”的感慨。
元太宗死後乃馬真后篡權,耶律楚材不再被信任,兩年後抑鬱而終,享年五十四歲。楚材年輕時寓居於玉泉山一帶,留有“舊隱西山五畝宮”詩句。死後葬燕京附近瓮山東南方,其墓元末明初被毀。
孝肅周太后
孝肅周太后
周氏(?—1504),明昌平縣柳林村人(今蘇家坨鎮柳林村),明英宗朱祁鎮妃,明憲宗朱見深生母。
正統十二年(1447年),生朱見深,天順元年(1457年)封為貴妃。
朱見深即位,尊為皇太后。明孝宗朱祜樘即位,尊為太皇太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去世。謚號“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睿皇后”,陪葬裕陵。
朱見深在位時,萬貴妃專寵,對宮中有孕的妃嬪宮女都迫其墮胎,甚至害死。明孝宗朱祜樘出世后,周太后將他養在自己的寢宮仁壽宮,避過萬貴妃的暗害。
米萬鍾
米萬鍾
字仲詔,號石友,又號石隱庵居士,生於明隆慶四年(1570年),逝於崇禎元年(1628年)。原籍陝西安化,米芾後裔。徙居燕京(今北京),官太僕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職。
米萬鐘有好石之癖,善山水,花竹,書法行、草俱佳,既有南宮篆法,也有章草遺跡。與董其昌齊名。稱“南董北米”。山水得倪瓚法,花卉似陳淳。又善畫石,間亦潑墨仿米法作巨幅,氣勢灝瀚,煙雲滃鬱,令人嘆絕。卒年五十九。
米萬鍾書跡流傳甚多。《湛園花徑詩》為大字行書,在當時較為少見,其書運筆迅疾,沉著爽利。《書史會要》說米萬鍾:“擅名四十年,書跡遍天下。”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滿族詞人。康熙進士,官至一等侍衛,深受寵信,但他厭倦隨駕扈從的仕宦生涯,產生“臨履之憂”的恐懼和志向難酬的苦悶,再目睹官場腐敗,日夕讀《左傳》、《離騷》自我排遣。
納蘭詞真摯自然,婉麗清新,善用白描,不事雕琢,運筆如行雲流水,純任感情在筆端傾瀉。他還吸收李清照、秦觀的婉約特色,鑄造出個人的獨特風格。《蕙風詞話》的作者況周頤稱其為“國初第一詞人”。
劉佩琦
劉佩琦
1958年出生於北京市海淀區,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後分配到新疆烏魯木齊軍區話劇團任演員。
1985年首次在電影《二子開店》中參加演出。1986年因成功拍攝《無悔追蹤》而走紅。1996年調入中央實驗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1997年因在《離開雷鋒的日子》中成功地扮演了喬安山。2000年主演電視劇《大宅門》,飾演三爺。2013年首次擔任導演兼主演拍攝大型溫情勵志劇《幸福相依》。2014年與陳道明、鞏俐等主演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歸來》。
海淀區
海淀區
1990年4月20日出生於北京市海淀區,影視男演員、歌手。小學就讀北京市育英學校(1996級),初中就讀北京市師達中學(2002級),高中就讀北京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2005級)。2008年赴韓留學期間被SM娛樂公司星探發掘。2012年4月以韓國男子組合EXO/EXO-M成員正式出道,擔任主唱、領舞、門面擔當。2014年8月,個人微博單條評論創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中文社交媒體上的首位吉尼斯世界紀錄獲得者。10月,申請與SM公司合同無效,回國發展。2015年1月,首部主演電影《重返20歲》上映,獲第2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男演員獎。5月,登上《福布斯》雜誌中文版封面。12月,個人首張專輯《Reloaded(重啟)》全球發行。2016年7月19日與SM公司達成和解。12月,榮登“中國90后10大影響力人物”榜首;同月,參演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長城》在全球公映。

獲得榮譽


全國文明城市
全國文明城區
全國雙擁模範城
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關村科技園)
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
2020年12月,入選2020胡潤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位居第5。
2021年1月6日,入選2018--2020周期國家衛生城市(區)命名名單。
2021年1月18日,入選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