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府路

燕山府路

燕山府路。府一:燕山。州九、涿,檀,平,易,營,順,薊,景,經。縣三十。宣和四年,詔山前收復州縣,合置監司,以燕山府路為名,山後別名雲中府路燕山府。唐幽州,范陽郡,盧龍軍節度。石晉以賂契丹,契丹建為南京,又改號燕京。金人滅契丹,以燕京及涿、易、檀、順、景、薊六州二十四縣來歸。宣和四年,改燕京為燕山府,又改郡曰廣陽,節度曰永清軍,領十二縣。五年,童貫蔡攸入燕山。七年,郭藥師以燕山叛,金人復取之。,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置,治燕山府(治今北京城西南隅)。轄境相當今天津市寧河、武清及河北省容城以北,易縣、紫荊關以東和內長城以南地區。金天會三年(1125年)改名燕京路。貞元元年(1153年)改名中都路。

歷史沿革


燕山府路:雍熙三年(986)一度置幽州路;
宣和四年(1122)宋金海上之盟,擬收復燕雲十六州,以山前預置燕山府路;
同年易州、涿州歸宋,而燕山府、檀州、順州、薊州、景州、平州、營州、灤州入金;
五年(1123)金國予燕山府、檀州、順州、薊州、景州歸宋,為燕山府路,治燕山府,實以燕山府、涿州、
檀州、易州、順州、薊州、景州來屬;
六年(1126)置經州;
七年(1127)淪於金國。

行政區劃


燕山府:廣陽郡,永清軍節度。初為遼國南京析津府,宣和四年(1122)預更名為燕山府,預定郡名為廣陽郡,預定
州格為永清軍節度;五年(1123)歸宋。
析津縣:
廣寧縣:初名都市縣,宣和四年(1122)更名為廣寧縣。
昌平縣:
良鄉縣:
潞 縣:
武清縣:
玉河縣:
清化縣:初名香河縣,宣和四年(1122)更名為清化縣。
涿 州:涿水郡,威行軍節度。太平興國四年(979)、雍熙三年(986)兩度歸宋;宣和四年(1122)預定郡名為涿水郡,
預定州格為威行軍節度,同年歸宋。
范陽縣:雍熙三年(986)一度歸宋。
歸義縣:寄治涿州威城縣。
固安縣:雍熙三年(986)一度歸宋。
威城縣:初名新城縣,雍熙三年(986)一度歸宋;宣和五年(1123)預更名為威城縣。
檀 州:橫山郡,鎮遠軍節度。宣和四年(1122)預定郡名為橫山郡,預定州格為鎮遠軍節度;五年(1123)歸宋。
密雲縣:
威塞縣:初名行唐縣,宣和四年(1122)更名為威塞縣。
平 州:漁陽郡,撫寧軍節度。宣和四年(1122)預定郡名為漁陽郡,預定州格為撫寧軍節度;五年(1123)歸宋,尋入金。
盧城縣:初名盧龍縣,宣和五年(1123)預更名為盧城縣。
????縣:初名安喜縣,宣和五年(1123)更名。
????縣:初名望都縣,宣和五年(1123)更名。
灤 州:實屬金國。
義豐縣:
臨關縣:初名石城縣,宣和五年(1123)預更名為臨關縣。
安城縣:初名馬城縣,宣和五年(1123)預更名為安城縣。
易 州:遂武郡,防禦。太平興國四年(979)歸宋,屬河北西路;景德元年(1004)入遼;宣和四年(1122)預定郡名
為遂武郡,預定州格為"防禦州";同年歸宋。
易 縣:太平興國四年(979)歸宋,景德元年(1004)入遼;宣和四年(1122)復歸宋。
淶水縣:太平興國四年(979)歸宋,六年(981)省入易縣;宣和四年(1122)復歸宋。
容城縣:宣和四年(1122)歸宋。
營 州:平盧郡,防禦。宣和四年(1122)預定郡名為平盧郡,預定州格為"防禦州"。實屬金國。
鎮山縣:初名廣寧縣,宣和四年(1122)預更名為鎮山縣。
順 州:順興郡,團練。太平興國四年(979)一度歸宋;宣和四年(1122)預定郡名為順興郡,預定州格為"團練州";
五年(1123)歸宋。
懷柔縣:
薊 州:廣川郡,團練。太平興國四年(979)一度歸宋;宣和四年(1122)預定郡名為廣川郡,預定州格為"團練州";
五年(1123)歸宋。
平盧縣:初名漁陽縣,宣和四年(1122)預更名為平盧縣。
三河縣:
景 州:灤川郡,軍事。宣和四年(1122)預定郡名為灤川郡,預定州格為"軍事州";五年(1123)歸宋。
遵化縣:倚。
經 州:宣和六年(1124)於薊州玉田縣置經州。
玉田縣:初屬薊州,宣和六年(1124)來屬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