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
全日制普通本科獨立學院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Xi'an Kedagaoxin University),位於古都西安,是經教育部批准,由西安科技大學與陝西西科美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驪山微電子公司合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獨立學院。學校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2003年,原名叫西安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經教育部批准,2006年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正式成立。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佔地1000餘畝,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000餘萬元;共有專任教師500餘人、在校生10000餘人;設有5個分學院,3個教學部,開設本科專業37個、專科專業11個,涵蓋工、管、文、藝等多個學科門類。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
2007年1月-6月,學校開始大規模基建,北校區基礎設施基本得以完善。
2010年4月,校報《科大高新報》正式出刊。
2011年4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與學校達成協議,宣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高新分社成立。
2014年5月,學校與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聯合開展在職研究生培養項目。
2015年,學校成為陝西省首批整體嚮應用技術類型院校轉型的試點高校。2015年,學校加入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成為成員單位。
2016年,學校創業產業基地被納入陝西省2016年文化產業與民生改善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學校被陝西省教育廳確定為2016年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系)建設項目。學校創業孵化基地被西安市科學技術局認定為2016年第一批擬認定市級眾創空間。
2017年,陝西省綜治辦、省委高教工委、省公安廳授予學校省級"平安校園"。
2018年,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被列為“陝西省眾創空間”、“西安市眾創空間”。
2014年全年學校教師發表各類學術論文共計34篇,同時,學校承擔了多項科研項目,其中,“基於嵌入式技術礦山綜合接入設備”被列為西安市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廣項目,“高校後勤數字化管理系統”被列為西安市發改委節能減排重點支持項目,“太陽能組件狀態檢測系統實現與產業化”被列為陝西省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高校水電資源管理信息化系統"被列為西安市工信委信息產業發展扶持專項項目,"LED照明示範工程"被列為西安市科技局專項基金支持項目,"煤礦瓦斯預測分析系統"、"礦井通風分析系統"等已應用於陝西黃陵煤業集團公司、新疆焦煤集團公司、神華寧煤集團公司等大型煤業集團,"乙太網/多路E1晶元及其應用系統"被列為西安市科技局創新信息技術專項資金項目。
2015~2018年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省級科研項目立項情況表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主持人 | 項目類別 | 獲批年份 |
1 | 新常態下陝西“一帶一路”新起點建設研究 | 王軍平 | 重點項目 | 2016 |
2 | “一帶一路”背景下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指標體系研究 | 王軍平 | 重點項目 | 2018 |
3 | 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智慧養老服務解決方案研究 | 關宏 | 重點項目 | 2018 |
科研平台
據2018年6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擁有西安市重點工程實驗室1個,校級研究機構4個。
西安市重點工程實驗室:太陽能智能監測工程實驗室、
校級研究機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技術研究所、建築工程與裝飾設計應用研究所、節能技術應用研究所、新媒體研究所等。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2018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87.5萬冊,電子圖書245萬冊,學術電子期刊7800多種,學位論文430多萬篇,資料庫6個。圖書館還通過中國國內共享資源CALIS,NSTL為院內讀者提供外文期刊。購置了萬方數據,讀秀大型學術資料庫,共享西安科技大學圖書館部分電子文獻(中國知網CNKI等資料庫)。館藏文獻與學校的學科專業緊密結合,已基本形成印刷型文獻與電子文獻並存,實體資源與虛擬資源有機結合,涵蓋全校各學科專業的、能夠滿足教學需要的藏書體系。
院系設置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設有5個分學院,3個教學部,開設本科專業37個、專科專業11個。
分學院(教學部)設置 | |||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城市建設學院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新傳媒與經濟管理學院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國際教育與人文藝術學院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公共基礎部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體育部 | |
專業設置 | |||||
---|---|---|---|---|---|
專業類別 | 序號 | 專業名稱 | 科類 | 層次 | 所屬分院 |
藝術類 | 1 | 環境設計 | 文理兼收 | 本科 | 國際教育與人文藝術學院 |
2 | 數字媒體藝術 | 文理兼收 | 本科 | 國際教育與人文藝術學院 | |
3 | 視覺傳達設計 | 文理兼收 | 本科 | 國際教育與人文藝術學院 | |
4 | 播音與主持藝術 | 文理兼收 | 本科 | 新傳媒與經濟管理學院 | |
5 | 廣播電視編導 | 文理兼收 | 本科 | 新傳媒與經濟管理學院 | |
能源地礦類 | 1 | 採礦工程 | 理工 | 本科 | 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2 | 安全工程 | 理工 | 本科 | 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
3 | 測繪工程 | 理工 | 本科 | 城市建設學院 | |
機電信息類 | 1 | 自動化 | 理工 | 本科 | 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2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理工 | 本科 | 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
3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理工 | 本科 | 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
4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理工 | 本科 | 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
5 | 物聯網工程 | 理工 | 本科 | 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
6 | 軟體工程 | 理工 | 本科 | 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
7 | 車輛工程 | 理工 | 本科 | 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
土建類 | 1 | 建築學 | 理工 | 本科 | 城市建設學院 |
2 |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理工 | 本科 | 城市建設學院 | |
3 | 土木工程 | 理工 | 本科 | 城市建設學院 | |
4 | 工程造價 | 文理兼收 | 本科 | 城市建設學院 | |
5 | 工程管理 | 文理兼收 | 本科 | 城市建設學院 | |
6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理工 | 本科 | 城市建設學院 | |
人文經濟管理類 | 1 | 旅遊管理 | 文史 | 本科 | 新傳媒與經濟管理學院 |
2 | 金融工程 | 文史 | 本科 | 新傳媒與經濟管理學院 | |
3 |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 文史 | 本科 | 新傳媒與經濟管理學院 | |
4 | 財務管理 | 文理兼收 | 本科 | 新傳媒與經濟管理學院 | |
5 | 電子商務 | 文理兼收 | 本科 | 新傳媒與經濟管理學院 | |
5 | 網路與新媒體 | 文理兼收 | 本科 | 新傳媒與經濟管理學院 | |
6 | 漢語國際教育 | 文史 | 本科 | 國際教育與人文藝術學院 | |
7 | 英語 | 文史 | 本科 | 國際教育與人文藝術學院 | |
8 | 商務英語 | 文史 | 本科 | 國際教育與人文藝術學院 | |
9 | 學前教育 | 文理兼收 | 本科 | 國際教育與人文藝術學院 | |
國際課程班 | 1 | 財務管理(IGEC國際項目) | 文理兼收 | 本科 | 國際教育與人文藝術學院 |
2 | 財務管理(SQA HND 國際項目) | 文理兼收 | 本科 | 國際教育與人文藝術學院 | |
3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IGEC國際項目) | 理工 | 本科 | 國際教育與人文藝術學院 | |
4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QAHND國際項目) | 理工 | 本科 | 國際教育與人文藝術學院 | |
5 | 金融工程(IGEC國際項目) | 文史 | 本科 | 國際教育與人文藝術學院 | |
6 | 金融工程(SQAHND國際項目) | 文史 | 本科 | 國際教育與人文藝術學院 | |
專科(高職) | 1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理工 | 專科 | 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2 | 電氣自動化技術 | 理工 | 專科 | 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
3 | 軟體技術 | 理工 | 專科 | 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
4 | 會計 | 文理兼收 | 專科 | 新傳媒與經濟管理學院 | |
5 | 酒店管理 | 文理兼收 | 專科 | 新傳媒與經濟管理學院 | |
6 | 傳播與策劃 | 文理兼收 | 專科 | 新傳媒與經濟管理學院 | |
7 | 工程測量技術 | 文理兼收 | 專科 | 城市建設學院 | |
8 | 工程造價 | 文理兼收 | 專科 | 城市建設學院 | |
9 | 建設工程管理 | 文史 | 專科 | 城市建設學院 | |
對口單招 | 1 | 工程測量技術 | 對口單招 | 專科 | 城市建設學院 |
2 | 建設工程管理 | 對口單招 | 專科 | 城市建設學院 | |
3 | 工程造價 | 對口單招 | 專科 | 城市建設學院 | |
4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對口單招 | 本科 | 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
5 | 電氣自動化技術 | 對口單招 | 本科 | 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
6 | 軟體技術 | 對口單招 | 專科 | 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
7 | 會計 | 對口單招 | 專科 | 新傳媒與經濟管理學院 | |
師資力量
據2018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共有教師618人,其中,專任教師370人,外聘兼職教師248人。全校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117人,中級職稱的教師128人,初級職稱的教師25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1.6%;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1人,碩士學位的教師199人,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9.46%。形成了一支以西安科技大學優秀教師和學院專職教師為骨幹,企業“雙師型”教師為輔助的教師隊伍。
省級教學團隊(1個)
省級教學團隊 | |||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職稱 | 所屬單位 |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 姬長發 | 教授 | 信息與科技工程學院 |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6月,據陝西省教育廳官網及學校官網統計,學校共擁有陝西省高校“一流專業”3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
陝西省高校“一流專業”(3個):能源與動力工程、漢語國際教育、財務管理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電工電子技術
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能源與動力工程
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項目(1個):能源與動力工程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能源監測實驗教學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能源工程創新實驗區
•教學成果
據2018年6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2017年學校在學科競賽中共獲得國家級獎項3項,省級以上獎項5項。在科研方面,“關於煤炭行業高素質現場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項目榮獲全國煤炭行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5~2018年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省級科研項目立項情況表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主持人 | 項目類別 | 獲批年份 |
1 | 新常態下陝西“一帶一路”新起點建設研究 | 王軍平 | 重點項目 | 2016 |
2 | “一帶一路”背景下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指標體系研究 | 王軍平 | 重點項目 | 2018 |
3 | 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智慧養老服務解決方案研究 | 關宏 | 重點項目 | 2018 |
學院產學研基地建設項目於2009-2015連續7年被列為“西安市重點建設項目”。
•教學合作
截至2011年6月,學校已與美國勞倫斯技術大學、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美國北阿拉巴馬州立大學、美國科羅拉多理工大學等十餘所大學及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菲律賓聖卡洛斯大學等多所院校合作,開展“1+2+1、2+2”雙學歷人才培養計劃、“3+1+1、3+2”本碩連讀及本升碩、專升碩等多個合作項目。2017年,已有100餘名學生通過交流項目出國深造。2011年開始,學院獨立開設中美雙學位國際班(財務管理專業),與國際接軌,引進全英語教材和師資,進行雙語教學,專門培養中美雙學位國際化複合型人才。
校訓
勤于思考 勇於創新
校徽
校徽中間由原中科院院長郭沫若題寫“西科大”三字,上方為學校英文名稱,下方為中文名稱。
學校精神
校園風景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社團文化
據2018年6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共成立了團委、大學生自律委員會、學生會、國旗班、廣播台、青年志願者協會、社團聯合會、藝術團、陝北文化社(原安塞腰鼓社)、墨軒書畫社、攝影社、魔術社、街舞社、飛揚文學社、科大高新報社、全媒體中心、靈魂音樂社、籃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春秋博弈(象棋)社、跆拳道協會等41餘個學生社團組織。
學院每年例行舉辦的大型展演活動主要有迎新生文藝匯演、五四大合唱比賽、體育節大型藝術團體操匯演等。同時,每學年定期舉辦“社團群英薈萃”和“大學生校園活動文化藝術節”。活動分表演類、作品類和科技類三大類,主要有校園歌手大賽、舞蹈大賽、模特大賽、DIY手工藝術品大賽、攝影大賽、創業大賽、科技創新作品展等。學院體育部與校團委、學生會共同合辦校內各種體育競賽,除每年的體育節、運動會外,還有籃球聯賽、冬季越野賽等。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黨委書記 | 汪仁 |
院長 | 趙建會 |
董事長 | 孫龍傑 |
常務副院長 | 張淑萍 |
副院長 | 翁連正、潘昊、董世平、張晨、石峰 |
歷任領導
歷任黨委(黨總支)書記 | ||
---|---|---|
汪仁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黨委書記 | 2014年—2018年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黨總支書記 | 2011年—2014年 | |
蘇陸嶺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黨總支書記 | 2006年—2011年 |
歷任校(院)長 | ||
---|---|---|
趙建會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院長 | 2011年—2018年 |
丁正生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院長 | 2006年—2011年 |
2021年7月,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學生資助中心也向河南籍高新學子發出通知:戶籍地為河南省的同學如家中因洪澇災害造成人員傷害或經濟損失,導致家庭經濟出現臨時困難的,可向學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說明情況,並提供證明材料,提出臨時困難補助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