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香

禪香

佛教徠認為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香於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關係,妙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賢禪香聖。

禪和香


禪香
禪香
[禪] 佛教 禪宗“禪那”的簡稱,巴利語 Jhāna 的音譯。梵語是 Dhyāna。也有譯為“棄惡”或“功德叢林”者。其
其禪香意譯為“思維修”或“靜慮”。是佛教禪宗的一種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師禪與佛祖禪的區別。言思維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維研修為因,得以定心,故謂之思維修。言靜慮者是依體立名。其禪那之體,寂靜而具審慮之用者,故謂之靜慮。靜即定,慮即慧,定慧均等之妙體曰"禪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講的參禪。虛靈寧靜,把外緣(外在事物)都摒棄掉,不受其影響;把神收回來,使精神返觀自身(非肉身)即是“禪”。
[香]在禮佛和祭拜祖先時,人們都拈一柱香,接著繚繞的煙霧,傳達心中的那份敬意與追思。香能清心,養性.檀香香熏有助放鬆精神,減壓以及辟邪鎮氣;茉莉熏香則有助提高呼吸道機能,幫助入睡,解決失眠問題。

特點


佛教認為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香與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關係,妙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賢聖,甚至能夠散發出特殊的香氣。為此,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緣,提倡在打坐、誦經等修持功課中使用熏香,營造好的修鍊環境,以此來溝通凡聖,為最殊勝的供品。
少林乃禪宗祖庭,倡導禪意的生活。“禪香”作為一種最具活力與詩意的精神生活方式,融合與少林寺僧眾生活得方方面面,大家遵照祖師的教導,制香,供香修行,通過禪武修鍊達到身心和諧,覺悟人生,獲得精神的充分自由。
而供香、制香其妙要,就在於誠敬二字,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少林禪香乃精心選擇,融合佛門的諸多秘方。不僅使用上等的單品香料,還要按照特定的配方調和製作合香,以適用於僧眾日常生活修鍊。

類別及功能


佛門以香治病,由於絕大多數的香料本身就是藥材,如沉香、檀香、丁香、木香、肉桂、菖蒲、龍腦香(冰片)、麝香、降香、安息香、甘松香等用於治病的香品,也稱為“香葯”,是“佛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少林寺禪香——沉香:具有芳香開竅,除污去穢,預防瘟疫,凈化環境的功用。檀香既能凈身去味,又能消炎殺菌,防治皮膚病。
禪悅香,福慧香:能培扶靈根,對人有潛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與善的方向發展,好香如正氣,若能親近多聞,則大為受益。
少林安神香、歡喜香:不僅芬芳,使人心生歡喜,而且能助人達到沉靜、空凈、靈動的境界,於心曠神怡之中達於正定,證得自性如來。
少林靜心香、少林般若香:能帶您進入修持的法門,以香氣引導心智,聞妙香即可獲得無上的智慧,圓滿的功德。
少徠林覺醒香:可以辟穢化濁,開竅通經,遠離昏昧,具足正氣,自覺覺他。

歷史


說起“少林禪香”的歷史,釋永信說,唐咸亨三年,武后隨唐高宗駕幸少林,方丈大師特將親自和合的“旃檀微煙貢禪香香”為禮相贈,並附以配方和製作工藝。歸京后,武后便日日焚香,禮佛參禪。武則天登基后,按宮廷禮制修建了專用香火院“普救寺”,又將此香定為御用供香之一。步入“少林香堂”,一張古色古香的桌子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禪香。拿起其中的一盒香,釋永信放在鼻子前,聞了又聞,顯得有些陶醉,隨後,他對身旁的嘉賓小聲說道:“這香,比黃金貴。”“‘少林禪香’在少林寺1500餘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凝聚了少林禪武文化的精髓,融匯了中國傳統香葯的特性,形成了獨具少林特色的文化體系。”釋永信說,少林寺恢復“少林香堂”,就是為了傳承並弘揚中國香文化及少林禪香文化,推廣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無形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資料上,首次出現了“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稱謂。
這個公司的前身其實就是少林實業有限公司,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大梁說,把實業公司改為無形資產管理公司,其實沒有大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實業公司”易造成誤解,覺得少林寺什麼都干,是在做生意;而改成“無形資產管理公司”,則可盡量減少誤解,因為少林文化本身就是無形的。“現在把實業公司註銷了,專門成立一個無形資產管理公司,主要對少林寺的商標、品牌等無形資產進行有效的保護。”釋永信說。少林寺已拿到45個類別、近200項商標的註冊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