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泰,漢語常用字,讀音tài,最早見於先秦時代。基本含義為安,安定:泰適;引申含義為佳,美好:泰運。

泰的常用組詞為驕泰。包含泰的常用成語為國泰民安。

基本釋義


tài ㄊㄞˋ
1. 平安,安定:~適(幽閑安適)。~安。~然處之。
2. 佳,美好:~運。否(pǐ)極~來。
3. 極:~西(舊指歐洲)。
4. 驕縱,傲慢:~侈(驕縱奢侈)。驕~。
5. 通:天地交~。

詳細釋義


〈形〉
1.(形聲)
2.同本義 [slippery]
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實同字。——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3.安定平和 [peaceful]
泰,安也。——《字彙》
宇泰定者,發乎天光。——《莊子•庚桑楚》
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
以祈國泰民安。——吳自牧《夢梁錄
家貧躬耕,粟熟則食粟,…處之泰然也。——《元史•許衡傳》
否泰如天地。——《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 如:泰日(天下太平的時代);泰治(太平安定);泰定(安定);泰和(太平);泰平(政教清平,國泰民安。即太平);泰通(國泰政通)
5. 奢侈 [luxurious]
泰,侈也。——《玉篇》
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論語•述而》
6.又如:泰侈(驕縱奢侈);泰靡(奢靡)
7. 驕縱;傲慢 [arrogant]
驕泰奢侈。——《國語•晉語》
以泰於國。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禮記》
8.大之極,極大 [maximal;great]
泰,大也。——《易·泰卦》釋文引馬注
遇泰之需。——《左傳•哀公九年》。疏:「泰者,大也。」
假爾泰龜有常。——《禮記•曲禮上》。疏:「泰者,大中之大也。」
不以泰乎?——《孟子•滕文公下》
9.又如:泰河(大河);泰呂(大呂);泰武(強大的武力);泰運(大運,天運);泰風(大風,西風)
10.極 [extreme]。如:泰西(極西。舊泛指西方國家);泰東(極東。泛指東亞、南亞、東南亞各國);泰玄(深奧玄妙的道理);泰古(遠古,上古);泰東西(泛指歐美和東亞、南亞、東南亞各國)
詞性變化
◎泰 tài
〈名〉
1.山名 [Taishan mountain]。泰山主峰在山東省泰安縣境。是「五嶽」之首的東嶽。又名岱宗。如:泰華(泰山與華山);泰岱(泰山);泰岳山(武當山別名)
2.古州名 [Tai prefecture]
3.五代唐置,明代改稱保定府,治所在河北省清苑縣。今為保定市
4.南唐置,治所在海陵(今江蘇省泰州市)
5.縣名 [Tai county]。在江蘇省中部。漢置海陵縣,明為泰州,1912年改為泰縣。1949年後拆置泰州市
6.古酒樽名 [wine vessel]。如:泰和湯(指酒)
7.六十四卦之一 [name of a trigram in paguah]
象曰:天地交,泰。——《易·泰》
8.泰國的簡稱 [Thailand]
9.姓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滑也。從廾從水,大聲。夳,古文泰。
他蓋切〖注〗臣鉉等曰:本音他達切。今《左氏傳》作汏輔,非是。
滑也。
此以曡韻為訓。字從水。水在手中。下澑甚利也。與辵部達字義近。皆他達切。周易泰、通也。否、塞也。左傳汏輈及鼓跗著於丁寧、汏輈以貫笠轂。皆滑之意也。滑則寛裕自如。故引伸為縱泰。如論語泰而不驕是也。又引伸為泰侈。如左傳之汏侈、西京賦之心奓體泰是也。汏卽泰之隸省。隸變而與淅米之汏同形。作汰者誤字。
從水。
會意。
大聲。
他葢切。十五部。按隸作泰。字形字音字義皆與古絕異。
古文泰如此。
按當作。從?、取滑之意也。從大聲。轉寫恐失其眞矣。後世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謂太卽說文夳字。夳卽泰、則又用泰為太。展轉貤繆。莫能諟正。

康熙字典

(古文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蓋切。音太。《說文》:滑也。
又大也。《前漢·郊祀歌》:揚金光,橫泰河。
又通也。《易·泰卦》:天地交泰。
又甚也。《詩·小雅》:昊天泰憮。
又寬也,安也。《論語》:君子泰而不驕。
又侈也。《晉語》:恃其富寵以泰於國。
又丘名。《爾雅·釋丘》:右陵泰丘。
又風名。《爾雅·釋天》:西風謂之泰風。註:西風成物,物豐泰也。
又山名。《爾雅·釋山》:泰山為東嶽。
又有小泰山,在朱虛縣,汶水所出。
又州名。本晉海陵郡,今屬揚州府。
又泰安州,本唐泰州,屬濟南府。俱見《廣輿記》。
又澤名。《山海經》:瀤澤之水,東北流,注於泰澤。
又社名。《蔡邕·獨斷》:天子之宗社曰泰社。
又尊名。《禮·明堂位》:泰,有虞氏之尊也。
又《韻補》葉他計切,音替。《曹植·七啟》:元化參神,與靈合契。惠澤播於黎苗,威靈鎮乎無外。超隆平於殷周,踵羲皇而齊泰。 《說文》亦省作太。從水。俗作,非是。

字形書寫


泰tài
部首:氺
筆順:橫、橫、橫、撇、捺、豎鉤、點、提、短撇、點。
首尾分解: 氺
部件分解: 氺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 10
本義:平安,安定。如:泰適(幽閑安適)、泰安、泰然處之。
衍義:引申指“佳,美好”。如:泰運、否極泰來。
衍義:引申指“極”。如:泰西(舊指歐洲)。
衍義:引申指“驕縱,傲慢”。如:泰侈(驕縱奢侈)、驕泰。
衍義:引申指“通”。如:天地交泰。
衍義:又用作姓。
是中文一級常用字,

字源演變


形聲字。《說文》於“泰”下出古文,像正面站立之人形。中從“二”或表示身體部位(或以為區別筆畫以別於“大”),猶如甲骨文、金文之“文”字或加飾畫以表示文身交錯之形。《說文》古文形體為後世“太”字所本。按:商、周無“太”字,每以“大”為之。典籍亦每以“大”為之。“大”、“太”,古今字也,乃一字之分化。至戰國陶文而有“泰”字,是小篆形體所由出。漢后,漸合“?”為“大”狀,復與上部相連,遂成“?”形,為楷書所本。於是變小篆“泰”字由從大、從廾、從水三部結構為從?、從水之兩部結構字。按:諸家或由此以尋造字之義。或謂古文“夳”下“二”形當作“仌(冰)”以取滑義;或謂“泰”為雙手(即廾)捧水,示水從手(指)中溜下以表滑義。然則是以會意釋之。清邵瑛《群經正字》謂“今經典無此義”,是釋字可,於義則無徵。姑闕之。或釋“太”之義,以為古文“夳”乃“太之上者,從大、從古文上(即二)會意”,似亦勉強。茲以古文“夳”為象形,以“泰”為形聲,俟考。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泰”下言:“後世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謂‘太’即《說文》 ‘夳’字,‘夳’即‘泰’,則又用‘泰’為‘太’。”按:大、太、泰三字之關係,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太”下說解至為簡賅。其言曰:“典籍之中,大、太、泰三字往往通用。大為象形,太為分化,泰為假借。”《書·泰誓上》孔穎達疏:“顧氏以為,泰者,大之極也,猶如天子諸侯之子曰太子,天子之卿曰太宰。此會中之大,故稱‘泰誓’也。” “泰誓”即“太誓”,極言其盛。《禮記·曲禮》:“假爾泰龜有常,假爾泰筮有常。”孔穎達疏:“泰,大中之大也。”上所列“泰”字多用為大、太義,例多不備舉。要之,大、太一字而分化;太、泰成兩條脈絡歧而為二,始每通用,後分而為三
泰[漢字]
泰[漢字]

音韻集成


客家話:[梅縣腔] tai5 [寶安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陸豐腔] tai5 [東莞腔] tai5 [台灣四縣腔] tai5 [客語拼音字彙] tai4 [海陸豐腔] tai5
粵語:taai3
潮州話:tai3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tʰaːds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他蓋泰開去聲一等開口去十四泰tʰɑitʰɑitʰɑitʰɑitʰɑitʰɑitʰajtai4thadthay大也通也古作太他蓋切四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ꡉꡭthaytʼaj去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皆開去聲開口呼tʰai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他蓋六泰去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四皆解介陰去通泰安泰寬泰侈泰泰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否泰、泰西、泰素、榮泰、泰士、麥泰、祥泰、泰極、泰帝、富泰。

相關成語

否極泰來、國泰民安、泰然自若、三陽開泰。

英語翻譯


great, exalted, superior; 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