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泳
潛在水中進行游泳的一種技術
徠潛泳是指身體在水下,不做呼吸游進的泳姿。潛泳是在水壓加大、長時間屏氣和劇烈肌肉動作的條件下進行的。潛泳的姿勢有很多,但大多隻採用蛙式潛泳(業餘常用)和蝶腿潛泳(職業常用)。
潛泳
水下潛泳
蛙式潛泳要求軀幹和頭始終保持水平,但是兩臂開始划水時要稍低頭,以防止身體上浮。
潛泳的腿部動作和蛙泳腿的動作只有很小的差別,即收腿時屈髖較小,腿向兩側分開的角度小。
徠1、划水動作:潛泳的划水動作和蝶泳划水相似,只是兩手掌之間的距離稍大一點,並且手掌轉動的方向沒有多大的變化,幾乎完全垂直與水面。
2、移臂動作:當划水結束並滑行一會兒之後,兩手從大腿兩側外旋,沿腹部、胸部前伸,至頭下時,手掌開始內旋,掌心轉向下方,在頭前方伸直,準備下一個划水動作。
臂划水時和划水結束后,兩腿自然伸直併攏,在水裡做行動作。移臂時收腿,臂移至胸前向前伸的同時蹬腿,兩臂伸直時蹬腿結束
當地時間2021年3月25日,芬蘭Heinola,法國自由潛水員阿瑟·蓋林·博里穿著無鰭潛水服在冰下耗時3分鐘潛游120米,創造新的世界紀錄。
潛泳
1956年第16屆奧運會起蝶泳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規則還允許蛙泳可以在水中潛游,由於在水下游進不受波浪阻力影響,水平姿式好,阻力小,速度比水面蛙泳快。於是在1956年第16屆奧運會上,幾乎所有蛙泳運動員都以長划臂的潛水蛙泳參加比賽。
第16屆奧運會後,國際業餘游泳聯合會重新修改了蛙泳規則,取消潛水蛙泳,只允許在出發和轉身後做一次長划水的潛泳動作,然後每個動作頭部都要露出水面。
潛泳
潛泳
古人習慣上把會潛泳的人稱呼為“沒者”或者“沒人”。蘇軾在《日喻》里說過,“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歲而能沒矣。”此外,潛泳還有“打沒頭”的說法,清代王應奎在《柳南隨筆》中記載說:“世有善泅者,往往能伏水底,謂之打沒頭。”
潛泳的主要功用是撈東西。在這方面較早組織大規模活動的,當數秦始皇。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巡遊歸來經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一聲令下,上千人噼里啪啦地跳下河,潛入水中四處搜索,那場面可謂壯觀。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潛泳兼有勞作和娛樂的成分。談遷在《北游錄·紀聞上》記載,漁夫在春夏時節截流取魚,再“入水捕魚,口噉一,手捕其二”。本來可以用漁網等設備批量捕撈,省時又省力,可偏偏潛下水去摸,就是為了顯擺個人能耐,圖個好玩,找點樂子。想想看,魚依水而生,在水下恣意竄行,且身上濕滑,潛泳者不拿任何器具,單憑一雙手在水下捉魚,還是一次三條:嘴裡叼一條,手裡抓兩條,潛泳水平之高,可見一斑。
如果說潛水捕魚是個娛樂身心的活動,潛到更深的地方採挖珍珠則要危險得多,甚至有性命之虞。《南漢書·後主記》記載,南漢後主劉“募兵能採珠者兩千人,號媚川都。每以石縋索系兵足,入海五七百尺,多溺死。久之,珠充積內府”。
潛泳
若是想增援友軍,又不讓敵軍發覺自己的軍事意圖,潛泳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全唐文》里有相關記載,在一場援救被包圍於城中的兄弟部隊的戰鬥中,有弩手善游者五百人,夜裡沿著河渠前進,靠近城池的時候,全體“沒於水中”,潛進城裡。包圍在城外的敵人絲毫沒有覺察,第二天依舊發動強攻,不想卻中了埋伏,成了這五百個弩手的活靶子,死傷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