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盤村

廣東省普寧市下架山鎮下轄村

石盤村,隸屬廣東省普寧市下架山鎮轄下行政村,位於市區流沙東南方向8.3公里處,現全村有戶籍人口約六七人,村民多數除外經商務工,部分留守以農為業,或從事二三產業。

明末,張姓一支因戰亂從福建遷至廣東五華,清康熙年間又移居於此。清嘉慶年間,林、馬、李三姓相繼遷入,至道光年間又他遷。現村純為張氏一姓。因村處四周環山多石,地圓似盤,故名。村聚落呈塊狀分佈,建築多為傳統貝灰三合土結構潮式民居,有部分現代興建的鋼筋水泥結構樓房。村分由南門、中寨、下寨組成。有耕地862畝,山地2500畝,農產稻穀、甘薯、蔬菜等,山地盛產青梅、橄欖油甘、桃、李等。村有服裝、繡花等企業多家。1928年是大南山蘇維埃第五區治所,屬革命老區。有小學1所。石盤舞獅班頗負盛名。春節元宵時候有傳統游神民俗。普寧大道從村東經過。村南山脈有普寧名勝雙髻峰,峰下有大壩仔水庫,山麓處有創建於清光緒年間的明心庵。

村中歷史


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祖先從廣東省五華縣遷此創村。後有多姓村民先後遷入遷出。海拔約19米,據下架山社區1.8公里。村四周環山,怪石嶙峋,地域圓似盤。故名。東至北為普寧大道(陳沙公路延長線)走向,雙過嶺坐落於該鄉南麓。北與英歌舞之鄉的咸寮鄉和睡衣之鄉的塗坑鄉相鄰。屬革命紅色游擊區。村以張為主要姓氏。全村現住人口2000多人。主要分為南門、中寨、下寨與東側的玉豐村。石盤學校新校已建成開學。並將鄉道水泥化與路燈的建設。設有多個蓄水池與一座小型水庫,解決該鄉的飲水與灌溉需要。村民作業以工為主,農業為副。

石盤文化


元宵節“賽老爺”風俗是該鄉每年最為隆重的節日,除祭祀神靈外還有熱鬧的游神盛況。“石盤舞獅班”也頗負盛名,義興金獅隊弘揚國術之光。“張氏祖祠”,是張氏宗族歷史悠久之珍貴文物。也是張氏宗族興旺發達的足跡,清嘉慶年間,先賢進士張韜發起並主持,興建張氏祖祠二百多年來。張氏宗祠興旺發達,人才背出。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后,祖祠曾遭大焚,於丙子年重修,到2018年已六十餘載,因經歷滄桑,已有坍塌之危,以鄉親商議,決定重修,鄉政重視,宗親熱烈支持,組成理事會。海內外鄉親及各界人士慷慨解囊,熱情獻資,今已竣工。今屬廣東省普寧市下架山鎮所轄自然村。

張氏之鄉


清末時期,村中主要語言是客家話,從近現代已經演變為潮汕話。全村人都為張姓,著名人物有清朝先賢進士張韜,現全村分三區,村有一大湖,小河溝若干。到2018年村裡中產業主要以加工業,紡織業,農業為主,每年一到“下神”“元宵正月十五游神”祭神節日大典人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