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盤村

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鎮石盤村

石盤村位於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鎮東北部,距忠路集鎮18公里。全村12個村民小組,494戶,1836人,耕地面積3366畝,現有黨員20名,村內勞動力總數1120餘人,外出務工達120餘人,村級組織健全,現有村級幹部3人。交通便利,物產豐富,人傑地靈,主要經濟作物以烤煙為主,有漢、土家、苗、蒙古、瑤、畲等10個民族,以土家族為多。主要景點:黃桶岩(待開發)

黃桶岩


石盤村[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鎮石盤村]
石盤村[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鎮石盤村]
黃桶岩,位於市忠路鎮石盤村境內,它由五壁懸崖組成,酷似一個鑲嵌進地殼的巨大水桶,故名“黃桶岩”。黃桶岩桶口朝天,五壁垂直,北高約120米,南高約70米,東高約60米,西高約50米。桶底佔地八十餘畝。北崖下有兩個溶洞,一個為方形,高寬約十四米,內有方井,長寬各四米,泉水自岩隙出,清澈見底,寒氣逼人;另一洞為圓形,內產蛋形石膏,黃色。桶底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懸崖上長滿香楠、黃楊等珍稀植物。
黃桶岩天坑曾是紅三軍九師原參謀長周念民在利川從事革命鬥爭時的地下兵工廠之一。過去有人曾在西崖上垂一架繩梯,爬上爬下如猿似猴,足跡指痕至今依稀可見。解放后,為了開闢鹿場,投資兩千餘元,從西南修了一條絕壁棧道通達桶底。石級共分八段,曲折向下。斜坡每一段約四百步,岩上七段共二百六十餘步。尤其奇特是中段,它橫切崖中,高1.7米,寬1.8米,長58米,恰似一條長廊,人行其上,看鷹飛腳下,鹿馳桶底,風涌林浪,五聲迴音,別有一番情趣。

主要經濟作物


石盤村[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鎮石盤村]
石盤村[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鎮石盤村]
石盤村的主要經濟作物烤煙

主要名人


王超,男,1984年4月22日出生,讀書期間一直品學兼優,本科學歷,畢業后一直從事快遞行業。是利川市快遞行業中的佼佼者,2016年毅然選擇放棄朝陽的快遞業與當地傑出青年向治鵬共同經營湖北省九頭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見其躊躇滿志。堅信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把利川市本地的優質農產品遠銷海內外,特別是非常有地域特色的蒓菜、團堡山藥、雞爪黃連,帶領廣大村民脫貧致富。
申元正,男,一直是當地創業的典範,也是當地的一個傳奇。從當初的一無所有到最後在湖北有多個飼料廠,目前在恩施重金打造了一家五星級酒店。
向治鵬,男,國籍:中國,出生年月:1984年4月 22日(地球日),本科學歷。他創辦的湖北省九頭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認真貫徹落實政府精準扶貧的精神,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帶動農民致富增收。目前以與多家合作社簽訂合作協議,2016年度實現大頭菜銷量600多萬斤,其它農產品共計銷量達到5000噸之多。

在建工程


一、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利川市忠路鎮垃圾處理工程
建設地點:利川市忠路鎮石盤村8組
建設性質:新建
項目概要:項目擬在利川市忠路鎮石盤村8組建一垃圾填埋場,採用衛生填埋工藝,日處理垃圾30.5t,服務年限16年,服務範圍為忠路鎮集鎮。
二、建設項目主要環境影響及採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主要環境影響及採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1、生態影響評價結論
項目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佔用土地,破壞土壤、植被與自然景觀,新增水土流失等,項目佔地面積26802.4m2,破壞植被主要為農田植被,以及馬尾松、杉木等雜木和灌木、雜草等,在採取嚴格控制施工範圍、做好場區水土保持工作、及時對施工臨時佔地進行植被恢復、加強綠化等措施後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小。
2、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項目施工期大氣污染物主要為施工揚塵,以及燃油尾氣。在採取洒水降塵、細顆粒物料密閉存放或採用防塵布苫蓋、加強設備維護和保養等措施后,其影響可大大降低,且隨著施工的結束而結束。
3、水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項目施工期廢水主要為施工廢水和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廢水產生量小,經沉澱處理后回用於場地施工和降塵;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產生量小,經化糞池收集處理後用於附近農田施肥。在採取措施后,項目施工對水環境影響小。
4、聲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工程施工期雜訊主要為施工機械和運輸設備雜訊,在採取採用低雜訊施工設備和施工方法、合理布置產噪設備位置、固定高雜訊設備入棚操作、夜間停止作業等降噪和限制施工作業時間的措施后,施工雜訊對周圍聲環境敏感點影響小。
5、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工程施工期固廢主要為施工棄渣以及施工人員生活垃圾,項目施工棄渣綜合利用,生活垃圾經垃圾箱分類收集後有機垃圾堆肥處理、無機垃圾填埋處理,在採取合理的處置措施后,施工期固體廢物對環境影響小。
(二)運營期主要環境影響及採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1、環境空氣影響評價
項目運營期廢氣主要為垃圾填埋氣體(惡臭污染物、甲烷等),以及垃圾填埋作業過程中產生的揚塵等。在採取垃圾密閉運輸、垃圾填埋后及時覆蓋、填埋場設置填埋氣導排系統將填埋氣體導出後點燃處理、設置衛生防護距離等措施后對環境影響小。
2、水環境影響評價
項目運營期污水主要為垃圾滲濾液、職工生活污水及洗車廢水等,場區自建污水處理設施將污水處理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表2標準後排放。項目污水產生量小,經處理達標後排放對水環境影響小。
場區無飽和含水層分佈,工程設計了地下水導排系統和防滲系統,滲濾液能受到有效阻隔,在嚴格按垃圾填埋場相關建設標準進行施工和建設,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滲濾液下滲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小。非正常情況下,防滲層發生破裂或滲濾液收集輸送設施、污水處理設施發生破損的情況下,滲濾液會滲入地下,對環境產生影響。項目運營過程中應加強對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管理,加強對滲濾液流量進行觀測,定期對場區附近水體進行監測,發現滲漏及時補救,防止滲濾液下滲污染事故發生。
3、聲環境影響評價
項目運營期雜訊主要為垃圾填埋作業設備和污水處理設備雜訊,在採取選用低雜訊設備、固定高雜訊設備設置隔聲房、風機安裝消聲裝置等措施后,項目運營雜訊對周圍聲環境影響小。
4、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
項目運營期固體廢物主要為污水處理站污泥和職工生活垃圾,其產生量均小。對於污泥,應按規定進行危廢鑒別,若鑒別結果屬於危廢,應交由有相應危廢處理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若不屬於危廢,干化后(含水率應小於60%)可在填埋場庫區進行衛生填埋處理;對於職工生活垃圾,在職工主要活動場所設置垃圾箱,垃圾定點收集后在填埋場進行衛生填埋處理。在採取合理的處置措施后,運營期固體廢物對環境影響小。
5、生態影響分析
項目運營期對生態的影響主要為垃圾覆土取土影響,為減少工程取土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項目覆土應使用忠路鎮其他建築施工場地棄方,若無棄方使用時才能設置取土場取土,取土場周邊應設置截、排水溝,不取土時採用防塵布(網)對取土場進行遮蓋,防止雨水沖刷面源污染和和起風揚塵,取土場服務期滿后及時進行植被恢復。在採取措施后,項目運營期對生態環境影響小。
6、人群健康影響
除惡臭外,填埋場垃圾容易滋生蒼蠅、蛆及鼠等害蟲,孽生的害蟲、昆蟲、嚙齒動物以及在填埋場覓食的鳥類和其他動物可能傳播疾病,填埋場要做好日常衛生消毒工作,避免疾病的傳播。
(三)封場期主要環境影響及採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垃圾填埋場服務期滿封場后,5-10年內仍會有滲濾液、填埋氣體產生,其影響與運營期相似,垃圾填埋場封場后應繼續保持滲濾液收集處理系統、填埋氣體收集處理系統、排水系統、防滲系統等完好有效並正常運轉,同時做好監測工作和填埋場生態恢復工作。在採取措施后,填埋場封場后對環境影響小。
三、環境影響評價結論要點
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其建設有利於改善忠路鎮環境衛生現狀。建設單位若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法規及標準進行環保設施的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切實落實本項目提出的各項污染防治對策和生態保護措施,遵照"三同時"可減緩項目建設對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使項目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本次評價認為在嚴格落實項目各項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措施的前提下,從環境保護角度看,項目的建設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