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瘋
馬三瘋
馬三瘋,也稱馬三峰,西河大鼓主要創始人,原名馬大河,河北省高陽縣人。生卒年不詳。主要藝術活動年代約在1840~1880年之間。馬三峰自幼學唱木板大鼓,久負盛名。演唱潑辣奔放,風趣橫生,人們戲贈綽號“馬三瘋子”。他不但擅長說書,還通音律,能操琴,並愛唱“坐腔戲”。早年,冀中一帶長期流傳著藝人自擊鼓板、無弦樂伴奏的木板大鼓和藝人自彈自唱的弦子書兩種曲藝形式,後來試行搭檔演唱,形成以鼓、板、小三弦伴奏的大鼓書。馬三峰在此基礎上,作了一系列的改進、創新。
相傳馬三瘋首創改用大三弦伴奏,改木板為犁鏵片,並採用民歌、戲曲中的一些音樂語彙來改革原有唱腔和創製新腔,發展了頭板、二板、三板三種板式唱法,創造了一個新興的曲種,後來定名為“西河大鼓”。馬三瘋對於西河大鼓的貢獻,一直受到後人的推崇和讚譽,至今在河北省和北京、天津的曲藝界和民間還流傳著“南有何老鳳,北有馬三峰”。他的弟子中,著名的有朱化麟、王振元、王再堂等
十多歲的時候,馬大河的父親去世了,母親一人無力養活全家,15歲馬大河隨母親被迫改嫁到安新縣端村。自幼家貧,無力求學,生性愛唱,看戲學唱戲,聽書學說書,天資聰穎,一聽就學,一學就會,學會後就當眾說唱。本村的新聞事件和道聽途說的趣聞軼事,都能現編現唱,村裡人都非常愛聽。小的時候為村裡一家開面鋪的富戶當童工,常常是一邊蹬羅床一邊唱。但凡能聽到他唱的人,無不說他是個天生的說書材料。
村裡人看他真是個說書的材料,就建議大河的母親,讓他去學說書。不久,他就拜當地有名的說書藝人田東文為師學習木板大鼓。學成后與師兄馬瑞林搭檔說書。此時的大河已經改名叫馬瑞河。他的演唱風格潑辣、奔放,妙趣橫生,人們送他綽號“馬三瘋子”,慢慢地這一綽號就成了他的說書藝名。而他的師兄馬瑞林也當仁不讓,表演穩重、深沉,人送綽號“馬大傻子”,這“三瘋大傻”,二人聯袂演出,相得益彰,轟動當地。
大鼓表演
馬三瘋子是最早進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演唱西河大鼓的說書藝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北京雲遊客著的《江湖叢談》中說:“平津等地唱大鼓書最早的是胡十、霍明亮和劉寶全、白雲鵬,此外還有唱西河調的名人馬三峰。”由於執筆者的失誤,誤以為馬三瘋子這一藝名就是他的真名,後人也就這樣認為。江湖藝人常言道:唱大鼓書最好的“南有何老鳳,北有馬三峰。”
馬三峰的徒弟繼承了師傅的銳意改革創新的精神,特別是朱化麟,藝名朱大官的“朱派”創始人,他自幼從馬三峰學藝,擅拉二胡,曾為河北梆子鬚生大吉高伴奏多年。他嗓音寬美、吐字清脆,腔調豪放,善於白唱間用,不斷對腔調和演唱技巧進行改革。再有就是善於說吳書的“王派”創始人王振元,藝名老毛賁。後來老毛賁的兒子王魁武,藝名小毛賁繼承了西河大鼓的演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