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朗頭村的結果 展開
-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下轄行政村
- 廣東廣州市白雲區江高鎮轄村
- 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車崗鎮下轄村
朗頭村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下轄行政村
朗頭村,原名塱頭村,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下轄行政村,朗頭村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中國傳統村落,緊依南粵珠江流域巴江河,西南側分別與佛山市三水區和南海區相鄰,村域面積為6.25平方千米。
朗頭村立村於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為廣府傳統村落典型的梳式布局,村內保存了完整的水系,以村前半月塘為核心,集中體現了廣府傳統村落民居的風水布局理念與典型形態特徵。村內保留有完整的明清建築風格的古建築群,類型豐富,工藝精湛,體現了歷史的真實性和連續性,其規模為珠三角地區僅見。
朗頭村地處亞熱帶,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終年氣候溫暖,雨量充沛。
2013年8月26日,朗頭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南宋時期,黃居正和夫人米氏遷居南雄珠璣巷,之後黃居正後人紛紛從珠璣巷遷居至嶺南各地。
黃氏第七世祖黃仕明始初定居於炭步水雲邊。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黃仕明由水雲邊遷到朗頭村定居,之後世代相傳,村落規模越來越大。
朗頭村在宋、元、明時屬南海郡。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取番禺、南海兩縣部分地區設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朗頭屬廣州府花縣水西司。
民國時期,花縣屬廣東省直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隸屬佛山專區。
1960年,劃歸廣州市屬縣。
1993年,國家批准撤縣設市,定名為“花都”,由廣東省政府委託廣州市代管。
2000年,經國家批准撤市設區,改為廣州市花都區,朗頭村屬花都區炭步鎮管轄。
朗頭村
朗頭村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緊依南粵珠江流域巴江河,西南側分別與佛山市三水區和南海區相鄰,村落面積約625.13公頃。其中核心保護範圍南至朗頭新涌南基,北至舊屋區里尾、巷尾,西至狗尾塘西基,東至“舊屋區東三巷-塱東長塘東基”一線,面積約17.45公頃。建設控制地帶南至老虎崗涌南基,北至“塱西中新南大街-塱西中新南一巷-玄壇廟前街-塱東新區北二街”一線,西至“百子塘西基-黃坭埔塘西基-海田塘路”一線,東至旅遊道,面積約29.05公頃。
朗頭村
朗頭村緊依巴江河,村落河汊、湖泊、水塘眾多,具有珠三角傳統水鄉的環境特色。
朗頭村地處亞熱帶,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終年氣候溫暖,雨量充沛。
朗頭村[廣東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轄村]
朗頭村古建築群特別多,較為完好的約有250座,其中規模最宏偉、最能體現濃郁嶺南建築文化特徵的,當數花東鎮高溪村、新華鎮三華村“資政大夫祠”和炭步鎮朗頭村三組古民居群。“資政大夫祠”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狀況良好,兩年前由政府投資1000萬元進行全面修復,現已成為花都主要旅遊景觀。高溪村為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經濟發展,不少有資金的村民空置祖屋,在古村外建新房,無意中防止了對高溪村的建設性破壞。高溪村管理宗祠的歐陽樂老伯說,現在,大多數村民明白古村落的歷史價值,希望政府或征村民的祖屋,或適當補貼古屋的修繕資金,鼓勵更多居民回遷,從根本上防止古民居群破損、坍塌。
目前,政府正在制定有關條文,有效抑止朗頭村的建設性破壞。下一階段,花都將充分利用三大古建築群推廣旅遊資源,開發特色鄉間古村游,使保護和利用相輔相成。
黃氏第七世祖黃仕明於元代中期遷居塱頭,選址於此是因該址南有澤地(后開發成魚塘),北有山崗,適宜建村。
相傳,黃仕明與一風水地理師相熟,對方曾指點黃仕明取得塱西頭這塊土地,並稱此處南有澤地,北有土崗,將“朗”加“土”字為“塱”,去“溪”字留“頭”字,居屋建於崗頭臨水之邊,意為“頭啖湯”,可取村名為“塱頭村”。
朗頭村的半月塘是典型的傳統村落民居的形態特徵,以其為核心的村落水系保存完好,集中體現了粵中傳統村落民居的風水布局理念。
朗頭村內部居住街坊整體採用“梳式”布局方式,以一個個縱向的街坊構成。以村落水係為組織構架,組成了朗頭村富於生態特徵的聚落空間。
縱向利用北高南低,靠崗臨水的地形,合理用地,宜居宜耕。這裡北面土崗用作居住區,向北有拓展餘地,不必佔用周邊平坦的耕地。橫向崗面、水面開闊,分西、中、東三個社區,既利於分房族管理,又緊連在一起,利於家族團結交流。
縱向有二十多條巷道,成梳式布局,利於村內交通,橫向有東西主道出入,利於外出耕作對外交流。加上縱向北高南低,有利於居屋排水和夏季空氣流通。
村面臨水有地堂,前排“黃氏祖祠”大體居中,東西一字排開均是各房宗祠、書院、書屋,後面才是住宅,含有崇祖重教的儒家傳統。同時也利於北面住宅族人通過巷道到達村面參加祭祖和上學讀書等活動。
整個村落的布局,是以巷子為中軸,而民居住宅就在巷子的兩側,房屋與房屋之間用門樓聯繫,可以起到防盜的作用,而宗祠是整個村落的精神核心。
朗頭村的聚落防禦體系完整、具有代表性。封閉的巷道、內斂的建築形式、完整的護村防禦水系都代表性地體現了粵中傳統村落的防禦特色。
據2020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朗頭村的戶籍人口為3030人,常住人口2500人,全部都是黃氏家族。
朗頭村
據2020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朗頭村主要產業是農業,主要養鴨和養魚,村集體年收入8.5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9899元。
財政
2014年年度財務收支預算表
項目 | 行次 | 本年計劃數 | 去年實際數 | 計劃與去年對比增減 | 計劃與去年對比增減百分比 |
本年收益 | 1 | ||||
一、經營收入 | 2 | ||||
加:發包及上交收入 | 3 | 63,000.00 | 34,500.00 | 28,500.00 | 82.6% |
投資收益 | 6 | ||||
減:經營支出 | 7 | ||||
管理費用 | 10 | 164,500.00 | 240,235.85 | -75,735.85 | -31.52% |
二、經營收益 | 11 | -101,500.00 | -205,735.85 | 104,235.85 | 50.66% |
加:補助收入 | 12 | 237,000.00 | 257,940.31 | -20,940.31 | -8.11% |
其他收入 | 13 | 7,559.69 | |||
減:其他支出 | 16 | 58,000.00 | |||
三、本年收益 | 20 | 77,500.00 | 59,764.15 | 17,735.85 | 29.67% |
收益分配 | 22 | ||||
四、本年收益 | 23 | 77,500.00 | 59,764.15 | 17,735.85 | 29.67% |
加:年初未分配收益 | 26 | -1,580,165.77 | -1,872,729.92 | 292,564.15 | 15.62% |
其他轉入 | 27 | ||||
五、可分配收益 | 28 | -1,502,665.77 | -1,812,965.77 | 310,300.00 | 17.11% |
減:1.提取公積金 | 29 | ||||
2.提取公益金 | 30 | -232,800.00 | |||
3.提取應付福利費 | 31 | ||||
4.外來投資分利 | 35 | ||||
5.農戶分配 | 31 | ||||
6.撥付單位 | 32 | ||||
7.幹部報酬 | 33 | ||||
8.其他分配 | 34 | ||||
六、年末未分配收益 | 35 | -1,502,665.77 | -1,580,165.77 | 77,500.00 | 4.9% |
1、門票價格:免費。
2、開放時間:全天。
3、交通指南:自駕車走機場高速,遇第一個岔口左轉進入北二環高速,從里水口離開朝炭步方向走,進入S267到金城酒店后左轉。
(提示:門票價格與開放時間變動較快,僅供參考,以景區最新公布的信息為準)
朗頭村牌坊
可乘坐廣州公交花15路直達朗頭村。
朗頭村
穿過“朗頭村”牌坊,右邊是一字排開的明、清祠屋。由朗東至朗西可以一一參觀漁隱公祠、留耕公祠、景徽公祠、黃氏祖祠、文湛公書室等。
綜述
朗頭村古建築群佔地面積達6萬多平方米,均坐北朝南,布局規整,排列整齊,規模宏大,保存較好。現村內保存完整的明清時期青磚建築有388座,其中祠堂、書室、書院共有34座,炮樓、門樓共5座。村面建築以宗祠及書室為主,大多數建於清代,部分建於明代,一般為三間三進或三間兩進格局,人字或鑊耳封火山牆,灰塑博古脊或龍船脊,石雕、磚雕、木雕及灰塑工藝較好,其中以友蘭公祠和谷詒書室為最。
古祠堂
鄉賢櫟坡公祠:位於朗頭村塱西社。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元年(1875年)重建。坐北朝南,三間兩進。總面闊12.5米,總進深24.3米,建築佔地317平方米。人字封火山牆,碌灰筒瓦,青磚牆,紅泥階磚鋪地。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留耕公祠:位於朗頭村塱東社。始建年代不詳,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同治八年(1869年)再次重修。坐北朝南,主體建築深兩進,左路建築為襯祠,總面闊14.6米,總進深18.2米,建築佔地276平方米。鑊耳封火山牆,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磚牆,紅泥階磚鋪地。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友蘭公祠:位於朗頭村塱西社。始建年代不詳,清嘉慶六年(1801年)、民國16年(1927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間三進,總面闊12.2米,總進深39.4米,建築佔地502平方米。人字封火山牆,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磚牆,花崗岩石腳,紅泥階磚鋪地。門前地坪寬闊,有一口半月形水塘,水塘邊有2棵粗壯的龍眼樹,樹下豎有旗杆夾兩對,分別為咸豐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鄉試第五名副榜黃湛瑩、咸豐三年(1853年)癸丑恩科考選第一名貢生黃庭槐所立。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友蘭公祠
以湘公祠:位於朗頭村塱西社。建於清咸豐七年(1857年),2005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間兩進。總面闊11.6米,總進深20.8米,建築佔地253平方米。鑊耳封火山牆,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磚牆,花崗岩石腳,紅泥階磚鋪地。是花都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漁隱公祠:位於朗頭村塱東社。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1984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間三進。總面闊13.4米,總進深46.6米,建築佔地649.1平方米。是花都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景徽公祠:景徽公祠位於朗頭村中社。始建於明代,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間三進。總面闊12米,總進深36.5米,建築佔地458平方米。人字封火山牆,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磚牆,紅泥階磚鋪地。是花都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氏祖祠:黃氏祖祠位於朗頭村塱西社。始建年代不詳,清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坐北朝南,三間三進,總面闊13.5米,總進深48.7米,建築佔地682平方米。人字封火山牆,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磚牆,紅泥階磚鋪地。是花都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書室
谷詒書室:位於朗頭村塱中社,為該村奉直大夫黃谷詒所建的生祠。建於清道光六年(1826年),1999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間兩進,總面闊11.5米,總進深22米,建築佔地268平方米。鑊耳封火山牆,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磚牆,花崗岩石腳,紅泥階磚鋪地。全祠梁架、檁枋、木柱均為坤甸木料,花崗岩經水磨拋光處理,石雕、木雕、磚雕、灰塑、壁畫等工藝精湛,保存較好。是花都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台華公書室:位於朗頭村塱西社。建於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坐北朝南,三間兩進。總面闊10.7米,總進深13.2米,建築佔地147平方米。硬山頂,灰塑龍船形脊,碌灰筒瓦,青磚牆,花崗岩石腳,紅泥階磚鋪地。是花都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菽圃公書室:位於朗頭村塱西社。建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坐北朝南,三間兩進,總面闊12.1米,總進深13.1米,建築佔地168平方米。硬山頂,灰塑博古脊,青磚牆。
耀軒公書室:位於朗頭村塱東社。始建年代不詳,2002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間兩廊。總面闊11米,總進深10.8米,建築佔地128平方米。硬山頂,碌灰筒瓦,青磚牆,門面嵌花崗岩石腳,紅泥階磚鋪地,七級石階。是花都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朗頭村退休老軍醫黃顯標19年擔任義務講解員。他,就是被譽為花都古村落“故事老人”的黃顯標。
拿著喇叭的就是黃顯標
姓名 | 人物生平 |
黃居正 | 黃居正生於北宋末年(1125年),曾考取武狀元,受奸臣陷害,舉家到南雄珠璣巷避難。他的夫人是一位才貌雙全的賢妻良母,在黃居正潦倒困苦之時,開導丈夫振作起來。黃居正與米氏生有七子兩女,以後遷往南粵各地開枝散葉,大多建立了不俗的家業。現在南粵眾多黃氏族人立村之地,均把黃居正與米氏奉為第一世祖。 |
黃皞 | 明正德年間,黃皞任雲南左參政,遇上天災。他急報京城,請欽准開倉賑災,但奏章被宦官劉瑾壓下。黃皞毅然放糧救民。劉瑾誣陷其有違皇命,借賑災貪污,迫他辭官回家。后黃皞得平反,官復原職。 |
黃谷詒 | 黃谷詒為清朝花縣(花都區)十大富翁之一,他不恃財氣傲,而是樂善好施。族譜載:“道光年間,赤地千里,災民無數,黃谷詒帶頭捐出大量金銀給朝廷賑災。”道光皇帝得知后,封他為員外郎,奉直大夫。 |
朗頭村中族譜記載了從南宋黃居正開始的第一世祖,及其世代後人即黃氏的第二、第三、第四等世祖,一直到如今的黃氏族人。整個族譜概括出了朗頭村黃氏族人的族系脈絡。
朗頭村
舞獅賀年:相傳自明朝開始,朗頭村的塱東社、塱西社、塱中社已設有各自的武館。每年秋收后,各武館在晚上傳授武術和舞獅。逢每年年初一上午,舞獅隊便聚到黃氏祖祠和廟宇前匯演,拜祭祖宗;年初二到各社互拜;年初三分別到鄰村和鎮上賀年,外村的獅子隊也會到朗頭村賀年。
敬老做壽:朗頭村每年七月廿十一日,即始祖祭日第二天為全村60歲及以上老者集體做壽。在祖祠給他們大擺壽宴,並且分豬肉,60歲至69歲每人0.5千克,70歲至79歲每人1千克,如此往上推算增加數量。以往做集體壽宴時只有村裡男子可以參加,如今婦女也可以參加,但是分豬肉已取消,改為封利是(紅包),日期也改在了重陽節。
● 灰塑
廣州地區的灰塑因地制宜,將美學藝術與生活細節相結合。朗頭村的建築灰塑主要分佈在建築各進和側廊的屋脊、兩邊的山牆上,灰塑代表如谷詒書室、雲涯公祠正脊灰塑群獅獻瑞圖;景徽公祠正脊灰塑雀鳥、梅花、牡丹、山水;以湘公祠正脊灰塑獅子、麒麟、花鳥等。這些灰塑圖案均生動活潑、色彩鮮明、立體感強,體現了朗頭灰塑的工藝特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粵劇
粵劇是廣東省最大的戲曲劇種,是一種揉合唱作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的表演藝術。花都地區許多人從事粵劇事業,可謂名伶輩出。朗頭村的“私伙局”同樣蓬勃發展,粵劇演出紅火。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南獅
“南獅”亦稱“醒獅”,流行於廣東、廣西以港澳、東南亞僑鄉,是地道的廣東民間獅舞。花都地區幾乎鄉鄉都有自己的醒獅隊,朗頭亦然。每當逢年過節和開張慶典,獅隊就敲鑼打鼓,在朗頭村進行巡演。
朗頭村主要種植時間較短的蔬菜瓜果類,主要養殖魚蝦和鴨鵝。朗頭村民世代耕種於這片土地,形成自己的特色農產品,如炭步芋頭、石湖蓮藕等。
炭步檳榔香芋是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剖開芋頭可見芋肉布滿細小紅筋,類似檳榔花紋,栽培學稱之為“檳榔芋”。炭步檳榔香芋既可作蔬菜,也可當主食,其口感酥鬆、粉嫩、香醇,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魚醬:朗頭村有尊老愛幼的傳統。從古至今,每年年底都會分魚給村中老人。但因魚大小不一,為防止村民發生分歧,曾有村民建議把魚連骨帶肉煮成魚醬,並拌入豬油和面豉分給村民。出乎意料,魚醬鮮香美味。因此,“魚醬”成了朗頭村祭祖或敬老擺酒席的必備菜式。
時間 | 榮譽稱號 | 授予單位 |
---|---|---|
2008年 | 第一批廣東省古村落 | 廣東省文聯、民協 |
2013年8月 | 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 住房城鄉建設部 |
2014年2月 | 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 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 |
2015年 | 廣東省旅遊名村 | 廣東省人民政府 |
2014年黨(總)支部班子成員情況及分工
序號 | 姓名 | 職務 | 性別 | 分工 |
1 | 黃志輝 | 黨支部書記 | 男 | 主持支部全面工作 |
2 | 黃沃成 | 支委 | 男 | 負責黨務、工會、民兵工作 |
3 | 黃日華 | 支委 | 男 | 負責民政、會計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