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曉榮
后曉榮
后曉榮,江西省南昌市人,1973年9月生,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的教學工作,發表四十多篇相關學術論文和六部著作。
學科知識結構較為完整,具有歷史、古文獻、考古、文物、歷史地理等多學科教育背景和研究能力,有較好的文物鑒定能力。
1、1991年9月——1994年6月: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政史系就讀,方向是史地專業,先後學習了歷史學和地理學兩學科的基本課程。
2、1997年9月——2000年6月:西北大學文博學院考古專業就讀,師從周曉陸教授,攻讀秦漢考古方向,完成10萬字的碩士論文《漢金文研究》,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3、2003年9月——2006年6月: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古代史專業就讀,師從晁福林教授,攻讀先秦史方向,主要從事戰國秦漢歷史地理的考古學研究,完成40多萬字的博士論文《戰國秦漢政區地理研究——以考古出土資料為中心》,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4、2007年7月進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后流動站,師從寧可教授,作在職博士后,正在利用考古文物資料撰寫出站報告——《考古視野下的孝文化研究》。
在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從事三年一線考古,先後主持和參加了西北政法學院長安新校區、西安北郊萬傑醫院、秦兵馬俑遺址、漢陽陵遺址等二十多處考古工地的工作,發掘三百多座從商周至明代的古墓和遺址,將歷史、文博的理論知識進一步實踐化,在現實中提高對文博事業的認識。三年中學教學和三所大學教學經歷,鍛煉了個人的教學能力,作到了教學相長。目前在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任教,主要從事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的教學工作,先後已經開設多門專業教學課程,同時進行考古學與文物學的相關科研工作。
1、1994年9月——1997年8月:在江西省南昌市梅庄中學教學。
2、2000年7月——2003年9月:在西安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擔任館員,從事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工作。
3、2002年9月——2003年6月:在西安美術學院史論系教學,講授考古文物課程。
4、2004年9月——2005年1月:在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學,講授《中國青銅器》課程。
5、2006年7月——至今:在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文博教研室任教,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主要講授《中國青銅器鑒賞》、《文物學概論》、《中國古代錢幣》和《漢唐考古》等課程。
對文物鑒定有很好的能力,並善於利用文物史料,結合文獻,靈活運用王國維“二重證據法”,“以物證史”,運用多學科的文獻材料進行綜合的歷史學術研究,先後在歷史、考古文物(銅器、瓷器、錢幣、璽印、墓葬)、歷史地理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發表四十多篇相關學術論文和六部著作,涉及古代陶瓷、古錢幣、古璽印、古墓葬、壁畫、歷史地理,以及考古科技等方面,提出一些個人見解。
1、《南宮鍾再釋》,《考古與文物》2000年第3期
2、《從出土弩機銘文看三國孫吳世襲領兵制度》,《東南文化》2002年第5期
3、《西安西北政法學院南校區34號唐墓發掘簡報》,《文物》2002年第12期
4、《都市平非成都市平商榷》,《四川文物》2003年第1期
5、《關於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思索——從東部看西部》,《新世紀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6、《西安發現西漢御史大夫張湯墓及印》,《中國文物報》2003年12月24日
7、《漢金文研究簡史》,《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0輯(2003年)
8、《秦漢雍五畤地望新探》,《秦文化論叢》第10輯(2003年)
9、《兩漢金印簡論》,《文博》2004年第1期
10、《赤仄五銖錢的考古新驗證》,《中國錢幣》2004年第2期
11、《西安西北政法學院西漢張湯墓發掘簡報》,《文物》2004年第6期
12、《兩漢三國弩機銘文綜述》,《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1輯,2004年
13、《唐人的理想宅第——從考古出土文物和唐詩談起》,《論唐代城市建設》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河北涿州元代壁畫墓孝義圖解》,《青年考古學家》第17期(2005年)
15、《神秘的樓蘭——沙漠考古》,《讀書文摘》2005年第3期
16、《秦上郡置縣考》,《早期秦文化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7、《關中地區兩漢壁畫墓初探》,《中國歷史文物》2006年第4期
18、《秦統一初年置三十六郡考》,《殷都學刊》,2006年第1期
19、《鏡背人——中國早期人物銅鏡初論》,《藝術考古》(2007年)
20、《秦薛郡置縣考》,《中國歷史文物》2007年第5期
21、《西漢大河郡考》,《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4輯(2007年)
22、《考古出土文物所見燕國地名考》,《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23、《<漢書·地理志>道目補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8年第1期
24、《白馬非白馬氐考》,《文物》,2008年第4期
25、《秦河東郡置縣考》,《晉陽學刊》,2008年第4期
26、《秦內史置縣考》,《西部考古》(第二輯),2007年
27、《鐵制夾紵彌勒大造像》,中央電視台《國寶檔案》,2006年4月23日、24日。
28、《木乃伊製作之謎》,《文匯讀書周報》,2007年4月6日
29、《日出之地——日本人種起源》,《國際航空報》,2007年5月14日。
30、《秦隴西郡置縣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08-4-25
31、《十二生肖銅鏡初探》,《四川文物》2008年第4期
32、《復活島迷案》,《歷史》(台灣)2008年
33、《文物圖片在文博專業課程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尋求教育創新的實踐——首都師範大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研究文集(二)》,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34、《秦漢中郡置縣考》,《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6輯(2008年)
35、《秦代燕地五郡置縣考》,《古代文明》2009年第2期
36、《北京地區漢代城址的特點及相關問題》,《北京地區漢代城址調查與研究》,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
37、《漢代印章、封泥中的北京古史》,《北京歷史與漢代文明論文集》,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
38、《磁州窯瓷枕中二十四孝紋飾解讀》,《四川文物》,2009年第4期
39、《“容成”錢為秦封君鑄幣考》,《中國錢幣》,待刊
40、《秦廣陽郡置縣考》,《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41、《走近“廉潔”的張湯——西漢張湯墓考古》,《文史知識》2009年第1期
42、《秦代蜀郡、巴郡、漢中郡置縣考》,《徐中舒誕辰110周年紀念文集》
43、《秦北地郡置縣考》,《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2009年
44、《秦隴西郡置縣考》,《秦文化論叢》,2009年
45、《秦東郡置縣考》,《出土文獻研究》(第九輯)2009年
46、《戰國時期燕國縣稱“都”考》,《北京社會科學》,2009年(待刊)
1、《中國璽印真偽鑒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2001年版,第一作者
2、《中國古瓷器真偽鑒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版,第二作者
3、《科學發現歷史——科技考古的故事》,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第一作者
4、《中國文物小百科》,未來出版社2004年版,(本人承擔瓷器、繪畫、璽印、錢幣、古建築、漆木牙角等部分,共計15萬字的撰稿)
5、《世界考古迷案》,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年5月
6、《秦代政區地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月版(此書為東方歷史叢書之一,並獲得東方歷史文庫出版基金資助出版)
7、《戰國政區地理》,文物出版社,2009年12月待出(此書為考古新視野叢書之一)
2、2002年參加在西安市舉行的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第九屆年會,提交論文《兩漢三國弩機銘文綜述》。
3、2003年參加在西安市舉行的“漢唐陵墓制度”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關中地區兩漢壁畫墓初探》。
4、2007年八月參加北京市社會科學院舉行的“藏族文化與北京史”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西藏明清官印與中央政府的關係》,並大會發言。
5、2008年5月參加北京市文物局主辦的“漢代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漢代封泥、璽印中的北京古史》,並大會發言。
6、2008年10月參加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歷史地理研究所主辦的“2008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秦南郡置縣考》。
7、2008年5月參加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主辦的“中國改革開放30年暨博士后科學論壇”,提交論文《秦代三川郡置縣考》
1、2003—2004年,榮獲北京師範大學“優秀博士研究生”獎學金
2、獲2007年度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項目資助
3、獲第42批國家博士後面上基金資助
1、參與國家文物局2002年度“文物保護”《漢金文研究》課題,已結項。
2、主持首都師範大學2006年度博士啟動基金《考古視野下的二十四孝研究》課題,已結項。
3、主持首都師範大學2007年度教學改革課題《文物圖片在文博專業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4、主持首都師範大學2007年度《青銅器鑒賞》精品課程建設課題。
5、主持首都師範大學2008年度《古錢幣鑒賞》精品課程建設課題。
5、主持2007年度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課題《北京地區窖藏文物的考古發現與研究》,項目編號為005400701。
6、主持2007年度國家博士後面上資助課題《考古視野下的孝文化研究》,項目編號為085402800。
7、主持2008年度首都師範大學精品課程《青銅器鑒賞》教學課件建設課題
8、主持200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課題《二十四孝文化流變史——以考古出土資料為中心》,項目編號為09BZS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