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三元區的結果 展開

三元區

福建省三明市下轄市轄區

三元區(已撤銷,併入新的三元區)隸屬於福建省三明市,古屬延平府沙縣、永安縣、汀州府歸化縣,明代中期即為閩中重鎮。位於三明市區西南部,東與梅列區相連,西與永安市毗連,南與大田縣交界,北與明溪縣接壤。介於北緯26°5′,東經117°5′之間。境內沙溪等5條河流匯於沙溪河。鷹廈鐵路,南三龍鐵路,205國道,102、212省道,福銀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莆炎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三元區境內格氏栲自然保護區為原始森林公園。通行閩中方言永安話。

2021年2月,福建省同意撤銷三明市梅列區、三元區,設立新的三明市三元區。

歷史沿革


新貌圖片
新貌圖片
宋時乃為沙縣二十二都的一個小村莊,直至明代中葉才辟墟設鎮,明清設三元里,民國後設三元鎮。民國28年,從沙縣劃出設立三元特種區。民國29年,增划毗鄰的沙縣、明溪、永安縣部分地方設置三元縣,三元鎮改稱三民鎮。
1950年解放時仍稱三民鎮,屬三元縣梅列區所轄。1954年,三民鎮改稱城關鎮,仍屬梅列區。1956年,三元、明溪兩縣合併,各取冠首一字,故稱三明縣;1959年2月,成立三明人民公社,下轄城關、中村、莘口、岩前、雪峰、蓋洋、夏陽、胡坊8個農村人民公社。1961年8月,城關人民公社管委會改為城區辦事處,下轄城關、列東、列西3個分社;1963年,與明溪縣分開建置,改稱三明市,隸屬三明專員公署;1970年地轄三明市下屬城區辦事處與陳大、岩前、莘口、中村4個公社管委會和荊西鎮政府。198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三明地區行政公署,原地轄三明市改為省轄市,設置市轄縣級三元行政區。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三元區在其中。
2020年6月1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三明市三元區城東鄉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複》(閩政文〔2020〕109號)同意撤銷三元區城東鄉。
2021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調整三明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發布,福建省同意撤銷三明市梅列區、三元區,設立新的三明市三元區,以原梅列區、三元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三元區的行政區域,三元區人民政府駐列東街道新市北路836號。

地理環境


三元區位於三明市區西南部,東與梅列區相連,西與永安市毗連,南與大田縣交界,北與明溪縣接壤。地處北緯26°5′,東經117°5′。全區地勢自西北向東傾斜,位於武夷山脈與戴雲山脈之間的匯水區,沙溪河谷梅列盆地為市區,海拔最高1500米以上。全區大部分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4℃-19℃,年平均降雨量1500-19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800小時。面積811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森林

三元區是福建省重點林區之一,全國南方林區綜合改革試驗區,享有“綠色寶庫”之稱。全區共有林業用地103萬畝,立木蓄積量達550.8萬立方米,毛竹林28萬畝,立竹量3000多萬根,每年提供商品材8萬立方米、毛竹200萬根,是三元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初步形成了紙、林化、木、竹系列400餘種林產拳頭產品。

礦藏

三元區境內有石灰石、螢石、煤、鐵、稀土礦和地熱等17種資源,礦床、礦點61處,已開發的礦產有13種,有各類礦山企業97家。礦產資源不僅品種繁多,而且貯量豐富,僅石灰石儲量就達7000萬噸。

水利

三元區境內主要有沙溪河、東牙溪、薯沙溪、漁塘溪等5條主要河流,年徑流量達80億立方米。全區水利資源可供開發發電裝機容量達12.5萬千瓦,已開發建成的水電裝機容量8.9萬千瓦,水電站38座,其中沙溪河規劃梯級開發電站中最大的一座水電站三明竹洲水電站3台機組已併網發電,年發電量可達1.89億千瓦時。

行政區劃


2020年6月17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複,同意撤銷三元區城東鄉,下轄的7個行政村按就近原則併入毗鄰的街道,其中城東村併入城關街道,白沙、台江村併入白沙街道,城南、村頭村併入富興堡街道,荊西、荊東村併入荊西街道
截至2020年8月,三元區轄4個街道、2個鎮、1個鄉。
街道/鎮/鄉直轄
城關街道紅印山社區、復康社區、崇寧社區、鳳崗社區、建新社區、新亭社區、新龍社區、下洋社區、芙蓉社區、城東村
白沙街道橋西社區、群二社區、群一社區、白沙社區、長安社區、台江社區、桃源社區、白沙村、台江村
富興堡街道富興社區、新南社區、富文社區、永興社區、東霞社區、城南村、村頭村
荊西街道荊西社區、荊東社區、荊西村,荊東村
莘口鎮杉口居委會、莘口村、沙陽村、黃砂村、曹源村、樓源村、西際村、柳城村、高山村、龍泉村、后溪村、爐洋村、蓬坑村、清溪村、中央溪村
岩前鎮陽岩居委會、岩前村、吉口村、烏龍村、下寨村、星橋村、歐坑村、增坊村、白葉坑村、眉山村、富源村、忠山村、橫坑村
中村鄉中村村、埔頭城村、南坑村、居陽村、松陽村、前村村、張坑村、米洋村、吉峰村、大焙坑村、蕉坑村、坑源村、頂太村、草洋村、筠竹村、杜水村、回瑤村、白水村

人口民族


2017年三元區年末總戶數45707(戶),年末總人口136849人,男性69268人,女性67581人。

經濟


綜述

三元區經濟基礎紮實,主業明晰。轄區內有中央、省、市屬各類國營工業企業300多家,全區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1家,初步形成了以機械鑄造、木竹加工、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礦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產業體系。三元經濟開發區被列為省級工業開發區,規劃面積7萬畝,形成荊東生物、匯華機械、台江輕工電子、渡頭坪化工、大坂物流、岩前台商投資區、荊西傢具等8大產業園,現已開發工業用地8210畝,入駐企業93家。
——商貿活躍,服務配套。培育貨物運輸企業85家,建成蔬菜、水果、糖酒、糧油、服裝、建材等一批產值億元以上專業批發市場,總投資9億元的海西金屬製品交易市場和總投資1.2億元的冷凍產品倉儲物流中心正規化建設中,並引進了一批大型超市以及各類專賣店,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為主的現代流通業態提速發展。與外向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金融、海關等服務機構比較健全。
——城鄉一體,特色獨具。大力發展城郊型現代農業,初步形成了林竹、水果、蔬菜、食用菌、煙葉、畜禽、水產等特色產業基地,建成了一批農產品產地批發或綜合市場,發展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社11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企業11家,培育無公害產品18個,擁有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
2018年三元區1-12月地區生產總值(GDP)164.50億元,同比增長8.4%
2019年,三元區地方公共財政收入45925萬元,同比增長4.8%,公共財政支出113075萬元,同比增長15.1%;
2019年,三元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45億元,同比增長12.6%,其中:限額以上43.3億元,同比增長14.6%
全區2020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8.23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5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65.90億元,增長0.6%;第三產業增加值38.49億元,增長3.1%。

第一產業

2020上半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64億元,同比增長3.7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85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

2020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55.7億元,同比增長7%;完成工業增加值51.8億元,同比增長1.7%。

第三產業

2020上半年,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38.49億元,增長3.1%。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其他服務業加速復甦。
抓三產。加快海西綜合商貿城等8個市區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打造夜娛、夜市、網紅街區和運動娛樂4個商圈。

文化


三元區原屬沙縣轄境,其地名由來已久。遠在唐代,因當地有一安氏產下三胞胎,長曰龍元,次曰獅元,末曰豺元,英傑有名於世,而取地名為三元。
文化民俗園
文化民俗園
三元區十八寨民風淳樸,民俗活動內容豐富,除傳統節日外,每年具有當地特色的民俗節日活動主要有:農曆正月初五的“急腳尊王”廟會、二月十九日的“觀音九”和五月二十五日“謝神節”等活動。此外,還有不定期的“迎神取火”、祭奠先賢、婚嫁習俗等,從古至今一直流傳。節日小吃主要有:糍粑、米果、圓子、年糕、米凍等。

交通


公路

2009年泉南高速公路泉州三明段通車,大幅縮短三明至泉州廈門的路程。
長深高深貫穿三元區連接泉南,福銀高速公路,將三明至福州路程縮短到2小時。
2015年12月,莆炎高速公路三元明溪段建成通車,大大縮短了三明至明溪的路程。
鷹廈鐵路橫貫城區,205國道、212省道從境內穿過,20噸集裝箱可直通福州、廈門港湄洲灣,福銀高速公路(三明段)2小時內可達福州;泉三高速公路3小時可經泉州抵達廈門。隨著三明機場、向莆高速鐵路、永寧高速公路的動工建設,三元將成為國家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

鐵路

鷹廈鐵路(建成)設三元區站(原三明站)
南三龍鐵路於2018年12月建成通車,設三明站(三元區台江)
南龍鐵路三明站
興泉鐵路(在建)預計2021年通車,設眉山村站(岩前鎮眉山村)
圖片
圖片

社會


教育事業

補齊教育事業短板。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堅持公辦民辦並舉,實施幼兒園建設“工程包”。推動中小學擴容達標,加快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進程,實施“改薄”校舍改造工程,縮小城鄉、校際辦學差距。建立健全學前教育普惠發展保障機制,繼續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10所,支持新建一批幼兒園,到2020年,全區新建、改擴建實驗幼兒園、岩前中心幼兒園等公辦幼兒園7所以上。結合“城市雙修”、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加快實施第二實驗小學擴建、下洋小學新建等一批項目,新增學位3000個以上,基本消除“大班額”現象。到2020年,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項目5個,校安長效機制校舍加固工程10個,加固改造面積24840平方米。
一是每年持續推進中央、省級預算內義務教育學校項目建設。2018年,三元區第二實驗小學教學綜合樓項目列入中央預算內資金安排,三元區台江小學運動場改造項目列入省級預算內資金安排。二是推進2018—2020年城鎮中小學擴容工程建設項目。目前,教育、財政、發改三家聯合摸底、規劃了擴容工程項目,全區共有5個項目列入盤子,總投資1.9億元。擬分三年時間,逐年推進項目建設。
統籌推進新東霞小學等8個新建、擴建的應急補短板教育項目建設,新增學位2480個,公辦園覆蓋率提升至59.18%

醫療衛生

補齊醫療衛生事業短板。以優化布局為基礎、以補齊薄弱學科為重點、以多元辦醫為補充,促進醫療衛生資源合理分佈。每個鄉鎮辦好1所鄉鎮衛生院,並在每個符合條件的行政村延伸設置1個村衛生所。每個街道辦好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託區衛生綜合服務大樓項目,重點抓好疾控、監督所、婦幼、城關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機構業務用房達標建設。

社會保障

補齊養老服務短板。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新建或改造一批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完善提升一批居家養老服務站。全面提升機構養老,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加強社區醫養結合衛生服務站建設。加快發展養老產業,培育壯大養老服務企業,促進養老服務健康發展。
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加快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項目建設,2015年以來,共申報了三元區城關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白沙街道群二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富興堡街道富興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白沙街道桃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項目4個,獲得中央、省級預算內資金補助372萬元。目前,2019年養老服務項目正在申報中。
全區已脫貧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超過8000元,已摘帽的7個貧困村村財收入穩定超過20萬元/年,推廣運用“困難家庭精準幫扶雲平台”,實現幫扶工作“掌上辦”“指尖辦”。公共服務能力提升。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85.3%。全區城鎮新增就業150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低至2.5%。

科技事業

認定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7家,“高性能特大型錳鋼圓錐破碎機襯板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獲評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引資引智並重,與三明學院在荊東工業園掛牌成立中央蘇區(三明)大學生科創園。在申報中。

城鄉建設

城市建設
加快荊東片區開發,將市區南大門從東霞富興堡向南拓展延伸6公里,盤活槐林片區、荊西片區近3000畝。實施“城市雙修”、“五難”攻堅,新增停車位580個、完成公廁改造11座、農貿市場改造4個,紅旗新村、地質隊及周邊等一批老舊小區微改造加快推進。
鄉村建設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建農村公廁12座、污水處理設施32座,綠化村莊560畝。格氏栲至上沙地、岩前至星橋中橋等項目建成通車。編製西際等省級鄉村振興試點“多規合一”村莊規劃,張坑、烏龍、樓源入選國家森林鄉村,西際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鎮”。

旅遊


三元區有被國家旅遊局授予“國家4A級旅遊區”稱號的格氏栲森林公園,有“福建省最美鄉村”之稱的十八寨,有被稱作南方“周口店”的岩前萬壽岩18萬年前舊時器時代文化遺址,有享譽省內外的橫坑溫泉度假村,以及普禪山佛光、蓮花峰日出、鑼鈸頂雲海等生態旅遊景光。
三元古迹
境內發現的萬壽岩18萬年前古人類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稱為“南方周口店”,忠山古民居群被評為福建歷史文化名村,中村回瑤宋代古窯址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關注,還有建於北宋元豐六年的蓬仙岩、明天啟元年的八鷺塔等歷史文化古迹。
萬壽岩
萬壽岩
格氏栲自然保護區
格氏栲自然保護區位於三明市西南30多公里的三元區莘口樓源小湖村,有格氏栲森林一萬畝,儲材量20餘萬立方米。這樣集中成片的格氏栲林,為中國國內罕見,是世界上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區之一。1964年被林業部列為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還有樟、楠、木荷建柏黃杞、山肉桂等木本植物100多科600餘種,麥冬、砂仁、金線蓮、七葉一枝花等中草藥材上面種;林中還棲息著小鹿、黑熊果子狸、飛鼠、白鷳、長尾雉、足雞等珍禽異獸。自然保護區景觀奇特,不僅是一座天然風景區,還是科學研究基地。
萬壽岩
萬壽岩遺址位於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岩前鎮岩前村西北的石灰岩孤峰上,屬舊石器時代遺址。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3日,被中共福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福建省司法廳評為“福建省‘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