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機城際鐵路

位於中國廣東省珠海市境內的城際鐵路

珠機城際鐵路(Zhuhai Urban - Airport Intercity Railway)全名珠海市區至珠海機場城際軌道交通,又名廣珠城軌延長線,是一條位於中國廣東省珠海市境內的城際鐵路,為珠三角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

珠機城際起自珠海站,終至珠海機場站,全長39.475公里。一期工程(珠海站至珠海長隆站)全長約17公里,線路近九成位於地下,於2014年動工建設,預計2019年12月29日通車。二期工程(珠海長隆站至珠海機場站)於2018年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1月31日通車,並預留與廣佛江珠城際鐵路接軌條件。

珠機城際由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運營,配備CRH6型城際列車,採用8節車廂編組,每日共發行23對列車,運營時間為早6時至晚12時,閘機支持二維碼乘車。

2020年8月18日,珠機城際鐵路珠海至珠海長隆段開通運營。

正文


歷史沿革

● 一期工程(珠海站-珠海長隆站)
2014年1月20日,珠海市區至珠海機場城際軌道一期工程(以下簡稱"珠機城際一期")正式開工。
2017年5月17日,珠機城際一期所有地下車站全部完成主體結構施工。
珠機城際鐵路
珠機城際鐵路
2018年11月19日,珠機城際一期右線順利貫通。
2018年12月18日,珠機城際一期實現全線貫通。同月,經廣東省政府研究決定,珠機城際等若干條城際鐵路線路由廣州地鐵集團運營管理。珠機城際車站配置(5張)
2019年1月22日,珠海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將推進珠機城際一期投入運營,加快珠機城際二期建設。
2019年4月30日,珠海站正式完工,成為珠機城際一期首個完工的車站。
2019年7月20日,珠機城際一期完成軌道鋪設工程。
2019年10月24日,珠機城際一期7個站點已基本完工,正在進行市政配套設施的銜接工作;整體靜態驗收已經接近尾聲。
2019年11月1日,珠機城際一期啟動聯調聯試,正式通車進入倒計時。
2019年12月6日,珠機城際一期順利通過由廣東省和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組織的初步驗收工作。
2019年12月13日,珠機城際“金融島站”更名為“橫琴北站”,“橫琴長隆站”更名為“珠海長隆站”。
2020年4月14日,珠機城際一期的安全評估工作通過了珠海市公安局組織的驗收,並完成治安消防安全評估報告簽認工作。珠機城際也將成為國內首條由地方公安接管治安管理的城際鐵路。
2020年5月27日,珠機城際首列CRH6A型動車組完成車輛交接。
2020年8月18日,珠機城際鐵路珠海至珠海長隆段開通運營。
● 二期工程(珠海長隆站-珠海機場站)
車站出入口
車站出入口
2018年3月16日,珠機城際二期動工建設。
2018年7月19日,珠機城際二期開工儀式在橫琴舉行,項目全面進入主體施工階段。車站出入口
● 北延線(規劃中)
2020年6月15日,珠海市斗門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構建網路化交通,加快珠機城軌北延線(項目)。
2020年6月16日,珠海市金灣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提出,在軌道交通方面,開展珠機城軌北延線專項研究。

線路站點


珠機城際鐵路全線共有車站為11個,分別為:珠海站、灣仔北站、灣仔站、十字門站、橫琴北站、橫琴站、珠海長隆站、井灣站、鶴洲南站、三灶東站和珠海機場站。

車站列表

序號站名里程(千米)車站形式車站位置隸屬單位
一期工程(珠海站—珠海長隆站)
1珠海站兩層高架島式站台香洲區拱北街道昌盛路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2灣仔北站4地下三層島式站台香洲區南灣南路
3灣仔站5地下兩層島式站台香洲區南灣南路
4十字門站7地下三層島式站台香洲區銀灣路
5橫琴北站9地下三層島式站台香洲區十字門大道
6橫琴站13地下兩層島式站台香洲區環島東路
7珠海長隆站16地上一層地下一層島式站台香洲區長隆大道
二期工程(珠海長隆站—珠海機場站)
8井灣站-高架車站香洲區大橫琴山至北側
9鶴洲南站-高架車站鶴州南圍墾區
10三灶東站-高架車站金灣區機場路
11珠海機場站39地下車站珠海金灣國際機場北側
● 軌道換乘
車站名稱國鐵換乘軌道交通換乘
珠海站廣珠城際鐵路珠海軌道交通2號線(規劃)
十字門站珠海軌道交通1號線支線(規劃)、軌道交通2號線延長線(規劃)、軌道交通4號線(規劃)
橫琴站澳門輕軌橫琴延伸線(規劃)
珠海機場站廣佛江珠城際輕軌(規劃)
● 公交換乘
車站名稱公交站名停靠線路編號
珠海站城軌珠海站1 · 2 · 10 · 32 · 33 · 89 · 601 · 826-2 · 826-3 · Z15
灣仔北站城軌灣仔北站(未啟用)5 · 14 · 60 · 61·62 · 86· 87·89 · 826-3 · K10 · K11 · Z30
灣仔站城軌灣仔站(未啟用)5 · 14 · 60· 61 · 62· 86· 87 · 89 · 826-3 · K10 · K11 · Z30
十字門站城軌十字門站(未啟用)14· 61 · 62· 86· 87 · 89 · 826-3 · K10 · K11 · Z30· Z40
橫琴北站城軌橫琴北站(未啟用)62
橫琴站城軌橫琴站(未啟用)14 · 86 · 89 · 826-3 · K10 · K11 · Z52 · Z55 · Z56 · 口岸接駁線
珠海長隆站城軌長隆站(未啟用)88· Z52· Z53·Z55

線路走向

珠機城際鐵路起於珠海站,沿昌盛路前行,向西跨過前山水道,沿南灣南路地下敷設,下穿馬騮洲水道至橫琴島,沿環島東路到達珠海長隆海洋公園,然後向西北穿越大橫琴山至北側,跨越環島西路后與金海公路大橋工程合建公鐵金海大橋,跨磨刀門水道和白藤河水道后,沿機場路高架,再以地下敷設方式向西至本線終點珠海機場。

運營情況


運營歷程

珠機城際鐵路由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運營,遠期擬由廣州地鐵集團運營。初步計劃列車的運營時間為早6時至晚12時,全日共運營18個小時。珠海-珠海長隆段每日共開行23對列車,其中13對為珠機本線列車,10對為廣州南跨線列車。二期項目完工後,珠海-機場段近期每日98對列車,遠期147對列車。全線最高時速可達160公里/小時,從拱北到珠海機場只需30分鐘。

票制票價

現期擬採用指定車次和指定坐席,支持手機二維碼刷碼過閘。
鑒於本線為一條兼顧城市軌道交通功能的城際鐵路,珠海市正在積極協調推動珠機城軌的配套設施、運營模式向公交化運營模式轉變。
為進一步方便商務、通勤旅客快捷出行,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廣深、廣珠及珠機城際鐵路在提高運行效率的同時,2021年8月18日起,同步推出“計次票”和“定期票”兩種靈活便捷、經濟實惠的新型票制產品。
購買廣珠及珠機城際20次計次票后,旅客可於90天內乘坐20次廣州南、北滘、順德、順德學院、容桂、南頭、小欖、中山北、中山、南朗、珠海北、唐家灣、明珠、珠海、古鎮、江門東、新會,灣仔北、十字門、橫琴北、橫琴、珠海長隆站,固定組合車站間的往返列車。
購買廣珠及珠機城際30日定期票后,旅客可在30天內,最多可乘坐60次廣州南、北滘、順德、順德學院、容桂、南頭、小欖、中山北、中山、南朗、珠海北、唐家灣、明珠、珠海、古鎮、江門東、新會,灣仔北、十字門、橫琴北、橫琴、珠海長隆站,固定組合車站間的往返列車。
選擇“計次票”和“定期票”均在原有票價上享受一定的折扣優惠。其中,“20次計次票”每張票相當於原有票價的9.5折。“30日定期票”,若坐滿60次,每張票相當於原有票價的7折。坐滿50次,每張票相當於原有票價的8.2折。

設備設施


車輛設施

● CRH6A型城際動車組
珠機城際鐵路配備9列 CRH6A 型動車組,採用8節編組,最高運行時速 200 公里,列車含 CTCS2+ATO 、CIR、DMS、EOAS 車載設備。

建設成果


工程亮點

珠機城軌“四航盾”盾構設備示意圖
珠機城軌“四航盾”盾構設備示意圖
針對橫琴特殊地質和施工條件,中交四航局為項目量身定製了直徑達到8.82米、總重1300噸、總長110米的盾構機——“四航盾1”、“四航盾2”。這兩台盾構設備由10萬個部件組成,像一輛在黑暗中開路的“火車”,頭頂著直徑數米甚至更長的刀盤,穿行於山間、水底和城市地下,掘進、排土、襯砌,完成隧道掘進施工。珠機城軌“四航盾”盾構設備示意圖
項目團隊對照圖紙,逐點調查勘察,編製下穿管線和地表建築物專項施工方案;自主創新4項專利與多個工法,克服了地質條件複雜、組織協調難、施工中不穩定因素多等問題,精準的與樁基礎擦邊而過,巧妙的通過海域上軟下硬拋填石段,成功的解決了超大型綜合管廊41根樁基礎與隧道斜交的問題;通過對刀具與刀箱的改良、膨潤土的改進、測量方法的創新,並在同類型盾構中首次使用一列超級電容機車整環運渣,使得掘進速度不斷被刷新,創造了24小時16環的全國紀錄。
珠機城際一期的主要工程包括前山水道特大橋2063米、聯絡線大橋301米;橫琴隧道12585米,其中盾構區間7943米、明挖區間460米、礦山區間4182米。軌道長度為35.11公里,包含四電、機電安裝、裝修工程等。軌道以無砟軌道為主,和常見的鐵路有砟軌道有所不同,無砟軌道全部為混凝土現澆。不僅施工進度快,通車后旅客乘車體驗更穩。

技術難題

珠機城際項目以隧道施工為關鍵線路,盾構施工為主線,其中金融島站到橫琴站區間被稱為珠海城際軌道一期工程“最艱難的施工段””——區間全長2625米,不良地質段超過25%;需穿越400多米長的辛契峽水道,在深達33米的海底,應對上軟下硬地質、與鑄鐵硬度相當的拋填石等極限挑戰,拋石距隧頂僅50厘米,掘進過程中壓力稍有偏差,拋石就有可能墜入隧道斷面,海水就會湧入;又與橫琴密集的樓宇群“擦肩而過”,隧道邊線距離樁基最近僅3米;地面之下,還有縱橫交錯的數十條城市管網,其中包括關係澳門數十萬居民生活的電纜、燃氣等管線。

重點工程

金海大橋工程
金海大橋工程
三灶隧道和金海大橋是珠機城軌二期的兩大控制性工程。其中金海特大橋為國內首例公鐵同層的跨海大橋。其亮點之一是橋面寬,49.6米的寬闊橋面十分罕見;二是橋樑高,金海大橋主橋通航凈高為28米,可容納3000噸海輪通過,比通航凈高22米的珠海大橋高出6米;三是立交橋多,被稱為“一座橋跨過三座立交,這是珠海橋樑史上從來沒有的工程”。而三灶隧道盾構區間沿線周邊環境有交通量大、建築物多,地下還有油、氣、水、電等各種複雜管道,地下自然水網也較為豐富等施工難點。金海大橋工程

價值意義


珠機城軌建成通車后,將與廣佛江珠城際鐵路銜接,在橫琴站與澳門對接,將珠海、廣州、佛山及澳門城際鐵路連成一體,對加快橫琴新區自貿區建設和深化珠澳合作,擴展城市發展空間,強化橫琴對外聯絡,緩解珠海城市交通壓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