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在所有制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目錄

正文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種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小農經濟逐步改造成為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基礎的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是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到1956年底,參加合作社的農戶佔全國農戶的96.3%,其中參加高級社的農戶佔全國農戶的87.8%。在所有制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關於鞏固與提高農業生產合作社工作中幾個主要問題的指示
1955年春,中共山西省委為將三萬多個農業生產合作社進一步辦好,通過審查整頓之後,下達了鞏固與提高合作社的具體問題的指示:一、普遍發動農業生產合作社,挖掘生產潛力,找出增產門路,使農業生產合作社不斷的增加生產。為此,(1)們改進生產工具。(2)合理利用現有耕地。(3)有計劃的進行土地整理和農業基本建設,提高土地質量擴大耕地面積。(4)發展多種經濟,充分發揮農林牧互相結合的優越性,以增加社員的收入,提高社員的物質文化生活。二、正確貫徹黨的互利政策,安定群眾生產情緒。三、把老社的勞動管理工作提高一步。四、關於領導的問題。
2.山西省基本實現初級形式的農業合作化
1955年底,《山西日報》在關於全省農業合作化運動情況的報道中指出:山西省農業合作化運動從1955年秋開始,出現了第二個高潮,到1955年底基本上實現了半社會主義的農業合作化。合作社的總數發展到52385個,入社農戶達到250萬餘戶,佔全省農戶總數的76.6%。截至12月8日止,不到一個月時間,即在全省範圍內基本上實現了農業的半社會主義改造。全省100個縣、市單位中,基本上實現了半社會主義農業合作化的即有73個縣和市。平順、武鄉等9個縣,入社農戶佔到農戶總數的90%以上;這些縣裡,目前除了居住偏僻零散的個別農民和地主、富農分子外,其餘的農民全部都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半社會主義的農業經濟已在全省農村占絕對優勢。隨著農業合作化的基本實現,在冬季農業生產上也出現了新的高潮。許多鄉和村在實現合作化以後,幹部和農民群眾自動集會慶祝,歡呼幸福的時光到來,並以開展大規模的積肥、積燃、植樹造林、發展水利、土地基本建設和各種副業生產來迎接合作化。
3.造林、育苗、播種情況定期報告表
為了掌握各農業生產合作社植樹造林的進展情況,陽高縣政府制定了“農業生產合作社造林、育苗、採種情況定期報告表”。這是1956年所轄上吾其、下吾其、前營、后營、燕窩、青介山等農業社在造林面積、營林工作完成情況的報告表。其中造林面積的調查統計分為防護林、用材林和特用林三類,而營林工作主要分為封山育林、幼林撫育、育苗、採種及其他等情況。這些數據資料反映了該年度陽高縣各合作社在林業建設方面的成績。
4.實現高級農業合作化
到1956年初,山西省已實現高級農業生產合作化。據當時《山西日報》報道,全省各地已經建立的高級農業社會共達16524個,參加高級農業社的農戶共達295萬多戶,佔全省總農戶數的90%。平順、保德河曲陵川昔陽、解虞、榆次等6縣1市,參加高級農業社的農戶,都達到100%;清徐曲沃靜樂、武鄉等15個縣、市,目前加入高級農業社的農戶,也已佔到各地區總農戶的97%到99%。
5.農業生產合作社年終結算表
1956年底,壽陽縣冀家堖農業生產合作社對一年來社裡的生產、分配等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年終結算。此表記錄了該社的總戶數、總人口數、總土地數、總產糧數、及畝產數,牲口家禽數,糧食分配數,資金來源數以及1955年各類救濟補助額和收入增加數等情況的統計數據。具體如:總戶數80戶,總人口251人,總土地1715.588畝,其中自留地36.28畝,荒地5.31畝。牛5頭,驢26頭,騾4頭,馬3頭,共38頭牲口。羊215隻,豬1隻。
6.春夏秋三季勞動規劃
這是繁峙縣大溝村聯豐農業社制定的一份春夏秋三季勞動規劃。它根據該合作社擁有的人口、勞動力、土地等情況,分別對全年各種農作物用工、各種農作物豐產畝用工、副業用工、基本建設用工、畜牧用工、積肥用工、管理委員會幹部脫離補助用工、開會工、獎勵工、義務工等方面作了詳細的規劃,全面反映了一年的生產計劃情況。
7.關於勞動組織、勞動定額和勞動報酬的一些規定
由於合作社的規模和經營範圍的擴大,各級領導還缺乏組織與經營大規模集體經濟的系統經驗,勞動組織混亂,勞動定額不合理和勞動報酬上存在平均主義,嚴重阻礙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農業生產力的增長。為此,1956年8月15日,中共山西省委農村工作部對農業社的勞動組織、勞動定額和勞動報酬做出了一些規定。其中在關於勞動組織問題上指出:固定的生產隊是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勞動組織的基本形式。生產隊應當根據生產需要和便於領導來建立,並且要能夠正確地體現生產上的責任制和報酬上的按勞取酬原則。
8.一個勞動管理的典型
1956年3月20日,《平順小報》報道了西溝鄉金星農林牧生產合作社在勞動管理上的典型事迹,指出:由於及時的解決了定額管理和生活安排問題,大大的提高了社員的勞動積極性,使合作化的春耕大生產進一步推向了新的高潮。一、生活不安排到組可不行,二、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的安排,三、建立驗工制度及時表揚批評,四、開展四查四比競賽。
9.春夏季勞動定額表
為了調動社員的勞動積極性,更好的進行農業生產,1956年4月繁峙縣大溝村聯豐農業社制定了春夏季勞動定額表。具體規定:割筱麥,一里以外,定額0.4,工分11,單位0.1,單位分2.75;一里以內,定額0.5,工分11,單位0.1,單位分2.2;三里以外1.5,工分11,單位1.0,單位分7.3;二至三里,定額1.8,工分11,單位1.0,單位分6.1;水地麥,定額0.4,工分11,單位0.1,單位分2.75。
10.全國90%的農戶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
據1956年4月30日《人民日報》報道,全國農業社共1088000個,入社農戶10668萬戶,佔全國農戶總數的90%,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參加高級社的農戶已佔全國農戶總數的55%,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青海、廣西、北京、天津、上海等十個省、市並且超過了85%。在農業合作化運動大發展的同時,很多農業生產合作社並了適當的合併,由於小社並大社的結果,三月底的社數比1955年底減少了816000個,但入社農戶增加了3122萬多戶,平均每社已由40戶增加到98戶,初級社平均50戶,高級社平均25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