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亞歷山大羅維奇·岡察洛夫
俄羅斯小說家
俄國作家。除了曾去過日本(1852~1855)以外,在公務員的生涯中度過了平凡的一生。傳統觀念與實用主義的衝突,常是其小說的主題。1847年發表長篇小說《平凡的故事》,描寫資本主義侵入俄國社會後,貴族青年在生活和思想上所起的變化。1859年完成代表作《奧勃洛摩夫》,塑造了農奴制崩潰前夕昏庸懶惰的地主典型。農奴制改革后,思想日趨保守。晚年所作長篇小說《懸崖》,批評貴族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無能,同時貶損革命民主派,因而受到進步文藝界的指責。還寫有環球旅行日記《戰船巴拉達號》和文學論文《萬般苦惱》等。
俄羅斯小說家岡察洛夫(俄語:Ива́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ончаро́в,儒略曆1812年6月6日-1891年9月15日,合格里曆1812年6月18日-1891年9月27日),代表作有《奧勃洛莫夫》(1859年)等。
岡察洛夫畫像,伊萬·克拉姆斯科伊作
1812年 6月18日生於辛比爾斯克省一個富裕糧商之家。 1834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語文系。畢業后在家鄉省長辦公廳供職,1835年到聖彼得堡,在財政部外貿局任譯員。30年代末期起在幾種手抄文集上發表文學習作。1842年所作特寫《伊凡·薩維奇·波德查勃林》,運用自然派寫實手法,是他早期較好的作品。1846年與別林斯基相識,對他此後的思想和創作有很大影響。1847年在《現代人》雜誌上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平凡的故事》,描寫一個在外省地主莊園中長大、愛好空想的貴族青年如何在彼得堡生活環境影響下變成一個講求實際的官吏和企業家的故事,抨擊了莊園生活所形成的種種傳統習氣--“浪漫主義、耽於幻想、感傷情調和外省作風”(別林斯基),表明資產階級關係正在興起(彼得·阿杜耶夫的形象)。他的文筆優美細膩,描寫逼真。這部小說得到別林斯基的好評。1852至1854年,岡察洛夫隨海軍中將葉菲姆·瓦西里耶維奇·普佳京作環球航行。1858年出版《戰艦巴拉達號》,生動地記述了歐亞一些國家的風土人情,在關於中國的章節中,對太平天國運動作了歪曲描寫。1856至1860年任俄羅斯帝國圖書審查官,對進步文學一般抱同情態度。1862至1863年主編官辦的《北方郵報》。1863至1867年任出版事業委員會委員。1867年以四等文官退休。
代表作長篇小說《奧勃洛莫夫》(1847~1859),表達了農奴制改革前夕社會上強烈的反農奴制情緒和要求變革的願望,細膩地描述了地主知識分子奧勃洛莫夫的精神上的死亡過程。奧勃洛莫夫養尊處優,視勞動與公職為不堪忍受的重負。儘管他設想了龐大的行動計劃,卻無力完成任何事情,最後只能躺在沙發上混日子,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懶漢和廢物。他標誌著傳統的“多餘的人”蛻化的極限,是一個沒落地主的典型,同時還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列寧談到奧勃洛莫夫性格在蘇聯社會中的殘餘時說:“俄國經歷了三次革命,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奧勃洛莫夫。……我們只要看一看我們如何開會,如何在各個委員會裡工作,就可以說老奧勃洛莫夫仍然存在……”杜勃羅留波夫稱讚這個形象豐滿逼真,有立體感。他說:“岡察洛夫才能的最強有力的一面,就在於他善於把握對象的完整形象,善於把這形象加以提煉,加以雕塑。”(《什麼是奧勃洛莫夫性格?》)
《懸崖》插圖
岡察洛夫紀念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