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港鎮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轄鎮

陽新縣木港鎮南毗江西曾名木石港,木港公社,原轄大德鄉,東春鄉,吉山鄉等,北接城關,東南與楓林鎮山水相連,西北與排市鎮阡陌相通,山川秀美,民殷物阜,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地處富河南岸的木港鎮,擁有42163人(2017年)和246.06平方千米(2017年)的土地,擁有豐富的林木資源和礦產、水產資源,擁有招商引資明顯的比較優勢和優越的發展環境。

地理環境


木港鎮政府駐木港街,面積234.3平方千米。位於東經115°08′~115°18′,北緯29°40′~29°49′。地處陽新縣東部,東與楓林鎮接壤,南連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肇陳鎮,西鄰排市鎮,北接興國鎮。人民政府駐木港村,電話區號0714,郵編435202。北距陽新縣城14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5.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千米,總面積246.06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陸地153.6平方千米,佔65.5%。水域80.7平方千米,佔34.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36人。

地形地貌

地形大部為丘陵,地勢南高北低,最高點橫嶺山海拔582米,最低點牧洋湖15米。境內主要屬幕阜山余脈,南部有高峰橫嶺山、中部有玉嶺山、西部有顏山、東部有宋山。

行政區劃


轄26個村委會。
名稱
木港吉山
坳頭雙泉
丰台北山
塘畔田畈
金河太平
倉下石溪
漆祠陳祠
賀洞泉波
宋山排港
岩下西壠
下彭學詩
棗園漆橋
子山新湖

人口民族


全鎮公安註冊人口51967人。轄區總人口42163人(2017年),2011年末,城鎮常住人口13158人,城鎮化率23%。另有流動人口16568人。總人口中,男性28715萬人,佔52.7%;女性2.62萬人,佔48.3%;14歲以下17623萬人,佔32.5%;15~64歲35576萬人,佔64.2%;65歲以上1650人,佔5.1%。人口全部是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3‰,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率長3.8‰。

文化


方言

木港鎮方言口音多樣化,是個非常有趣的人文現象,值民俗學、語言學研究課題,主要方言口音有木港口音——以木港河水係為主要代表,該水系的流入西湖,形成了西湖水系口音,主要有木港、漆祠、岩下、坳頭、宋山、丰台、塘畔、倉下靠木港村部分;牛湖水系口音(大德口音),賀洞、倉下與賀洞、大德接壤部分;吉山口音,以吉山河水係為主,向北折轉向東流經排市注富河,主要包括下彭、棗園、北山、吉山、雙泉、子山等村,與排市口音相似。東春口音,主要流入新寶湖、牧羊湖的水系流域,包括石溪、太平、陳祠、西壠、學詩、田田畈、排港等村;新湖口音,因該村是移民村,主要來自王英水庫庫區,所以村民帶有獨特王英一帶口音,與富河南的口音相混,話音獨特。

歷史沿革


曾名木石港,木港公社,原轄大德鄉,東春鄉,吉山鄉等。明清時屬昌平鄉東鄉里。1961年改木港區。1975年建木港公社,1984年撤公社恢復木港區。1999年由東春,木港合併而成。
名稱來歷
木港原名木石港,因山石港而得名。

代表人物


黃驊
黃驊(1911-1943),原名為有,亦名春生,號金山。陽新縣木港良上村人,幼孤貧,7歲為地主放牛。11歲后當過裁縫、木匠學徒,愛聽太平天國故事.
1926年參加革命,任鳳凰鄉兒童團團長。1928年,中共陽新縣委負責人羅偉、柯松濤遇難,黃驊 含悲忍淚邀約兒童團員,夜間到處書寫"打倒國民黨新軍閥"、"為死難烈士報仇"等標語,后參加赤衛隊,鎮壓本地大土豪。
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加入中國共產黨。年底,任連指導員兼黨支部書記。第一次反"圍剿"勝利后,升營教導員兼黨總支書記。在第二、三、四次反"圍剿"中又屢立戰功,被選送紅四軍軍事政治學校學習。紅軍長征時,任教導師第三團政治委員、幹部團政治指導員。到陝北后,入紅軍大學學習,畢業留校任幹部團政治委員。
1937年9月,調任晉西南遊擊支隊支隊長。1938年8月,任中共晉西恃委軍事部長、八路軍一一五師晉西獨立支隊副支隊長、魯西三分區司令員。1939年8月,任八路軍第一縱隊蘇魯支隊隊長,同陳士票率部反擊閻錫山反共摩擦陰謀o1940年4月,任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兼一一五師教導第六旅副旅長,指揮部隊粉碎日軍"掃蕩",開創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深入閻錫山部動員下層官兵投入抗戰行列。又隻身赴東望島說服海盜陳志芳抗日,將陳部3個連編入八路軍教導第六旅。
1943年6月20日,黃在河北省新海縣與日本侵略軍作戰中犧牲。8月。渤海軍區將新海縣命名黃驊縣。1953年3月,黃驊遺骸移葬濟南市英雄山烈士陵園。
王忠法
湖北省水利廳廳長,1956年12月生,湖北陽新縣木港鎮王子山人,1976年6月入黨,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82年畢業於武漢水利水電大學農田水利專業;1982年至1991年在長辦規劃處從事水利經濟、水利規劃工作,任副科長;1991年至1994年在長江委規劃局規劃處工作,任室主任,1994年1月任副處長;1994年至1995年在長江委江務局從事防洪、治江管理工作,任副局長;1995年至1997年在長江委設計院工作,任院長助理兼規劃處處長,1997年7月任副院長;1999年6月至2006任長江委副主任、中共長江委黨組成員;2006年元月任湖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
柯松濤
他是首屆中共陽新縣委宣傳部部長。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柯松濤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精神轉入鄂贛邊區的大德山區,組織農民武裝暴動,開展土地革命鬥爭。1928年5月,柯松濤帶領武裝農民襲擊了雙港橋徐達貞的反動民團後轉移到了附近的栗子溝休息。夜晚由於叛徒的告密,不幸落入了紅學會匪徒的魔掌,先後關押在洪下園的徐家祠堂和雙港橋。1929年8月在江西省瑞昌縣的雙港橋壯烈犧牲,年僅23歲。犧牲后,家鄉黨組織派人將其遺體搶運回陽新安葬,1980年3月,當地百姓自發為柯松濤烈士立碑紀念。

旅遊


景點

2016年“98+”防汛救災
2016年“98+”防汛救災
風景圖
風景圖
風景名勝。

經濟


農業

耕地面積5.8萬畝,人均1.1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2.2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農民人均純收入4360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稻穀、紅薯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3萬噸,人均415千克。其中稻穀1.8萬噸,紅薯2080噸,小麥610噸;經濟作物以蔬菜為主。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0.9萬畝,產量0.9萬噸,主要品種玉米,大豆,紅薯等,蔬菜和鮮魚。蓄牧業以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5萬頭,年末存欄3.5萬頭;羊飼養量0.5萬隻,年末存欄0.4萬隻;家禽年飼養量16.8萬羽。

工業

以化工、採石場、有機玻璃場為主。2011年末工業生產總值3.1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5%。擁有工業企業13家,職業32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480萬元,比上年增長8%。

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489萬元,比上年增長1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18萬元,增值稅112萬元,企業所得稅109萬元,個人所得稅9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加8.3%、7.6%、10.5%、6.2%。人均財政收入89元。比上年增長11%。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1億元,比上年增長8%;各項貸款餘額4千萬元,比去年增長7%。

水利

境內湖泊眾,有絨湖、西湖、牛湖、百寶湖、新保湖、牧羊湖、易家塘、東春塘等大小湖泊;擁有潮田水庫、西灣水庫、東嶺水庫、新田水庫、南山壠水庫、嶺背源水庫等中小型水庫。目前這些湖泊是木港鎮的重要水產養殖和農業種植的主產區。也是木港鎮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招商引資
誠實、勤勞的木港人民秉承“投資者是上帝;人人是木港環境,個個是木港形象”的理念。他們時刻保護外資企業的外部環境,爭分奪秒地打造園林城鎮,構築“愛商、富商、親商、安商”的招商引資平台。木港鎮對來投資的外資企業實行“一保、兩包、三通”的優惠政策。“一保”就是全力保護外資企業的外部環境;“兩包”就是包辦外資企業的各類生產性證照和征地手續;“三通”即通水、通電、通路,並平整場地。對生產性投資企業在獲利之後兩年內免征所得稅,八年內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對農業產業化項目及旅遊開發,享受十年所得稅減免的優惠政策,優惠期滿后五年內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熱情而務實的木港,憑藉得天獨厚的引資優勢,既對自已的發展信心百倍,又真誠地尋找合作夥伴,我們誠摯地邀請海內外客商和社會各界朋友來木港考察投資,我們願以更優化的投資環境,更優惠的投資政策,更優質的服務水平,與四海朋友一道,在這片擁有廣闊發展空間、眾多創業聚財機會的熱土上,大展宏圖,共創美好明天。

社會


城鎮建設
木港鎮距陽新縣城14公里,距江西九江市90公里,朱黃公路、界浮省道穿境而過,新湖、宋山碼頭沿富河可直達“黃金水道”長江,通訊設施擁有裝機容量達2.4萬門的華光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移動、聯通通訊信號實現無縫隙覆蓋,鎮內11萬伏的變電站一座,電力總容量可達到20萬KVA。木港鎮借界浮省道升級改造的良好契機,啟動木港新街建設工程,不久的將來,一座規劃科學、布局合理、設施齊備、功能齊全的嶄新木港城鎮將崛起荊楚大地。
木港集鎮主要街道:玉嶺大道,起始木港村六保組杭瑞高速連接線至木港村周家墩;木石路,起始木港街心花園與玉嶺大道交匯處,至木港村周家與玉嶺大道交匯處公路橋頭;山朝坪路(東西走向),起始於木港老財政所周家橋頭,止於木港老供銷百貨大樓與木石港路交匯處;石壁巷起始木港鎮食品所辦公樓路口止於木港街心花園木石港路交匯處;西湖路(南北向),起始於徐剛家電木石港與該路交匯處,止陶家嘴;百寶湖路,起始木石港路周家橋頭,止於木港村崇漆組橋頭。
木港鎮既是個典型的山區鎮,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林木資源十分豐富,年可出產把竹36萬根,樹木20萬m3,又是個水產養殖大鎮,可養水面2、4萬畝,年可出產產品540餘萬斤。境內絨湖、牛湖、新寶湖、牧羊湖等十餘個大小湖泊星羅棋布,一百餘個水產養殖基地點輟其間,如眾星閃爍、星光燦爛。石灰石儲量過億噸,其中東山石灰石是製作彩色水泥的佳選原料,東山彩色水泥廠已列入省級開發項目。新時期,木港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已建成千畝油菜基地,“八一”養殖基地,棗園三元雜交豬養殖基地,萬畝臘米基地,千噸松脂油采割加工基地。

教育

木港鎮中小學校
小學
陽新縣木港鎮下彭小學陽新縣木港鎮中心完全小學陽新縣木港鎮丰台小學
陽新縣木港鎮倉下小學陽新縣木港鎮初級小學陽新縣木港鎮北山小學
陽新縣木港鎮吉山小學陽新縣木港鎮坳頭小學陽新縣木港鎮塘畔小學
陽新縣木港鎮太平小學陽新縣木港鎮子山小學陽新縣木港鎮學詩小學
陽新縣木港鎮宋山小學陽新縣木港鎮岩下小學陽新縣木港鎮排港小學
陽新縣木港鎮新湖小學陽新縣木港鎮棗元完全小學陽新縣木港鎮泉波村小學
陽新縣木港鎮漆家祠學校陽新縣木港鎮漆橋小學陽新縣木港鎮甘坑小學
陽新縣木港鎮田畈小學陽新縣木港鎮石溪小學陽新縣木港鎮胡玉小學
陽新縣木港鎮西壠小學陽新縣木港鎮西山小學陽新縣木港鎮賀洞完全小學
陽新縣木港鎮金河小學陽新縣木港鎮陳祠小學
初級中學
陽新縣木港鎮東春中學陽新縣木港鎮中心中學(木港鎮中心初級中學)
職業中學
陽新縣木港職業中學
2011年末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215人,專任教師14人;有小學25所,在校生6140人,教師23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學生2675人,教師165人,初中適齡學率、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7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1處,各類文化專業戶31戶,各類圖書室30個,藏書5萬冊,音樂、美術、書法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38人,有省、市級文化保護單位1處。
廣播電視
1997年11月建成木港鎮有線電視台,后改稱為木港鎮廣播電視站,現有有線電視用戶6000萬戶,入戶率7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鎮衛生院1個,門診部(所)1個;床位46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0張;固定資產總值208萬元,專業衛生人員80人,其中執業醫師20人,執業助理醫師13人,註冊護士47人。2011年末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1萬人次。26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50784人,參保率92%。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5戶,192人,年支出39.4萬元。比去年增長7%。月人均200元,比去增長7%;醫療救助124人,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900人次,共支出29萬元,比去年增長1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33戶,人數3991人,月支出28.5萬元。比去年增長7%。國家撫恤、優撫對象134人,年支出50萬元。比去年增長11%。福利院1個,床位100張,供養農村五保對象80人。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7萬元,比去年增長16%;基金支出合計27萬元,比去年增長16%;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人數2.0萬人,參保率9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現有郵政局1處,郵政業總量180萬元,報紙、雜誌累計發行1.5萬份。電信企業1家。固定電話用戶1532戶,電話普及率94%,行動電話用戶1.4萬戶,網際網路用戶582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58.3萬元。
給排水
2009年建成木港鎮自來水廠,年供水2.3萬立方米,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排水管道4000米。
供電
1984年木港變電站、供電站建成。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鎮駐地栽植綠化樹木600餘棵,綠化面積0.8萬平方米。

交通


杭瑞高速、316省道,武九鐵路、杭瑞高速穿境而過,北距陽新縣14千米,南距江西九江74千米。

公共交通

1997年建成木港鎮客運站,日發客車20班次,日均容量600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