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市鎮

湖北省陽新縣轄鎮

排市徠鎮地處幕阜山脈北麓,位於湖北省陽新縣南部富河流域中游,距陽新縣城30公里,西北緊靠106國道,東南臨近江西瑞昌,陽新縣富河中游,歷史上因“夾河兩岸皆有市”而得名排市鎮,是古代著名的商貿集市。1999年,原排市鎮和後山鄉合併為新的排市鎮。全鎮版圖面積156.94平方千米(2017年),現有24個行政村:排市村、河北村、萬家、上王、梅潭、硤石、石坑、洛元、下橋、鐵鋪、玉畈、日清、山田、龍口、官科、后坑、泉山、中山、王堖、陳山、紅山、下容、富山、西元,全鎮146個村民小組,農戶9321戶,總人口34597人(2017年),總耕地面積42760畝,山場面積約14萬畝,2013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662元。

歷史沿革


排市並不是“市”,而是一個江南普通小鎮。地處幕阜山北麓,位於富河流域中游南岸,素以“夾河兩岸皆有市”而得名。自南宋宋理宗時就有了排市街,歷來為富河水運停靠之所,商品集散之地,自上游順流而下的木排竹筏在此攢集成市,綿延數里。從“排市”二字中,可以想象得到當年富河放排手們“號子一喊浪靠邊”的衝天豪氣和夾河兩岸人來熙攘的繁華景象。
因昔有“夾河兩岸皆有市”,河上常有竹木排停靠而得名。
民國時期屬陽新縣第五區,1958年屬蘇紅公社,1960年設排市區,1975年建排市公社,1984年恢復區建置,1987年設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排市、24個村民委員會。
河北萬家上王梅潭
硤石石坑洛元下橋
鐵鋪玉畈日清山田
龍口官科后坑泉山
中山王堖陳山紅山
下容富山西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4828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600人,城鎮化率15.7%。另有流動人口6321人。總人口中,男性26325人,佔54.5%;女性21961人,佔45.5%;14歲以下7121人,佔15%;15~64歲29610人,佔61.3%;65歲以上11555人,佔23.9%。總人口中全部是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6.2‰,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長率12.1‰。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千米,總面積152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43.3平方千米,佔94.3%;水域9.7平方千米,佔5.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18人。

自然資源


排市鎮位於陽新縣富河中游,歷史上因“夾河兩岸皆有市”而得名排市鎮,是古代著名的商貿集市。1999年,原排市鎮和後山鄉合併為新的排市鎮。現排市鎮下轄24個行政村,人口51000人,國土面積158平方公里,擁有耕地面積4.2萬畝,山場面積12萬畝,資源十分豐富。排市鎮人傑地靈,地大物博,山多水闊,資源豐富,農、林、工業發展前景廣闊。

山水資源

全鎮現有山場面積10.98萬畝,其中宜林面積7.56萬畝;水域面積3.2萬畝。
其中可養殖水面面積2.5萬畝;耕地面積35083畝。
正在建設的幕阜山農夫產品交易中心 
正在建設的幕阜山農夫產品交易中心 
水田19914畝,旱地15169畝。

礦產資源

境內礦藏的柴煤儲量高達500萬噸以上。

電力資源

正在開發的排市後山三峽新能源風電項目
正在開發的排市後山三峽新能源風電項目
境內有大型水庫3座,可用於小水電開發。廣闊的山場,寬闊的水域,遼闊的耕地,給排市鎮帶來了無限的財富。該鎮堅持科技興農,走農業產業化和綜合開發的道路。現建有萬畝油茶、萬畝把竹、萬畝優質稻、3000畝精養魚池、2000畝大棚蔬菜、1000隻黑山羊種羊等基地10個。
鎮內竹木成林,果樹成蔭,魚蟹滿池,蓮藕滿塘,糧食遍地。高科技,大規模、高效益、供產銷一條龍的農業生產新格局在該鎮基本形成。排市工業以煤炭開發、紅磚生產、黃砂經營、竹木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已興辦紅磚廠3個,竹木加工廠5個,農副產品加工廠40個,黃砂公司1個。現代化生產管理的工業模式正逐步走向正軌。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大理石、方解石,其中大理石地質儲量2000萬立方米,可采儲量為900萬立方米,集中分佈在後山。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580萬立方米。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4°49′~114°58′,北緯29°33′~29°41′。地處陽新縣西南部,東與木港鎮毗鄰,東南與江西省瑞昌市肇陳鎮相連,西南與洋港鎮、龍港鎮為鄰,北與軍墾接壤。人民政府駐排市村,電話區號0714,郵政編碼435245,距陽新縣城30千米。

地形地貌

境內大部分為山前平原,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80~100米,最高點泉山村泉塘山頂海拔813米,最低點富河海拔70米。

交通


杭瑞、大廣高速在排市附近交匯
杭瑞、大廣高速在排市附近交匯
排市鎮交通便利,區位優越,設施齊全,環境優良,是一塊投資開發的熱土。一是交通便捷,水陸兩通。朱黃公路穿腹而過,南與省道界浮公路相連,北與106國道接壤。富河之水穿境而過途徑陽新縣城,流入長江。二是通訊設施完備。已開通程式控制電話1400門,建有移動通信發射塔站三座。三是社會環境優良。

旅遊


排市鎮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旅遊開發潛力巨大。陽新八景之一的滴水崖瀑布僅距高速出口1.5公里,一代文豪蘇東坡曾到此遊覽,並留下了壯美詩篇;後山闞家塘古民居2012年成功入選“中國傳統古村落”;道教聖地顏子仙觀是鄂東南道教文化最大的道場;中共陽新“一大”會址鍾家祠堂已建成黃石首批文化禮堂,對遊客開放。
排市鎮
排市鎮
近年來,排徠市鎮進一步加快旅遊產業發展,加大旅遊景點的開發和建設。今天的排市,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著四海賓朋前來觀光旅遊。排市是著名的“文化之鄉”,是陽新採茶戲的發源地,後山闞家塘清代古民居是央視《陽新鞋匠》的外景拍攝地。
排市是“紅色的熱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龍湖瑞中心縣委在排市這塊熱土誕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德懷、王平、黃驊在這裡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闞家塘古民居

有三百多年歷史的闞家塘建築群
有三百多年歷史的闞家塘建築群
闞家塘古民居
闞家塘古民居
闞家塘古村位於陽新縣排市鎮下容村。名為闞家塘,實為清乾隆年間李姓人家修建的李家大院。李氏後裔遵先祖只在宅基上內擴不外延之囑,歷經300餘年,形成了長近百米,寬約20米的上中下三層,三扇大門,36個天井,108間房的家族建築群。2012年被入列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名為闞家塘,卻沒一戶闞姓人家。“相傳,很久以前,這裡因闞姓人家在此居住而得名,后遷走他鄉。清康熙年間,李氏遷居此地,繁衍生息,其後裔遵先祖添丁加口,只在老宅基腳內加屋建檁,不得外延之囑,數百年來,形成了長逾百米,寬約20米的上中下三層,三扇大門,36個天井,108間房的家族建築群。”鎮長魏永伙說。
據李氏族譜記載,這支李姓始祖李懷楚,1580年前後由江西瑞昌清湓遷居此地。公元1752年,即清乾隆年間,李氏第七代後裔李克瑞靠茶麻生產與貿易起家后,大興土木,擴大基業,修建了這座光宗耀祖的家族大院。
依山而建的李家大院,坐北朝南;門前有場,沿牆院延伸百米之長;牆,高三丈有餘;有三層或二層樓閣,樓層之間,有內廊環繞;廂房外牆有內窄外寬或長或扁的通風窗,還可作瞭望或禦敵射擊孔;百米牆院僅有大門三扇,正門,青石門框,上書“盤古風清”。外觀其屋,與修建平地之物無異,進入其中,才見其依山勢而建,樓層交疊;正堂三階的三扇大門與3條橫向的環廊相交,108間廂房就鑲嵌在這三縱三橫的網格之間。
李氏族譜記載,李克瑞在世85年,修建此宅院就耗費50餘年的光陰。李家大院108間房屋的防火、排水、採光處處用材獨到,匠心別具。青石板鋪地,硬山牆擱檁,大青磚平砌,小青磚灌牆,梁架木柱均徑尺有餘,橫樑中部微拱的“冬瓜梁”隱約可見圓形的花紋雕刻。青磚與木質結構中,橫向每五間房屋就有一道青磚封火牆直達屋頂,因其形如馬頭,俗稱馬頭牆。“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築密度較大,不利於防火,而高高的馬頭牆,能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故而馬頭牆又稱為封火牆。”縣住建局負責人說。
李家大院處處彰顯納氣藏風之勢,36口青石板鋪就的天井或迴廊或暗溝與院外溪溝相接相通,既寓大院“四水歸堂”又財不外漏之意;36口天井勝似36個天窗,讓壁壘層疊的大院終年陽光照射,那留著倒喇叭形的瞭望孔和108間房屋的木雕窗欞,任四面來風穿堂而過,雖是南敞北閉的“U”形民居,卻也終年滿院春光。溪岩山的泉水滋潤著這塊家族領地,院內,有山中之泉,供日常飲用;院外,有泉水井3口,終年不涸,不僅供飲用,還能入田、進溝,滿足百十畝農田灌溉之需。有山可耕,有田可種,有水滋潤,李氏家族在此近300年的興榮,由李克瑞一戶,繁衍到解放初期40餘戶400餘人。其子孫遵囑,沒在宅基外建一磚一瓦的家規令人深思,3500平方米的空間中共同生活200餘年,這相融共濟的家族文化不得不令當代人汗顏。
滴水崖瀑布
滴水崖瀑布

後山景區

後山原名后堖山,位於陽新縣排市鎮境內,地處幕阜山脈北麓,富河流域中游南岸,景區面積約60平方公里。后堖山峰巒起伏,茂林幽深,山水相映,風景秀麗,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曾到此遊歷。有建於明朝正德年間的吉祥寺;還有以油茶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旅遊示範點——陽新縣三元實業公司和茶花園等,可打造成集生態觀光、漂流體驗、宗教文化、茶花觀賞、農事體驗為一體的旅遊景區。後山景區距縣城約38公里。瀑布的源頭是一口泉,名曰“仙姑泉"。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後山人祖祖輩輩下山擔水或到石縫中接水。一天中午,後山王塔堡有一位老人在一條石縫裡接水,一位路過此地的仙姑走上前說:“老人家,你能給我一碗水喝嗎?"老人二話沒說,盛起一碗水遞給仙姑。仙姑喝完,對著石縫吹了一口氣,石疑里的水驟然變大。老人慾向仙姑道謝,不料仙姑駕雲而去。後來,當地人把這股泉水稱作“仙姑泉"。如今,水池擴建成庫容為5萬立方米的大山塘,並興建了一座發電站,不僅能滿足後山村民的用電,而且通過37公里長的高壓輸電專線送往縣城聯網。
梅潭村杭菊種植區
梅潭村杭菊種植區
後山兩瀑的第二疊瀑布,從80米高的山林中奔瀉而下,如脫疆野馬、翻海蛟龍,咆哮怒吼,入谷成溪。瀑布的一側峭壁如削,岩欲墜;一側古藤盤結,荊棘叢生。荊棘中隱藏著一個溶洞。洞內有無數鐘乳石,有的如荷花倒掛,有的似青松傲雪,還有石柱、石筍、石屏等,形態逼真。洞內還有許多小洞。從第二疊瀑布,沿著447級台階而上,一路上樹蔭森森。攀上“清池",再沿著後山電站渠道緩緩前行,便到了“一天門",越過陡峭的“天橋",後山兩瀑的第一疊瀑布出現在眼前。飛瀑從百米高的絕崖奔瀉而下,中途被突岩所截,水擊岩頭,飛珠濺玉。在陽光的照射下,兩道彩虹,一左一右,若飛若舞。瀑流沖入“印月潭",聲若奔雷。潭水清澈見底,小蝦、小魚時而來回遊動,時而棲於岩縫草叢。捧起一口水,寒冷如冰,飲之如飴。

顏子仙觀

顏山牌坊
顏山牌坊
顏子仙觀
顏子仙觀
座落於東春、排市交界處顏子山上的顏真觀,是陽新道教的發祥地。與其他道觀有所不同,這裡主供的是正一道普濟一炁真人雷祖的銅像。雷祖,雷時中,既是我國宋末元初道教天心派的重要傳人,又是東南、西蜀混元道派的創始人。顏山,是他最終修成正果的仙地。顏山,自雷祖闢為洞天福地,歷封建社會宋元明清四朝興廢,又歷近代、當代多次巨大社會變革,所經風雨滄桑自不必說,只是資料所限,一言難盡。歷史上,它曾經以其輝煌令世人矚目,應是事實。據零星史料,元代至元年間的南宗七真白玉蟾曾慕名進山(見九宮山碑記),明初郡內名師陳任遠曾入山傳道,永樂年間又有道祿司正一、南岩道士孫碧雲來拜。1998年後,武當山掌門鍾雲龍,北京白雲觀道長鍾道松等,相繼來觀參謁。顏真觀今藏有詠觀古詩17首,不妨選出幾首代表之作,品品當年:元代無名氏嘆顏山之“梅清”:“雪壓溪橋清無比,數株老松寒徹底。宇宙之間誰可用,除卻梅花惟有水。水清梅清相契合,一段清奇千古事。此花秀得壠頭春,惟有盧李常盼視。”明代文壇“后七子”吳國倫的《曉登顏子山絕頂》:“凌晨躡飛巒,海日射天表。三楚在其茲,叢山亦何小。襟袂生流雲,岩叢息過鳥。何當遂巢居,勿為塵緣擾。”清代監察御史易俊的《顏山泉》:“泉流鎮日未停聲,漱玉跳珠石上行。半點塵紅都不染,出山猶是在山清。”1957年,下橋鄉派人上山拆掉殘餘的三間正殿,僅存鐫聯石柱和鐫名“福”、“祿”、“壽”的三塊石門匾,及歷代住持墓葬、碑石。“文化大革命”中“破四舊”,藏於民間的雷祖銅像被砸。如今的顏真觀,是1985年後於廢墟上重修的,佔地30畝,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並重塑了2米高的雷祖銅像,開有雲龍武館,香客已及鄂贛兩省13市縣。1998年定為本縣道教重點保護的唯一宮觀。

經濟


排市鎮河北村迎賓大道
排市鎮河北村迎賓大道
力實施工業興鎮戰略。近幾年來,排市鎮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了2.74平方公里的河北工業園區,並先後成功引進了上海三元山油茶精鍊廠、武漢凱迪新能源電廠、風能發電等大型工業企業落戶排市。2011年總投資5000萬元的外資企業上海三元公司山茶油精鍊廠在排市建設完工,2012年總投資3.2億元的武漢凱迪新能源電廠在排市開工建設,2013年總投資10億元的風能發電項目成功落戶排市,排市鎮的規模工業企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弱到強,翻開了新的篇章。

陽新凱迪生物質能源發電廠

規劃中的河北新區
規劃中的河北新區
排市鎮河北工業園位於杭瑞、大廣兩條高速交會出口處,計劃佔地2.74平方公里,園區建設分三期實施。目前已做好控制性詳規,並啟動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陽新凱迪生物質能源發電廠:以稻殼、秸稈、農林廢棄物等“綠色能源”為燃料的陽新凱迪生物質能源發電廠,已於去年11月在陽新縣排市鎮河北村黃土坡開工興建。該項目總投資3.2億元,是全省規模最大的生物質能源發電廠之一,也是陽新縣首家新能源發電企業。項目建成投產後,年均上網電量可達1.98億千瓦時,項目年節約標煤8.5萬噸,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約1.7億元,利稅約800萬元。目前,該項目高速建設,有望今年11月投產發電。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級創新示範企業,去年公司總資產超過200億元,年銷售收入超100億元,年利稅超17億元。陽新凱迪生物質能源發電廠項目於2011年選址落戶排市鎮黃土坡,總投資3.2億元,是全省規模最大的生物質能源發電廠之一,也是陽新縣首家新能源發電企業。項目利用當地的稻殼、秸稈、農林廢棄物等“綠色能源”,作為燃料發電,裝機容量為30萬兆,從主廠房開工到機組投產約14個月。項目建成投產後,年均上網電量可達1.98億千瓦時,項目年節約標煤8.5萬噸,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約1.7億元,利稅約800萬元。以稻殼、秸稈、農林廢棄物等“綠色能源”為燃料的陽新凱迪生物質能源發電廠,已於去年11月在陽新縣排市鎮黃土坡開工興建。該項目總投資3.2億元,是全省規模最大的生物質能源發電廠之一,也是陽新縣首家新能源發電企業。項目建成投產後,年均上網電量可達1.98億千瓦時,項目年節約標煤8.5萬噸,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約1.7億元,利稅約800萬元。目前,該項目高速建設,有望今年11月投產
三元公司
三元公司

陽新三元實業公司

陽新三元實業有限公司於2008年9月在陽新註冊正式掛牌成立。公司主要建設項目以高效油茶林為基地,建立相關衍伸鏈接產業——開發下游產品(洗滌劑、洗髮劑、無煙碳);開發上游產品(化妝品、醫藥注射劑、乳化飲料);開發生態休閑觀光旅遊區。目前,公司已投入6000餘萬元,其中山茶油加工廠擁有國際先進的物理壓榨制油生產線和精鍊生產線,採用冷榨技術,年可加工精鍊高檔純山茶油3650噸。公司不僅生產高檔食用山茶油,而且利用其純天然特性,進一步提高茶油的附加值,精製出如保健油、化妝品用油和注射用油等高端產品,產品面向全國市場,並以歐美、東南亞、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為主要出口目標。公司擁用2萬畝油茶林基地。其位於著名的“油茶之鄉”鄂東南陽新縣的西南片,處海拔200-800米之間,土地肥活、山巒疊嶂,去霧繚繞,人煙稀少,該地在國家《2009-2020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中被認定為最適宜油茶生長的地區之一。基地在大量管理、改造野生老林的基礎上,建立“育苗、種植、加工、深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並在林間套種花生、紅薯、苦蕎麥等農作物,及發展林下養殖業,有效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實現了公司與農戶雙贏。2011年陽新三元實業有限公司被評為黃石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公司秉承“誠信務實,拼搏進取,科學管理,爭創名優”的企業精神,相信,通過全體員工的不斷努力,公司穩步發展,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重點龍頭企業。到2020年,公司年產值力爭達到5億元。目標是:把公司建成湖北省農業型龍頭企業公司已經擁有自己的優質油茶林基地16656畝,其中以買斷40年和入股收益分成的方式收購老茶林8023畝,以荒山荒地入股收益分成和租賃方式新發展種植優質豐產油茶8633畝,地跨兩鎮九村。為當地安排剩餘勞動力138人,年安排季節性勞動力約6000人次,每年給當地百姓直接創收360餘萬元。經過幾年的精心培育管理,公司油茶掛果面積已達9000餘畝,年可採茶果約1800萬公斤,產值3600萬元。公司榨油廠榨油設備正在調試,第一條生產線即將投入生產。年可生產純香油、精鍊油3650噸,可提煉皂角素1314噸,有機肥2000噸。油廠可為當地安排剩餘勞動力90人,臨時性用工5000人次,為當地百姓直接創收約220萬元,年產值達1。5億元,利稅3600萬元。已基本形成國家社會效益和公
三元公司產品
三元公司產品
司效益雙贏的可喜局面。

經濟概況

【農業】耕地面積4.3萬畝,人均0.9畝,以種植水稻、玉米種植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7350.3萬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6%。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900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1萬噸,人均653.9千克,其中水稻1.3萬噸,玉米3470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茶、棉花等。2011年油茶種植面積1.6萬畝,總產3000噸;棉花播種面積4500畝,總產230噸。畜牧業以蛋雞、肉牛為主。2011年蛋雞飼養量32萬羽,肉牛1000頭。
【工業】以電力、加工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1.1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0%。擁有工業企業6家,職工53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350萬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上海三元油茶年產山茶油1500噸,凱迪生物能源發電廠年發電2.3億度,後山華潤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時。
【財政金融】2011年財政總收入338.7萬元,比上年增長17%。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9369.5萬元,比上年增長30.4%;各項貸款餘額1304.8萬元,同比增長-37.4%。

社會


教育

排市中學
排市中學
排市是著名的“人才之鄉”,從這裡走出了鍾學智、汪祖能、汪涵葦、柯飄飄、明宇等五名清華大學學子,是全縣考取清華大學最多的鄉鎮。
排市鎮中小學校
陽新到排市鎮袁昭小學陽新縣排市鎮萬家小學陽新縣排市鎮上王小學
陽新縣排市鎮下橋小學陽新縣排市鎮初級中學陽新縣排市鎮后坑村小學
陽新縣排市鎮官塘小學陽新縣排市鎮官科村小學陽新縣排市鎮富山村小學
陽新縣排市鎮小學陽新縣排市鎮山田小學陽新縣排市鎮排市中心小學
陽新縣排市鎮日清小學陽新縣排市鎮河北小學陽新縣排市鎮洛元村小學
陽新縣排市鎮玉畈村小學陽新縣排市鎮王堖村完全小學陽新縣排市鎮石坑村小學
陽新縣排市鎮石潭村小學陽新縣排市鎮硤石村小學陽新縣排市鎮茶葉村小學
陽新縣排市鎮西元小學陽新縣排市鎮鐵鋪村小學陽新縣排市鎮陳山村小學
陽新縣排市鎮龍口村小學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2011年末,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4處,各類文化專業戶10戶,各類圖書室30個,藏書15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52人,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
【教育】2011年末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548人,專任教師50人;小學28所,在校學生4148人,專任教師41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學生1029人,專任教師23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015萬元,比上年增長19%。
【醫療衛生】2011年末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27個;床位6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2.5張;固定資產總值258.9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06名,其中執業醫師30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1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20萬人次。24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6萬人,參保率95%。
【廣播電視】1992年建成陽新縣排市鎮廣播站,2002年更名為陽新縣排市鎮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站,2006年更名為陽新縣排市鎮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服務中心,現有有線電視用戶4620戶,入戶率92%。
【社會保障】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7戶,人數344人,支出82.2萬元,比上年減少3.9%,月人均156元,同比增長6%;醫療救助6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363人次,共支出26.2萬元,同比增長2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02戶,人數3914人,支出399萬元,同比增長60%,月人均85元,同比增長6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44.3萬元,同比增長17%。社會福利院1家,床位110張,供養農村五保對象106人。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8萬元,使23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4.1萬人,參保率98%。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2011年末有郵政局1處,郵政業務總量22萬元,年收入10.6萬元。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4200份。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2處,固定電話用戶0.1萬戶,電話普及率91%;移動用戶2.1萬戶,網際網路用戶261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97萬元。

市政建設

【公共交通】1978年建成排市鎮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40班次,日均容量1200餘人次。
【給排水】1968年、1979年、2008年先後新建修建了排市、硤石、泉口自來水廠。鋪設自來水管道21萬餘米,日供水3400餘噸,供水6800戶。開挖下水管道1800餘米。
【園林綠化】2011年末鎮駐地有花壇35個,綠化面積5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