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超

書畫家

吳超,男,漢族,字蘇梅,號缶丁,1952年生於上海,海派藝術大師吳昌碩徠先生四世孫。

簡介


中文名:吳超
別名:缶梅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52年8月
職業:書法家
主要成就:吳昌碩藝術研究鑒定,吳門書法傳承

經歷


吳超
吳超
吳超,男,漢族,字蘇梅,號缶丁,1952年生於上海,海派藝術大師吳昌碩先生四世孫。
幼時在祖父吳東邁、父親吳長鄴指導下學習書法,“文革”后又在王個簃先生親授下練習金文石鼓書體。1988年赴日留學,多次在日本各地舉辦吳昌碩藝術講座及舉辦《吳昌碩四代展》和《吳昌碩書法展》,受到日本各界好評,回國后長期致力於研究並積極參予吳昌碩藝術研究會和上海吳昌碩紀念館的工作。曾無償向吳昌碩紀念館、西冷印社等藝術團體捐獻吳昌碩、吳東邁、王個簃等藝術大家作品,並多次在文匯報、新民晚報、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等媒體上發表關於吳昌碩藝術研究文章,在研究及鑒賞吳昌碩藝術方面有相當的造詣。
1958年--六歲上小學,七歲時開始在祖父吳東邁、父親吳長鄴指導下學習書法
1968年--進入紙盒廠工作
徠1976年--在王個簃先生親授下練習金文石鼓書體
1987年--在王個簃、宋日昌等介紹下加入上海書法家協會
1988年--前往日本留學
2003年--在高式熊介紹下進入西泠印社
2004年--與董天野先生之子董之一共同創立了海上書畫名家後裔聯誼會

生活


從小就與祖父吳東邁、父親吳長鄴生活在一起。六歲上小學,七歲時由祖父監督下開始學字。小學時並不理解書法,玩的心思也很重,所以一開始是家裡強制學的。不過,寫得好受到大人表揚,成就感也有感而生。從楷書入門,我始終認為,書法線條也是國畫之源。
十六歲時進入紙盒廠工作,在車間工作期間右手不慎被機器“咬了一口”,所以調離生產一線,之後從宣傳做到質量管理工作。當時受傷,手都伸不直,老醫生診斷需要半年恢復。雖然很痛,但在這期間,每天堅持復健,終於能夠重新拿起筆。
在工廠期間,休息時間別人在打牌娛樂,我則在練字。文革後期,部分碑帖已經能夠見到。所以工資的很大一部分也花費在收集這些材料上。之後就開始在父親吳長鄴與王個簃先生的指導下真正研習書法。每隔一兩周就會向王個簃先生登門請教,他告訴我學書要學隸,臨摹各家各碑。就像燒菜,料越多越入味。《張遷碑》方整多變、《石門頌》恣肆奔放........都是我情之所鍾。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日本身西泠印社贈送了一尊吳昌碩像,我作為吳氏後人,也參加了這次活動。期間我見到了青山衫雨等泰斗級人物,日本方面也樂於與我們交流。1988年前往日本留學交流,兩年時間中得以與日本書法界深入交流。

書法筆風


吳超作品
吳超作品
傳承先曾祖吳昌碩藝術風格,以秦篆石鼓線條入;各種書體中,形成自己獨特書風。

藝術觀點


吳超作品
吳超作品
中國傳統書法貴在線條,只有多吸收歷史上各時期優秀書風,厚積薄發,才能真正創造出優秀作品。

榮譽


中國西泠印社社員,上海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吳昌碩藝術研究協會副會長,海上書畫名家後裔聯誼會會長,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副館長,上海海派書畫院副院長。

評論


王個簃、沙孟海錢君陶程十發、高式熊、曹用平等多位前輩們都稱讚其勤奮好學,能極好地掌握吳門的石鼓筆法,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又能謙虛地學習當代多人書風的精髓之處,到最後自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書法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