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持
徐公持
徐公持,1940年7月生,江蘇省江陰市人。曾講過《魏晉南北朝文學概說》,獲得好評。
1964年哈爾濱師範學院中文系研究生畢業,同年入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研究組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編審等,曾任古典文學權威刊物《文學遺產》主編二十年。主治先秦至隋文學研究,兼及學術史研究等。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黑龍江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學科顧問。
有《魏晉文學史》、《建安七子論》、《阮籍與嵇康》、《魏晉二十四友》、《中國古代作家》(上、下)《中國古典傳記》(合編)。主要論文有《文學史有限論》、《“詩妖”之研究》、《魏晉玄學的限期思想資源》、《建安七子詩文系年考證》、《曹植生平八考》、《二十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近代化進程論略》等。
釋“思無邪”,黑龍江日報,1962.10.14
論二南,《哈爾濱師院學報》 1963年第4期
卷耳析解,《哈爾濱師院學報》 1963年第1期
詩“興”發微,《哈爾濱師院學報》 1964年第2期
批判半個紅學家江青,《北京日報》 1977.3.24
詩經,《中國文學》外文版 1977年第4期
水滸簡評,北京出版社 1977年
談日本所出幾部中國文學史,《國外社會科學》 1978年第4期
建安文學,《中國文學》外文版 1978年3第期
關於曹植詩歌的寫作年代問題,《文史》 1979年第6輯
小南一郎論中國文學史研究問題(譯文),《文學遺產》 1980年第2期
松枝茂夫談《紅樓夢》(譯文),《紅樓夢研究集刊》 1980年9月第4輯
國外中國文學研究動態(六篇)(譯文),文學研究動態 1980-1982
吉川幸次郎論中國文學的特性(譯文),《文學遺產》 1981年第1期
關於曹雪芹晚年的“佚著”問題(譯文),《紅樓夢研究集》 1981年10月第7輯
日本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述略,《文學評論》 1981年第5期
高適《燕歌行》析,《唐詩鑒賞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年
初唐詩人駱賓王,《文史知識》 1981年第3期
建安七子詮,《文學評論》 1981年第4期
曹植生平八考,《文史》 1981年第10輯
日本中國文學研究簡介,《中國文學研究年鑒》 1981年卷 1982年10月
齊梁間的散文佳品,《文史知識》 1982年第7期
經得起檢驗的力作——評余冠英的幾部古代詩選,《文學評論》 1982年第3期
建安七子詩文系年考證,《文學遺產》增刊14輯 1982年
關於曹植的評價問題,《文學遺產》 1983年第1期
前論中國古代傳記文學,《文學遺產》 1983年第4期
曹植為曹操第几子,《文學評論》 1983 年第05 期
磯部彰的西遊記研究,《文學遺產》 1983年第2期
日本1981年中國文學研究簡介,《中國危險研究年鑒》 1982年卷 1983.9
魏晉之賦首——讀王粲《登樓賦》,《文史知識》 1983年第2期
嵇康為什麼被殺,《學林漫錄》 1983年第9輯
《燈花婆婆》話本考,《古典小說研究集刊》 1984年第1輯
日本楚辭論文四篇,《楚辭研究資料集》(四)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4年
楚辭研究在國外,《文史知識》 1984年第1期
愛國女英豪的讚歌——關於《木蘭詩》,《北京晚報》 1984.1.23
一曲慷慨悲歌——談劉琨的《扶風歌》,《北京晚報》 1984.1.16
說“七”,《字詞研究》 1984年第2輯
宋代女作家李清照,《百代英傑》 北京出版社 1984年5月
曹丕評傳,《中國古代名作家評傳》 山東大學 1984年
曹植評傳,《中國古代名作家評傳》 山東大學 1984年
曹操評傳,《中國古代名作家評傳》 山東大學 1984年
《水滸傳》與《蕩寇志》,《文史知識》 1984年第11期
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曹植,《文史知識》 1984年第4期
四言、五言與七言,《文史知識》 1984年第1期
日本的“東方學會賞”,《文學遺產》 1987年第3期
曹植集校注得失評,《文學遺產》 1987年第8期
向秀評傳,《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續編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7年
張華評傳,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7年
曹操,《中國古代著名文學家》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7年2月
曹植,《中國古代著名文學家》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7年2月
關於古典文學的宏觀研究及其現狀,《文學遺產》 1987年第4期
中國古典文學年鑒,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8月
中國的清官,《龍之淵》 1989年第7期
《正緯》篇衍說,《文學評論》 1991 年第06 期
《正維》篇街談,《文學評論》 1991年11月
嚴謹與平易,《文史知識》 1991年9月
說王粲的《七哀》,《文史知識》 1992年7月
評文學史形態理論傾向及其意義,《江海學刊》 1994 年第05 期
張志岳先生對古典文學研究的貢獻,《明清小說研究》1994 年第01 期
張志岳對古典文學研究的貢獻,《明清小說研究》 江蘇社科院 1994年1月
《宗經》篇衍說,《文學遺產》 1995 年第06 期
理極滯其必宣──論兩晉人士的嵇康情結,《文學遺產》 1998 年第04 期
“人本主義”“興趣一致”及其他──採訪高德耀教授,《文學遺產》 1998 年第06 期
二十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近代化進程論略,《中國社會科學》1998 年第02 期
論文學遺產的四重價值,《文學遺產紀念文集》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8年5月
分期、評價及其相關問題──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三人談,《文學遺產》 1999 年第02 期
潘岳早期任職及徙官考辨,《文學遺產》2001 年第05 期
一生一世的賞心樂事——美國學者倪豪士教授專訪,《文學遺產》 2002 年第01 期
論詩緯,《求是學刊》 2003 年第03 期
我們親歷的一段學術史——半個世紀以來的文學研究所與古代文學研究感言,《文學遺產》 2003 年第03 期
武漢大學“《文學遺產》論壇”開幕詞,《文學遺產》 2003 年第06 期
高適《燕歌行》簡析,《閱讀與作文》(高中版) 2004年第11期
論魏晉玄學思想資源在兩漢時期的先期整合,《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 年第01 期
“詩妖”之研究,《國學研究》雜誌2006年第2期
豆棚閑話:重說三國,《香港文匯報》2006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