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武夫

日本自民黨內最小派系三木派領導人

三木武夫,日本自由民主黨總裁、第66代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日本政治家。當選19回議員,在職51年。日本自民黨內最小派系三木派的領導人。

1974年首相田中角榮因為洛克希德醜聞下台後,通過椎名裁定意外上台,然而2年後卻因為治理腐敗損害黨內大派系利益而被迫下台。但他專註於凈化政界和政治改革,其政治姿態被人稱為“綠色三木”。

正義少年


三木武夫(1907-1988)稱號“議會之子”和巴爾幹政治家,在日本政治的多事之秋,繼田中角榮出任日本首相,當政僅兩年(1974.12.9-1976.12.24)官階為階正二位大勲位,為眾議院名譽議員。
1907年3月17日,三木出生在德島縣板野郡御所村一個農業兼營肥料業家庭,是家裡的獨子。三木從小事個有正義感、勇於追求真理的少年。在御所小學的六年中,除圖畫、手工課外,其他各門功課均屬上等,操行分數尤為出眾。小學畢業后,三木考入德島商業學校,在小時受聘為校棒球部管理,為籌措活動資金,組織過義賣會。由於義賣收入多被校方扣留,引起學生們不滿。三木作為學生代表與校方交涉,但卻遭到校長訓斥。為此,三木號召全校同學舉行該校有史以來第一次罷課。這次為期一周的學潮,最後以校長降級、三木等三名學生被開除告終。
三木被迫離開德島商業學校后,轉到私立中外商業學校學習。在這裡,他成了“鶴立雞群”的優秀生。此後,他考入明治大學商學系,並在學校辯論部以能言善辯知名。1929年明治大學商科畢業,但他沒有憑著顯耀的學歷謀求理想的工作,而是拿著父親給他的5000日元錢,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留學,1935年畢業回國時,繞道歐洲,在日內瓦旁聽了國際聯盟大會。這一切為他畢生從事政治活動打下了思想基礎。三木回國后,又回到母校明治大學學習法律,可以說,象三木這樣為學習投入如此之長的政治家實在不多見。1937年明治大學法學部畢業,變聽到林銑十郎首相以過河拆橋式的蠻橫解散國會的消息,這使他感到非差那過氣憤,下決心參加新的議員大選。同年4月,在自己的家鄉德島縣一舉當選,當時他剛過30歲,符合當選議員的年齡規定,從而成為全國最年輕的眾議員。
1938年在日美親善國民大會上演講
1938年在日美親善國民大會上演講
就在這年7月,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並在國內迅速建立法西斯專政體制。隨著戰局的發展,頭腦發漲的擴張主義者又發出了對英美開戰的狂妄叫囂。三木在美國留學多年,深知美國力量的強大,為阻止這場冒險的“大東亞戰爭”,他於賀川豐彥等人組織日美和平同志會,召開日美親善國民大會,在會上發表“日美不可開戰”的演說。這樣一來,他便成為與政府唱對台戲的人,因此在1942年的翼贊議員選舉中,沒有成為大政翼贊會的推薦議員。儘管如此,由於反戰勢力的支持,他仍以非推選議員的身份,再次當選眾議院議員。

孤獨元老


三木武夫
三木武夫
日本戰敗后,三木一度靜觀事態的發展。1945年底加入日本協同黨,後任該黨委員長。1947年3月,協同黨和國民黨合併,組成國民協同黨,三木任該黨書記長。1947年(昭和22年)6月,片山哲組織社會,民主、國協三黨聯合內閣時,三木以國協黨領袖身份入閣,擔任 遞信大臣。當時只有40歲,是戰後以來最年輕的內閣大臣。從1950年開始,國民協同黨幾經演變,經過國民民主黨(1950年4月)、改進黨(1952年2月)。日本民主黨(1954年11月),於1955年11月併入自由民主黨。在此期間,三木歷任國民民主黨幹事長、改進黨幹事長。自民黨顧問、1954至1955年任鳩山一郎內閣運輸大臣。1956年12月任自民黨幹事長和政務調查會長。1958年任岸信介內閣經濟企劃廳長官(國務大臣)兼科學技術廳長官(國務大臣)。1961年任池田勇人內閣科學技術廳長官(國務大臣)兼原子能委員會委員長。1965年任佐藤榮作內閣通商產業大臣。1966年12月和1967年2月兩度出任佐藤內閣外務大臣。1972年8月任田中角榮第一屆內閣副首相。同年12月任田中第二屆內閣環境廳長官(國務大臣)。
三木的這些經歷,確立了他在戰後政黨政治中堪與吉田茂、鳩山一郎、岸信介、河野一郎、大野伴睦等老一輩領袖人物並駕齊驅的地位,然而卻遲遲不能就任黨內最高領袖,執掌政府首相大權。而當他以一黨領袖就任片山內閣大臣時只擔任次官以下官職的池田勇人,佐藤榮做、田中角榮等黨內後輩人物,卻捷足先得,先後擔任首相。原因在於池田等人是自民黨主流派的後繼人物,而三木雖為黨內元老,卻經常處於黨內“旁流”的位置。因此,儘管他幾次競選總裁,總是因寡不敵眾而敗陣。
與被稱為有“決斷力和實行力”的田中角榮相比,人們常把三木視為喜歡追求“理性”“捨實求名”的政治家。岸內閣時,他為反對《警察職務執行法》而退出內閣。拒絕出席新《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國會表決。佐藤內閣時,他反對佐藤首相的主張,堅持主張歸還“無核沖繩”,並在1972年4月訪問中國,公開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它不可分割的領土”,呼籲儘快恢復中日邦交。他的這些舉動,往往能夠站在與現政府立場對立的社會正義一邊,從而使他在民眾中留下了“誠實和清廉”的印象,並享有一定威望。
三木在自民黨內經常身處逆境,被人稱為“巴爾幹政治家”。對此,他自己毫不避諱,反而引以為榮。他認為當今世界各國已成為在困難的國際關係中探尋出路的“巴爾幹國家”,即使像基辛格那樣的有名人物,也不外是一個“巴爾幹政治家”。所以,“不僅國際問題,在國內問題方面,也越來越需要這種巴爾幹政治家。他堅信的理念是,即不使能同意社會主義,也不能採取純粹的資本主義立場,而應當採取“革新的保守立場”。

反腐失敗


三木武夫
三木武夫
“三角大福中”指在佐藤榮作之後分別出任內閣總理大臣的五人(三木武夫、田中角榮、大平正芳福田赳夫中曾根康弘),同時也分別是七八十年代日本自民黨內五大派系的首領。1974年11月26日,由於日本列島改造計劃的失敗、石油危機的發生、金元政治的敗露,迫於黨內壓力及在野黨追擊之下,田中角榮宣布內閣總辭職。田中宣布辭職之後,黨內再次掀起爭奪總裁寶座的混戰,人們的目光都集中在黨內最大的派系福田赳夫和大平正芳頭上。但是兩派各執己見,互不相讓。田中、大平兩派主張選舉總裁,而福田、三木兩派主張通過協商方式。而為避免分裂,最後由自民黨副總裁椎名悅三郎通過黨內協商后指定人選。12.1日,椎名指定三木武夫為新任總裁,新總裁即首相,姍姍來遲的三木政權就這樣突然降臨,“椎名裁定”不僅使朝野為之震動,連三木本人也缺乏準備。當他聽到裁定結果時,情不自禁的喊了一聲“晴天霹靂”。
三木是自民黨中屈指可數的元老之一,當選總裁也無須驚奇。但從現實上看,三木派在派系林立的自民黨中,還只是個較小的派別,要維持政權,必須有其他派系的支持與合作。為此,三木在安排內閣成員時,充分考慮到各派的利益。1974年12月9日,三木內閣正式成立。其時,為平衡黨內派系,由福田赳夫為副總理兼經濟企劃廳長官、大平正 芳(對華關係重要影響的未來首相)為大藏大臣、中曾根康弘(曾被周總理誇讚的未來首相)為自民黨幹事長,是為“舉黨體制”。
三木上台伊始便致力於“廉潔、誠實”的政治主張,對自民黨的現行體制進行改革,為推行自民黨現代化,曾向國會提出關於總裁選舉的法案。主張由10名以上議員推出候選人,再由地方黨員投票複選確定前兩名,再由黨內國會議員選出總裁。但最後因黨內反對而無果。
三木武夫
三木武夫
針對於議員選舉,其提出《政治資金規正法修正案》及《公職選舉法修正案》。主張對於政治資金從數量上與來源上都進行一定限制,並且公開化。並意圖使企業與政治關係淡化,嚴防可能發生的公職選舉違法行為。但此兩項法案由於自民黨及在野黨的反對,在參眾兩院反覆審議,最終勉強通過。但其主要的關於修改《禁止壟斷法》的提案,在財界及自民黨保守主流派的強烈反對之下,最終在參設計院因“審議未了”而成了“廢案”。其威信遭受巨大打擊,隨後各修正案接連擱淺,支持率下降至34%。
隨後發生的洛克希德事件,成為了其內閣垮台的直接導火索。1976年2月,在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跨國公司小委員會上,洛克希德公司副經理證實,其公司曾向日本政界幕後人物提供30餘億日本的活動經費。洛克希德案件由此拉開亂紛複雜、廣泛牽涉的帷幕。
三木對這一事件的反應很迅速,2月6日,他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表示,“即使涉及到日本的名譽,也要查明問題。如有觸犯法律之處,必須嚴加處理。”接著,他根據國會要求。親自寫信給美國總統福特,要求美方公布“全部有關資料。”3月,日美兩國達成《司法互助協議》,決定兩國司法部門互通情報。三木內心想法如何暫且不說,他對追究洛案的積極態度卻捅了馬蜂窩,自民黨中“倒三木”運動接踵而至。先是椎名副總裁站出來,指責“三木鬧得太過分了”要求三木代表政府就洛案事件向國民道歉,把案子全部委於司法機關處理,並在整黨后辭職,三木在輿論聲援下進行反擊,使得椎名難以擺脫“掩蓋洛克希德案件”之嫌,不得不退回幕後。接著,河野洋平等六名自民黨黨員,聲明與“腐敗訣別”“確立新自由主義”“脫離上通下達僵板的政治”於6月25日退出自民黨,樹起“新自由俱樂部”的旗幟。這對三木的總裁地位是個很大的衝擊。
至7、8兩月先後逮捕各在關公司負責人及前內閣相關人員。其中,前首相田中角榮及其秘書的被捕,影響巨大。三木內閣因案情的進行及改革的失敗,越發孤立於自民黨內主流派及改革派之間,政權開始呈瓦解之像。自民黨內,福田派與大平派合作向其施壓,而田中派議員則要其立即下台。1976年10月21日,自民黨推舉福田赳夫為繼任總裁。而三木武夫繼續垂死掙扎,拒絕辭職。1976年月12月5日,自民黨在第34屆眾議院大選中首次低於總議席半數。隨後三木內閣在17日總辭職。 1988年11月4日,三木武夫由於心臟衰竭病逝,享年81歲。

外交原則


睦鄰友好

三木武夫
三木武夫
在自民黨內他較早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呼籲恢復日中邦交。他任首相那天就職演說時非常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政治外交主張,演說中他對現行的選舉方式和政治資金的籌措方式作了批評。任內通過修改公選法,主張在擴大選舉公營的同時,強化連座制,取締違法選舉。
在對外關係中主張美、中、蘇三邊並重,維持睦鄰友好。並提出同時尊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生存權利,和平解決耶路撒冷問題,實現永久、公正的中東和平,從而使日本對外政策出現新的轉機。對內提出日本經濟應“從高速增長轉向穩定增長,從量到質的經濟素質的變革”。強調“人類的目標是簡樸的物質生活與豐富的精神生活交織的新時代”,“人類同乘在一艘地球船上,同呼吸共命運,休戚與共”,成為國內外引用甚廣的名言。在與田中密切相關的洛克希德事件中,三木態度明朗,主張徹底追究,嚴加處理。政治上推行既非社會主義亦非純粹資本主義的革新保守的路線,試圖以不偏不倚的中間道路取得廣大國民的信任。

國際協調

1975年對於日本是戰後30年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一個劃時代階段。從整個世界來看,是邁入本世紀的最後四分之一時期和充滿各種矛盾的一年。在1975年召開的第75屆國會上,三木代表新組成的政府對日本的外交、內政的基本方針作出了許多有價值的闡述,他希望能得到各位議員及全國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三木意識到今天的時代是國際協調的時代,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依賴越來越深,而地球卻顯得越來越小。人類同乘在一艘地球船上,同呼吸共命運,所有的日本國民擠在同一條稱為“日本丸”的小艇上休戚與共。然而,遺憾的是從實際情況看這至今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能源問題和糧食問題依然困擾著人類的發展。三木產生了一種危機感,認為在不遠的將來人類將陷入資源枯竭和無所作為的境地,僅僅依靠一個國家和個人的能力已經無法挽回這一趨勢。他深深地感到,捍衛國家利益當然是日本外交的基本目標,但不能狹隘地理解為眼前的利益。外交方面的重點是中東和亞洲太平洋問題。

中東問題

中東的和平與戰爭動向及石油問題,是1974年最大的國際問題。中東的爭端與石油問題是分不開的,因此,為了防止再次爆發中東戰爭,公正和永久地實現中東和平,三木認為有必要從世界各國的不同立場出發,共同合作解決這一問題。在許多公開的國際場合,三木強烈要求有關國家遵守聯合國安理會242號決議,這個決議強調不承認通過戰爭奪得的領土,要求以色列軍隊從1967年中東戰爭的被佔領土上撤軍,同時要求尊重包括以色列在內的各有關國家的生存權利,它是一個公正的決議。這個決議只涉及巴勒斯坦難民問題。遵照聯合國的憲章,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當權利應該得到承認,耶路撒冷問題應該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日本主張這些問題應通過對話來圓滿解決,使中東實現公正而又永久的和平與穩定,當時三木發誓要儘可能地努力促成雙方採用和平手段解決中東問題。

中日關係

三木武夫和鄧小平
三木武夫和鄧小平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主席和周總理就一再指出,要把日本廣大人民同極少數軍國主義分子嚴格區別開來,廣大日 本人民沒有戰爭責任,他們也是侵略戰爭的受害者,願意同中國人民友好,還要“把政府決策的人和一般的官員區別開來”。1972年9月25日-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應周恩來總理的邀請來我國訪問。毛主席會見了田中總理大臣,進行了認真、友好的談話。中日兩國總理和外長始終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的會談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雙方於9月29日發表兩國政府聯合聲明,宣布結束中日兩國之間迄今存在的不正常狀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中日之間戰爭狀態的結束,邦交正常化的實現,揭開了兩國關係史上的新篇章。同年11月9日,日本眾議院通過決議,支持中日兩國政府聯合聲明。中日關係是經過兩國幾代人長期不懈的努力才構築起來的,值得兩國政府和人民高度珍惜。2001年8月31日中國駐日大使武大偉在東京就中日關係陷入兩國邦交正常化來最困難境地指出:近代史上對中國和中國人民造成最大傷害的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3千多萬人傷亡,5千多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場戰爭才剛剛過去半個世紀,不少受害者還健在,戰爭的創傷還未癒合,用手一摸就痛。歷史問題最重要的是認識問題。中國從未要求日本在歷史教科書中把日本侵略中國的所有事實寫進去。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燒殺搶掠是歷史的基本事實,中國只要求日本正確、客觀地認識這段歷史。而很多日本朋友對中國的基本立場不是很清楚。三木武夫夫人三木睦子,2002年9月到中國參加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活動。
三木武夫是自民黨內較早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的人,並呼籲及早恢復中日政治邦交。然而197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三木武夫以私人身份在東京參拜供奉有日本發動對外侵略戰爭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開啟了日本首相在“終戰紀念日”參拜靖國神社之先例。招致各界的不滿。

從政經歷


紀念銅像
紀念銅像
曾留學於南加州大學,後於1966年獲頒該校榮譽法學博士。
1937年(昭和12年)畢業於明治大學、首次當選日本眾議院選舉。(30歲)
1947年(昭和22年)6月 出任遞信大臣
1955年(昭和30年)3月 出任運輸大臣
1958年(昭和33年)6月 出任科學技術廳長官兼經濟企劃廳長官
1961年(昭和36年)7月 出任科學技術廳長官
1965年(昭和40年)6月 出任通商產業大臣
1966年(昭和41年)12月 出任外務大臣
1972年(昭和47年)8月 出任國務大臣
1972年(昭和47年)12月 出任國務大臣兼環境廳長官。期間,九州熊本縣水俁市發生水俁病事件。三木武夫發表言論,倡議設立日本國立水俁綜合研究中心(國立水俁病総合研究センター)。
1973年(昭和48年)11月 再次出任環境廳長官
1974年(昭和49年)12月 當選自民黨總裁
1974年(昭和49年)12月 出任內閣總理大臣。
1976年(昭和51年)12月 自民黨在大選中失勢、辭任首相。由福田赳夫接任
1988年(昭和63年)11月 心臟衰竭病逝(享年81歲)

趣聞軼事


1.香港有諺語三木武夫來形容在電影或電視劇里木無表情的演員。據聞是因為他在新聞里經常都板起臉,木無表情。這個比喻一直留傳至現在。
2.1948年(41歲)時三木本有機會當選首相,但他以自己太年輕為由拒絕,如果三木答應的話,將會是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是伊藤博文(44歲零3月)、日本國憲法頒布后最年輕的首相是安倍晉三(52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