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要素
數字經濟核心的資源
目錄
作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並列的生產要素,數據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將起到越來越關鍵的作用。據統計,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學習中,就有四次直接與數據、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相關。下一步,要加快培育大數據交易市場,全面提升數據要素價值,促使數據要素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第一,加快培育數據市場,全面提升數據要素價值。
在我國,數據要素、數據要素市場整體上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要以開放的態度、動態的視角、包容發展的眼光,加強數據資源整合,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進一步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
數據要素、數據要素市場與傳統生產要素有著本質的區別。由大數據形成的數據要素,既來自個人衣食住行、醫療、社交等行為活動,又來自平台公司、政府、商業機構提供服務后的統計、收集等,往往難以確定數據要素的產權屬性。尤其是,物聯網的產生使得數據更難確權,不利於數據要素的生產和流通。
數據要素的特殊屬性,要求加強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數據越多價值越大,越分享價值越大,越不同價值越大,越跨行業、區域、國界價值越大。因此,實施數據開放共享,優化治理基礎資料庫,不斷完善數據權屬界定、開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標準和措施,促使數據資產重複使用、多人共同使用、永久使用,加快推動各區域、部門間數據共享交換,顯得十分必要。
數字經濟可以降低搜尋成本、複製成本、交通成本、追蹤成本,但數據要素作為一種虛擬的、客觀存在的要素,在生產、交易過程中容易產生信息不對稱問題。為促使數據資源轉化為數據要素,有必要建立數據資源清單管理機制,構建與網際網路技術相適應的開放、扁平、靈活的組織體系,從而有效破解數據造假、供需錯配等問題。
加快新一輪以數字化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統籌規劃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路空間。以數字化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涉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以及5G背景下的數字化平台建設,還涉及融合創新設施建設以及政府治理、服務等。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鼓勵產業轉型、經濟轉型。例如,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與傳統設計、製造相融合,可轉化為自動化工廠、智能製造;與訂單相結合,可變成個性化需求訂單;與城市相結合,可打造智慧城市;與金融相結合,可成為科技金融;與物流相結合,可打造智慧物流,等等。
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迫切性、必然性,已為更多的企業、政府、社會所接受。下一步,要積極運用大數據,以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治理的現代化水平。在社會生活領域,數字技術有望成為提高應急管理、資源調配、社會管理水平的基礎性工具;在經濟金融領域,市場參與主體可依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實現深度的數字化轉型,促進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
第三,加強數據有序共享,構建數字化發展安全環境。
一般而論,數據涉及隱私和信息安全問題,其本身的所有權是無法交易的。數據交易特指數據使用權的分享與交換。在推進公共服務數據開放共享的同時,有必要注重數據的安全保護。
要通過探索建立統一規範的數據管理制度,提高數據質量和規範性,豐富數據產品。按照數據所有方、管理方、使用方的分類來構建數據治理機制,並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提高執行力度。
數據融合管理平台應採用物理分散、邏輯集中的策略,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和人、財資源;由數據管理部門牽頭制定數據分級、用戶分類、數據交換等相關標準、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推動數據有序交換和“一數多用”。
要進一步強化數據隱私保護制度、安全審查制度。例如,推動完善適用於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分類分級安全保護制度,加強對政務數據、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數據的保護。在推進數字政府、數字企業的建設過程中,依法保護個人信息;在數據分享與交易過程中,涉及國家安全限制的數據,明確不可共享或交易;出於安全或隱私等考慮的數據,必須以加密或其他形式進行保護。
要及時明確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的邊界認定,搭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的監管框架。政府作為數據的生成者、收集者、儲存者和使用者,要著力優化社會經濟治理基礎資料庫,強化社會經濟監測、預測、預警能力,建立重大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加強社會經濟預期管理,提高感知、預測、防範風險的能力。
總之,數字化轉型不可逆轉。實現數據資源向數據要素的轉化,提升數據要素的使用、交易效率,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等,有助於提高數據要素參與價值創造的效率,促進數字經濟的高效發展。在前沿技術研發、數據開放共享、隱私安全保護、人才培養等方面推進前瞻性布局,不僅是政府、社會的必然選擇,也是企業的理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