薺苠

薺苠

薺苠,多年生草本植物。薺苠又名杏葉沙參、柑桔梗、甜桔梗、白面跟,東北地區叫杏葉菜。嫩葉供食用,為良好的春季野菜。根也可作果脯,味甚甘美,並作藥用,為沙參(或稱南沙參)。用種子繁殖,因主根直長,不宜分株,喜疏鬆肥沃的土壤。

形態特徵


薺苠
薺苠
根圓柱形,長達30厘米。莖不分枝,高50—90厘米。莖生葉互生,無柄或近無柄,葉片狹卵形、菱狀狹卵形或長圓狀狹卵形,長3—8厘米,寬1—4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寬楔形或楔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表面無毛,背面沿脈疏生短毛。總狀花序狹長,下部稍有分枝,有疏或稍密的短毛,花萼有短毛,裂片5,狹披針形,長6—8毫米,寬1—1.5毫米, 5淺裂;花冠紫蘭色,鍾狀,長1.5—1.8厘米, 5淺裂;雄蕊5。花絲基部寬,邊緣有密柔毛;花盤寬圓筒狀,花柱與花冠近等長。蒴果近球形,有毛,花期9—10月。

生長環境


薺苠
薺苠
生態環境:生山坡草叢中。

主要價值


藥材基源:根供藥用,功效與輪葉沙參同。氣味(根)甘、寒、無毒。
炮製方法:將來挖的根,用水洗凈,削去外皮,曬乾。鮮用時,將採挖的根,保存在屋內溫度適中的土中,隨用隨取。
1、強中、消渴(男子出精后,陰莖仍然堅挺,稱為“強中”;如同時有多飲多便現象,即屬“消渴”,能發癰疽)。用豬腎一個,黑大豆一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半。去渣留汁,再加薺、石膏各三兩,人蔘、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黃芩、栝樓根甘草各二兩,同煮汁至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石子薺湯”。
又方:薺、大豆、茯苓、磁石、栝樓根、熟地黃地骨皮玄參石斛鹿茸各一兩,人蔘、沉香各半兩,共研細,加煮爛的豬肚子,搗勻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鹽水送下。此方名“薺丸”。
2、疔瘡腫毒。用生薺根搗汁內服,外用藥渣敷瘡;三次可愈。
3、臉上黑泡。用薺、肉桂各一兩,研細。每服一茶匙,醋湯送下。
4、中鉤吻毒(鉤吻的葉子類似一種芹類,誤採食後有生命危險)。用薺八兩,加水六升,煮成三升。每服五合,一天服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