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蘭

中國海洋學家

劉恩蘭,中國第一位女海洋學家。由於她的突出貢獻,劉恩蘭在科學界、教育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她當選為第三、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航海學會常務理事,1978年被國務院任命為國家海洋局顧問。她把一生的愛獻給了祖國的科學事業,終生未嫁。於1986年7月15日,走完了她堅強、奮鬥、無私和奉獻的光榮一生,終年81歲,遺體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人物生平


幼年經歷

劉恩蘭,1905年3月27日誕生在春寒料峭的小山溝——石山子村。她剛落地不久,“呱呱”的嬰啼聲傳出房門。祖父忙打聽是男是女,一聽說兒媳生了個女娃,氣得抱著水煙袋,陰沉著臉,盤腿坐在炕上一聲不吭。俗話說:隔輩親,爺爺奶奶最疼愛孫兒。可劉恩蘭並沒有這種幸運。幾天之後,當劉恩蘭的爸爸把小女兒抱到炕上,想讓老人看一眼,讓老人高興高興的時候,重男輕女思想十分嚴重的老人,竟把煙袋鍋子往炕上一磕,厲聲說:“女孩子家,不能上炕!把她放在牆角的乾草上!”小恩蘭剛剛問世,竟遭如此冷遇。
劉恩蘭圖片
劉恩蘭圖片
劉恩蘭兩歲時,患了一場大病。祖父嫌棄女孩子,告訴兒子和媳婦,不許照看。孩子病得奄奄一息。可是,兒女是父母的連心肉,哪裡肯眼巴巴地讓女兒等死呢!劉恩蘭的父母趁老人不在家時,悄悄殺了一隻母雞,熬湯喂小恩蘭。孩子奇迹般地復甦了。後來,當小恩蘭懂事以後,得知這段往事,心中埋下了對封建枷鎖的仇恨,立志反對歧視婦女,要為中國婦女爭口氣。
劉恩蘭在家常常受屈,媽媽疼愛她,但又不敢冒犯祖父的尊嚴。於是,在廣文大學任教的爸爸,便把恩蘭帶在身邊。小恩蘭的父親博學多識,尤其精通數學和天文學,在授課之餘常常將女兒抱在膝下,教她識字,讀書,解數學題,學英語,背唐詩、宋詞,有時還以娓娓動聽聽的語言給孩子講蓬萊仙閣、八仙過海徐福帶領八百童男童女到海上尋找長生不老葯以及哪吒鬧海,孫悟空大鬧龍宮等海洋神話故事。劉恩蘭自幼聰穎過人,聽著離奇動聽的故事,時而眉開眼笑,時而瞪大雙眼,漸漸地在幼小的心靈上產生了對大海的迷戀和嚮往。

求學經歷

1919年,父親把14歲的劉恩蘭送到南京考學。從來不曾按部就班上過學堂,穿著樸素的鄉下姑娘,千里迢迢來到虎踞龍盤、市井繁華的南京報考匯文女子中學,這的確有些不尋常。那些有錢、有勢的小姐們,哪裡瞧得起她,有的側目而視,投以不屑一顧的目光。可是,知識並不偏愛權勢和金錢。在莘莘學子之中,劉恩蘭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高中二年級的插班生。她僅用一年半的時光,就讀完了三年高中的課程。畢業之後,她考取了北京協和女子大學。當時該校規定,‘新生必須先讀兩年預科,方能升入本科。劉恩蘭覺得太慢,於是又轉而考入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學。
1925年,劉恩蘭在金陵女子大學畢業時,才年滿20歲。為了贍養多病的父親,供給弟妹上學,她不得不放棄繼續深造學習醫學的打算。一個初出茅廬的女青年,已開始登台任教。不久,她又被聘為金陵女子大學附中教導主任。由於她品貌端莊、才華出眾,求婚者竟接踵而至。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戀愛、結婚是天經地義的事,當然無可非議。然而,胸懷鴻鵠之志的劉恩蘭,不願在風華正茂時便築起個人安樂的巢臼。求愛者被謝絕了。
按金陵女大校方規定,執教六年,便可申請去美國留學。女大校方根據劉恩蘭優秀的學業成績,於1929年送她到美國留學。她挑選了“自然地理”專業。從此,巍巍的高山、滔滔的江河、茫茫的原野、浩瀚的海洋、萬里長空中變幻的氣象,便成了她研究的對象。一個衝破封建牢籠的中國女青年,竟有包蘊世界的博大胸懷,難道不令人刮目相看嗎!
在異國他鄉,劉恩蘭經過三年刻苦攻讀,寫成篇長達400頁的論文,取得了碩士學位。從此,在自然地理這個當時新興的科學領域中,第一次出現了中國的女碩士。
在美國克拉克大學畢業后,劉恩蘭又到芝加哥大學就讀半年。臨離校時,校方問她要什麼禮物。她毫不遲疑地提出,不從太平洋直接返回中國,要求途經北美、遊歷歐洲。校方欣然答應了這一別緻的請求。劉恩蘭與女友相伴,由美國到達加拿大的魁北克,然後橫渡大西洋到地中海,入法國,又經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到荷蘭,渡英吉利海峽到英國,渡北海到挪威、瑞典,再渡波羅的海到波蘭,最後橫穿蘇聯全境,入滿洲里回國。這無異是一條漫長的地理考察路線。劉思蘭沿途邊看,邊問,邊記,將各國的自然風貌、人情習俗都積累起來作為資料。她趁在一些地方逗留之機,抓緊進行科學考察。為了搜集第一手資料,她跋山涉水,不畏艱險,表現了一個地理學家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一次她在挪威考察冰川。她和女友黃麗明正在全神貫注地觀察、分析,這時山上突然發生崩塌,巨大的石塊順著陡峭的山坡直衝下來。然而,劉恩蘭和黃麗明由於精神過分集中,竟一點也沒有察覺。一群正在剪修樹枝的當地婦女,見此情景,便齊聲向她們吶喊。她們被喊聲驚動,這才發現大禍自天而降。說時遲,那時快,她們兩人急閃身躲避,巨石擦身而過。她們倆嚇出一身冷汗,有驚無傷,真是萬幸!“是善良的挪威婦女救了我們!”事隔半個多世紀之後,劉恩蘭還深情地感激說。劉恩蘭的這次長途跋涉,使她成為中國第一位連續考察北美、西歐的女地理學家。
劉恩蘭考察了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比利時、蘇聯等十幾個國家,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環球考察北美及歐亞社會地理、自然環境、風土人情的女學者。早年她參加過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創建的中國科學社,並同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一起創建了中國地理學會。劉恩蘭留英期間,不幸遭遇車禍,身體受重傷后,一直沒有結婚,身在異邦,孑然一身,埋頭於教育和科研事業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她在英國軍方的支持下,乘小型潛艇考察海流湍急、水下地形異常複雜的英吉利海峽,取得大量科學資料,為後來英國海軍戰勝法西斯德國海軍貢獻了力量。劉恩蘭也因此在國際地學界奠定了其海道測量專家的地位。

報效國家

回國之後,她和同事們一起,在金陵女子大學創辦了地理系,她擔任了第一任系主任,親自為學生講授地理、地質和氣象課程。她還同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一起,創辦了中國地理學會、中國氣象學會,她還參加了蔡元培先生組織的中國科學社,為發展中國的科學事業奔走。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劉恩蘭由南京輾轉到了上海,而後又到武漢。1938年在保衛武漢三鎮的戰鬥中,劉恩蘭冒著危險到前線搶救傷員。日寇佔領武漢后,金陵女大撤到成都。不久,劉恩蘭又毅然漂洋過海進入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她這次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學完導師指定的課程,並撰寫了題為《中國農業氣象》的博士論文,獲得博士學位。這位山鄉的女兒,又成了中國自然地理科學領域的第一位女博士。導師、同學、朋友勸她留在英國工作,可是,劉恩蘭日夜懷念著水深火熱中的祖國。她回絕了聘書,謝絕了好心的規勸,不顧歸途中德國潛艇襲擊客輪的危險,又回到了硝煙籠罩的中國。
回國后,劉恩蘭繼續在華西大學(金陵女大)任教。她一邊教學,一邊還參加救亡工作。在日寇轟炸貴陽之後,劉恩蘭參加了紅十字會,積極參加搶救難童。她常帶領學生出外考察,先後考察了金沙江、泯江、灌縣、威州(汶州)等地。這些荒山野嶺常是土匪、野獸出沒的地方。他們自帶糧食,挖野菜,架帳篷,露宿山窪,還得時常提防土匪的騷擾。一次,她帶著學生們在泯江上游峽谷考察,正在攀登陡峻的山崖,不小心一腳踩空滑落下去,十分危急。幸好在後邊的男學生奮不顧身抓住了她的一隻腳,使她脫了險。抗戰艱苦,做學問,學知識同樣艱苦。由於劉恩蘭刻苦,勤奮,不停地探索,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寫出了很多很有價值的學術研究成果。她陸續發表了《中國雨量變率的研究》、《四川之天氣》、《四川盆地之形成及其歷史》、《中國雨量變化》、《河西走廊經濟發展中的地理條件》、《川西之高山聚落》等論文。她長期的地理考察和專門研究工作,還為她在解放以後參加治理淮河永定河桑乾河,修建官廳水庫等大型水利工程,投身海洋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之後,劉恩蘭將自己的學識獻給祖國建設的宏願得以實現。1950年,周恩來總理曾三次接見她,徵求她對組建中國科學院的意見,邀她參加中國科學院的組建工作。
1951年9月,我國第一位獲得國外地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女地理學家,牛津大學博士劉恩蘭從原金陵女子大學被聘到組織上安排她到東北師範大學地理系任教。據她當時的學生,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所李文程研究員回憶,劉恩蘭治學嚴謹,給學生上課一絲不苟,因為個兒矮,板書只能寫在黑板的下半部分,她的淵博知識讓學生們聽得著了迷。到1952年,她所在的地理系已經擁有層次分明,結構合理、學科較為齊全的師資隊伍。這年,她被評定為二級教授。
後來,劉恩來被調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任海軍系二。三室主任。劉恩蘭是哈軍工女教師中資歷和學位最高的人,雖然身為我國在國內外有聲望的老一輩科學家,可她從不以名教授自居,反而認為自己缺乏軍事知識,便擠時間認真學習戰術課程。她像一個渴望求學的小學生,跟學員們一起聽戰術課,再根據海軍戰術要求改寫自己的講義。業餘時間她也大多和學員們在一起,促膝談心,噓寒問暖,像一個老媽媽那樣呵護著她的學生。
一期學員楊桓、羅超回憶起1956年春劉恩蘭帶領海軍工程系海道測量專業學員外出考察時說:“記得在渤海長山列島考察自然地理時,她領著我們,不顧生活與行動上的不便,堅持上軍艦實習。在軍艦的顛簸中,她暈船了,但一登上島嶼,她依然步履矯健,指點著海灣、島嶼,對我們講解地質的演變,潮汐的漲落。大自然像一本教科書似地由她一頁頁地展現給我們,在她的身邊,我們不可抑制地被她那熱愛科學、熱愛祖國海洋的不倦精神所感染,決心更加勤奮地學習……"
1957年秋,劉恩蘭帶領畢業班學員,結合畢業實習,承擔了國家下達的測量海岸線的地形地貌和沿岸水深的大型科研任務。一上船,海軍船長大吃一驚:“怎麼上來了一位瘦老太太?"船上沒有女宿舍,船長把小會議室騰出來,給劉恩蘭搭上張床。
1957年夏天,松花江抗洪時晃動中和風吹日晒下進行海道的劉恩蘭教授測量,老太太吃得消嗎?”船長和水兵們小聲地問哈軍工學員。學員們了解自己的老師,他們只是笑笑,沒說什麼。這可是走遍全世界,下過英吉利海峽的劉恩蘭博士啊,眼前這點困難算得了什麼?
4個月艱苦的船上生活,劉恩蘭笑傲東海萬頃浪,和學員們度過了難忘的日日夜夜,她指導學生完成了一幅萬分之一比例尺的水深測量報告圖,添補了國內該領域科學研究的空白。劉恩蘭又帶領學員實地調查從定海到溫州的海道,師生共同寫出一份詳細的勘測報告。劉恩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言傳身教,教書育人,成為哈軍工的模範老教師。她為科學的忘我獻身精神和嚴格求實的治學態度,不僅使學員們感動不已,而且深深影響了學員們的一生。

研究海洋學

劉恩蘭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決不僅僅是收集一些資料,加以整理,然後坐而論道,而是經常帶著學員出海考察、實習,象過去教地理課一樣,親自去考察海洋航道、水文、氣象、島嶼、海岸等,弄清這些與戰略、戰術有關的因素,得出科學的結論。出海考察條件相當艱苦。她帶領學員們乘坐小艇,不顧風浪顛簸,不怕觸撞暗礁的危險,到生疏。的海區去,取得新的資料。
1961年,劉恩蘭又奉命到海軍航海保證部工作。這時她已經56歲了。1946年在美國講學時還因遇車禍負過極重的傷,以後身上仍留著傷病。56歲的健康婦女出海也會有一大堆困難,更何況一個傷病纏身的老教授呢,這需要有多大的毅力呀。然而,劉恩蘭興緻勃勃,隨艦艇從塘沽出發,沿渤海、黃海、東海漫長曲折的海岸線,直達南海,一路考察了海岸
設施、地貌、水文等,寫出了幾萬字的材料。以後,她一直戰鬥在海洋科研、調查的第一線,為海洋事業和海軍建設嘔心瀝血。她所表現的獻身精神,至今還深深打動著海軍幹部、戰士們的心。一次,她乘一艘海軍快艇到黃海某海區考察。這時,她正患著胃潰瘍。小艇破浪賓士,艇體激烈振蕩、顛簸、噁心、嘔吐把她的胃攪得疼痛難忍。忽然,她覺得要吐。她怕弄髒艙室,急步登上甲板,一口鮮血吐進大海。同志們忙奔出來扶她,然而,她昂首望著前方,疾風掠著她那蒼然白髮,彷彿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似的。突然,劉恩蘭發現快艇來了個急轉彎,全速返航了。她一下子明白了這突然變化的原因,立即三腳兩步回到艙內找到艇長,嚴厲地問:“為什麼返航?”艇長有些不自然地回答:“劉教授,您別急,這次出海風浪太大,剛才上級命令……”劉恩蘭仍是十分著急地比劃著說:“同志,你難道不懂嗎,風浪越大,越能獲得珍貴的資料,對部隊建設更有參考價值,快發電請示上級,一定要按原定計劃到預定海區進行測試!”艇長聽了老教授斬釘截鐵的話語,內心十分感動。他象執行命令一樣,立即與上級取得聯繫,又駕艇奔向大海的深處。

晚年生活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她在70多歲高齡,還經常外出參加學術會議,到沿海考察。一次她在廣東、福建沿海考察,發現沿海的紅樹林遭到嚴重破壞。她心情很不平靜,折取一枝紅樹枝條,帶回北京,置於寫字檯上,逢人便大聲疾呼:“要保護好紅樹林,它是海岸衛士,不能再毀壞下去了!”老教授的呼聲引起了共鳴。國家對保護紅樹林的工作開始重視。現在,我國學者廣泛開展對紅樹林的研究,成果顯著,受到國際上的重視。南方沿海,紅樹林的保護與恢復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為了吸取國外的科研成果,她在74歲那年,還出訪澳大利亞,參加世界海洋會議。在美麗的悉尼港,她健步登上270米高的電視塔。來自世界各地的海洋學家們,無不驚嘆、欽佩中國這位年邁的女科學家勇於攀登的精神。當年,她還欣然參加中國海洋學會科普委員會組織的航海夏令營,給孩子們講解海洋知識,講述海洋科學發展簡史和航海發展簡史,與學生一起攀登坎梯,到3萬噸級的遠洋輪上參觀,為培養海洋事業的後備軍操勞。在她77歲高齡的時候,她發表文章,提出“國家應當加強對海洋的管理”的重要建議,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
她執著地愛著大海,暮年曾深情地說:“我自幼就喜愛大海,等我去見馬克思的時候,請把我的骨灰撤在大海里,我要和大海永遠在一起。”

個人作品


30多個春秋,劉恩蘭把遼闊的大海作為自己的研究室,不問斷地考察、研究,為祖國的海洋開發和保護,撰寫了大量教材和文章,提出了重要的建議。她不顧年老體弱,先後撰寫了《我國海洋工作人員專業人員訓練大綱》、《現代海洋科學中的一些新問題》、《大氣與海洋的關係》、《青島海區的海洋發聲動物的初步探討》、《青島海區有關水下活動的環境條件和海洋工作者今後的任務》、《海岸帶》、《河口灣的演變與沉積動力過程》、《談談海岸帶調研的意義》、《南海溫鹽度》、《黃東海條件和黃海冷水團》、《海洋生態系》、《長江流域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