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通論
宋代文學通論
出版社: 河南大學出版社; 第1版 (1997年6月1日)
叢書名: 宋代研究叢書
平裝: 61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0開
條形碼: 9787810413688
商品尺寸: 20 x 14 x 3.4 cm
商品重量: 599 g
後記
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一個分支,宋代文學研究近年來取得了不少成績和進展,但從總體水平來看,似乎仍顯薄弱。與鄰近的唐代文學研究相比,所得成果較少,投入人力不多,研究力量頗弱;與宋史研究相比,在專題的開拓、理論的探討乃至基礎文獻的整理等方面,也難望其項背。從宋代文學自身的研究格局而言,也有一些不平衡或學術空白之處,如時代上的重北宋輕南宋,文體上的重詞輕詩、文,課題上的重大作家、輕中小作家,以及對文學現象、文學事實的研究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空缺。這種情況,對宋代文學研究者是一種巨大的鞭策。
改變這種不盡如人意的辦法之一,是調整研究觀念,更新視角,開拓思路,以期有新的突破。我們的寫作即是就此作些力所能及的努力。本書以專題的方式組織整體框架,用以較為全面系統地論述兩宋文學的概貌、特點、發展進程、歷史地位和影響。這一條塊明晰、各部分相對獨立而又互為參證的有序結構,或可在現有通常流行的“以時代為序、以作家為中心”的教科書體例之外,更便於集中探討一些文學現象的底蘊,便於從理論上總結某些規律性的問題,也便於表達我們學習宋代文學的一些基本認識和體會。探討文學史的發展結構和歷史脈絡,是一個頭緒繁多、包涵龐雜的任務。任何一部文學史,即便是最理想的文學史,都不可能代替文學史的全部研究工作,這就決定了文學史的編寫體例和方式必然是多種多樣的,各種編寫方法總是各有長處和優點,也都不可避免地各有其局限和盲點(如分體合編、上論下史以及最流行的以時代為序的編寫體例等),我們需要各種體例的文學史,以收互補交參、相得益彰之效。本書還不是一部宋代文學的斷代史,但也希望能在用各種方式編寫文學史方面積累一些經驗。
我們的寫作集體是個師生結合體。除我本人外,參加者都是復旦大學中文系的研究生,從我攻讀唐宋文學的博士或碩士學位。雖然全書的宗旨要求、設計構思是我擬定的,並由我通稿、定稿,但本書也是教學相長的產物。這一二年來,他們每每來到我的堆放雜亂、色調沉重的書房,傾心暢談,切磋琢磨,似乎忘掉外面商業浪潮的煩躁,重新體驗一下讀書人作為學術文化傳承者的社會角色,總覺得有無窮的樂趣。願此書的出版,當作這段共同筆耕讀寫生活的溫馨紀念。茲記各人分工執筆的情況如下(以章節先後為序):
王水照:緒論。文體篇。
呂肖奐:體派篇第一章。
聶安福:體派篇第二章。思想篇第一章。
楊慶存:體派篇第三章。題材體裁篇第三章。
蔣安全:思想篇第二章、第三章。題材體裁篇第二章。
朱 剛:題材體裁篇第一章。結束語。陳 磊:學術史篇第一章。
吳河清:學術史篇第二章。時至今日,同學們有的已畢業離校,有的仍在繼續攻讀,但我們的研究工作還遠未結束,毋庸說正剛剛開始——這個“開始”,對於已逾花甲之年的我來說,為時已晚,因而寄予年輕學人的期望,其殷切是不用言說的了。
工水蔗1995年6月於復旦大學
緒論 宋型文化與宋代文學
一、宋型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成熟期的型範
二、“祖宗家法”的“近代”指向與文學中的淑世精神
三、“天人之際”的睿智思考與文學的重理節情
四、文化整合的恢弘氣魄與重建文學輝煌、盛極而變
五、附論對外文化交流與宋代士人心態
文體篇
第一章“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宋代各體文學的歷史地位
第一節“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說的來由
第二節 宋詞的歷史定位
第二章 雅、俗之辨
第一節 由雅文學向俗文學的傾斜
第二節 忌俗尚雅和以俗為雅、雅俗貫通
第三章 尊體與破體
第一節 尊體與破體的對立相爭
第二節“以文為詩”、“以詩為詞”、“以文為賦和以賦為文”
體 派 篇
第一章 宋詩的“體”和“派”
第二章 宋詞發展的兩大趨勢
第三章 宋文流派繹述
思 想 篇
第一章 宋學與宋代文學
第二章 佛教與宋代文學
第三章 道教與宋代文學
題材體裁篇
第一章 從類編詩集看宋詩題材
第二章 詞的題材學進軌跡與宋詞題材的構成
第三章 宋文題材與體裁的繼承、改造與開拓、創新
學術史篇
第一章 重大歷史公案的敘述和梳理
第二章 宋代文學文獻敘錄
參考文獻
後記
……